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谨慎小心地关上客厅的门,异常小心,像一位年迈的家庭牧师,在反天主运动的日子里,离开那里,回到-他发霉的藏身处。
接着我蹑手蹑脚到落地玻璃门那儿,把门关好。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最后一缕玫瑰和油桃的香气,嘲弄似的,向我袭来。她靠在一个低矮的椅子上,不怎么熟练地吸着烟,淡金色的头靠着一个垫子。她的眼睛有种我猜不透的神情。无论如何,我在她眼睛里看到了太多。
“枪在哪里?应该放在他手里。”
我尖锐地问道,声音不大,不拖泥带水,里面没有了英式英语中的温雅。
她淡淡一笑,指了指不平稳的原木上的一件窄长的家具,上面间或有几个抽屉,但上面只摆放了一整套杯具,每一只都光滑透亮,刻着镀金的“博格诺里吉斯赠送”字样和一枚盾形纹章。
这个小旁柜,还是什么别的称呼,有个很紧的抽屉。我往外一拉,晃得上面的马克杯吱吱响。
果然,在里面被一个带流苏的小布巾垫着,在一张粉色的衬纸上。一把韦伯利左轮手枪像把无辜的切鱼刀躺在那儿。
我低头嗅嗅,闻到一股刺鼻的火药味儿。然而,我还没有碰它。“你知道的,”我说,“你知道我像个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早在我们喝下午茶时你就知道了。你知道他躺在那张床上。血慢慢地流出来。他死了,但血还在流,慢慢地从他咽喉的伤口,流到衬衫、胳膊、手,直到手指。你对着一切早就了如指掌。”“那个禽兽,”她十分冷静地说,“那个凶残的家伙。你知道他是怎么样折磨我吗?”
“好了,”我说,“这点我清楚。他那种人,我已经见怪不怪了。可是有些事情必须好好处理。你根本就不该碰这把枪。它现在看着好好的,可是,你拿过这把枪了,这上边就有你的指纹,你知道指纹吧?”
我没摆出谆谆教诲的姿态,也没太尖酸苛刻,我只是怕她不明白,才解释清楚。不知她什么时候丢掉了手里的香烟,我竟丝毫没有察觉,这对她来说算不上什么。她安静地坐着,搭在椅子扶手上的双手,修长纤细,白嫩娇美。
“你当时一个人在这里,”我说,“老贝西出去了,没有人会听到枪声,即使是听到了也会以为那是猎枪声。”
然后她笑了,声音不大,但透着欢喜,像是躺在天篷床上,窝在枕头堆里的女人发出来的。
她一笑,颈部的皱纹就凸显了出来,自此,一直那么清晰可见。“不过,”她问,“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一切?”
“你早就应该告诉我。你在笑什么?英国的法律很好笑吗?是你上了楼,把那扇门打开。是的,就是你,这样一来,我离开前就一定能发现。这是为什么?”
“我爱你,”她说,“大概是一时冲动,我是一个冷血的女人,约翰,你知道我是一个冷血的女人吗?”
“我也想过,但这不是我该想的事。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你所想的,的确是其他事情。”
“那都是一千年前,一万年前的事情了。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还是不要提了,重要的是现在该怎么办。”我指了指楼上,手指僵硬。
“说得真好,”她说,“我们不要把它想得那么糟糕,这是一个美丽的悲剧。”她漫不经心地摩挲修长白嫩的脖子。
“他们会绞死我的,约翰。在英格兰,就是这样。”
我直勾勾地盯着她,把想法都写在眼睛里。
“完全是故意的,”她冷冷地说,“按照应有的正式程序,还有一些苍白的总结性忏悔。监狱长的裤子上会有一条完美的折痕,被故意、精心、无情地熨上去一就像我对他开枪时一样。
我必须继续呼吸,以免惊讶致死。“你是故意的?”话刚说出口,我就知道这个问题白问了。
“当然,我已经计划了好几个月。他今天比往日残忍一点儿。望湖村的那个女人没有增长他的自尊。她对他很不屑。他一直很龌龊,我于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
“但是你能忍受他的龌龊啊。”我说。
她点了点头。这时候我听到一种奇怪的叮当声,不像人世间的声音。就像什么东西被罩着,轻轻摇摆。它轻柔地摆动,在冷冷的灯光下,隐藏在她修长细腻的脖子下。
“不,”我屏住呼吸,“绝对不行。这简单,你愿意按照我说的做吗?”
她站起来,自然而从容地走向我,我将她搂入怀中,顺势吻了她,抚弄了她的秀发。
“我亲爱的骑士,”她轻声说着,“我威武的骑士,英俊的骑士。”
“按我说的做怎么样?”我指着抽屉里的枪问,“他们会在他的手上测验盐酸粉末,也就是开枪时泄露的气体。这种东西会在皮肤上留一段时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P22-24
雷蒙德·钱德勒是我崇拜的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
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
雷蒙德·钱德勒发明了一种新的描述美国的方式,从那以后,美国在我眼中就变了模样。
——保罗·奥斯特
钱德勒笔下的侦探马洛,突出的是性格。案件,则是为了性格的展开。这种硬汉,引领了至今大部分侦探小说的方向。
——阿城
雷蒙德·索恩顿·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年)是美国著名侦探推理小说家,出生于芝加哥,七岁开始在英国生活,1912年返回美国,曾担任加州达布尼石油集团副总裁。他少怀文学梦想,但直到1932年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破产后,才转而从事小说创作,大获成功。钱德勒的长篇小说《漫长的告别》获1955年“埃德加·艾伦·坡最佳小说奖”,1958年他当选为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会长,其以菲利普·马洛为侦探主角的小说几乎均被改编成电影。
英美现代侦探推理小说追溯至著名诗人、小说家埃德加·艾伦·坡。自1841年,他自称为“推理小说”的《魔阁街凶杀案》《玛丽·罗杰奇案》和《偷去的信》问世以来,侦探推理小说风靡一时。在英国,有影响力的侦探推理小说家包括威尔基·柯林斯,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威尔基·柯林斯以《月亮宝石》著名,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几乎家喻户晓,而阿加莎·克里斯蒂则因创作《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侦探小说而被誉为“探案女王”。
总体上,英国推理小说在约定俗成的程式内,流于“向壁虚构,节外生枝,故布疑阵,迷惑读者”,在推理和艺术上都有待提升。而在美国,钱德勒,与达希尔·哈米特、罗斯·麦克唐纳一起,塑造了美国本土“冷硬派”的侦探形象,突破了英国古典推理小说的传统。他们不仅重视演绎推理,更穿插刺激、惊险的动作与打斗,场面神秘惊险,情节扣人心弦,突出与罪犯斗智斗勇的情节描写,如钱德勒的《湖底女人》《再见吾爱》和《漫长的告别》中的侦探马洛,一改以往侦探绅士风度,常常身涉险境,与敌手或警察正面交锋。同时,钱德勒的语言精练简洁,文笔引人入胜,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有重大突破,如《其拉诺的枪》以“泰德·卡马迪喜欢雨——喜欢雨的触感,雨的声音,雨的味道”开头,伤感的氛围,孤独的角色跃然纸上;再如《西班牙血盟》中对约翰·马斯特的外貌描写:“身材高大,体格肥胖,长相油滑,他青蓝色的下巴光秃发亮,粗大的手指上,每个关节都形成凹窝,褐色的头发从额头开始整齐地往后梳”,主人公形象生动,使读者如同直面其人。但钱德勒对女性、黑人、同性恋角色的描写有失偏颇,需引起读者警惕。
本丛书的推出,是钱德勒的短篇小说全集首次在国内出版。全书分为三册,共25个短篇,基本上都为侦探小说。其中,《青铜门》《英格兰夏日》和《宾格教授的鼻烟》虽写到非正常死亡,却不以案情推理为主。相较于他屡屡搬上荧幕的长篇故事,钱德勒的短篇小说更以语言制胜,妙语频出,情节紧凑。
经过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HTI翻译团队九个月的通力合作,本丛书终于要出版了!虽然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字斟句酌,努力用中文再现钱德勒短篇侦探故事的精彩世界,以飨读者,但由于水平所限,瑕疵和错漏在所难免!译文失当之处,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不吝赐教。
“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收录了雷蒙德·钱德勒一生创作的全部25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他的硬派侦探美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比于他赖以名世的长篇小说,这些故事更加暴烈,情节的剧烈转折让人猝不及防,结尾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同时,钱德勒的短篇小说也是长篇小说某些构思的源头,正式通过写作这些惊心动魄的短小故事,钱德勒逐渐探索并塑造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硬汉世界,成为后世著名作家眼中的大师。
《勒索者不开枪》为小说全集的第三册,收录篇目有《英格兰夏日——哥特罗曼史》《勒索者不开枪》《金鱼》《其拉诺的枪》《铅笔》《西班牙血盟》《恼人的珍珠》《帷幕》《内华达瓦斯》。
雷蒙德·钱德勒擅于塑造冷峻、坚硬、黑暗的故事氛围。他的短篇小说步步惊险,孤独危险的灵魂遍布大都市各个角落,明星、妓女、混混、生意人、私人侦探、警察……为了各自的目的明争暗斗。主角裹挟在阴谋当中,凭借老辣身手和精明世故,看穿一个个险恶的心机,揭开隐藏在黑暗中的惊人内幕。
《勒索者不开枪》是“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的第三卷,收录了他的九部小说。故事大多发生在美国都市底层,风格黑暗冷峻,情节出人意料,语言智慧且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