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上个好的初中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再考个好高中,然后考上好大学,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孩子进入某个初中后,他对学校的了解一般是感性的,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只会看到校园漂亮不漂亮,认识了哪些新同学、新老师之类的。但是作为家长,应该要为孩子做出一些大方向上的规划,及早地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成为孩子的军师,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这样会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
首先,家长要在孩子之前了解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能仅仅听信孩子从学校回来后说的那些表面的看法。如果孩子升入初中后,是为了直接升人该校高中部的话,就要及早地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每个重点中学不同,他们从初中部选择学生的方式也不相同。所以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弄清楚学校的条件,比如:学校是按照三年成绩排名提前签约?还是通过一次考试签约前几名?还是要参加哪些竞赛,获奖的人才有资格签约?还有英语实验班和数学实验班直升上是否存在名额、条件的不同等。把这些弄清楚了,及早准备,到了该准备什么比赛、哪些考试的时候,就按部就班地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其次,想让孩子在中考中出类拔萃的家长,还要及早地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这些要从孩子上初一时就开始准备。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目标高中,然后关于这个高中的信息,家长也要及时关注。
在小征刚升人初一时,我就经常会去中考网看看,那里有不少家长,他们中的许多人作为过来人会给我们家有初一孩子的家长提供许多参考意见,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家长,你可以做到比孩子更为了解他的学校。这样的话,在孩子将来填报中考志愿时,你就可以根据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通过筛选、比较,给孩子合理的建议。
接着我们来谈谈孩子进入初一后的目标设置。谈到目标,有些家长会想当然地认为,目标就是为孩子定下家附近的重点高中——考进这个重点高中,就是孩子中考的目标。这个目标显然难以打动孩子。所以给孩子设置目标时应该和孩子沟通,设置一个孩子认同的目标。
记得小时候,一说起理想,我们总是举着手说:‘‘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老师!”可是现在的初中生想要当科学家、当老师的人越来越少,他们许多人没有目标。我在教学工作中曾经遇到过许多学生,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特别消极、盲目。所以,为孩子设置一个目标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家长在和孩子提起目标时会问孩子:“你以后想做什么?,,“你梦想中的高中是哪一所?”“你喜欢的职业是什么?’’这些问题后面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孩子最初的目标意识大多来源于父母。也就是说,父母的目光在哪里,孩子的目标意识就在哪里。一般来自山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许识字不多,家长会把“走出大山、走向大城市,,作为孩子的目标。孩子切实感受到了山区生活的艰辛,对外面的世界自然很渴望,这种强烈的愿望就是他们强劲的学习动力。这个目标虽然笼统,但是能够触发孩子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孩子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学习,那么他自然会加倍努力。
但是在大城市里,每个家庭基本就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打转,孩子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此,家长要多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自己好好想想将来要做什么。孩子的目标明确了,学习自然会有动力。
在为孩子确立了大目标后,可以引导孩子把大目标逐步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来实现。平时,要对孩子的成绩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不要将孩子某一次的成绩作为判断依据,要站在整体角度看待孩子的成绩,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曲线,有高潮,也有低谷,取一个平均值。如果孩子成绩处于平均值,就属于正常的,如果成绩跌到最低点,家长就需要及时帮助孩子,促进孩子进步——保证孩子学习状况保持在一个稳中有升的水平,这样孩子更容易接近自己的目标。P5-7
第一章 孩子上初一,你准备好了吗
及时了解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校要求
及早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帮助孩子设立自己的目标
及早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
父母双方要想好如何调整孩子初一阶段的教育方式
采用间接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改变“包办”教育方式,让孩子自己做学习的管理者
孩子大了,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
“青春断乳期”,引导孩子时避免简单地发号施令
第二章 新初一变化多,家长该如何应对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孩子尽快适应
从“尖子生”变成“后进生”,帮孩子调试好心态
第一次考试落败,家长切勿施压
功课从单一到繁复,防止孩子偏科
课程难度增大,帮孩子扫除畏难情绪
孩子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分数
第三章 从“抱着走”到“领着走”,怎样教会孩子自主学习
学习上的事抓大放小,多听孩子的意见
“不会就问”不一定就是个好习惯
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做“监工”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时,鼓励孩子“试一试”
给孩子准备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让孩子自己做作业,不打扰,不提醒
孩子的作业,让他自己检查
第四章 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增添孩子学习动力
用理想帮助孩子展开自主学习的翅膀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
与孩子一起克服厌学情绪
让好奇心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学习的真正意义
从情感和心理方面支持孩子
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生发愉悦感及成就感
对理想人物的憧憬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利用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多给孩子积极的鼓励,少打击孩子
第五章 初一新科目多,引导孩子制订好学习计划
为孩子制定学习时间和任务表
学习计划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学习计划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让孩子根据用脑规律,科学安排时间
给孩子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求不宜过高
让孩子做学习计划时,要考虑全部生活的平衡
根据不同的学科,制订不同的计划
制订计划时,不要忽略零散的时间
第六章 好习惯早养成,让孩子学习事半功倍
课前认真预习,提高听课效率
课上记笔记,课后多整理
课后及时复习,趁热打铁
紧抓课本,重视课本例题
善于利用工具书和资料
多总结,把学到的知识穿成“串”
让孩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做作业讲条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七章 掌握好方法,孩子学起来不吃力
调用器官的能动性,嘴念,耳听,手画,眼看,脑记
做到“五到”,听课效率高
交叉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把知识分成类,逐个击破
把要记忆的内容记在小卡片上,随时随地记忆
画出“知识地图”,整体来掌握
遵循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给课本买把“梳子”,经常梳理
给记忆插上想象的翅膀,记起来又快又好
第八章 学习小技巧,帮孩子迅速提升成绩
教孩子善用错题本,快速补漏查缺
根据目录这个“知识树”,自己回忆知识
拒绝“题海战术”,精选精做
从试卷中挖出“薄弱点”,及时补上
学会一题多解,总结其规律
把不懂的知识点“揪”出来,仔细研究
学会“瞻前顾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有意识训练做题速度,提高速度就是提高分数
在和初中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他们这样的抱怨声:我家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自打进入初一,就变得沉默寡言,话也不跟我说了;我家孩子在小学可是学校的尖子生,可现在呢,刚进人中学,就成了差等生;我家孩子以前性格温顺,可是升人初一后,脾气却变得很大,动不动就发火;都说孩子越大越懂事,我家的孩子可倒好,越大越不让人省心。每当听到家长们的这些抱怨,我都会对这些家长们说这样一句话:“其实,孩子这些表现都是很正常的。”
在儿子小征刚刚升人初一的时候,上述家长说的这些异常表现都在他身上出现过。记得小征在升人初一后,也曾经从原来班级里的前三名下降到了二十几名,那时候的我也是心急如焚,觉得这孩子没努力。后来在和一些教育专家接触时,他们提到了这样一点,即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规律的:小学阶段是孩子各项能力都能稳定发展的平稳期;从初中阶段开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开始进入激烈变化的动荡期;而高中阶段又是一个平稳发展期。
在孩子的这个成长过程中,初中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危险”的阶段,一个关键期。尤其是初一,这是孩子踏人转折期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孩子今后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初一阶段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而初一,是小升初的转折期,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可以称得上是人生的“紧要处”,初一能否打好基础,将直接决定孩子以后的学习、发展和前途。
在这一关键期,父母也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以便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一的新生活。
在学习上面,孩子升人初中后,相比于小学,会面临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从心理上难以适应,会产生急躁情绪。而且初中一般都是多个地区的孩子汇聚在一个学校,高手如云,不像在小学的时候,孩子的竞争对手有限,所以成绩出现下滑也很正常。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责骂孩子,而是应该提前做好功课,了解初中学校的各项制度、各种要求,帮助孩子及早适应初中的生活。
而且,课程上由小学时候的三门功课变成了七门功课,科目增多的同时,学习难度也增大了,孩子会感觉应接不暇,难免会出现畏难心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多引导孩子,教会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知道,智力因素并不是孩子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学习方法。那些所谓的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上。家长要知道,孩子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方法,只要家长教会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在心理方面,初一的孩子大多都是十二三岁,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叛逆又爱冲动的年纪,他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听老师和父母的话,而是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我儿子就经常反驳我的一些言论,让我意识到孩子想要独立,想要自己决定一些事情,但同时他们往往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在教育时,一定要做到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和孩子沟通一些问题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能再搞专制教育,要多和孩子探讨。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很深的学问,我们会在本书中有针对性地将问题和解决方法呈现给大家。
鉴于初一阶段对孩子以后的影响作用,且许多父母有着教育孩子方法不当的困惑,我把自己教育儿子的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下,写下了《家有孩子上初一——陪孩子走过初一转折期的66个细节》这本书。本书在人学准备、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孩子升人初一后家长要着重引导的方方面面,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旨在指导家长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进新环境,学习新课程,解决新问题。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的孩子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令人瞩目的优等生。
初中一年级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期。从小学阶段的快乐式学习过度到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这对孩子是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学习,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在心理、生活、习惯、品德培养等方面也都面临各种变化、挑战和机遇。能否适应下阶段的学习,就看他是不是能够走好这个转折期。所以,帮助孩子过好这些关键时期非常重要。
《家有孩子上初一(陪孩子走过初一转折期的66个细节)》作者凡雨馨从实际教学、教育经验出发,把孩子在此阶段该如何教,应该注意什么全都说的明明白白。孩子会遇到哪些难题?这些难题家长该如何引导?凡老师会向你娓娓道来。
孩子上初一了。走过快乐的小学六年,一脚迈入更高一级学习的殿堂,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该如何陪他们走过这转折的一年?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知心妈妈凡雨馨与你分享她的教育秘笈。
最专业的学习指导,最贴心的亲子沟通,最温馨的生活陪伴,阅读凡雨馨创作的《家有孩子上初一(陪孩子走过初一转折期的66个细节)》,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成长走进一个阳光的初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