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格局:新的媒体格局孕育新的营销规则
1.1 传统媒体的没落
1.2 广告黑洞
1.3 公关变局
1.4 营销新规则:从洗脑到激发
1.5 激发营销理论
第2章 新内容:处处皆内容
2.1 微博与话题聚合
2.2 微博激发营销案例:黄太吉
2.3 微信如何做内容营销
2.4 产品是最好的口碑发动机
第3章 从洗脑到激发:一切皆渠道
3.1 小米手机的粉丝团渠道
3.2 如何把自媒体变成与粉丝对话的管道
3.3 明星是“重要”的自媒体渠道
3.4 产品是硬渠道
3.5 自媒体的细分渠道
第4章 激发营销:稀缺性法则
4.1 皮纳鲍什下午茶的内测
4.2 小米的闪购和爆品策略
4.3 Roseonly的情感性稀缺
第5章 激发营销:情感性法则
5.1 码农与肉夹馍
5.2 我为什么辞职去卖肉夹馍
5.3 “西少爷”的产品思维
5.4 让用户做你情感的代理商
第6章 激发营销:流行性法则
6.1 《江南Style》为什么会流行
6.2 “乌贼刘”为什么会一夜爆红
6.3 NewBalance为什么会在中国流行
第7章 激发营销:实用性法则
7.1 北京的哥的互联网思维
7.2 从补贴到微信红包
7.3 当牛奶遇上互联网
7.4 为什么网络彩票在世界杯期间火了
第8章 激发营销:可视化法则
8.1 小米路由器的微信朋友圈激发营销
8.2 穷游网与穷
8.3 世纪佳缘与智能手环
8.4 墨迹天气与空气果
第9章 激发营销:故事性法则
9.1 褚时健的“励志橙”
9.2 马佳佳的90后标签
9.3 用情怀卖月饼
第10章 激发营销:交互性法则
10.1 微信红包为什么比微博红包火
10.2 中国好声音的交互式营销
10.3 在手机上开一场千人大会
第11章 欢迎切换到“激发模式”
11.1 从滴滴打车到滴滴专车
11.2 没有广告,只有场景
11.3 从“个体激发”到“群体激发”
11.4 欢迎切换到“激发模式”
附录A 黑马哥的“意识流”
A.1 从变形金刚谈中国企业植入营销的三个软肋
A.2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一家电视台
A.3 被电视台忽视的“长尾市场”
A.4 苹果笔记本标志倒置背后的营销学
A.5 移动互联网时代,春晚广告该怎么玩
A.6 社会化营销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A.7 社会化媒体时代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A.8 微信信息流广告应该怎么玩
A.9 重启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