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编著的《北京的深邃》主要是从现代北京作为共和国首都定型下来的基本格局,回溯中国文化中京城的远古形成,基本结构,内蕴的丰富文化和美学内容,并揭示其对现代中国首都的象征体系的影响,同时呈现了改革开放以之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的演变,最后,从中国京城追求世界城市,以及古代少数民族京城追赶华夏京城,这双重视域,为中国现代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提供一个文化和美学上参考。
前言:北京的深邃
一 天安门体系与现代中国象征
天安门的象征意义
天安门体系
“梁陈方案”与天安门体系的理论短长
国民党南京规划的象征体系
美国京城的象征体系
二 故宫体系与古代中国京城模式的形成史
世界史与中国理性时代的建筑定型
中国远古建筑选址的恒常性
“共识中国”观念的出现
文化星相与共识中国
中杆与远古意识形态
走向天下之中的京城模式的逻辑三站
神的观念与祖庙中心
从祖庙中心到宫殿中心
三 京城模式与古代文化自我定义
京城模式的定型
帝王与京城模式
京城与文化空间
京城与文化观念
四 天安门体系在改革开放后的演化
天安门体系与中国历史
天安门体系与时代观念
天安体系的中心变换
天安门广场与节庆象征仪式在新时代的变化
五 天安门体系与京城模式
天安门体系与“梁陈方案”在核心理念上的异同
北京总体规划的演进与京城模式
北京四届十大建筑与京城模式
现代的十大建筑体系与古代燕京八景体系的不同美学理念
天安门体系与新时代的京城
六 世界城市演进史与京城模式
京城模式与世界城市演进史的关联
走向世界城市的新景观之一:世界著名古都的呈现
(1)王府井步行街
(2)平安片区
(3)前门大街
走向世界城市的新景观之二: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呈现
(1)CBD(商务中心区)
(2)长安街
七 从京城模式和象征体系看四大符号建筑
四大建筑的事件性意义
四大建筑的结构性意义
四大建筑的艺术性意义
四大建筑的符号性意义
八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大国和文化大国的京城模式与象征体系
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京城模式与象征体系
两轴两带多中心:北京规划与京城模式
全球化时代的大都市圈与京城模式
中华民族对世界先进的追赶与京城模式
对走向全球化时代的京城模式与象征体系的思考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