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霭龄全传(经典珍藏版)/陈廷一传记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廷一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对于宋氏三姐妹,很多人对宋美龄和宋庆龄更了解,而对宋霭龄的了解就要相对少些。现在,陈廷一编写了这本《宋霭龄全传(经典珍藏版)》,生动地描述了宋蔼龄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经历,再现了她在当时的政治人物之间的斡旋与穿梭活动,也再现了中国现代史上那段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和人格较量。以便让那些对她感兴趣以及对当时政治感兴趣的读者有个更多的了解。

内容推荐

宋霭龄是一位手眼通天的神秘人物,集多面性格于一身。她谈钱得婿,挣钱有方。国难当头,与其夫君官商勾结,套取官股红利,一夜暴富。有时,她却也深晓大义。对日抗战,她倾财解囊,当仁不让。她的慷慨曾让伤兵、孤儿落泪。宋霭龄坐拥亿万家财,弄权玩谋,丝毫不在妹妹美龄之下。她策划“蒋宋联姻”,游说“四大家族”,将其夫君推至“行政院长”的宝座,无不表现出她精明过人之处。因此,民国政权有“红楼王熙凤,民国宋霭龄”之说。陈廷一编著的这本《宋霭龄全传(经典珍藏版)》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她的传奇人生。

目录

引言 财产之谜

第一章 留学美国

第二章 留学逸闻

第三章 献身革命

第四章 总统秘书

第五章 霭龄初恋

第六章 情感波澜

第七章 谈钱得婿

第八章 忌妒二妹

第九章 铭贤任教

第十章 追随孙文

第十一章 超级“红娘”

第十二章 夫耀妻荣

第十三章 “耳光风波”

第十四章 姊妹抗战

第十五章 “工合”领袖

第十六章 子女风波

第十七章 财界称雄

第十八章 股市大王

第十九章 宋家老猫

第二十章 顶峰跌落

第二十一章 斜谷伏兵

第二十二章 悠然自得

第二十三章 绝处逢生

第二十四章 记再助妹夫

第二十五章 不甘寂寞

尾章 异国孤魂

试读章节

喧嚣忙乱的上海刚刚褪去令人心烦意乱的暑热,正是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季节。一艘装满了中国宋代钧瓷、唐三彩陶马、汉朝瓦当以及敦煌壁画、龙门石佛和各种珍宝玉器的美国轮船“高丽”号,在上海港高鸣着亢奋的汽笛,卷扬机把沉重的铁锚从海底一寸寸收起。参加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趁火打劫发了财的军官、来中国“考察”顺手牵羊的“学者”,还有专门来廉价骗购中国古董的商人,心满意足地手拿盛满威士忌的银杯,向上海海关钟楼送去此行最后的一瞥。他们要永远记住这个与他们的财宝紧紧相连的国度,以便回国后向人炫耀他们宝贝的来源和价值,也准备适当的时候旧地重游。

在这艘船的甲板上,还有一位身着洋装的中国姑娘,此刻她正倚靠着栏杆,目不转睛地望着“维多利亚”号小船。那艘船载着她的父亲——宋查理,正沿着黄浦江向上海码头航行。一切的嘱咐她已记在心里,一切送别的仪式已经举行,她心里空空荡荡,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站着。直到小船隐没在江水泛起的一片白光之中,什么也看不清的时候,她才突然咬住肩膀上的衣服,忘情地哭了起来。

轮船平稳地滑向了碧波万顷的东海,看着一群群洁白的海鸥在轮船上方振翅飞翔,姑娘慢慢地停止了哭泣。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没有什么好哭的,这是自己情愿做的事情。她已经踏上了查理父亲为她安排的道路,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了。

这位苗条的姑娘就是宋霭龄,她已在马克谛耶学校度过了将近十年的学习生活。如今她15岁了,国内没有适合她进一步学习的学校,她要到大洋彼岸去,那里——佐治亚州梅肯城里,有世界上第一所为妇女专设的学院——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要在那里获得知识,结交朋友,为她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

现有的资料表明,宋霭龄是第一位正式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子。为她这次异国求学之行,在宋家和他们的邻居朋友之间,发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许多人听到宋霭龄要到美国读书的消息,都翻出了白眼。他们说:若是男孩子出国留学尚无不可,一个女孩子出国学什么?学了又干些什么?女孩子最大的事情不过是要找一个婆家,嫁一个好男人;父母若是真的为她着想,就应该给她攒一笔钱做嫁妆。如今到国外几年,那得多大的开销?岂不是等于把女儿的嫁妆钱给打了水漂?再说在国外待过的人大都会变得古里古怪,像宋霭龄这样一个女孩子,如果也装了满脑子愚蠢思想回来,谁还肯娶她?这不是要剥夺她一生的幸福,使她成为一个终生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吗?查理坚决反对这种僵化的思维和过时的说法,他以自己的经历证明,当今之世,必须学习西方的文明才能成就大事。宋霭龄也不为这些闲言碎语所动摇。父女俩勇敢地冲破旧思想的罗网,为女性留洋蹬出了一条道路。

宋霭龄是个刚强自信的姑娘,她很快就为自己刚才的流泪感到难为情。这又不是别人硬要把她孤零零地推到一个不明不白的地方去。与她同行的是愿意悉心照顾她的步惠廉牧师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儿子。在她哭泣的时候,步惠廉牧师就站在她不远的地方,但他装作没有看见。他认为让她哭一下也是必要的,感情总要发泄出来才能进入下一步更佳状态。

步惠廉是查理在万德毕尔特神学院的同窗好友。他身材高大,性情诙谐,学生时代曾和查理开过不少玩笑。查理回国后,步惠廉也主动申请来中国传教,这使得查理有机会在自己的国家对昔日的好友极尽地主之谊。步惠廉多次到查理家中做客,他与宋霭龄用英语对话,向宋霭龄讲解美国的风土人情,两人已十分熟悉。这次宋霭龄赴美留学,还是步惠廉为她联系的学校。趁步惠廉回国休假之机,把宋霭龄带到美国,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最好安排。

步惠廉夫人在中国刚刚患过一场伤寒,身体虚弱。宋霭龄和夫人以及她的小儿子住在一个舱里,途中可以互相照顾。度过了离家那一刻的伤感以后,宋霭龄心情开始好转。她的心咚咚地跳着,盼望早日到达父亲和步惠廉一家向她描绘的那个美丽的国家。

人生总是要时时面临一些考验。宋霭龄此行的路上,就有一连串的不顺在前面等待着她。几天以后,“高丽号”停靠在了第一站日本神户。这时船上有一个旅客因病死去。船上的医生说是死于肺炎,而日本海关检疫人员却怀疑是死于鼠疫,那是一种由老鼠传染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为了防止船上的人把这种病毒传人日本港口,日本海关人员对轮船进行了药剂熏蒸消毒。同时搞来一批大木盆,在里面放上消毒药水,让全体人员在木盆里浸泡。虽说已是五月天气,但在海滩上进行的这种消毒方式,却让许多人吃不消。轮船在神户整整被扣留了十天才被允许开往下一个日本港口横滨。步惠廉夫人虚弱的身体经过一番折腾,发起了高烧。船一到横滨,她就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不久死在了那里。显然,步惠廉已经无法按原定的计划继续航行,他必须留下来处理夫人的后事。前面的航程还很遥远,步惠廉想把宋霭龄交代别人带回中国,适当的时候再安排她赴美。宋霭龄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自己一个人也能随船到达美国。步惠廉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姑娘,只好把她托付给同船上的另一对美国夫妇,请他们帮助宋霭龄到达佐治亚州。

船从横滨开出,宋霭龄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头上扎了美丽的蝴蝶结,兴致勃勃地去找这对美国夫妇,准备和他们聊聊天,共同打发船上寂寞的时光。她来到这对美国人的舱门口,无意间听到这位美国太太大声的话语:“噢,上帝!船总算开了!离开这些肮脏的中国人和野蛮的日本人,我心里才好受些。先生,这辈子我可再不愿跟你到这种地方来,再不愿看见那些中国人和日本人了!”

这是宋霭龄第一次亲耳听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诬蔑,她感到非常震惊,非常屈辱。以往从父亲口里,从马克谛耶学校的理查森小姐口里,她一直受到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渲染。查理在林乐知那里受到的歧视和白眼,并未给孩子们提起过。今日她自己第一次听到美国人这样看待东方民族,她顿感像有人当头砸了一棒,脑袋昏昏沉沉。她准备敲舱门的手久久举着,如同蟠桃园里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法的瑶池玉女。直到有人从另一侧走来,宋霭龄才醒过神来。她急匆匆地返回自己的舱里,趴在铺上牙咬枕巾啜泣起来。

望着船头被劈开的白色海浪,宋霭龄心情变得灰暗起来,她不知道此行前程究竟如何。她现在是孤零零一人,谁知道还有多少美国人对中国人抱有这种看法。对那个陌生的国度,她毕竟只从别人口里听到一鳞半爪的介绍,其中有多少是客观的情况,有多少是他们主观的想法,她现在真拿不准了。她后悔不该不听步惠廉的安排,现在想返回去也不可能了。对一个心地纯洁透明,虔诚得像朝圣一样的15岁少女,她以往心目中天堂一般的美国究竟会怎样迎接她呢?

P9-11

序言

财产之谜

关于宋氏姐妹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宋霭龄爱钱。宋霭龄一生究竟积聚了多少财产,一直是许多人感兴趣而又不得要领的问题。

宋美龄与杜鲁门斗法,惹恼了这位粗声大气的美国总统。当他得知宋美龄的活动受到宋霭龄的钱财支持时,立即命令美国联邦调查局查清宋霭龄财产的来源和数量。

宋美龄的演说进一步刺痛总统时,杜鲁门跳脚大骂:“他们全都是贼,他妈的,没有一个不是贼……他们从我们送给蒋介石的38亿美元中偷了7.5亿美元。他们偷了这些钱,把它投资在圣保罗的房地产中,有些就投资在纽约!”

孔祥熙坚持每周三天坐最豪华的轿车到华尔街的银行上班。当杜鲁门激烈的言辞传到他耳中时,宋霭龄与他一起开始了到美国朋友家里串门的活动。这些朋友有参议员、众议员,有大公司的老板,有美国驻外大使。宋霭龄一遍又一遍地向美国朋友解释,自己的财产都是孔祥熙步入政界以前,在山西老家经商积攒下来的。她请这些朋友帮他们澄清财产来源的误解,适当时提醒杜鲁门注意说话的根据和分寸。

这些话传入杜鲁门耳中时,杜鲁门轻蔑地一笑,向这些人出示了联邦调查局的材料:

孔祥熙从政之前虽然很会赚钱,在义和团运动以后取得了山西全境的美孚石油经销全权,同时还经营肥皂之类的小日用品,但由于本钱小和时间短,所得十分有限。材料说,孔祥熙和所有山西人一样,喜欢保值的银子,同时也为了防盗,积到一定数目,就铸成一个大锭,称之为“莫奈何”。孔祥熙当年经营所得,一共只铸了三个1000两银子的大锭,也就是3000两银子。这与他和宋霭龄今日拥有的财富相差何止千百万倍。

一些人看到这些材料后耸耸肩走了,但一位红衣主教则坚持说,现在中国内地已落入共产党之手,联邦调查局不可能深入内地地区把这些年代久远的事实查清,他对这些材料表示怀疑。

杜鲁门说,今天大家都能看到的孔、宋的财产,也不是1920年的中国一个普通的财主所能拥有的,甚至就是一个清朝王爷也不可能有这样巨大的财力。但主教威胁说,对私人财产的这种调查,是违反美国法律、侵犯人权的,总统如果坚持这种观点,他就要将这种违法的调查公之于众。杜鲁门见势不妙,只好转入更秘密的调查,以掌握确实的材料。

联邦调查局报回新的材料:1943年时,宋霭龄在美国花旗银行的存款是8000万美元,宋子文是7000万美元,宋美龄则是1.5亿美元。

这是十年前一个银行的数字,那么现在他们一共有多少财产呢?

一些银行界人士告诉杜鲁门,宋家和孔家确有20亿美元存在曼哈顿,不光在花旗。

杜鲁门愤愤不平地到处谈论蒋介石政府里的“贪官和坏蛋”,但是20亿美元的确切情况他无法查到。

杜鲁门犯了一个错误。他向宋霭龄的朋友出示材料暴露了他正在进行的调查,宋霭龄和孔祥熙已经警觉起来,他们展开了保护自己财产秘密的反调查活动。

联邦调查局掌握了宋霭龄在大通国民银行、花旗银行、西雅图和波士顿银行都有巨额存款的线索,但是他们无法进一步核实具体数目。

胡佛向联邦调查局在美国全国各地的机构发出指示,说“联邦调查局希望立即了解所表明的个人以及他们所控制的工业、公司或企业的国内银行账户的钱数”。各地银行作出了回答,有的说“我们根本没有同宋家打过任何交道”,有的开始同意在“十分谨慎和严格保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透露了宋家一些户头。但是当几天后调查局前往具体了解时,这些银行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态度。对于每一个问题,银行方面都回答以“无可奉告”。银行的理由是如果他们泄漏存户存款的秘密,那些大户们就会由于担心而取走存款,银行就将无法生存。而联邦调查局如果非要银行提供情况,则必须出示传票。但是这样就有公开透露总统调查的危险,而杜鲁门是严格禁止这样做的,特别是如果院(参、众两院)外援华集团抓住把柄,就会引起政治反应。

有人提供情报,宋霭龄在纽约的中国银行有大量存款,而且这些存款常常被用作向美国政界人士的政治捐款。但这更是一个无法进行调查的地方,因为中国银行就掌握在孔祥熙自己手里,就像旧金山的广东银行就是宋子文个人的一样,到那里去调查岂不是自讨没趣?

专栏作家皮尔逊自孔、宋流亡美国后一直在追踪他们的活动,这时他提醒说,中国银行是“院外援华集团的神经中枢”,那里是万万碰不得的。

杜鲁门的调查眼看以失败告终,皮尔逊及时发出报道进行总结:

“孔博士对美国政坛的了解之深不亚于他对中国财政的了解,在路易斯·约翰逊参加杜鲁门的内阁以前很久,孔曾挑选他做他的私人律师!”

“约翰逊当上国防部部长的时候,最坚决主张美国支持台湾……孔博士是声望很高的新罕布什尔州参议员斯泰尔斯·布里奇斯的座上客……”

“布里奇斯在1948年竞选连任的时候,曾经列举纽约的艾弗雷德·科尔伯格在竞选中提供两千万美元的捐款。科尔伯格是院外援华集团的头面人物,是孔博士的朋友。”

“布里奇斯不仅投票和发表讲话支持院外援华集团的政策,而且让孔、宋王朝得到极大的好处……”

“布里奇斯从科尔伯格那里得到院外援华集团捐款那一年,布里奇斯任命爱达荷州前参议员克拉克为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公正代表……布里奇斯占有拨款委员会主席的重要职位。”

皮尔逊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领着国民党的津贴的,有些甚至受到孔祥熙、宋霭龄的资助,因而他们在执行一种能使宋霭龄的财产得到保护并不断增值的政策。

皮尔逊还提供材料,说宋家的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几个星期购买了大量的大豆,朝鲜战争一爆发,大豆价格立即猛涨,他们抛出这批大豆就赚了3000万美元……显然他们做这笔生意是从美国某重要部门得到绝密情报的。

他接着说,宋子良的儿子宋尤金和宋霭龄的儿子孔令杰把大量珍贵的锡卖给了大陆共产党人……

宋霭龄和孔祥熙在美国政府中有那么多铁杆的朋友,他们顶住了杜鲁门总统的私下调查,杜鲁门没有直接抓到他们贪污美国贷款的证据,也无法核实他们的财产,当然无法对他们进行打击。至于皮尔逊的报道,美国是新闻自由的国家,在报纸上说说可以,但要说因此就定下个为了赚钱而卖战略物资给共产党的罪名,还差十万八千里。

宋霭龄度过了提心吊胆的一关。

自以为能干的联邦调查局不愿意就此罢手,他们继续对宋霭龄的财产进行侦查。

……

“夫人,红旗可是共产党的旗,在这里挂合适吗?”

孔令杰疑惑地问:“妈,你,你想……大陆……”

“不,这是中国人一种传统的做法,无论什么工程,都要在最高处挂一块红布,它的含义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保佑平安吉祥的意思。”

“夫人没有别的用意?”

“红布避邪,使妖魔鬼怪不敢来犯。挂吧!”宋霭龄用不容置疑的口气下了令。

井架上的红布迎着猎猎西风舞动起来,鲜艳火红。一声炮响,几十台钻机同时开动,草原上一片轰鸣。

宋霭龄把孔令杰叫到车内,口授了一个包括美国政界、军界、新闻界几十位要人在内的名单,让令杰分头去请他们对油田开发入股,条件是如果赔钱,保证他们的投资分文不少地送还;如果赚钱,他们就可以按股分红。

孔令杰抬起头:“这也太便宜他们了……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这样不冒风险只赚钱的好事了……”

“马上去办吧。这儿是美国。”宋霭龄毫不犹豫地说。

1959年,孔祥熙来到他曾就读的柏林大学参加纪念会,会上孔祥熙宣布捐出50万美元设立一项奖学金。与会者热烈鼓掌后,一名记者又站出来问他前些年盛传的拥有巨额财产的情况是否属实,孔祥熙摇摇头,一脸沮丧,把前几年记者招待会上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这名记者发出一篇报道,称赞孑L祥熙积蓄微薄而不忘母校云云,令许多读者摸不着头脑。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脱下皮鞋敲击联合国桌子,孔祥熙害怕苏美爆发核大战,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孔令杰安慰说:“没关系,我已经在休斯敦选好地皮,建一座躲避核武器的防空避难所……”

宋霭龄说:“儿啊,我说件往事。1943年,日本飞机在重庆轰炸,市民们都躲进防空洞。由于这次轰炸持续时间长,结果飞机没炸死多少人,倒是防空洞里的人因缺氧窒息死了几百个,光尸体就拉了几十卡车,最后把重庆市市长也撤了……”

孔令杰说:“二老放心,我这个防空避难所……等着瞧,决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

数年后,孔令杰在得克萨斯州的这个防空避难所忽被曝光。报道说这个避难所共有上下两层,计3.8万平方英尺,比希特勒在柏林国会大厦底层的地下室还要大。里面有三套供电系统,三套灭火系统,五百多个床位,几十间双人卧室和男女卫生间,还有诊室、娱乐室、健身房、餐厅。避难所上面是特意修建的人工湖,因为孔令杰认为湖水有防止中子穿透的作用。避难所入口处修有炮楼,大门上装着钢甲,可以防止坦克进攻。地面上还有四架飞机,一队卡迪拉克装甲车,有一连武装卫士守卫。其余不论,而仅仅这个怪物般的避难所,造价就高达1800万美元。

宋霭龄一家究竟有多少财产,这一来更加扑朔迷离,连认为最知底细的美国朋友议论时也口齿不清了。

1973年10月20日,宋霭龄以85岁的高龄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以极简洁的文笔这样概述了她的一生:“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