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巴黎和平协约》签署了两周年,但南北两越并没有由多年武装斗争转入和平经济建设轨道。北方发起春季攻势,从攻克邦美蜀开始,整个南方形势逆转,最终攻陷西贡。一剑文化的《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回顾了1974年至1975年南北双方之间从7号公路、上德、K81,到福隆、邦美蜀、顺化、岘港、藩朗、春禄,直至西贡陷落的主要战斗,叙述了各场战斗的经过,并尝试分析导致战斗结果的原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指文士兵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一剑文化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75年《巴黎和平协约》签署了两周年,但南北两越并没有由多年武装斗争转入和平经济建设轨道。北方发起春季攻势,从攻克邦美蜀开始,整个南方形势逆转,最终攻陷西贡。一剑文化的《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回顾了1974年至1975年南北双方之间从7号公路、上德、K81,到福隆、邦美蜀、顺化、岘港、藩朗、春禄,直至西贡陷落的主要战斗,叙述了各场战斗的经过,并尝试分析导致战斗结果的原因。 内容推荐 1975年,是越南战争爆发的第15周年,《巴黎和平协约》也签署了2周年,就在大家都认为南北两越由多年武装斗争转入和平经济建设轨道的时候,越南人民军却出乎意料地发起春季攻势。从福隆失守,再到邦美蜀陷落,整个越南南方形势逆转,北把握时机一举出兵南下,最终攻陷西贡。短短55天的决战,消灭一度是东南亚雄师的越南共和国70万大军。这次胜利引发了世人诸多猜想,是奇迹还是神话,答案尽在一剑文化的《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一书。 目录 第一章 美国人走了,战争还在继续 这是停火吗? 河内的决定 阮文绍的窘境 第二章 血透1974 大战7号公路 战上德 K18战役 血肉磨坊 第三章 丧钟敲响 福隆?福隆! 初战得手 大战告捷 丧钟长鸣 第四章 别了,邦美蜀 危机四伏 目标邦美蜀 误判 犹豫不决 揭开序幕 一个伟大的胜利 陷落 第五章 致命的决定 传达命令 覆灭 暂缓攻打西贡 第六章 血泪之路 撤退 形势发展得太快了 向沿海进军 第七章 大崩溃 突破口选择的争执 风暴来临 致命的一击 崩溃前兆 顺化陷落 岘港之灾 第八章 藩朗的抵抗 稳住藩朗! 力图振作 扭转局面的尝试 危险将至 首战藩朗 阮友安来了! 藩朗大捷 第九章 壮哉!春禄! 全面进攻 大叻闹剧 陈光魁挽救了西宁市 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血火春禄 巧妙布阵赢胜利 第十章 胡志明战役 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 苦战突破 西贡陷落 参考文献 附录 试读章节 这是停火吗? 对《巴黎和平协约》的签署,南北两越最初的反应截然不同。北越方面,虽然对和平的到来将信将疑,但大部分地区(B5战场除外)还是愿意遵守协约。不过,越军钻了协约的一个空子,那就是停火期是1月28日08点00分,利用夜幕的掩护,越军在全线不惜代价地投入重兵,从1月28日凌晨01点00分到08点00分抢占了许多乡村,取得了停火时对己有利的控制线。而阮文绍吃了这个哑巴亏,自然不会甘心。哪有你钻空子搞夜袭,然后停火期到了就不允许我军反击、继而把这些新控制区变成既定事实控制区的“道理”?于是,在协定停火期到来时,南越国军全体部队接到的联合参谋本部的命令依然是“原地整装,准备发动新的攻击。”不久,南越国军就在西宁省对越军控制区展开了攻击。西宁省的战火很快又蔓延到南越全境(越军战史称此为蚕食和反扑)。对南越国军的战斗,美军顾问团在报告中也坦承:“无论停战与否,战斗仍像以前一样进行。”“在每天两次大空袭的支援下,共和国国军已经把北越人和越共往回赶。”“停火3天内,共和国国军出动的战机架次,比他们在前6个月出动的总数还多。”虽然破坏和平协约的绝大部分进攻行动是南越国军先挑起的,但越门港战斗却是越军主动破坏《巴黎和平协约》的反击战斗。可以说,这次战斗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南北两越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遵守《巴黎和平协约》的停火条款。 1月27日夜,趁着距《巴黎和平协约》生效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南越海军陆战师团为了打通往东河反攻的跳板,对越门河展开反击。23点00分,利用退潮的工夫,南越海军陆战师团以1个旅团的兵力,采取突然袭击,很快冲进了越门港附近地区。越军警惕性不佳,被对方打了一个措手不及。1月28日07点00分,也就是和平协约生效期到来前,越军第325步兵师第101步兵团在5辆T—34—85坦克掩护下,组织第一次反击,但没有成功。接着,越军B5战场(9号公路—北广治阵线)司令部不顾《巴黎和平协约》已经生效,相继把越军第320B步兵师48步兵团1营、第271步兵团7营、越门38营、第64B步兵团8营、第27步兵团1营调往战场,连续实施反突击。1月29日凌晨01点00分,越军越门38营首先展开反击,结果被南越海军陆战队顽强顶回。首战失利后,第64步兵团8营1个连投入战斗,勉强夺回越门港南面600米处的4号高地。接着,第48B步兵团1营、第271步兵团7营、第27步兵团1营相继组织攻击,却丝毫打不动对手。是可忍,孰不可忍?1972年9月丢了广治市并在后汉河防御作战中吃尽了南越国军头号精锐——海军陆战师团和伞兵师团的苦头的越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把冲到越门港的南越海军陆战师团1个旅团击退。为此,B5战场司令员陈贵海中将、政委双豪中将命令战场副司令员高文庆、战场副政委黄明治和段奎组成(广治省)平原地区指挥部,三人分别担任指挥长、政委和参谋长,统一指挥各个参战部队,“务歼入侵之敌”。为了给平原地区指挥部增加兵力,B5战场司令部还专门调来了越军第304A步兵师24团和1个T—54坦克连,并且命令越军第304A步兵师第66步兵团在永光展开,做预备队。 1月30日12点00分,平原地区指挥部以第101步兵团1营、第48步兵团2个连、海军K5特工队为第一梯队,以第64步兵团、第24步兵团6营、第101步兵团2营为第二梯队,以第101步兵团3营、第24步兵团、越门38营和第271步兵团7营担负迂回任务,对南越国军实施5路反突击。一开始,越军的战斗协同出了问题,5路进攻部队没能相互协调进攻时间,导致初战受挫。调整部署后,段奎大校亲临前线,把2个坦克连配属给5路方向,集中兵力突击越门港南面的南越海军陆战队侧翼。进攻前,越军的战役炮兵和反坦克炮兵群对南越海军陆战师团阵地实施绵密的火力突击,然后让75毫米无后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和B72反坦克导弹(即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分队尽可能靠上去,支援步兵冲击,打击对方的坦克装甲车。 1月31日08点30分,越军5路大军同时进攻。不过,他们的情报似乎不够灵通:早在1月30日越军冲击失败时,南越海军陆战师团师团长裴世兰少将就已经判明夺回越门港无望,向部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因此,越军的进攻只重创了南越海军陆战队部分兵力,对方参战的主力还是安全撤了下来(南越国军统计死伤60人,被俘1OOA,被击毁或打坏6辆M48坦克、5辆M113装甲运兵车和1辆M41轻型坦克)。 尽管没有夺回越门港,可南越国军的全线反击战斗还是取得了相当多的战果。按照南越国军的说法,他们在1973年2月到6月以前基本收复T1973年1月28日凌晨1点到8点被“窃取”的地盘。北越方面的战史也证实了南越方面的说法:“1973年,在整个越南南方,敌人又增加了500屯哨,夺取了70个乡、740个村、6527人口。具体是,第5军区的敌人新修了200个屯哨,挤占45个乡、320个村、25万人;在第8军区,敌人新修了近300个屯哨,挤占24个乡、120乡、10万人;在第6和第7军区,敌人挤占了300多个村、30万人。”在部分地区,越军在战斗中还蒙受了比较大的损失。比如治天军区(代号B4阵线)的第5、第6、第271步兵团,一级军区的省、县地方部队就在1973年1月到8月伤亡了2811名指战员,其中885人牺牲。不过,南越国军也在进攻战斗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根据越南共和国联合参谋本部统计,南越国军在1973年1月28日到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共战死6600人。 战争的继续给越南南方平民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很多人表示《巴黎和平协约》签署与否已无关紧要,战争依旧在继续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湄公河三角洲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一位年轻的越南寡妇就很无奈地道出了战火下生活的艰辛:“请你理解,我们这里白天是政府军控制,晚上就变成了共产党的天下,我们的生活太难了。”在双方激烈争夺的查玛村,一位老人也道出越南南方人民对《巴黎和平协约》的失望:“查玛村人民并不理解《巴黎和平协约》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根本不去想那个协议。协议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变化,他们仍然每天感受着战争带来的恐怖。唯一使他们感到真实的,是他们每天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艰难地努力着。” 当然,还有比这些平民更不幸的人,那就是南越国军官兵的家属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巴黎和平协约》签署后,在越南共和国西宁省小区指挥大楼前,总有南越国军的军嫂在门口徘徊,手里拿着照片和政府寄给家里的失踪人员通知书,到小区询问自己亲人的状况:究竟是战死沙场还是被俘了?活要有个口信,死也要见到尸体吧。让这些可怜的女人失望…… P3-5 序言 在长达20年的越南战争中,美越之间的战役存在争论最多的是溪山战役,围绕这个战役,双方的评价迥然不同。不过,溪山战役比起如迷雾一般的1975年春季大捷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从邦美蜀开始到西贡沦陷,短短55天的时间里,苦战20年的南越国军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越南人民军打垮?要知道,美国撤离越南南方时给南越国军留下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使南越国军一跃成为东南亚诸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可为何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却在美军撤离后仅仅撑了不到2年就迅速瓦解了?仅仅是因为无能,还是另有隐情?在世人(包括许多美国人)眼里,南越国军形同废物,不堪一击。可笔者研究了越南人民军和南越国军方面的资料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至少南越国军有过1972年的广治辉煌胜利,也有1973年旱季反攻的局部胜利,更有1974年的7号公路防御战胜利,即便是在战败的上德一农山战役中南越国军的精锐部队——伞兵师团也给在溪山取得极大荣耀的越南人民军大王牌——第304步兵师以沉重的打击,甚至给对方造成不少于溪山战役的战死人数。从这些战役、战斗中都可以看出南越国军的精锐部队有着强悍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斗志。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南越国军在1975年败得又是如此干脆而毫无还手的余地呢?这个问题成了美国越战历史学家长期热衷的研究课题。2012年3月,美国历史学家乔治·维特(George Veith)将军参考南北双方各种战史、回忆录和口述资料,写了《黑色四月:南越垮台,1973—1975》(Black April:The Fall of South Vietnam,1973—75)。这本书可以说是对1975年战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在2012年读及此书时也认为这是一本很棒的关于1975年战事的书籍。可是,随着搜集的南北越两方面资料日渐增多,笔者发现维特将军或许是因为越南语不太精通的缘故,在参考许多南北越双方的书籍时无意间漏掉了许多重要细节,甚至还出现把越南语中的装甲车误译为装甲运兵车的失误,这无形中给《黑色四月》这部著作带来了部分瑕疵。此外,维特将军的视线只放在了1975年的55天决战上,并没有仔细研究过1974年的7号公路战役和上德会战,而这两场会战给越军造成的损失都超过了1975年的春禄战役,同样也反映了南越国军的实际战斗能力,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遗漏”。因此,笔者会在本书中补充描述越军战史和南越国军诸将领在1975年各次战役中被维特将军“遗漏”的部分。不仅如此,作者还将往前延伸,对1974年的两次大会战进行详细描述,主要从军事角度诠释南越为何会倒台得如此迅速而彻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