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滨主编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5)》在总报告部分,首先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风险、重要环节及其对相关金融业务的影响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其次对2014年中国金融监管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4年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在分报告部分,具体剖析了2014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在专题研究部分,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主要涉及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创新、保险资产证券化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金融监管基础理论探讨等内容。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5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的系列年度报告,秉承“记载事实”、“客观评论”以及“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系统、全面、集中、持续地反映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历程,为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理论工作者提供素材,为金融监管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本书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三部分组成。“总报告”为两篇:第一篇为“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与监管”,在回顾国内外对互联网金融界定和分歧的基础上,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及其对相关金融业务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重要环节进行剖析,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第二篇为“中国金融监管:2014年重大事件述评”,对2014年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4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的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4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部分是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的深度分析,主要涉及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创新、发行注册制改革、保险资产证券化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金融监管基础理论探讨等方面。
本书由胡滨担任主编,负责报告的组织、撰写和审定工作;尹振涛和郑联盛担任副主编,负责报告的统编和撰写工作。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周丽、恽薇老师,以及为本书赐稿的所有专家和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研究基地期待着以《中国金融监管报告》为媒介和平台,与学术界、实业界以及政策界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致力于共同推动中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
B I 总报告
B.1 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与监管
一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与发展历程
二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三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与影响
四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考察
五 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问题与规则设计
B.2 中国金融监管:2014年重大事件述评
一 市场化改革从简政放权入手
二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在即
三 影子银行监管框架初步形成
四 存贷比调整助力银行业改革
五 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快推进
六 沪港通试点正式运行
七 “新国十条”赋予保险业更高期盼
八 “负面清单”管理创新监管方式
九 民营银行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十 2015年金融监管展望
BⅡ 分报告
B.3 银行业监管年度报告
B.4 证券业监管年度报告
B.5 保险业监管年度报告
B.6 信托业监管年度报告
B.7 外汇管理年度报告
B Ⅲ 专题研究
B.8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及监管研究
B.9 沪港通的主要特征、战略意义及监管对策.
B.10 保险业反洗钱立法相关问题研究
B.11 保险风险证券化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B.12 中国互联网保险监管问题及政策建议
B.13 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效率的主要因素
B.14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理论、方法和实证
B.15 资本监管的宏观政策效应:
BⅣ 附录
B.16 2014年金融监管大事记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