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相信自己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英)罗伯特·凯尔西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伯特·凯尔西编著的《相信自己》不会让人有在读小说的感觉,而是可以作为参考收藏之用,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翻阅,因为这本书里把重点都标记了出来,并且还有大量切实有效的内容教你如何改变并持之以恒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本书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那些怀抱正常的希望和恐惧的一般性读者,而不是像许多励志书的作者那样希望读者在翻了几页书之后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幻想中的超级英雄。

内容推荐

罗伯特·凯尔西编著的《相信自己》是一本在职场和商场丛林中求生的实事求是、面面俱到的指南。凯尔西没有夸夸其谈,而是坦然面对自己职场生涯的起起伏伏;他脚踏实地,不会愤世嫉俗。这本书不是教读者如何实现不可能实现的、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梦想,而是为那些希望能摆脱让他们停滞不前的恐惧心理从而获得进步的人而写的。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是什么在阻止你

第一章 恐惧

第二章 神经挟持和对外部的反应

第三章 失败的积极意义

第四章 改进你的反应

第二篇 目标

第五章 行动

第六章 想象

第七章 言行

第八章 正在康复中的强烈害怕失败的人如何设定合理的目标

第三篇 执行

第九章 战略战术

第十章 判断力和灵感

第十一章 控制过程

第四篇 人际关系

第十二章 自尊

第十三章 与老板打交道

第十四章 员工的成长

第十五章 社交和面试

第十六章 领导力

第五篇 我有限公司

第十七章 强烈害怕失败的创业者

第十八章 资助、白手起家和合伙关系

结语

总结

试读章节

如果你问我过去是什么在阻止我,我会马上告诉你:是恐惧——事实上,是对失败的恐惧。我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这种恐惧的原因,此外还有童年时期经历过的其他创伤性事件——特别是那些让我们觉得被轻视或被侮辱的事件。但是,不管导致这种恐惧的起因有多么不起眼,它都可能发展成无法控制的恐惧症,并在患者成年后麻痹其精神。它也会在我们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阶段出现——即使我们看起来似乎已经克服了这种恐惧心理或者在某一领域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自信。

我在投资银行业失败的职业经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一个看起来很有自信、同时又非常了解公司业务的财经记者,吸引了一家领先的企业银行的注意。在经过了一场冗长的面试和评估过程,我成功说服他们我所接受过的培训和所具备的背景完全符合这家投资银行成长中的企业银行业务的需求。

但是,在被录用之后我的行为就发生了改变。我开始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害怕自己只会纸上谈兵。当时,这种担心很可能是真的,但是这对会议室里的大部分银行家来说都没有区别——以我对企业银行领域的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经历也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指的是企业银行销售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但由于我在招聘过程中把自己大吹大擂了一番,所以等我成为真正的银行业者之后,我就很怕自己做错事或说错话——他们都不禁好奇,他们雇来的那个自信满满甚至有点自傲的家伙、那个下一任“创始人”的接班人怎么了?

我的任务是为这家银行拉到一亿美元以上的融资,供投资者们安排。这看起来似乎很容易。我当时以为我们只要找个想借钱的人,向借方要些债券(我们当时要的是油料装运等可收货款),把钱借出去,然后等着收利息就可以了。但是,伦敦有一半的银行都在做同样的事,所以我只能去找在20世纪90年代还让人闻之变色的借款公司:俄罗斯的企业。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莫斯科街头每天都有商人被抢,而我的客户是刚刚私有化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它们肯定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家伙。但是,我并没有被吓倒。相反,这恰好掩饰了我内心真正的恐惧。我真正害怕的是银行会发现我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做这种生意。我不知道需要多少石油才能偿还这笔贷款,也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把多少石油运到什么地方,以及如何把这些石油运过去。这些对我来讲都太复杂了。

但事实是银行里没有人知道答案,石油公司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而银行里似乎只有我对此感到不安——这也成了我整个银行业生涯的问题症结所在,因为银行业每天都在冒这样的风险。但是,我还是忍不住会在头脑中幻想俄罗斯在后苏联时期可能发生的十几二十种恶劣的形势,而每一种都有可能让我在银行业一败涂地。对办公室政治视而不见

虽然我不喜欢冒险,也没有什么技术能力,但这本也不至于断送我的银行业生涯。这家银行充斥着担惊受怕、技术无能的人。而导致我成为一个失败的投资银行家的最终原因是,所有其他技术不过关、也厌恶风险的银行家却是办公室政治的高手,并借此得以飞黄腾达。他们对这家银行的方向有着很好的把握,并能据此做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决定。

而我非常不擅长办公室政治。我的判断力也很差——这是因为我一直试图隐藏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而不是专注在银行(或我自己)的利益上——因此我误信小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变得像个白痴一样,很快别人也开始把我当成白痴。只要是我经手的生意看起来都会风险很大;只要是我参与的新项目很快就会变成烫手山芋。

甚至于我被调到美国,虽然他们说这对我来说是个好机会,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清除一个不称职的员工。我在美国之所以能接着做下去是因为我发现了有家公司不管怎样都会接受我们的贷款,那就是安然公司(Enron)。

但是,当时我非但没有专注提升自己作为银行家所需的技能,尤其是像判断哪些人能信任哪些人不能信任,以及为自己招兵买马这样的软能力,相反,我很快找到了一个跳脱银行业的方法。我又回到了记者的老本行,开始把我在纽约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很快这项工作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在被银行开除之前自己先炒了它。P3-6

序言

大多数人都知道自信是成功的秘诀。虽然姣好的相貌、智力以及各种资格证书都能增加你的筹码,但是在我认识的许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中,他们最伟大的资产就是无与伦比的自信。

不幸的是,许多人都不具备这种强大的自信。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经常纠结于手上的“坏牌”却忽视了“王牌”。罗伯特·凯尔西(Robert Kelsey)的这本书就是为像我们这些缺乏自信、对自己过于严厉、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做到或者到底会不会去做的人而写的,并且——在我看来——写得非常成功。

事实上,这种感觉是自我实现的。正如自信的人会创造出成功所需的精神状态一样,缺乏自信——或害怕失败的人——也会创造出让自己停滞不前的精神状态。所以害怕失败只会让你越来越糟,但也有可能让你变得更好,这不只是因为自信的人完全不害怕失败。正如罗伯特.凯尔西所证明的那样,虽然失败却不会因此畏首畏尾,这也许是那些自信心满满的人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

当然,成功与野心无关——有野心很容易——而在于你是否能克服困难。根据我的经验,生活中的赢家和输家的区别在于他们如何处理失望的情绪。没有哪一个领域可以不经过挫折就获得成就。但决定成功与否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

本书为那些目前仍因为挫折停滞不前的人提供了帮助。事实上,这些人可能因为害怕挫折甚至连试都不敢试。但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一方面从理论层面讨论了恐惧的性质和恐惧对人们成就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非常实用。本书为那些因为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的人指明了一条道路——不像许多励志书那样不切实际地鼓吹实现梦想之类的空话,而是一步步提出建议,帮助人们应对每个时期所遭遇的恐惧,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思想和行为来获得更好的结果,以及如何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作者并没有提出全新的理论或是全新的生活方案,而是在总结几十本相关的励志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的是为那些单纯逃避失败的人找到适合他们的道路——帮助他们做得更好。这方面的书已经多如牛毛,有的有用,但大部分一文不值。本书尽可能面面俱到,并精心挑选了数百位心理学家、临床医学家和励志大师所提供的最实用、最可靠的建议。

《相信自己》讲述了作者很多的个人经历。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研究文献、真正分析自己的问题以及锻炼自己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来克服心魔的。这些或令人捧腹、或阿谀奉承、或痛苦的个人经历让读者觉得,这本书既理性又充满了感性的对话。

罗伯特·凯尔西是个罕见的人才,不但经营着自己的公司,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诸笔端,并对他经历过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在只要稍微识点字就可以成为“作家”,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文章。但是,在此类题材的作家中,没几个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事实上,他们的行文烂透了。当然,你也许会觉得,在现代社会,一个作家是不是有文采,或者论证是否合理已经不重要了。但事实上这非常重要,这二者对读者是否能从书中学到东西并获得成长十分重要。

阅读本书对我而言是莫大的享受。相反,现在人们虽然买了很多商业书和励志书,但往往把它们束之高阁,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书根本就读不通。但是,凯尔西先生的文笔非常流畅,看了让人爱不释手。而且本书不会让人有在读小说的感觉,而是可以作为参考收藏之用,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翻阅,因为这本书里把重点都标记了出来,并且还有大量切实有效的内容教你如何改变并持之以恒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本书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那些怀抱正常的希望和恐惧的一般性读者,而不是像许多励志书的作者那样希望读者在翻了几页书之后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幻想中的超级英雄。

本书所提供的方法并不适用所有人,但每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的人——能从中找到共鸣,包括从目标的制定到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从发现自我的真正价值和动机到创业等。

《相信自己》是一本在职场和商场丛林中求生的实事求是、面面俱到的指南。凯尔西没有夸夸其谈,而是坦然面对自己职场生涯的起起伏伏;他脚踏实地,不会愤世嫉俗。这本书不是教读者如何实现不可能实现的、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的梦想,而是为那些希望能摆脱让他们停滞不前的恐惧心理从而获得进步的人而写的。

所以我真心实意地推荐这本书,并鼓励读者把它放在床头,时不时地翻阅,或是为了从中获得启发,或是为了加深理解,抑或是为了获得实用的建议。阅读本书带给了我很大的享受,我相信你也会如此。

卢克·约翰逊

英国私人股本集团和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

后记

我很高兴能为本书写总结,这让我有机会从思想史,尤其是心理分析思想史和心理治疗的最新趋势与判断的角度来研究本书。

凯尔西提出了一个个人问题——害怕失败,并认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同意这一观点。当然,这是由不停地选择和“追求成功”的当代精神所引起的,这也激励作家,如凯尔西,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事实上,凯尔西所讨论的这一问题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在柏拉图那个年代,雅典人民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好的,过着无意义的生活,抑郁、孤独,直到哲学家站出来给了人们一个答案:他们声称自己知道什么才是对人们好的。后来他们利用语言——或修辞向雅典市民灌输好的想法,激励市民积极追求哲学家所描绘的美好生活,从而摆脱抑郁。

凯尔西更进一步,批判了哲学家所灌输的想法——认为这种修辞对市民的积极作用很可能会逐渐消失,反而让市民更加困惑,并且可能会让市民变得更加抑郁。

然而,这种对柏拉图所谓的“哲学王”的抗拒有着深层的历史原因。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高尔吉亚(《海伦颂》)就对向别人灌输想法这一做法深感不解。在他看来,这和下毒或迷惑没什么两样。苏格拉底也支持这种观点,认为雅典人民抑郁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别人所认为的什么才是对他们好的观点。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多的思考。以“积极的幻觉”为例,它先是被作为催眠来研究,直到19世纪的欧洲才有了正式的定义。如果我们通过催眠将一个新的想法引入主体的意识中(如“我是爱神”),而且这一想法会让主体忘记自己所知道的(如“我害怕女人”)而记住他人所知道的,那么主体就会通过这种“错误的联系”和客体沟通,并且错误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在这个例子中,被催眠的主体就像小丑一样在舞台上以“爱神”的姿态趾高气扬,而我们观众是“知道真相的”,对此嗤之以鼻。

哪怕时间再前进一百年,人们还是会追求成功,成功的观念还是会被建立在自己建立的“错误的联系”上。蕾娜塔·莎莉赛(Renata Salecl)在她那本优秀的新书《选择》(Choice)(2010年)中指出,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迫切地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往往会选出一位临时的“权威”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在世俗世界中,这位权威十有八九就是某位励志大师或人生导师。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集体心理学》(Group Psycholog)(1922年)一书中也认为任何“权威”的“建议”只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后果。

只有了解这一传统,我们才能明白新的权威及其衍生出来的人生指导和其他励志论。如果我们和柏拉图一样承认我们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好的,如果在这些“好想法”被分发出去的那天,我们不知道怎的却病了没能分到这些“好想法”,那么我们可以接受把这种“积极的思维”作为一种迟到的、植入的选择。不幸的是,临床证据不断表明:成功只是昙花一现,核心的观念才是永恒的,会一再冒出来。

这是如何表现的呢?19世纪,法国出现了另一个催眠流派,他们强调的是消极的幻觉,即通过催眠剥夺主体意识中的某块知识,如“这个房间里没有家具”。如果我们请主体把一间布置了家具的房间的门关上,有趣的是,主体就会避开这些家具。但是在被问到为什么要绕路时,主体往往会以“地板嘎吱作响”或“我渴了”作为借口,而不会直接说出房间里有家具这一明显的事实。

这一发现引起了凯尔西的注意。催眠师并没有减少主体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而只是减少了主体关于为什么选择那条路线的原因的知识。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允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存在空白。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做某件事的真正原因,那么我们就会强迫自己找些理由在事物之间建立“错误的联系”——坚持这些理由,而放弃逻辑的思维。

凯尔西的论文挑战了“集体遗忘”的观点——正如现代的哲学王所提倡的——即催眠师可以通过“消极的幻觉”来使主体“遗忘”某些事。凯尔西继而解释了某一特别知识(“我害怕失败”)的缺失是如何让我们强迫自己对我们的世界进行解释,并捍卫我们的世界。

凯尔西的哲学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衣钵,倾向于直面问题——他认为我们忽视了“害怕失败”这一严峻、综合的现实,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特定的情况(害怕失败)决定了我们的行为,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害怕困难而选择将其遗忘——借助修辞工具、“消极的幻觉”——而是时刻牢记这一点,然后以此来衡量我们所有的行为。

这或许不会带来我们所希望的那种辉煌的结果,但这能使我们放弃错误、短暂的追求,因为这些追求最终会强化,而不是铲除我们消极的核心信念。这还奠定了可持续的心理分析治疗——该结构由弗洛伊德在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坚实基础。

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

心理分析师、伦敦心理辅导和心理分析协会创始人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语言机智诙谐、充满洞见,讨论了造成失败的恐惧心理和能帮助我们控制这种恐惧的自我意识。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一方面在研究恐惧的性质及其对个人的成就的影响时充满了哲学意味,另一方面又非常实用。本书为那些由于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的人指明了出路。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和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主席卢克·约翰逊

凯尔西流畅地分析了现代社会里常见的对失败的恐惧。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心理分析师、伦敦心理辅导和心理分析协会创始人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