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贵编著的这本《麦克阿瑟(图文纪念版)》是“二战风云人物”中的一种,重点论述了二战期间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做出的贡献。史料详实、观点鲜明,抨击了法西斯的罪恶,颂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麦克阿瑟(图文纪念版)/二战风云人物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严明贵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严明贵编著的这本《麦克阿瑟(图文纪念版)》是“二战风云人物”中的一种,重点论述了二战期间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做出的贡献。史料详实、观点鲜明,抨击了法西斯的罪恶,颂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揭示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内容推荐 在美军高级将领中,麦克阿瑟是一个典型的出身于军事世家的将军。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先后担任过西点军校校长、驻菲律宾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美军太平洋西南战区司令、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等重要职务,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将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麦克阿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执着的高级将领。 严明贵编著的这本《麦克阿瑟(图文纪念版)》以其军事生涯为主线,详细记述了他在二战期间参与的重大军事活动,展现了其卓著的军事才能。 目录 第一章 饮恨菲律宾 山雨欲来风满楼 重返美国陆军现役 太平洋战争到来了 遭遇菲律宾“滑铁卢” 马尼拉,不设防的城市 巴丹!巴丹! 巴丹,我还会回来的 第二章 移师澳大利亚 失败将军的落魄 巴丹的陷落 重整山河——武装澳大利亚 第三章 揭开反攻的帷幕 太平洋战争的伟大转折 米尔恩湾战役 布纳战役大捷 第四章 决战太平洋 “蛙跳”战术:全速向前跃进 俾斯麦海战:打开胜利之门 出色的莱城战役 抛出一枚一枚“硬币” 奇袭霍兰迪亚 威瓦克争夺战 珍珠港会晤:赢得主动权 第五章 重返巴丹,一诺万钧 莱特湾登陆 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岛大决战 “菲律宾,我回来了!” 夺占马尼拉:雪耻第一步 重返巴丹:诺言兑现 第六章 最后的胜利 冲绳战役:雪耻第二步 致命的炸弹 日本无条件投降 盟军最高统帅:梦寐以求的荣耀 别出心裁的签字 试读章节 几天后,美国从“紫色”密码机破获的日本外交电报中发现,与日本进行的外交谈判已是徒劳无益。日本的“南进”战略已经不可更改。早在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就确定了其“南进”战略方针;八九月间,日军大本营根据这一战略制定出了更为详尽而周密的军事进攻计划,将南进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而且确定这些计划在5个月内完成:第一阶段,在突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的同时,对菲律宾和马来亚发动进攻,并占领关岛、威克岛和香港等地;第二阶段,夺取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即今天的加里曼丹岛)及俾斯麦群岛;第三阶段,占领缅甸、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在这些作战目标中,菲律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位于日本通向南方的海上要道的一侧,是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之间的枢纽,也是其前往南太平洋上的马来亚、婆罗洲和新几内亚的一条直接航道,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一块绝佳的战略跳板。对于这一点,日军大本营了然于胸。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武士明曾非常露骨地表示:“日本决定入侵菲律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总参谋部害怕菲律宾防御的10年计划。现在该计划正处于它的第6个年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无疑会对大日本帝国的战略构成巨大的挑战,我们当然不能容忍它的存在。我们不得不在危险到来之前就把它毁灭!”于是,菲律宾这个“被美国人摆在日本门前石阶上的一块绊脚石”已经被牢牢地锁定在日本人所瞄准的靶心上。为了能顺利执行这一作战计划,日军本部强调要实施突然袭击,以最快的速度摧毁对方的海空力量和基地设施,夺取领海和领空的控制权。为此,日军将驻扎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作为首要打击目标。虽然美国拥有“紫色”密码机,虽然美军情报系统工作效率惊人,但在日本人作战意图方面的判断上却产生了偏差。此时美国方面认为,日本的首要进攻目标将是菲律宾和关岛,日本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为其南进战略提供海上支援。因此,它没有能力实施远距离、单独的航母突袭,故而也就把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可能性排除了。这一战略误判的直接后果是日本人用实际行动告诫美国:偷袭珍珠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美国历史上那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就这样到来了! 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是由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的。山本五十六是一个美国通,早年曾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还担任过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海军武官。在美求学和任职的数年中,山本五十六曾对美国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对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尤其印象深刻。他非常清楚,美国拥有丰厚的军事潜力,生产一旦转入战争轨道,很快就能成为谁也打不倒的战争巨人。基于这一认识,山本五十六告诉自己,只有在美国还在懒洋洋地打盹时,一次性摧毁美国海军主力,让它从此再也无法东山再起,日本的胜利才能够得到保障。 P24-25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浩劫,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超过6000万,各类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在这场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斗争中,正义力量最终取得胜利,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平得以恢复。 从和平到来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开始不断反思与战争有关的一切,试图寻找制止人类自相残杀的方法和途径。时至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整整70年了,这种反思还在继续。令人遗憾的是,以人类现有的历史智慧,不仅没有找到彻底消弭战争的方法,而且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各地的军事冲突不断,战火频仍,甚至在个别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甚至担心,是否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二战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东西两大对立阵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近两百年来由资本主义支配世界的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表面上这种对立已不复存在,但它所留下的阴影仍然存在于全球各个角落,当代世界全局性矛盾的焦点仍然集中于此。不过,经过战后70年的历史演变,人们基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一举消灭对方,并存和互相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换句话说,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较量彼此实力和影响力等手段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主流。军事手段虽然没有被完全抛弃,但是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正值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出版这套仁战风云人物》丛书的目的也在于此。丛书共10册,收入了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将领各5人,分别是: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朱可夫、蒙哥马利、隆美尔、邓尼茨、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山本五十六。丛书没有止于对人物在二战期间经历的单纯记述,而是从宏大的历史战争画卷入手,就人物的性格、军事指挥艺术以及世界潮流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总结得出一个结论:邪恶势力或许凭借个人能力或物质基础而嚣张一时,但最终都无法改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愿战争不再,和平永驻。 鉴于水平有限,丛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或错误,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