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寓记(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俞长源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俞律、慕相中编著的《寓记(精)》为鸳鸯蝴蝶派扬州代表人物俞长源先生所著笔记体回忆录,由其子俞律整理成册。为俞长源先生六十一岁在南阳模范中学岗位上退休后所著,以一生居所为依托,涉及的历史文化资料非常丰富。全书文字系清末民初流行通用之文言体,行文流畅而有艺术性,所记内容,则多具知识性、学术性及社会性。从其一生经历中,亦可窥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的影子。内附《里门杂咏》三百余首,以七绝形式,咏记扬州名胜古迹与琐碎俗谈,实为《寓记》之一部分,因其专题而附编。每首诗都有作者的原注,甚为详细。

内容推荐

俞长源、俞律、慕相中编著的《寓记(精)》以俞长源历年所居寓所为点,社会为面,每居一处,则以是处具体生活为据,故以《寓记》名之。或叙家事,或射世事,乃为一历史阶段之国事家事之具体而微。其间历清末、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之十有二年,实为中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之沧桑巨变时代,虽为个人之经历,也可见时代全豹之缩影,非仅一斑而已。

目录

寓记

湾子街

院大街缸巷

小东门街史巷

府东街

南门街

郭村

黄家阙路久安里

沪闵路吴家巷

黄陂路恒昌里

南昌路邻园村

南昌路

马当路西成里

菜市路

淮海中路一九八四弄

广元路

宛平路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文昌楼旧称文昌阁,在古市河上。下层为桥,东横道为院大街,西直道为县西街,而以是桥通之。上层为楼,周以木格窗,登临可眺旧城全境。北有四望亭,高与比肩;西有文庙,即府学。

皇宫有殿,盖琉璃瓦,门前搭铅皮棚为菜场。邑城菜场有二,一设新城教场,此其二。私立扬州中学设宫中,校有进步教员,学生受熏陶者众。余姨侄女孙玲玲,受业于此,后更玲玲名为锋,参加苏北革命工作。

有瞎汉设香烟纸摊于菜场,售烟以支计,纸以页计,能以手摸货币知数目,人无敢欺者。自言尝为炒货店磨油工,不堪店主苛刻,乃自设摊,博利虽微,差能独立为生。人问胡不习算命业。日:“信此术者日少矣。”时,邻有评话人,日教徒演习于家,往窃听,故能揣摩其口吻,说演义书。时有相熟坐摊次听之,欢娱咀噱,莫不神移,或劝之改业,所获当十百倍于设摊。日:“书全凭两目传神,吾瞽,是天限吾也。”人日:“东岳庙不有盲妇说淮书乎?”日:“尝听之矣。彼重唱,复以乐器助,故无妨于瞽。吾书以白,里中擅此技者,王少堂水浒,康国华三国,莫不声容并茂,谁来听吾瞎说书,吾知易业之始,必有猎奇而来者,日稍久,则败兴而去,座上可走鼠矣。”人咸贵其有自知之明,盲于目而不盲于心也。其妻亦盲,时来摊上,能以舌穿针缝补,见者,以为神云。

皇宫照壁后有棚户两三家,余居后门近邻也。贾姓、张姓皆海州人,以推独轮车为业。茅屋两间,篱落围之。豆藤自在攀援,秋花为盛。榆柳高于屋,夏蝉嗜嗜,与余家小院木上栖止者相酬唱。张姓有子二,长为人担水,余家饮料所取资焉。有龙江者,居稍远,秋煮邵伯菱为市,生涯颇不恶。

余室较旧居宽敞,窗明几净,寝室也,亦书室也。曩以不得《资治通鉴》为憾,既得薪俸,乃购置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安傅氏藏宋本一部,余爱宋版书,以其字体劲拔,刻工精整,行疏幅朗,怡悦心目。力不能致,以仿刻本影印本代,虎贲郎中,慰情于无。后客海上,颇多采获。仿刻者,有黄氏《士礼居丛书》、黎氏《古逸丛书》、蒋氏《密韵楼丛书》、刘氏《汉书》、胡氏《文选》、江氏《唐人小集》、吴氏《双照楼宋元人词》;影印者有故宫博物院《琳琅丛书》、涵芬楼《续古逸丛书》,暨四部丛刊中诸影印宋本,古书流通处《宋六十家江湖小集》则用虞山毛氏汲古阁影宋精抄;他若《留真谱》《钵山书影》《故宫书影》《陶氏书影》,亦兼蓄之。皆鸿编巨册,字大者如钱,细者如丝,宣纸印者洁如雪,皮纸印者韧如茧,罗纹纸印者薄如翼,开卷自有一种迎人爽气,扑上眉宇。赵松雪题宋本文选云:“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灯月相映,助我清吟之兴不浅。”此真迹也,覆本自大有间,然所谓玉楮银钩,犹仿佛之。清黄尧圃以佞宋称,余酷好影宋本,亦一佞也。余既得通鉴,欲钤印简端,藉志翰墨姻缘。丐人篆刻,辄不当于心,因发愤选石自治,是为余习金石之始。余无室名,未能免俗,题日“思美人龛”,用灵均九章目也。后以诗释之日:“我亦无所恩,所思在典册。人间多奇秘,寤寐恒转侧。我亦无所忆,所忆在旧识。楚楚素心人,都作远行客。我亦无所念,所念云山隔。不见绿杨城,江南初寄食。我亦无所怀,所怀芳兰泽。采之欲遗谁,含意空脉脉。人生其谁不钟情,渺渺余怀非一物。谓余拳拳有其人,雾鬓云鬟殊仿佛。问余悬悬果何人,姑射湘波益恍惚。义山锦瑟思华年,彭泽闲情为丽则。事之所无情或存,情之所存心从适。思美人兮思美人,镜花曜朱水月白。履清笃素怀其诚,贫贱辞荣攻图籍。寓形百年方盛颜,敢以流宕亏吾德。”

女高服务两载,碌碌无建树,三五生颇相亲,通笔札,时亦相携来余寓,外间有蜚语,余不自安。由母校长任孟闲先生为介,改就高邮县立师范学校聘,是为余入中学教书之始。邮校在城东文庙内,余授一、二年级国文。许生绮禅为诗文有法度,时以所作投《高邮日报》,报征诗钟,多获魁选,后生可畏,信不诬也。邑城外有文游台,宋秦太虚故迹,余尝登其高处,四顾辽廓,盂城万户,宛居甓中。运河蜿蜒如长蛇,风帆袅娜其上,黄叶千村,历历可指数,两淮平原,无惭沃壤矣。沿途堤岸旁,时见人家结茅而居,参寥子诗所谓“小航泊处谁家住,修竹疏花宛似春”者也。城中有公园,城市山林,粗具旷观之致。余课余恒小步其间,客中未携卷帙,灯下润色学生课业外,追念家山旧事,成《扬州杂咏》百首。

P18-20

序言

本书是先父长源公所著笔记体回忆录。先父毕生服务于教育界,六十一岁退休,乃撰是篇。退休前居扬、沪两地各三十年。

忆旧笔记,前人多有之,文学之一体也。南朝梁代即有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皆两湖一带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后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迄今多有类似著作,内容广涉政治、经济、文化诸端。作者或官或民,要皆亲身经历,故或朝或野,皆具史料价值。而体例多端,形式各异,然也不外乎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云。

先父是书,以历年所居寓所为点,社会为面,每居一处,则以是处具体生活为据,故以《寓记》名之。或叙家事,或射世事,乃为一历史阶段之国事家事之具体而微。其间历清末、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之十有二年,实为中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之沧桑巨变时代,虽为个人之经历,也可见时代全豹之缩影,非仅一斑而已。

内附《里门杂咏》三百余首,以七绝形式,咏记扬州名胜古迹与民间俗谈,实为《寓记》之一部分,因其专题而附编者。

全书文字系清末民初流行通用之文言体,先父出身私塾及师范文科,后来执教,又以授古文为主,故文言精熟,挥洒游刃有余,行文流畅而饶艺术性。所记内容,则多具知识性与社会性,更有学术性命题者,尤见重要。

兹本书问世,先父冥寿已百一十有六年,生前著作,束之高阁五十有五年,余未尝不默然以愧,悄然以惺也,今乃得庶几小补乎?

扬州晚报编辑慕相中君,研究整理扬州历史文化资料多年,为菀集先父各类遗稿不遗余力,兹为本书用字以简易繁,并打印成卷,殚竭良多,厥情可感。本书原稿曾请扬州作家协会主席杜海过目,承热心推毂,并致谢忱。而编务及出版诸事,则悉赖编书家董宁文君总揽。董君固余忘年旧交,毋庸片语客套云尔。

后记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下午,与邹建东君相约去春惜馀堂看望八十八叟俞律老先生。那天下午,三人在一起品茗闲聊,赏诗评文,惬意畅快。言谈之中,俞老谈及手头已编好他父亲的两部遗稿,一为《寓记》,一为《里门杂咏》,想寻机出版。并介绍了这两部遗稿的相关写作背景及他父亲为此付出的心血。听完俞老的一席话,我觉得这两部书稿非常有价值,而且用寓记的形式记录长源公的一生行迹,从中可以窥见其时的社会变迁、人事更迭、风俗人情,读来令人感慨莫名,并能从中受到非常多的教益。文章以文言写出,可品可鉴。《里门杂咏》通过诗体的吟咏,亦可作为《寓记》阅读的补充。

我与俞老交往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这些年间,时常向俞老请教,大多的时间总是闲聊,谈我们都相识相知的师友,谈当下文化、文学界的种种,谈书法、绘画、诗词,也说戏曲。总之,无边无际,其乐也融融。曾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我与俞老在邮局邂逅,于是就请俞老到我的尚书楼喝茶。那天送俞老回家时,我扶着俞老,踏着深深的积雪,一步一滑地艰难地走着,听着脚下沙沙的脚步声,感觉真的非常温暖。其时,我们两家相距只一箭之遥,所以那段时间时常见面。前些时候,俞老虽然又搬了新居,但仍然相距不远,这也许是我们的“寓记”之缘吧。

前几天给俞老送校样时,俞老嘱写编后记以记录这部书稿的出版原委,于是遵嘱写下以上的一些简要说明,以为纪念矣。不当之处,还请俞老及读者诸君谅之为幸。

书评(媒体评论)

先父是书,以历年所居寓所为点,社会为面,每居一处,则以是处具体生活为据,故以《寓记》名之。

——俞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