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援外之旅--18国旅行漫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德藻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大潮,作者周德藻参与了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他克服了在国外的生活艰苦和工作艰辛,以自己丰富的学识、经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赏。《援外之旅--18国旅行漫记》同时还描述了作者所到的18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自然景观、风物人情和历史遗迹,图文并茂,夹叙夹议,内容充实。

内容推荐

《援外之旅--18国旅行漫记》的作者周德藻在退休之后,发挥余热,被浙江一家民营企业聘为总工程师,参与了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以丰富的学识、经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赏。本书同时还描述了作者所到国家的经济文化、自然景观、风物人情和历史遗迹。全书图文并茂,夹叙夹议,内容充实,很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章 西亚之行

 也门之行

 阿联酋之行

第二章 波斯之行

 伊朗、阿塞拜疆之行

第三章 东南亚之行

 缅甸之行

 菲律宾之行

 泰国之行

 越南之行

第四章 非洲之行

 阿尔及利亚之行

 埃塞俄比亚之行

 索马里之行

 苏丹之行

 埃及之行

 南非之行

 肯尼亚之行

第五章 南美洲之行

 秘鲁之行

第六章 俄罗斯之行

 俄罗斯之行

第七章 梦幻之行

 埃及再行、未成行的以色列之行

结束语

附录一 退休后出国时间表

附录二 老周传奇

试读章节

第一次到也门,感到很生疏也很好奇,甚至有点害怕。

也门有家洗涤剂公司的生产工厂位于塔伊兹城,原先高塔喷雾干燥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时产3吨,经营十几年后,业绩显著,于是想扩大生产,将时产3吨扩大到时产5吨。这个工程项目的担子就落到了我的肩上。

2001年5月,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也门首都萨那。从地图上看,塔伊兹城离首都萨那并不远,直线距离仅200公里,然而山路蜿蜒曲折,悬崖峭壁,汽车走了足足7个小时。山是光秃秃的,路是弯弯曲曲的,汽车的速度有时像蜗牛缓慢地挪行,有时却以150~180码的速度飞奔。说心里话,虽然佩服司机的驾驶技能,内心却也真有点惊慌。

这段山路经过十几个城镇,每个城镇都武装设卡,对过往车辆人员一一盘查,好在我们都是中国人,很顺利地就通过了关卡。也门人对中国人是很友好的,我们到达的那年,中国医疗队还在塔伊兹、萨那等地为当地病人开展义务治疗。

也门的男子大多穿着宽松肥大的长袍,身上时常挂着腰带和腰刀,看起来很庄严。据说,腰刀是也门古代文化的象征,也是也门男子特征装饰的一个重要部分,男子一般到15岁开始佩带腰刀,无论走到哪儿,腰刀不离身,失去腰刀是一个人的耻辱。刀鞘是用最好的木材做成。腰带、腰刀和刀鞘大都做工精细,装饰华丽。在也门工厂那段时间,我们跟工厂的一名保安混熟了,他已五十开外,扛着卡宾枪,挂着腰刀,依然显得分外威武。出于好奇,我们请他把腰刀拿出来看看,却遭到婉言拒绝。他告诉我们:也门男子的腰刀,是不轻易拔出的,否则就会很危险,会有血光之灾。

说到枪,也门是不禁的。也门有2500万人,据说有私人枪支5000万支。我们下榻的旅馆小主人,那天高兴地对我们说,他18岁了,刚买下一支枪,说着便拿起枪在我们面前炫耀了一番。

一天中午,一阵机枪声响彻天空。由办公室向窗外望去,只见一辆卡车飞驰而过,机枪架在驾驶室顶上,“哒,哒,哒”地响着。而学生们挤在车厢内高声地唱着歌,这是他们去郊外旅游!

而那天晚上,室外又响起了枪声,子弹宛如礼炮一串串地将天空划亮。有人告诉我,这是在结婚,别害怕,不是战争!

也门的女子通常要穿长裤,出门时把身体裹起来,头要戴面纱,只露出一双眼睛,也即所谓“男穿长裙女穿纱”。也门的妇女地位很低下,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也没有与人交流的机会。她们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在家养儿育女。据说,根据当地的习俗,一个男子可娶四个妻子,而且近亲结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成年男子还有一种特殊的嗜好,那就是咀嚼卡特(cate),卡特是一种富含类麻黄碱类物质的草叶,能刺激大脑,令人产生兴奋感。我们刚到也门时,看到不少男子脸腮上鼓着一个大包,以为是肿瘤之类的地方病,很是惊讶。没过几天,我们知道了这是也门男子的最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如同抽烟、喝酒一样,平时一边咀嚼,一边工作或闲聊,消磨时光。漫步在塔伊兹街头,随时可以见到咀嚼“卡特”的人。每天午饭之后,人们都要咀嚼“卡特”2~3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工人们挤在车间角落咀嚼,办公楼里的领导层则专门有他们的咀嚼室。更有甚者,工厂每个月还发给员工一些“卡特”,就像发劳保用品一样,当然,根据等级不同,得到的“卡特”质量也不同。

我也曾品尝了“卡特”的滋味,却完全是一种嚼草无味的感觉。

再说说在也门的“吃”。也门人习惯用手抓饭吃,几个人围在桌子边,用手抓着吃饭,看起来相当热闹。

P003-005

序言

2011年,相继接到原初中时期班长陈昌道和原少先队大队长方正来函,希望我写一些退休之后的生活,与老同学们分享。

本来,自思量:既已退休,清闲点算了,何必在字里行间绞尽脑汁?却忽然想到自己曾经是当年“少先海军军官学校”的一名军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文才浅薄,也该当仁不让,于是欣然命笔了。

我,1997年从国营企业退休后,于2000年受聘于浙江一家民营企业,任总工程师。浙江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不少浙商在国内取得了一定成就后,进一步走出国门,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了国际竞争。这也给退休后的我构筑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晚年生活也更充实。

我受聘的这家公司主要出口各类化工装置及技术,这正符合我的专业和经历。我学的是化工,工作起来比较顺手。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与客户洽谈,从考察施工现场,研讨设计方案,到指导安装调试,参加竣工典礼等。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工作给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国机会。

退休后,我参与了50多项援外工程的洽谈和设计,出国21次,到了18个国家(其中,以色列未成行)。凡所到国家的经济文化、自然景观、风物人情、历史遗迹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初稿写成后,曾在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校友网(2012年2月—2013年4月)上陆续发表过。校友网为我的文章写了一个编者按:

周德藻周游诸国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游记,而是充满了智慧和豪情的工作记录。周德藻校友不是参加旅行社去各地旅游,而是在退休之后发挥余热,被浙江的一家洗衣粉设备生产企业聘为总工程师,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大潮,援助发展中国家建设该国的洗衣粉生产厂,而周游了18个国家。

他克服了在国外的生活艰苦和工作艰辛,并与外国业主斗智斗勇,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以及人格魅力,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赏。文章图文并茂,夹叙夹议,文笔流畅,很难想象这些文字是出自一位学化工的人士之手(可见中学时代打下的文学基础),很值得一读。现在我把书稿交给出版社正式出版,与大家一起分享。

周德藻

2014年11月

后记

我陆陆续续写了这些不伦不类的文字。

我很幸运,赶上了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的潮流,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帮助企业走出去,援助许多发展中国家建设本国的洗衣粉生产厂,为当地人民造福;而我又从中享受到了周游列国欣赏各地美景和风土人『青的乐趣;享受到外国朋友对中国专家的尊敬和对中国先进技术的渴望和仰慕之情;由衷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和当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这些文字,不是日记,也不是工作记事,大量的工作都是在出国前后做的;说是旅行游记,却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描写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也没有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来诉说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或许可以说,这是一部以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叙事性散文,曾想取名为《梦幻之行》,出版社蒋保纬老师看了本书后提出,这实际上是一部援外之旅的记录。对!我觉得,称它为《援外之旅》可能更确切些。

我从2012年2月起到2013年4月止,用了一年多时间来写这个回忆录,现在终于可以搁笔了。

首先,我要感谢方正和陈昌道两位初中学友。感谢他们对我的激励和对我的文章的仔细阅读与修改。是他们使我在步入70周岁的时候,依然有兴趣,重拾笔墨,激扬文字;而我则自得其乐,沉缅于历历往事、沉醉于字里行间。

另外,我要感谢华东师大一附中校友会唐家乐老师不厌其烦地将我的文章放在“校友网”上;感谢李士杰好友将我的文章放在他的QQ群里,让熟悉我的或想了解我的朋友们能更热忱地关注我的退休生涯,分享我的快乐、分担我的艰辛。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惠宁,是他将我的出国回忆录手稿和照片变成电子版本,然后通过E-mail或0Q发给我的各位亲朋好友。

谢谢各位读者,希望大家喜欢这部出国回忆录。

2013年4月8日脱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