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西藏/美丽中国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董恒年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专业摄影师的杰作,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情感关注,展示西藏最迷人的美景和魅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文化积淀……在移步换影中呈现。

西藏,中国海拔最高的省区。董恒年主编的《美丽西藏》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紧扣时代的脉搏,认识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表现西藏的建设成就,突显西藏在中国大地上的特殊地位。不只讲述西藏的自然地理状况,还讲述了和西藏相关的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将将它们之中蕴含的自然与历史之美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这里在世人眼中是高寒地带,却有那一抹动人的雨林风光;这里有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却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光辉。这里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拉玛,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冰川纵横,湖泊星布,圣洁和神圣之域——这就是西藏。董恒年主编的《美丽西藏》既为读者提供了西藏最基本的地理概况,又把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等一一体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既有科学普及作用又有人文历史关怀的图书,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感悟生活,增强自己的民族荣誉感,提升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目录

CHAPTER 01 印象西藏 站在世界屋脊之上

 遥望世界第三极

 东半球气候的“调节器”

 那段嬗变不休的浩荡历史

 今日西藏 高原雄鹰展翅而飞

CHAPTER 02 自然奇景 走进心灵的神山圣水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 俯视众生的地球之巅

 神山 巍峨总与传说相伴

 雅鲁藏布大峡谷 瞭望地球最后的秘境

 西藏九大错 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

 瑰丽冰川 用冰雪雕琢,被时光凝固

 羊八井地热 来自大地深处的温热激情

 羌塘大草原 在屋脊之上跨越屋脊

CHAPTER 03 文明奇迹 辉煌神圣的藏地胜境

 布达拉宫 雄冠世界的雪域明珠

 大昭寺 拉萨的灵魂

 小昭寺 面朝东方的历史说明书

 甘丹寺 格鲁派法脉之尊

 哲蚌寺 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

 扎什伦布寺 一座宗教城市

 罗布林卡 拉萨的颐和园

 古格王国遗址 从兴盛到衰亡的见证者

 藏王墓 高丘厚土下的神秘王陵

 秀巴古堡 矗立千年的奇迹工程

 朗赛林庄园 西藏最早的贵族庄园

CHAPTER 04 最炫民族风 根植在这片土地

 藏地服饰 穿在身上的财富

 卡垫 享誉世界的三大名毯之一

 藏地节庆 将祈愿与纪念留在日子里

 藏地歌舞 顿足为节,连臂踏歌

 藏戏 戴着面具的演出

 格萨尔王传 活形态史诗

 藏地美食 用舌尖品味高原风情

 藏医 民族医学中的瑰宝

 藏地建筑:屋脊之上的雕琢之光

CHAPTER 05 雪域圣物 经久流传的吉祥符号

 哈达 珍贵无瑕的祝福

 风马旗 在风里飘荡的神灵使者

 玛尼石 生长在石头里的坚硬信仰

 擦擦 完善夙愿的圣物

 唐卡 修行与观赏的珍品

 藏刀 生活炼就的绝美工艺品

 藏传佛教金铜佛像

CHAPTER 06 特色聚焦 大自然宠爱的生灵

 藏羚羊 为爱坚守的高原精灵

 藏獒 雄当万夫的东方神犬

 野牦牛 是高原之舟,也是角斗士

 白唇鹿 中国“活黄金”

 藏野驴 奔跑在神灵栖息之地

 黑颈鹤 高原仙子舞翩翩

 冬虫夏草 一物竟能兼动植

美丽西藏地理名录

试读章节

猴子变人的美丽传说

有人说,不了解西藏的神话和传说,就无法真正地理解西藏。沿着历史的脚步向前追溯,在青藏高原的遥远开端有一则“猴子变人”的美丽传说。

据说远古时期,有只由神变成的赤面猕猴被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派往雪域高原去修行。这只猕猴历尽千山万水,来到雅鲁藏布江边的雅砻河谷一处僻静山洞里进行修炼,一住就是许多年。某天,美丽的罗刹女到此游玩看到了赤面猕猴,顿时芳心大动。罗刹女施展浑身解数勾引对方破戒,但都被神猴识破,丝毫不为所动。罗刹女黔驴技穷,索性威胁说:“你不和我成亲,我就去和魔鬼结成夫妻,生下千万子孙,让整个雪域高原成为魔鬼的领地。”神猴左右为难,既不愿破行戒律,又不愿看到魔鬼逞凶,于是它千里迢迢返回南海普陀山去求教师父。观世音菩萨听后,笑着一语道破天机:“这是上天的旨意,快去和罗刹女结亲吧,你们将为那片土地带来吉祥和好运。”

赤面猕猴心里有了主意,返回雪域高原与罗刹女结为夫妻,很快生下了6只小猴。这6只小猴继而又繁衍出500只猴子,庞大的猴群开始大量采食山林果实。茂密的山林不过几年便被扫荡一空,群猴面临着无果而食即将饿死的尴尬窘境,身为首领的赤面猕猴无奈至极,只得再度前往南海求见观世音菩萨。菩萨听明来意后大发慈悲,取来天生五谷种子,挥手撒向泽当附近的一片土地,猴子们从此有了充足的食物,并学会耕种土地培植五谷。渐渐地,它们还学会了说话和行走,变成雪域高原的第一批先民。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虔诚的藏族人民在贡布日神山海拔4060米的山腰上找到一处被称作“西藏第一洞”的猴子洞。这座洞穴高2.5米,宽6.95米,前后深约15米,在距洞口0.96米处有一处形似猴子头形的裂缝,许多藏族人民都认为它就是那只与罗刹女结合的赤面猕猴。在猴子洞附近,也就是现在泽当镇北处有一块田地被称作“萨仁辛”,意即“手刨地”,藏族人民认为这里是当年群猴最初种植五谷的地方,将其奉为西藏地块农田的母亲。

千秋称颂的唐蕃和亲

猴子变人的传说虽然无从考证,却反映了在有人类历史之前,西藏这片土地已出现过原始人类活动。经过日月轮回,晨昏交替,当年先民们的后裔已渐渐繁衍成藏地的主人,他们和来自南亚以及来自中国西部的羌人共同融合,在吐蕃时期形成了今日的藏族。公元前4世纪左右,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三个比较大的部落联盟,即吐蕃、苏毗和象雄。

象雄起初分布最广,西藏北部到黄河河源都是其势力范围,后来因为吐蕃、苏毗部落的崛起而势力受限,盘踞在阿里地区和克什米尔东部。苏毗是羌人的一支,最初活动于青海和四川,进入西藏后逐渐发展成一个东到昌都、西接象雄、南邻吐蕃的强大部落。吐蕃就是著名的雅砻部落,诞生于藏南谷底,因为它主要由六个部落组成,所以又叫“六牦牛部”。

公元前3世纪左右,聂赤赞普作为雅砻部落的第一个王出现在西藏历史上,他建立了部落奴隶制王国,本人即成为吐蕃第一代藏王。到了7世纪初,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征服苏毗和象雄,逐步统一了青藏高原,而后迁都逻些(今拉萨),于629年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

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吐蕃王朝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它的领域空前阔大,东至今日甘肃,西至尼泊尔,南至南诏,北至今天的新疆,而中原大唐方才天下初定,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日渐盛起的大唐让松赞干布一半艳羡一半惧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于638年派出求婚使者前往长安求见唐太宗,要求联姻,永保和平。

当时,唐太宗尚未将这个高原王国放在眼里,婉言谢绝了来自吐蕃的求婚。年轻气盛的松赞干布一怒之下挥军攻唐,结果兵败回师。唐朝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也通过这次战斗领教了吐蕃的厉害。第二年,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并在两年后再次向大唐长安派出了求婚使者。唐朝的回应这次没有让他失望,641年,文成公主辞别唐太宗,踏上和亲之路,吐蕃与唐朝自此展开了长达200多年的“甥舅亲谊”。

松赞干布死后,唐蕃之间时战时和。待到710年,继文成公主之后,唐朝的金城公主人藏,嫁给了吐蕃王赤德祖赞。两代公主和亲不仅为两地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因为带去大批先进技术与能工巧匠,极大促进了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21年,唐朝和吐蕃派出使节在京师长安相约盟誓。第二年,双方又在今天的拉萨东郊,重申了双方“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此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长庆会盟”。

波澜起伏的朝权更迭

强大的吐蕃王朝在842年因为内讧进入了长达400年的分裂期。此时,佛教流入西藏,并形成多个分支流派,其中的萨迦派风头正劲。而曾经威震四方的中原唐朝渐趋没落,无力抵挡来自草原部落的狂飙铁蹄。当成吉思汗率领着威猛彪悍的蒙古军打造伟大的军事帝国时,这位东方枭雄的目光从未遗漏那片全世界最高的高原。

1206年,成吉思汗兵临青海柴达木,他派人给萨迦派送去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皈依佛法,并希望该派能到蒙古传教。这封书信无疑意在劝降,萨迦派及各大流派深知利害,派出两名代表前往柴达木,向成吉思汗表示了臣服之意。就这样,成吉思汗兵不血刃地收服了西藏,西藏成为蒙古国中央政府直接治理的一个行政区域。

有了强大的军事帝国在背后做支撑,萨迦政权日渐盛起,“萨迦时期”随之到来。1251年,八思巴成为萨迦派领袖,几年之后,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登临帝位,相继册封八思巴为国师、帝师,并将整个西藏封为他的领地。而后不久,元朝政府又四次派兵进入西藏,为萨迦政权铲除了敌对势力。

当元朝政府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时,由它扶持的萨迦政权的末日也来临,此时崛起的是另一股高原势力帕竹政权。帕竹本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一支,到了元朝末年,该流派的后裔绛曲坚赞开始崭露头角。

P22-25

序言

天人协和,穷极造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之一。在这广袤的版图中,有巍峨的群山,雄壮的高原,辽阔的盆地,坦荡的平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星罗棋布的岛屿,同时还有宽广的近海海域和大陆架。

我国的国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纵跨纬度49度多。西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5200千米,横跨经度62度,东西两端时差达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已是正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帕米尔高原却刚刚迎来黎明的曙光;当北国已是千里冰封的隆冬时节,南海诸岛依然是郁郁葱葱、蓝天白云的夏日。广阔的国土使生活在其上的中华民族,时刻能感受到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变化中的万千景象。

我国的地貌格局错综复杂,西高东低的阶梯分布是其宏观大势和主要特征。有着“地球之巅”和“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巍峨的雄姿和莽莽的身躯横亘在祖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正是它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一级阶梯。自北而南横卧其上的山脉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高峰,全都坐落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和西缘的喀喇昆仑山两大山脉之中。从青藏高原北缘和东缘起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地貌单元的镶嵌分布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正是这些高原和盆地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二级阶梯。此外,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一线以东,分布着辽阔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等,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构成了我国地貌的第三级阶梯。

广袤的国土、独特的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等,造就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异彩纷呈的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因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变化,分布着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纬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依次呈现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等的变化。自东南而西北,受东亚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降水分布呈现出十分强烈的规律性,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等经度地理带,自然景观也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变化。此外,在高山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基带的不同,自然景观还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

阶梯式逐级下降的地势,还决定着我国主要河流由西而东的基本走向。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动地描绘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顺阶而下的奔腾气势。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它穿越横断山脉奔流进入第二阶梯后,又切穿了巫山山脉,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长江三峡。尔后,像一条驯服的巨龙,缓缓地流过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才注入蔚蓝的东海。

雪峰皑皑,群山巍峨,高原雄壮,盆地辽阔,丘陵起伏,平原坦荡,戈壁浩瀚,沙漠似海,森林寂静,草原葱郁,河川蜿蜒,峡谷幽深,湖泊晶莹,海域蔚蓝,景观殊异,美不胜收。大自然的恩赐,让中华民族拥有了如此多样的大好河山。

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远古祖先活跃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之上。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20处,包括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除青藏高原外,这些遗址几乎遍布我国第二和第三阶梯。

随着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进步,以秦岭一淮河为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至辽河上游的广大地区之间,“南稻北黍”的格局正在形成并渐趋定型,其他地区或处在向逐水草而居的粗放游牧经济过渡,或仍处在采集狩猎为主的渔猎经济,因而,保留下来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也更多。

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渐形成和5000年文明史的开创,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之上挥洒着勤劳与智慧,真可谓“天人协和,穷极造化”。当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的华夏族,最早在黄河中游的汾、渭等支流地区形成。此后,华夏族不断与周边地域其他民族进行长期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由数十个民族构成且活动地域仍存在差异的多民族共同体一一——一中华民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创造了博大精深、延续5000年之久、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保存了不计其数、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世界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众多的从世界级到国家级再到省市级的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区,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不计其数的和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工具、器具、用品、用具、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工程、古代城池到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历历可见者为数众多,琳琅满目。截至2014年6月2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而同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达38项,居世界第一。

山河壮丽、文化璀璨。而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则是“穷极造化”的现代表现,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美丽中国”丛书,是中国地理学会组织数十名地理学家策划,并编撰的一套科普性地理旅游类普及读物。该丛书旨在通过通俗而优美的语言、流畅而精致的笔触和绚烂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出本已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秀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当代建设成就,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提升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这是我们出版这一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和全部工作的追求目标。

丛书共35册,其中,第1册是全国总册,其余34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分册。丛书内容包括区域印象、自然奇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著名市镇、现代建设成就、特色资源等。在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力求践行三个原则,一是让读者了解自然与历史、敬畏自然与历史;二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天人合一精神;三是用精选的图片表达出诗般的柔美。

但愿“美丽中国”丛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美,并不断探索其真谛的大门。

中国地理学会

“美丽中国”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