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藏经堂出来,沿着青石板大道游览古城风貌。
我听到了喧嚣,看到了涌动的人头。我感到历经千年时光雕琢的独克宗古城,带着曾经的沧桑扑面而来,瞬间我有些恍惚,我似乎顺着时光隧道走回了昔日的独克宗古城。两旁的店铺里挂着羊头、骨雕、唐卡还有牦牛尾巴做的尘扫,耳边似乎听到熙攘的叫卖声,还有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我似乎又听到了铁匠在敲打藏刀或马蹄铁,我听到了清脆的马铃叮咚声,哦,远处正有一队马帮朝我们走来。然而待走近时,我的期望落空了。路旁是鹤庆人的打金铺在敲打戒指,朝我走来的马没有驮货,马背上的是几个穿夹克的城市小伙子。之后我看到了许多工艺品店,还有一家家藏式酒吧,我看到了穿着超短裙,边走边打手机的女孩,看到了背着大旅行包的金发碧眼的老外,我终于清醒过来,昔日的马帮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再也不会重踏这石板路了。
古城中现有北门、金龙、仓房三条主要街道,共33条巷。
北门街的两边,是一间比一间好的木楼房。不管哪一座楼房,不管它是二层还是三层,都完全是用木料雕刻建筑而成,甚至连墙壁和房顶,也完全是用木料制成。看了这些木雕楼房,我不得不说香格里拉人个个都是能工巧匠。老街上,数不清的店铺:银器店、皮具店、大饭店、小餐馆,众多的酒吧和咖啡屋;还有普洱茶店、工艺品店。各种藏族工艺品很漂亮、精致,尤其是藏刀,听店主说它可以削铁如泥。
我们来到似曾相识的四方街,令我想起丽江的那个有名的四方街。这里也是游人如织,周边是一家挨一家的摆满藏药的土特产店,挂着牦牛头的风味餐馆,摆设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店。四方街上还摆着许多摊,有卖纪念品的、卖烧烤和各种小吃的。各种肤色的游客来来往往。
与丽江的四方街不同的是,这个广场头顶上到处飘扬着色彩缤纷的经幡,场子却没有丽江的大,游客也不十分拥挤,广场旁边没有小桥流水。
近些年香格里拉的游客日益增多,除了它自身的魅力外,还跟20世纪的一本书有关。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一本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他在书中描绘了中国西南部雪山峡谷里的乐园,充满神秘色彩的香格里拉。这想象中的人间乐土,成了“世外桃源”的代名词。现实中的“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寻,到1997年9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发布了一条新闻:“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被确认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同一天,迪庆藏族自治州欢庆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在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有关部门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自此中外许许多多游客涌入了迪庆“朝圣”,香格里拉越来越火了。
在古城中转了两圈,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傍晚,我们在一家风味餐馆品尝了一餐以牦牛肉为主菜的饭后,又继续在古城中漫步。
独克宗古城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月光城,藏语的意思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堡”。白色石头城堡,它起源于明代,工匠们把当地出产的一种白色黏土用作房屋外墙的涂料,于是古城民居的外墙皆涂成白色。月夜,银色的月光与白色的古城交融,仿佛一颗有着神奇光芒的夜明珠。巴桑带着我们避开灯火辉煌的主要街道,走了一段巷道。果然在朦胧的月光下,一幢幢白色小屋似一个银色的梦幻世界,充满神奇、浪漫、柔情。如果眼前是深色的房屋必然漆黑一片,显不出这种月色的诗意,发现不了夜明珠之美。
在夜幕幽暗的背景衬托下,龟山顶上的朝阳楼和巨型转经筒在强烈的彩灯照射下金光耀眼,俨然一个纯金打造的华丽饰物。这华丽饰物不时在我们头顶上闪出,成了独克宗古城夜景中最亮丽的风景和最吸引眼球的标志。
此时四方街广场上,篝火已点燃,篝火旁跳锅庄的人们,旋转着围了一圈又一圈,没有乐器伴奏,一个个踏歌起舞。“周大炮”问巴桑怎么这种舞没有音乐伴奏。巴桑告诉我们,这是藏族著名的民间舞蹈,凡是遇喜事就跳,逢年过节也跳,结婚也跳,搬进新房也跳,所以可以叫它“欢乐舞”。不用乐器伴奏正是它的特点。每天,当天色渐暗时,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拥向广场。
跳舞的队列中,有男女老少,有当地人、外地人,还有漂洋过海而来的外国人,他们似乎在用集体舞体现世界民族大团结的宗旨。他们以各种舞姿手舞足蹈,有的优美娴熟,有的笨手笨脚令人发笑(既悦己又悦人),不过大家都很投入,很快乐,都在尽力释放自己的激情。独克宗让无数他乡人不仅在这里享受高原暖融融的阳光、和谐和宁静,还惬意地享受月光城月光下、篝火旁的“欢乐舞”,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临街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铺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柔和的灯光照亮了大街小巷。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在灯光下闪着微光,犹如一部史书,讲述着古城的沧桑。
房屋上的灯光似繁星点点,勾勒出古镇的轮廓。数不清的店铺,店中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商品比白天更加醒目,更具诱惑游客走近它的魅力。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幸好独克宗古城不管晚上还是白天,都比丽江古城更清静,游客虽多还没到“零距离”接触的地步。我以为走进古城的多数人寻觅的都不是大都市那样的时尚,而是宁静、古朴,当然有不少人更喜欢时尚与古朴并存的环境。P12-15
你知道有一片乐土,它吸引了世界上许多人半个多世纪吗?
它像童话一样纯洁,像天堂一样令人向往。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和纯净的空气;那里没有仇恨、战争、猜忌和嗜血的欲望;那里就是美与宁静、安然、知足、和谐的天堂。
这片乐土叫“香格里拉”!
虽然它出自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可是许多痴心的中外人士一直相信它并非无中生有的幻想,它的“蓝本”在中国,相信它并没有消失。为找到这人间天堂,人们一直苦苦地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直至1997年才传出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云南省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香格里拉”的概念,可以泛指整个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甚至包括其周边的更广大的地区。《英藏汉大辞典》也解读为“迪庆就是香格里拉”。本书的“香格里拉”也泛指迪庆藏族自治州。为防误读,作为县名的“香格里拉”则写作“香格里拉县”。
这“世外桃源”还真有许多不寻常!
你知道世界上不数一也数二的转经筒在哪里?
你知道香格里拉不仅让游人醉,也能让游鱼醉吗?
你知道在香格里拉有的地方不仅可以呼风唤雨,还可以呼唤泉水吗?
为什么“柔情似水”的说法被虎跳峡颠覆了?
为什么2005年独克宗古城被央视评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
为什么300年前大旅行家徐霞客能寻访到虎跳峡,却没留下翔实的描述?
为什么8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洛克,不惜代价租飞机拍摄一个峡谷?
为什么我们在一些高山上“不敢高声语”,是“恐惊天上人”吗?
为什么一直闯荡世界的洛克,赞誉梅里雪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山”?
为什么著名诗人、作家晓雪先生在雪山前惊叹“在如此壮丽神奇的景观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为什么著名作家冯牧先生说“谁要是到了云南而没有去过碧塔海,谁就不能说真正领略了云南的无比奇妙的自然风光”?
为什么自1997年以来,数以百万计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地涌入这里“朝圣”?
为什么这片净土让我醉,又让我畏呢?
香格里拉最震撼我的是大山、大江、大峡谷、大草原!这是一种天地的大美,一种原始、古朴、狂野的阳刚之美。它似一部豪爽、激昂、奔放的天地交响曲,让我豪情满怀、意气风发!也令我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油然而生敬畏自然之心!
现代的某些景区被标榜为原汁原味,然而常常充满了脂粉味、奶油味、雕琢味,却嗅不出它的本味。香格里拉既有豪迈彪悍的一面,又有未经雕琢自然天成的一面。
香格里拉也不乏阴柔之美,它有云雾中神秘莫测的雪峰,雾霭里若隐若现的湖畔。
我以为香格里拉之美更受“驴友”(旅友的谐音)青睐,因为他们更喜欢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原始、古朴、狂野之大自然;他们更有吃苦耐劳精神,能走、能驮、能背。
有人说旅游好似钓鱼,好钓者其目的不完全在于钓到鱼,吃到鱼。旅游也一样,旅途中的等待、期盼、惊喜,“驴友”间的交流、互助之乐,有时并不亚于到达目的地本身。当今的“驴友”可谓深得旅游之妙,旅途中苦中之乐与到达目的地之乐,这是享受双重之乐。
作为“驴友”中的一员,我还是一名“好摄之徒”,我和哥们热衷于背着摄影包深入不毛之地寻幽探奇,已走遍了云南各州市的奇山异水、村村寨寨。
执笔神游之际,不仅香格里拉的雪山草原让我激情澎湃,与我多次走进这净土的影友和当地友人的音容笑貌也总是伴随着山山水水浮现到我的显示屏上。于是我有时连人带景定格于文稿之中。书中徒步梅里雪山和虎跳峡就是“好摄之徒”的“驴行”写照。
其实这种笔法正好与书名《寻秘香格里拉》扣题,寻的功夫与时间得花不少在路上。能定下这一书名,还得感谢深谙旅游之道的出版社编辑的创意。
笔者行文一贯喜欢寓庄于谐,力求真实、准确、新颖、生动、有趣、实用。
据两位文友反馈:他们看重此书的两点。一是如读波浪迭起的游记散文,不仅见美景,还被悬念所牵,而进入书中与作者和游伴一起惊,一同喜。二是如有导游全天候陪伴,从行前准备到景区的交通、线路、里程、门票等,随问随答。也有人抱怨,要是早日见到书中的环形旅游线,他的四五天时间和千把块钱就不会白搭进去了。我不敢说这条线是我的发现,因为近年公路线正日益变得四通八达,那是客观摆在迪庆大地上的。也许在此之前,已有人提出来了,只是我所见有限罢了。
在此我要感谢云南的多位摄影家为本书的观赏性做出的贡献,其中有被称为“昆明摄影界掌门人”的摄影名家杨长福先生,还有曹国忠、周国能、刘扬武、王德佩、于建明、张佐、余志等先生。
因时间、资料和作者的学识所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事关探秘“人间天堂”的大事,望专家与读者不吝赐教!
《香格里拉》将用生动鲜活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对迪庆县城及周边、北部、南部、东部的旅游资源、人文风情、文化底蕴进行立体解读。全书按照方位分篇,共有四卷内容,香格里拉的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和空气点缀其间,读者会随着作者的笔触缓缓揭开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全方位的感受香格里拉神秘的光与影、山与湖、草和木、人和事。
本书的两点特色。一是如读波浪迭起的游记散文,不仅见美景,还被悬念所牵,而进入书中与作者张俊和游伴一起惊,一同喜。二是如有导游全天候陪伴,从行前准备到景区的交通、线路、里程、门票等,随问随答。
你知道世界上不数一也数二的转经筒在哪里?你知道香格里拉不仅让游人醉,也能让游鱼醉吗?你知道在香格里拉有的地方不仅可以呼风唤雨,还可以呼唤泉水吗?
《香格里拉》将用生动鲜活的文字、丰富多彩的图片对迪庆县城及周边、北部、南部、东部的旅游资源、人文风情、文化底蕴进行立体解读。
笔者张俊行文一贯喜欢寓庄于谐,力求真实、准确、新颖、生动、有趣、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