司马氏掌晋
关于晋朝,要从它的“祖师爷”司马懿说起。
司马懿本是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他在曹丕谋权篡位的时候掌握了兵权,并在与吴、蜀的数年对抗中积累起了煊赫的战绩。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司马师,二儿子叫司马昭。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职位,担任魏国的大将军。
司马师跟他父亲韬光养晦的处事方式不同,他仗着位极人臣,蛮不讲理。司马师后来也病死了,司马昭就继承了兄长的职位。
可恨的是,司马昭比兄长更加大逆不道,竟然在公开场合穿龙袍、戴龙帽,毫无顾忌。魏主曹髦忍无可忍,愤恨交加地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于是召集后宫侍卫和宦官,亲自带着他们前去讨伐司马昭。刚走了没一会儿,就被中护军首领贾充拦下,双方带的兵就陷入打斗中。
闻声赶来的太子合人成济在贾充教唆下,用长矛将曹髦刺死。司马昭得知后,自然是舍不得处死自己的忠臣贾充,于是就杀了成济及和他的三族,以堵住天下人的口。
司马昭命大儿子司马炎迎接曹璜继承帝位,还自作主张把曹璜的名字改成了曹奂。这个可怜的孩子当时才十五岁,是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朝政大权都由司马昭把持。司马昭在攻破蜀国后,自封为相国,加封晋公,不久又当了晋王。
司马昭与妻子王氏,生有五个儿子。三儿子司马兆、四儿子司马定国、五儿子司马广德先后夭折,只剩下大儿子和二儿子。
大儿子叫司马炎。他相貌不凡,据说是头发拖到地、手臂长过膝盖。二儿子叫司马攸,与他哥哥不同,从小就饱读诗书,擅长写文章,聪明程度比司马炎有过之而无不及。
司马昭非常喜爱他这个二儿子,将他过继给已经过世但膝下无子的司马师,后来还曾特别想立司马攸为太子,在大臣们的反对下才打消这个念头,立了长子司马炎。
司马炎被任命为副相国后,尽心尽力辅佐父亲。父子二人日夜谋划着篡夺曹家的皇位。不巧的是,司马昭突然患了重病,没几天就死了。
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不到两个月,就指使家臣威胁曹奂,让他让出皇帝的位子。曹奂为了保全性命,只好宣布退位。
于是,司马炎在公元265年的寒冬腊月里祭天、登基,定国号为晋,都城是洛阳,为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大家称这个“晋”为“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司马炎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祖母张氏为宣穆皇后、母亲王氏为皇太后。
司马炎在历史上被称为晋武帝。他篡位之初正处于身强力壮之时,有野心想大干一番事业,因此还算清正廉明。
有一次,官员上奏说,皇帝的牛绳套已经破旧不堪,不能再用了,武帝就下令用麻绳代替丝绳作牛绳套。还有一次,有官员请求修建司马氏的太庙,而晋武帝担心劳民伤财,就指示将魏庙供奉的神位迁到其他地方,将魏庙改为太庙。
为了不重蹈魏朝骨肉相残导致江山旁落的覆辙,他大肆封赏宗室。司马氏一族,上到叔祖父司马孚,下到皇弟司马攸,都被封王。除此之外,远房亲戚被封王晋爵的也不在少数。
P9-12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
——史学大师顾颉刚
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续,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著名作家二月河
如果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和复杂,蔡著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
——北大教授、文化学者张颐武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杨天石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史学大师顾颉刚如是说。
这是唯一用长篇小说写的中国历史!畅销百年,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这是民国时期精心挑选的学生课外读物,1936年,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曾力荐此书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
毛泽东一生都将此书放在枕边,随时翻阅。
“历朝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通俗历史学家蔡东藩的传世名著。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等,共11部,近七百万字。“历朝通俗演义”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自秦始皇,下至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
作者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宣统元年(1909)中省优贡生。1910年朝考以优入选,翌年春赴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月余托病回乡。耗十年之功,写成了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蔡东藩先生这套书问世以来,媒体好评如潮。著名作家二月河说:“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续,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著名学者杨天石说:“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裴效维说:“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毛瑞方先生担纲主编,与众多专家一起,经数年努力,将蔡东藩先生的这套煌煌巨著缩改为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白话文长篇历史小说,保留原作的精髓,且语言浅显、故事生动。我们希望,经我们改写的这套“历朝通俗演义少年版”能成为孩子们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选择!
蔡东藩著的《两晋通俗演义》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到刘裕代晋止的两晋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历史。全书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此书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
《司马登台--两晋通俗演义(上少年版)》是《两晋通俗演义》的上册,着重讲述了司马炎代魏称帝到燕国统一辽东期间的历史事件。
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是唯一用长篇小说写的中国历史,是民国时期精心挑选的学生课外读物,是毛泽东一生放在枕边的书!
本套书是亲自共读中国历史的首选读本,是孩子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选择!
本套书是唯一一套畅销近百年、中国最全的历史小说!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司马登台--两晋通俗演义(上少年版)》是该套书之一,着重讲述了司马炎称帝到燕国统一辽东期间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