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旅印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生华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8月11日

丽江位于东经100度,比北京时间要晚约一小时二十分钟。

早上七点半起来,静的出奇。沿里弄小河变走了半小时,除了一些早餐店,其他都没开门。不时有拿着旅游牌子的拉客者,问我去哪去哪,心中早有行程,未理他们。

八点半,客栈才开始供应早餐。很一般,稀饭、水煮蛋、刀切馒头、萝卜干,说不上精致好吃,但热腾腾的吃着也很舒服。

九点整,稍作整理,出发去木府。从小路缓步前行,步行15分钟,过万子桥、官门口,再过“天雨流芳”牌坊,便到了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室”这是徐霞客当年看到丽江木府后发出的感慨,今天,焕然一新的木府仍然是丽江的标志性建筑。民间传言“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是对木府最高的评价。木府门前的石牌坊,据说是用金沙江边虎跳峡畔的汉白玉雕建而成,上书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进木府正门,竖立着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丽江时的题字石碑—“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沿中轴线依次坐落着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等。楼阁厅坊,磅礴恢宏,廊桥花木,错落有致,尽情展示着这个昔日丽江“紫禁城”的气势。这些都是现代的仿古建筑,如果看过《木府风云》的话,相信你一定能在电视里看到这些建筑的身影。

我没有在此过多停留,拍了几张照,便往里走,过了光碧楼,就是木府的玉花园了。玉花园依山而建,山名狮子山,山上种满了柏树,很多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漫漫林海,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沿两侧松柏登上石台阶,一路往上爬,直取狮子山顶,便是丽江古城区第一高处—“万古楼”。楼高33米,共五层,出名之处在于它的16根主体柱子,都是通天木柱,柱长22米,据说号称“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

望着高高在上的万古楼,可能是想起了当年登黄鹤楼、滕王阁时的情景,我突然冒出来一句:“请问这楼有没有电梯的?”管理员纳西小妹朝我白了一眼:“这是古楼,哪来的电梯?”(虽然我知道眼前的万古楼是2003年重建的,没有拆穿她)哈哈,没有正好,可以一层一层、一步一步慢慢往上。景在眼前,更在脚步中!试想当年王勃若是乘电梯上的滕王阁,是否还会有《滕王阁序》?

站在万古楼顶层,极目下望,丽江全景尽收眼底,北眺云雾缭绕神奇美丽的玉龙雪山,东观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丽江古城,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古城鳞次栉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浑然一体的黛青色,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飘飘然使我忘了岁月与时光,仿佛置身于一个四百年前的纳西社会中。

丽江的天气变得可真够快的,登上万古楼的时候还艳阳高照,我闲逛了几圈,半懂不懂地欣赏了几幅字画,突然间天空就转晴为雨。等雨稍小些,一家人撑起伞,慢悠悠踱步继续寻找雨中丽江的韵味。

从狮子山前门下台阶,是一条带有坡度的丽江古街。房屋依山而建,街道七拐八拐,一步一景,很有明清古城的味道,甚是喜欢。零星的小雨滴落在石墙黛瓦上,滴落在崎岖的光滑石阶上,滴落在纳西少女的雨伞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纳西风情。就连这雨滴溅起的水花也仿佛有了些年岁,滴答滴答……不忧不急,任游人看得出神,它尽管自己落下、散开、汇成溪流,年复一年的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古老与淳朴。很多小店都挂出招牌:喝茶、聊天、观景台,说是可以远眺玉龙雪山。我事先做过功课,知道我想看、我能看的玉龙胜景还在后面,没有停留。

时间快到正午,不经意间,走着走着就到了丽江古城著名的四方街。这里是大研古城的中心发源地,大概有半个足球场这么大,路上人声鼎沸,当然,大部分都是外地游客。奇怪的是街道上还有供游人骑马拍照的马儿,这些号称马帮汉子的传人们,正热情地招呼着来往的游客。

从四方街其中的一条支路—小吃一条街往回走,一路上买了些云南米线、纳西粑粑、豆腐包豆浆、腊排骨等,花了六十元钱,三个人美美得吃了顿饱。一路逛回到时光漫步,已是下午两点,开始睡午觉,日子真舒坦!

下午五点半,一觉醒来,继续出门,又经过了四方街,来到东大街。人是超级的多啊,本想拍拍风景的,都被迫拍了些群体照。本以为丽江是清心淡雅的休闲之城,谁知道也成了平遥、阳朔的翻版。

如此纷杂的环境,景色自然是没有记得,连中途吃饭的饭店也忘记了名字,只记得都是些纳西口味的菜。为了把挑食的女儿骗饱,叫服务员点了几个菜,另外给我们来份该店里从未做过的“清炒土豆丝”,不要辣、不要蒜,加少许酱油、少许糖。服务员纳闷得看了我们一会,“嗯”了一声去下单了。

……

P3-5

书评(媒体评论)

怀着对旅行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热衷,作者在不停地行走、书写。他行走的脚步是稳健的,他探究的目光是犀利的,他写作的角度是独特的。写游记,顾生华确实不讲程式,然很大气。写人、写景、叙事、叙史,再加上一路上的感悟,作者常常是信手拈来、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笔端自然、纯朴、干练、率真,不造作。

——万芊

后记

这是我第一次上庐山,也是独自一个人上庐山,心境、眼光、感受自有独到之处,记忆尤为深刻。文章的开篇很快写好了,本来计划着写一篇综合性的庐山游记,囊括庐山之路、瀑布、云雾等方面内容。无奈在庐山只待了短短一天,时间紧迫,去的地方不多,只去了花径、黄龙潭、三宝树等中心区的景点,而且主要由于当时一时手软,没有逼着自己努力完成下文,谁知道竟成了一篇只有开头、没有过程和结尾的庐山游记。

三年后我重上庐山,这次是单位组织的集体旅游,浩浩荡荡七八十人的大部队,给庐山带来了热闹与繁华。虽然在庐山的牯岭镇住了好几天,三叠泉去了,含鄱口去了,庐山的精华算是领略了,但总感觉是在熙熙攘攘中穿流。白天乘车一个个景点间奔波,晚上一群兄弟哥们吃饭打牌、杯酒笙歌,其实我们过的还是都市节奏的生活,只不过换了一个地点而已。就这样,第二次庐山之旅,我的文章竟然没上演任何续集。

中国的名山中,庐山是我比较喜欢的,两次登临,可文章却一直没完成,就好像心中欠了祖国的美好山川一笔沉重的宿债。如今算来,离第二次上庐山,一晃也已过去整整十年了。十年间,我时时刻刻都在提醒自己:欠的债终究是要还的,抽空再去一次吧。

看样子,要完成完整的庐山游记,非要等我三上庐山?

2014年5月

目录

心旅印痕

黔行

周庄三十年

次镇江北固山

狼山散记

过清漾

奇幻江郎山

追潮

诗人的衣袖

千岛碧水画中游

少林寺随想

我与沈从文

桃花潭记

温州印象

扬州往事

敬亭山的过客

贵阳之幸

玉峰山的高度

独行的日子里

爱晚寻亭

走过衡山

我的泰山行

登黄鹤楼

庐山之路

我有一个梦想

序言

顾生华的《心旅印痕》,值得一读,确实。

《心旅印痕》,作者自称是一本写旅游的书。其实,宽泛一些说,这是一本写行走的书,书中既有行走的写实,更有行走时的探究和感悟。

作者顾生华自己说,他不是职业作家,他写的游记是没有程式的。说实在的,读过《心旅印痕》以后,我发现,能否写出好的游记,与是否是作家真的关系不大。《心旅印痕》,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是在用足去行走、去书写,而且一直在用心去行走、去书写。

怀着对旅行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热衷,作者在不停地行走、书写。他行走的脚步是稳健的,他探究的目光是犀利的,他写作的角度是独特的。写游记,顾生华确实不讲程式,然很大气。写人、写景、叙事、叙史,再加上一路上的感悟,作者常常是信手拈来、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笔端自然、纯朴、干练、率真,不造作。

其实,我也是热衷于行走的人,读《心旅印痕》中的好些熟悉的景点和细节,常常一次次撩拨起我再度行走的强烈欲望。

我非常愿意向喜欢旅游、热爱行走、热爱生活的朋友推荐这本写行走的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昆山市作家协会主席 万芊

内容推荐

《心旅印痕》是作者顾生华的散文式旅行笔记,记录了作者行走过的二十多个地方。这些游记是作者旅行的生动经历,也是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更是心情思想的抒发。

编辑推荐

游记作品集《心旅印痕》记叙了作者顾生华旅行的生动经历,描绘了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作者感情细腻,文史知识丰厚,文笔精巧恢弘,用独到的视角书写了一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旅行笔记。它是一个都市行者的江山之旅,是史韵诗情的文字雕砌,是徜徉四海的人生感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