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诸般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成长的烦恼、心灵的伤痛、事业的挫折、人际的纠结、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苦才是人生!
面对人生之苦,不逃避、不回避、不抱怨、不气馁,看清看透不看破,努力改变,才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做才能得到!
张晓萍编著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是一本帮助你认识痛苦、摆脱痛苦、离苦得乐的佛法和人生励志书,更是一部可以源源不断给你补充内在力量的心灵能量书。
物质时代下的幸福密码,压力环境中的快乐心经。指点迷津,消烦解忧,让你瞬间抵达喜乐人生的坦途。
献给在现实中为生活所苦、深陷迷茫、努力追求幸福而不得的人们,帮助人们洞察痛苦的真相,获得改变的力量,找到离苦得乐的法门,获得最真实的幸福。
人类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开始,各种痛苦也就伴随而来。生活之苦、疾病之苦、对死亡的惧怕、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困扰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心力交瘁,挣扎在苦乐悲喜之间。面对痛苦,不少人怨天尤人、畏惧逃避甚至万念俱灰。其实,人生皆苦,苦才是人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学会接纳痛苦,增强战胜苦难的动力和信心,寻找到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智慧。
张晓萍编著的《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是一本帮我们认识痛苦、摆脱痛苦、离苦得乐的佛法和人生励志书。每一个故事都耐人寻味,每一篇文章都富于哲理启迪。通过对人生中存在的各种苦的解读,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敬畏生命的轮回。通过点滴行动和努力,帮助我们开悟心灵,化解烦恼,战胜挫折,重振精神,从而获得幸福常伴、好运连连的完满人生。
第一章 懂得人生皆苦,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也是有苦又有乐,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我们每个人总是避苦求乐的,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是所有人的愿望。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所以,人生大多数都是痛苦的时候多,而快乐的时候少。
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成败、荣辱、福祸、得失……面对挫折和苦难,一路生活,一路坎坷。如果将自己沉湎于悲忧低落的圈套中,再美丽的生活也会黯然失色。而把一些事看开看透,阅尽千般苦,也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和幸福的意义。
1.苦是生命轮回的本质
生命年轮在不断地旋转着。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我们生下来注定是要受“苦”的,人人脸上都写着一个“苦”字。学生要“苦学”,做事的人要“苦干”,宗教家要“苦修”,音乐家要“苦练”,一切活动都要经历苦的过程,然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收获、成绩、成功的果实。
从情感上讲,痛苦是人人所厌恶的。肉体上的痛苦,或者使人疼痛难忍,或者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精神中的痛苦较之肉体上的痛苦,更加难以忍受。它或者是自我的谴责,无尽的悔恨,痛不欲生;或者是感到成功的艰难,怀疑成功的意义和价值;或者是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进退不得,左右为难;或者是受到外来的压力,使人感到没有任何前途;或者是心中不平,使人备感不公。诸如此类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的精神,挑战着我们的耐心和毅力、信念和勇气。
没有人喜欢痛苦,所有人都希望寻找到一种解脱痛苦的秘方让自己一劳永逸,或者到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离苦得乐。但是,成功没有捷径,快乐也没有仙方。要想避免痛苦,战胜痛苦,先要学会看待痛苦。
从理性上看,痛苦并不尽是成功的仇敌,不要把它视为绝对的恶。我们不妨将那些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视为争取幸福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动力。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得益于痛苦的鞭策,才成就了不同的精彩人生。
一个人要活得健康、幸福,就要吃苦耐劳。功成名就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但其成功也是尽了努力吃了多少难以言状的苦头换来的,而非时来运转,一时交了好运的缘故。所以,我们不论做什么事、经营什么事业或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努力吃苦。
苦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也是生命轮回的本质。
无论是豪富还是乞丐、农夫还是诗人、男人还是女人,当面对伤痛、失落、艰辛的时候,每个人所承受的折磨是一样的。不必唉声叹气,不必怨天尤人,生、老、病、死或其他不幸,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金庸先生在杭州讲学时曾概括人间有七苦:生、老、病、死是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也是苦。 老、病、死自然是苦的,生为什么也是一苦呢?金庸先生说,一个人只要认真地生活,就会遇到许多麻烦与苦恼。另外三苦,金庸先生说得意味深长。一为求不得,你一心想追求的东西(包括金钱、荣誉、地位),尽管费心费力,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二为怨憎会,俗称冤家会,有的人生性凶悍奸恶,言辞刻薄,工于心计,对这种人避之唯恐不及,偏偏他是你的同事,或不幸成为你的伴侣,怎么办?你必须忍耐。三为爱别离,一个人一生要遇到一个倾心相爱的人很不容易,遇到了却要分手,岂不叫人肝肠寸断痛彻肺腑?
人间七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生活是一杯苦咖啡,香醇中掺杂苦涩。人活着就要接受许多挑战,要面对许多难题,所以生活的本质是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是一种警讯,它告诉自己有了难题,有了危险和困境。如果自己不愿意正视它,设法解决眼前的难题,那些难题就会累积重叠,结构成更严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巨大的痛苦,导致生活的溃败。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设法消除困境,解决问题,才能够泯灭痛苦。
没有吃不了的苦。人们忍受苦难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不论有多么大的困苦,都可以千方百计去克服。忍耐过痛苦之后,就一定会赢得掌声、成功和幸福。
P1-3
繁华人生,如梦如幻,充满无常。似乎一切都是自有天意。许多事情都无法去改变,也许上帝会给我们预备机会,但是我们与机会往往失之交臂。
我们总是在得与失之间惆怅,在成与败之间失望,在苦与乐之间忧郁,在喜与悲之间迷茫。情绪就像一个过山车,在巅峰和波谷间循环往复,让我们的人生显得或喜或悲。
我们活着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谁都不愿在贫乏中度过,金钱可能不是首要,可是离开金钱是万万不可的。多少人为金钱愁绪,多少人为金钱奔波。活着也许真的很累,我们面临的是无奈、伤痛、苦难和坎坷。于是,我们在孤寂中寻找依靠,在困境中寻找帮助,在苦闷中寻找安慰,在疾病中寻找希望。活着,就是一种折磨,但也是一种幸福。
生活是公平的,不会让我们事事都完美。可能你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你的家庭并不幸福;可能你拥有可爱的儿女,但经济不太景气;可能你的地位居高临下,但你的身体健康常常出状况。我们对完美有着太高的要求和期望,以致身心疲惫,烦恼丛生。
可能我们的烦恼多于沙子,我们的失败多于繁星。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承受。伤心只会让自己憔悴,痛苦只会让自己苍老,惆怅只能让自己疲惫.愁绪只能让自己消瘦。将忧伤化为力量,相信一切烦恼都会过去,风雨之后自有彩虹。
人生的悲欢离合都是难免的,也许你有很多知心朋友,却都远隔他乡;也许你与自己的所爱天涯两相望。缘分之事自有天注定,可遇而不可求。既遇见,必珍惜。
我们不需要去在意一个人的容貌,但是必须去了解一个人的品行。无论对方是富甲一方。还是位高权重,无论对方是明星大腕,还是草根一派,最可贵的是拥有一颗真挚之心。
活着,需要一种平衡的心态。你羡慕对方的名利,对方却在羡慕你的快乐:你羡慕他人的财富,对方却在羡慕你的幸福;你羡慕人家的地位,对方却在羡慕你的健康。人生无完美,红尘皆遗憾。而心态大于一切。我们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就等于拥有了财富、快乐、幸福和健康,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也许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吃苦总是多于享福的。纵使有十分福气,也只享受三分。吃苦、耐苦、受苦到离苦,这一过程虽然历尽艰辛,困难和坎坷重重,但幸好我们还有坚强、勇气为动力,有希望和信仰做支撑。在排忧解难、战胜苦痛的道路上,我们还学会了饶恕,学会了宽容,积淀了经验,丰富了智慧。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我们的人生不过百年,算下来不过几十个春秋而已。与其终日闷闷不乐,心事重重,何不开心过好每一天?在有生之年,去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爱的人共享欢乐,陪父母家人颐养天年。又何尝不是人间最幸福的事?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珍惜每一份光阴,珍惜每一份感情,珍惜每一份经历,珍惜每一份友情。缘分让我们相遇,空间让我们相识,语言让我们交流,真诚让我们相知,真情让我们相牵。悲欢离合是红尘,坎坎坷坷是人生。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本《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帮助我们认识人生各种苦,战胜各种痛,摆脱各种烦,共享各种乐,获得各种福。借佛法智慧醍醐灌顶,汲心灵养分疗愈感伤,字句如涓涓细流,将内心涤荡得澄澈透亮,还人生一个平安喜乐。
打开这本书,你可能会由此开始转变自己的心态,思考自己的人生,抚慰自己曾经摇摆过、徘徊过、忧伤过、躁动过的那颗不安分的心。愿它陪伴我们一路走来.带来的是无惧正能量,留下的是一泓清甘泉。
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我们知道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才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知道了苦的原因,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彻底圆满的安乐。
——李叔同
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幸福?为什么我总是痛苦不堪?”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心里的欲望太大,二是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自己。如果能放弃过多的欲望,从为自己奋斗转变为利益他人,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喇荣五明佛学院上师索达吉堪布
当面临烦恼或是困境时,这是审视自我的最佳时期,尽可以抛开一切,做一个原始的本我,看清楚内心真实的自己,仔细想想,这生活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痛苦不堪。所谓的痛苦只是我们内心的感受不同而已,许多的一念之间离结果还是非常遥远的,把握住每一刻的心平气和,你会发现人世间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纠结与痛苦,有时是我们太执着了。世界是如此之大,生命又是这样的短暂,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
——延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