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出版说明
序
第一章 扬州:从一个区域到一个城市
地理概况
地理区位
地形特征
“扬州”作为九州之一
扬州的地域范围
淮南江北海西头
“江都”地位的提升
“扬州”作为一座城市
“扬州”作为一座运河城市
城市空间发展大势
扬州沿革
隋以前蜀冈上城的发展
隋都与城市空间的展拓
唐代两重城与宋三城
元明清蜀冈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
本书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二重证据法与扬州城研究
大地为证
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 扬州水道变迁
江岸
商周:扬镇之间不可径渡
汉晋:广陵曲江观潮
隋代:运河水从扬子津入江
中唐:瓜洲取代扬子津的渡口地位
宋代以来:京口瓜洲一水间
运河
吴王夫差开邗沟
吴王刘濞开运盐河
欧阳埭与仪扬运河
隋文帝开山阳渎
隋炀帝开邗沟
唐代齐浣开伊娄河
唐代杜亚与王播引塘灌河
北宋运河阻水工程
元明清京杭运河
五塘
陈公塘与句城塘
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
雷塘与隋炀帝陵
五塘兴废
第三章 隋以前蜀冈上城的发展
邗城:扬州城市的原点
吴城邗
邗城功能
邗城位置
广陵:以地形为名的城市
楚筑广陵城
汉初吴王刘濞筑城
曹丕临江观兵
广陵有天子气
芜城:南北对峙与城市兴衰
桓温筑广陵城
刘宋经始山川
刘宋竟陵王诞筑城
吴公台
第四章 隋江都作为帝国之都
杨广任扬州总管时期的城市建设
总管府时期城市建设并不奢华
以道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建筑
“大业”时期的运河与都城建设
大业:宏伟的国家规划
江都作为隋都
江都宫及城市建设
江都宫格局与苑囿建设
江都宫格局
长阜苑十宫
迷楼与九曲池
临江宫
北宫
第五章 唐代以来扬州城市形态变迁
唐代两重城
扬一益二
霞映两重城
入郭登桥出郭船
唐城名寺
唐末五代之扬州
宋三城
宋大城与平山堂建设
以扬州为“行在”
蜀冈上筑堡砦城-宝祐城-李庭芝大城
夹城
西方人看扬州
明清新旧城
明代先后筑旧城与新城
清代扬州城沿袭明扬州城格局
运河城市文化与景观建设
扬州的衰落与转型
第六章 大运河及运河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
大运河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最重要的物流大动脉
大运河为建构与巩固大一统的帝国文明提供了基本保障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
大运河是世界上价值最为突出的遗产运河
运河城市及其空间特色
运河历史文化名城带
运河城市的空间结构与风貌特色
大规模快速城镇化对运河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
运河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
辩证认识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运河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发展
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将保持文化遗产的活态作为寻求保护与发展平衡的桥梁
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动态结合
积极创造,寻找失去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