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索姆编著的这本《没有研发的创新--德国制造业中非研发企业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基于对德国制造企业的案例与大样本实证研究,提出了非研发创新的概念框架,力图打开“非研发创新”研究的黑箱,分析这些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是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非研发创新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的。本书对于丰富发展中小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对我国大量没有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多样化的非研发创新途径来提升创新绩效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借鉴意义,并对调整优化相关创新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学术界及产业界长期以来将创新与研发几乎等同看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多数不具备正式研发机构和研发能力,或研发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所进行的一些并非基于正式研发的多样化创新活动。《没有研发的创新--德国制造业中非研发企业的多样化创新模式》是国际上首部非研发创新研究的专著,旨在打开非研发企业的“黑箱”。本书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德国制造业中的非研发企业是否确实存在除了研发以外的多样化创新模式?如果是,为什么?作者奥利弗·索姆基于实证研究揭示出德国制造业中非研发型企业的五种创新模式为:知识密集型产品开发者,客户驱动的技术流程专家,偶尔的B2C产品开发者,低创新性、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商,灵活的专业化供应商。这说明,除研发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创新来源。
本书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并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提升持续竞争力,以及对于我国各级政府制定与调整合适的创新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适合高校科研院所对技术创新管理、中小企业创新等有兴趣的教师、研究人员、博士生与硕士生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各级政府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决策者的参考读物。
1 简介
1.1 非研发密集型产业的经济相关性
1.2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战略
1.3 识别研究鸿沟
1.4 写作动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5 理论定位
2 研发: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1 “经济增长”的概念
2.2 从熊彼特到经济增长理论
2.3 古典主义的开端——索洛的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2.4 后索洛理论的进展——内生增长理论
2.5 本书所涉及的经济增长理论
2.6 企业层面——制度化的内部研发
2.7 德国制造业研发密集型行业经济相关性简析
3 研发之外的创新和经济成功源头及企业多样性
3.1 演化经济理论和企业多样性
3.2 非研发企业的结构性多样性
3.3 战略管理中企业竞争优势来源
3.4 企业内部资源基础理论的拓展
3.5 研发作为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多种资源之一
4 建立实证分析的概念指导框架
4.1 研究问题回顾
4.2 演化理论和资源观的整合
4.3 关键概念界定
4.4 对非研发企业创新模式实证分析的启示
4.5 企业创新资源的定量测量
4.6 实证研究的指导理论
5 德国制造业的非研发企业实证分析
5.1 数据库
5.2 测度方法和指标的选择
5.3 德国制造业的非研发企业创新特点的描述性分析
5.4 德国制造业中的非研发企业的创新模式的聚类分析
5.5 总结——非研发企业的5种创新模式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对结果的解释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