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文编著的《上古音丛论》探讨汉语上古音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分为四卷:卷一“上古音构拟的问题”;卷二“联绵字与上古音”;卷三“谐声字与上古音”;卷四“秦汉方音和共同语”。书稿采取平等对话的原则,不回避任何针锋相对的学术观点,全面审视国内外有关上古音研究的各种前沿问题;非常注重新材料的挖掘和研究方法的提炼,从而解决了多方面的疑难问题,研究了上古音学术道路和学术方向。书稿基于上古内证材料所昭示的事实,对上古音研究的材料、方法、原则、学术道路,以及一些疑难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新的探讨,对上古音构拟的理论研究和具体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国际范围内的上古音研究和汉语构词法、汉字等的研究会起到积极作用。
孙玉文编著的《上古音丛论》分为四卷。
卷一《上古音构拟问题》针对几十年来海内外上古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讨论了上古音构拟的学术方向、学术道路以及构拟的原则等重大问题。
卷二《联绵词和上古音》通过对先秦联绵词的统计分析,论证中古汉语的声母、开合、等列、韵母、声调等和上古汉语有严整而系统的对应关系,中古汉语能分的音类在上古汉语中往往也能分开,汉语非叠音的双音节词两个音节读音往往有分别,掌握了这一规律,对研究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史有重要意义,对研究语言符号的性质也有积极意义。
卷三《谐声字和上古音》主要从谐声字的角度探讨上古音问题,论证周秦两汉时代的上古音没有复辅音声母,从谐声字的角度无法推断汉语史上曾经存在过复辅音;汉字的谐声系列和谐声层级中都包含了相当丰富的语音信息,研究上古音必须重视谐声系列的和谐声层级;雅洪托夫主要从谐声字和异读的角度论证西汉之前汉语所有的二等声母都是带有一1一的复辅音,他的说法从材料到理论推导都存在着重大缺陷,难以成立。
卷四《秦汉方音》试图通过《方言》中的“或谓之”格式、联绵词两音节的异同规律探讨秦汉时的方音,论证秦汉方音在音类方面差别不大,有系统的对应关系。
序
融古今中外于一炉(代前言)
卷一 上古音构拟问题
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
上古汉语词缀构拟析评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问题
汉语史研究中材料的考证与运用
附录:汉藏诸语言词汇比较中的词义对应问题
卷二 联绵词和上古音
先秦联绵词的声调研究
先秦联绵词的语音研究
从古代注音材料看“等”和声调在联绵词构词中的制约作用
从联绵词看庄组的上古拟音
附录:汉语双音词两音节之间语音异同研究
卷三 谐声字和上古音
上古汉语特殊谐声中声母出现特殊变化的大致时代的一些例证
谐声系列与上古音
谐声层级与上古音
二等声母的上古音构拟问题
卷四 秦汉方音
扬雄《方言》折射出的秦汉方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