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才能真正接地气。豪气冲天,大气尽显,方可叱咤商界风云。“金子般”的赤子之心,成就一代“富首”传奇。作者真柏编写的这本《宗庆后(极致土豪金)》揭秘了娃哈哈帝国掌门人宗庆后的创业神话和瑰丽人生。通过本书,作者呼吁大家,在关注新兴企业家的同时,也别忘了从传统企业家的身上,学到更多可以为我所用的经验和能量。那么,宗庆后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能量值得大家借鉴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宗庆后(极致土豪金)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真柏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土生土长,才能真正接地气。豪气冲天,大气尽显,方可叱咤商界风云。“金子般”的赤子之心,成就一代“富首”传奇。作者真柏编写的这本《宗庆后(极致土豪金)》揭秘了娃哈哈帝国掌门人宗庆后的创业神话和瑰丽人生。通过本书,作者呼吁大家,在关注新兴企业家的同时,也别忘了从传统企业家的身上,学到更多可以为我所用的经验和能量。那么,宗庆后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能量值得大家借鉴呢? 内容推荐 宗庆后无疑是当下中国商界的经典奇迹。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帝国,高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闯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成功之道。 他是一位“土豪金”特质异常鲜明的杰出企业家。实现“中国梦”,既需实业兴国,振兴本土企业,更需传承国粹,弘扬中华文化。他的身上洋溢着一种豪气冲天的精神特质和霸气,这使他邀游商海所向披靡,面对强敌战无不胜。他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诸多优良底蕴,折射出一颗“金子般”的内心,这为他赢得了广泛人心,更成了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这就是宗庆后的“土豪金”,他把“土豪金”演绎到极致,成就了娃哈哈帝国今日之辉煌传奇。 真柏编著的这本《宗庆后(极致土豪金)》揭秘了娃哈哈帝国掌门人的创业神话和瑰丽人生。 目录 第一篇 宗氏之“土”:土到家,才能真正接地气 第1章 土生土长,背景出生很草根 贫寒孩子懂事早 艰苦历练在农村 靠小本生意起步 第2章 产品很土,但很实在很入心 产品力求本土化 名称越土越亲民 产品诉求很直白 第3章 营销手段,越是直接越有效 两条腿跑出第一笔大订单 靠最原始的广告撬开大市场 让孩子们变身“流动广告员” 第4章 销售模式,根基扎实才高效 扎根一线的销售网 利益捆绑的联销体 励志的经销商大会 第5章 传统管理,特别富有凝聚力 营造温暖大家庭 跟着老大有奔头 满腔真情聚人心 强势集权不可少 第二篇 宗氏之“豪”:豪气足,才能百战无不胜 第6章 锋芒渐露,英雄豪气早养成 血脉延续的大家之气 内向男孩的英雄情结 源自偶像的精神动力 第7章 敢于作战,叫竞争对手心怵 挑战“太阳神” 斗法养生堂 打垮乐百氏 进攻康师傅 第8章 高调反击,让媒体不敢招惹 “石头城”里的果奶风波 不能让“小报”毁了“大企业” 用行动堵住媒体的嘴 高调回应网络媒体的“叫板” 1叭 第9章 死磕到底,令外资大佬汗颜 明知双刃剑,偏要舞一舞 控股权可丢,志气不可失 分开设账户,界限划清楚 陷阱式并购,当然不接受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身 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 玩得不开心,那就不玩了 群众的力量,红色的斗争 起诉不停步,趁胜要追击 坚持不放松,笑到了最后 第三篇 宗氏之“金”:金子心,才能赢得众人心 第10章 拳拳爱国心,令人感动 为祖国建设尽责 网上“秀”出爱国情 国家有难挺身出 第11章 社会责任感,叫人佩服 支持西部大开发 兼并亏损国营厂 无私捐资助教育 公益慈善热心人 第12章 凛然正义感,让人敬重 性格正直,正气凛然 无良对手,不屑理睬 豪迈指点世界经济 第13章 传统正能量,使人奋进 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 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踏实务实的实干作风 崇尚节俭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的人格魅力 后记 试读章节 贫寒孩子懂事早 1945年的中国,还是一个饱受疮痍、深陷于困顿之中的国度。这年的10月12日,在江苏省宿迁市东大街的一处民房里,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一对年轻夫妇在这一天拥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婴。 初为人父的男人名叫宗启脲,是当地邮局的一名职员。邮局职员在当时算是一份很不错的职业了。宗启騄虽然出生在一个已经家道中落的官宦世家,却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因此他给儿子取了一个颇有些传承家世意味的名字——宗庆后。 在那个年代,无论多么贫穷的家庭,多子多女都是极其平常的事,况且宗启騄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多子多福的观念自然根深蒂固。因此隔了一年,宗庆后就有了一个弟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作为曾在昔日旧政府的垄断部门——邮局里工作的一名职员,宗启騄的处境变得相当不利。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平静生活的地方,他与妻子王树珍商量,决定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离开江苏迁居他乡。 宗启騄的祖父安葬于杭州,尽管在那里他们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但宗启脲一直把杭州视作自己的祖籍。 1949年深秋,宗庆后随着父母迁居到了杭州。可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后,迎接他们的日子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平静轻松。 一开始,毕业于中国大学化学系的宗启脲曾满怀信心地发起筹办民办求是初中,他满以为在一个新的地方、新的环境里,可以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好好地干出一番事业。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阶级斗争的狂潮已开始席卷整个华夏大地,曾在旧政府邮局里任过职的“不光彩历史”,就像一条甩不掉的尾巴,紧随着他来到了杭州。于是,隔离、审查接踵而来,最后他不得不离开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学校,被发配到农村去“接受改造”。 骤然之间,这个家庭仿佛被抽去了顶梁柱,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宗庆后的母亲王树珍身上。那时候,宗庆后母亲在工商联办的私立新华小学教书,一家人全靠母亲的那点收入过日子。 王树珍白天奔波于学校里,要整整工作12个小时,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孩子们的生活。可是,宗庆后从来没有在母亲的脸上看到过焦虑、抱怨或者退却的神情,她总是一副处变不惊、从容不迫的样子,默默地为一家人的生计不停地操劳着。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岗位,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宗庆后的母亲甚至还要挤出时间来攻读文凭。 艰辛的生活,使天生内向的宗庆后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他默默地看着母亲为这个家庭日夜操劳,心中充满了敬重。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替母亲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啊,可他毕竟年纪还小,他能做的,只有尽快长大,尽快独立起来,尽量少给母亲增添麻烦。虽然跟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也无时无刻不渴望着能得到母亲的拥抱、得到母亲的疼爱,但是他知道母亲很忙,他必须学会独立,学会坚强。 虽然母亲没有时间来陪孩子们嬉戏玩耍,但她却通过另一种叫做“严格”的方式教育着他们。有一次,宗庆后幼小的二弟看到别家的孩子在吃零食,就站住不动了,眼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羡慕的神色。这情景正好被母亲看见,她立即把孩子们叫回家中,严肃地给他们定下了一条规矩:今后看到别人吃东西,必须马上走开,绝不允许像今天这样站在那里看别人吃东西。母亲知道宗庆后的弟弟年纪太小,自制能力不够,还特别给宗庆后外加了一项“任务”:不仅自己要严格做到,还要管好两个弟弟。 从那以后,只要邻家孩子在吃东西,宗庆后总会十分懂事地拉上弟弟们走开。久而久之,一种“再穷不能穷志气”的傲骨就这样在宗庆后的身上慢慢形成。 1953年,宗庆后到了上学的年龄。尽管当时还没有“择校”的概念,但是身为小学老师,又格外重视孩子教育的王树珍,还是舍近求远地把宗庆后送到了杭9币附小。 母亲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很有眼光的。杭师附小是~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上等的模范学校,严格的教育、严谨的学风,使宗庆后刚刚踏进校门便受到了一种良好风气的熏陶。虽然学校离家很远,但宗庆后却一点也不在乎。一个苦惯了的孩子,多走点路怕什么呢?能够在环境幽雅的校园里学习,接受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因此,他学习起来格外自觉,格外用功。 1961年,宗庆后初中毕业,他当即决定报考师范学校,因为他听说在师范学校读书不仅吃饭不要钱,而且还能发生活津贴,那样不就可以大大减轻家庭压力了? 成绩优秀的宗庆后满以为自己考上师范学校不会有任何问题,可现实却总爱跟苦难的人开玩笑。当他自信满满地准备跑去报名的时候,却突然被告知: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报考师范学校,理由是他的“家庭成分”不符合,报考师范学校必须是贫下中农出身的学生。 不让读师范,那我就索陛不读书了,早点工作赚钱吧!一心想着要替母亲分担生活压力的宗庆后,收拾起委屈的心情,作出了这样一个让大家都感到意外的决定。 就这样,尚未成年的宗庆后早早地离开了校园,踏上了社会。他先是跟着别人去学修汽车,虽然学得很努力、很用心,但毕竟年龄还小,又没有一点基础,车行师傅自然是不太满意的。之后,他又到处打零工,甚至去卖爆米花,只要不违法,哪怕再苦再累,也几乎什么都干…… 尽管工作漂浮不定,宗庆后却没有气馁,没有怨言。只要有收入,多少能贴补一些家用,一想到这,他就觉得很欣慰,很踏实。毕竟自己还年轻,他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P3-5 序言 宗氏成功之本——把“土豪金”做到极致 2014年,对于中国饮料业领军企业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先生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他跨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70个年头。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令人赞叹的是,这位叱咤中国商界几十年的经营大师、商界巨人,虽然已步入了“古来稀”的年龄,却依然散发着浑身的干劲。无论在全国“两会”的议政厅堂上,还是在娃哈哈集团的重大决策中,甚至在遍布全国的娃哈哈营销网点里,都依然活跃着他那稳健的身影,让人感到一种蓬勃的力量。 毫无疑问,宗庆后是人们公认的中国顶级营销大师,由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中国民族品牌——娃哈哈,早已深入人心,威震四方。娃哈哈的成功,既是宗庆后个人魅力的完美展现,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最佳案例。它是中国企业最成功的典范之一,连国际饮料业巨头可口可乐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也不得不承认,娃哈哈是他们在中国的“唯一对手”,并表示在其他方面他们可以和娃哈哈相比,但在进入市场的速度上可口可乐却无法与娃哈哈相比。因此,宗庆后也被西方媒体尊称为市场网络的“编织大师”。 除了编织出最为成功的市场营销网络之外,宗庆后还依靠几元钱一瓶的饮料,成功地创造出了无比巨大的财富,并由此数度登上中国富豪榜的头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 在中国商界,宗庆后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创业奇迹,一个创建企业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典型。同时,他本人也是一位非常值得世人研究和学习的财富榜样。 但有些令人不解的是,如此成功的企业家,关于他创业经历和经营技巧的书籍,在书市上却似乎没有引起同样高的关注与震撼,创造出同样令人咋舌的“销售奇迹”。放眼全国图书市场,关于创业和致富的各种财经图书不可谓不火,其中像阿里巴巴的马云、联想的柳传志、腾讯的马化腾、万科的王石等,可谓是炙手可热的财经图书人物,曾一次次带来图书畅销市场的火爆景象。而关于“中国首富”宗庆后的图书,最近几年也已经出了不少版本,其中也不乏精品力作,但销售状况好像都是不温不火。 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读者的心理。读者选择财经图书,目的说到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自己走向成功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诀窍。 然而,这又是一个人心比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渴望成功,却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期望找到捷径,以最小的努力、最少的付出,去获取最快的、最大的成功,于是就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新兴的、快速崛起的产业,而不屑于去从传统的、靠一份长期坚持的信念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企业和企业家身上寻找成功的密码。 在这种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更趋炎于“高大上”。尽管从个人外在形象上看,宗庆后其实要比马云高大许多,但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说到企业本身,阿里巴巴就是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同样“高大上”的企业还有联想、华为、百度、腾讯、万科等涉及网购、网游、云计算、房地产等快速成长的行业,并在这些行业内处于顶端的代表性企业,以及它们有着一些海外背景的企业掌舵人,这些都成了渴望成功的人们竞相学习的对象。相反,娃哈哈主打的产品是几元钱一瓶的饮料,企业的背景又完全是本土性质,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着苦干、实干硬拼出来的。这种企业成长方式,在那些急功近利者的心中,无疑是不够高效、不够洋气,也就是说,不够“高大上”的。 但是,很多人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多么快速成长、多么“高大上”的企业,事实上都是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阶段起步的,而那些“背景特殊”、横空出世的富豪,并非想去学就能学得会。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那些迅速崛起的“高大上”的企业比作“成功的西方”,那么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许,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漫长奋斗的经历,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也许,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还是小有成就的企业家,人们都会受西方繁华的魅惑。但是在中国,要想成功,无疑还是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这样做更符合国情、更实事求是、更加接地气,自然也更有生命力。 因此,我想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来进一步呼吁大家,在关注新兴企业家的同时,也别忘了给这些传统企业家们以更多的关注。因为从他们身上,你或许能学到更多可以为我所用的经验和能量。 那么,宗庆后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能量值得大家借鉴呢?当然,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条。在2012年出版的《宗庆后为什么能》一书中,我就尝试着概括出了宗庆后的12条“成功秘诀”,即富有主见、行事果断、善于造势、坚持不懈、善抓机遇、强势霸气、临危沉着、勇于创新、足智多谋、巧用人才、心胸开阔、家庭支持。 显然,这些特质都是宗庆后走向成功的基石。然而,特质太多,也就不“特”了,因此这样的概括如今回头来看,还是觉得有些“对不住”个性特质如此强烈而鲜明的宗庆后先生。其实,要想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了解宗庆后身上最大的特征,套用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词反倒显得更为精准一些,这个词就是“土豪金”。 说到“土豪金”,也许人们心中会产生一丝调侃的意味。但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借鉴过来使用的这三个字,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恭敬,有的只是满满的敬意。因为用在宗庆后先生身上的这三个字,并不是指那个由金色的苹果手机引申出来的“最金贵的土豪”之意,而是对一种最朴素的精神气质、最豪迈的精神风貌和金子般的精神境界的综称。 毫无疑问,宗庆后就是当今中国商界最当之无愧的“土豪金”。他的成功密码,就是把“土豪金”做到了极致,做出了无穷的力量,以支撑着娃哈哈创业道路不断前行。 后记 在中国的企业发展史上,娃哈哈绝对是一个奇迹。从一家只有区区数万元开办经费的校办经营部起步,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傲然崛起成为资产上千亿的中国饮料业首屈一指的大生产商。靠着仅有几元钱一瓶的饮料,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庞大饮料“王国”。其发展的历程充满了曲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戏剧性,更充满了创业的智慧和勇气。 在我国的民族品牌之林中,娃哈哈早已成为一座深入人心的标杆。这个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壮大起来的本土品牌,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之后,愈发出落得引入瞩目。而领导娃哈哈走向辉煌的,亦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就是宗庆后。这位既备受关注、充满争议,又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以其精彩的人生经历、超凡的魄力勇气、卓越的领导能力、过人的经营才华和鲜明的个性魅力,牢牢地吸引着国人乃至世界的目光。 也正是这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在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关注娃哈哈,研究宗庆后。今天的这本《宗庆后:极致“土豪金”》,已是我出版的第三本关于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的书籍了。虽然之前曾为浙江人民出版社两度撰写娃哈哈的书稿,对娃哈哈和宗庆后的重要事迹可以说较为熟悉,但每次重温那些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商战故事,仍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是啊,像这样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企业和人物,是值得反复探究、一书再书的。因为从娃哈哈的发展历程中、从宗庆后的身上,我们能够收获太多的感悟、获取太多奋进的动力。因此,当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陈丽霞博士前来向我组稿的时候,我非常痛快地接下了这项任务。其实打内心里,我也很感谢丽霞编辑,因为她给了我一份重温娃哈哈和宗庆后事迹的动力。 当然,这项任务其实并不轻松。尽管有两本书在前面“打底”,尽管对娃哈哈和宗庆后并不陌生,但丽霞编辑的要求是不低的,她希望我在这部作品中,能用最简洁的方式将宗庆后的特征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这位中国著名富豪的个性魅力和成功奥秘。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不得不陷入了新的思考。 到底什么才是宗庆后的最大特点?什么才是娃哈哈获得成功的最大奥秘?其实,作为一位曾经多次上榜的“中国首富”,宗庆后近些年来已受到了世人太多的关注,有关他的成长经历、经营理念、个性魅力等各方面的专著在市面上早巳层出不穷。如何从更新、更准的角度,来诠释这家企业和这位企业家?为了找到这样一种最形象、最生动、最简洁而又最贴切的表述,我又回过头去,认真重读了自己曾出版过的两部作品——《商战不倒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和《宗庆后为什么能》(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视野,详细查阅了宗庆后几乎所有的个人博客、微博,以及其他更多有关娃哈哈和宗庆后的书籍,如《非常营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吴晓波、胡宏伟著)、《浙商制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杨轶清著)、《娃哈哈密码》(北京大学出l皈社2005年版,尚阳、陈劲著)、《娃哈哈营销革命》(海天出版社2008年版,周锡冰著)、《出轨》(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左志坚、刘华合著)、《宗庆后与娃哈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罗建幸著)、《宗庆后如是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王立仁著)、《娃哈哈教父宗庆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李爽编著)、《娃哈哈攻略》(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年版,鸿敏编著)、《死磕对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版,尹锋著)、《宗庆后的营销智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刘四海编著)、《法律商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张玉成著)、《宗庆后的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年版,钟铭著)、《宗庆后传奇》(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王国章著)等,并从中汲取了一些有用信息和资料的养分,使自己变得更加胸有成竹。 经过这番系统地温习与梳理,宗庆后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鲜活起来。我蓦然发现,尽管在宗庆后的身上,有着许许多多闪光的品格与特质,但其中最为鲜明、最为引人注目的,无外乎这样三条:一是坚守传统,有着极为明显的“本土化”特征;二是大气豪迈、霸气侧漏的特质非常突出;三是内心似金,有着诸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和特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三大特征,用时下颇为流行的“土豪金”三个字来概括,不是再贴切不过了吗?而且,宗庆后的“土豪金”,还不是一般的“土豪金”,是“极致”的“土豪金”,因为他将“土”、“豪”、“金”三大特质都发挥到了极致,发挥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了这样清晰的思路之后,接下来的写作就变得非常顺畅,我觉得,我终于可以完成出版社交付给我的重任了。欣慰之余,当然不能忘记感谢,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及陈丽霞、姜井勇编辑对我的信任和为这本书付出的劳动,感谢上述有关娃哈哈和宗庆后的资料和书籍的作者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带给我的启示和借鉴,当然,更要感谢宗庆后,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如此精彩而辉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使我这次的写作变得如此富有意义。 真柏 2014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