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军校的目的之一是建立忠诚于国民党的军队,蒋介石在照管黄埔军校一期学员的同时,又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招募新兵,通过陈果夫在上海的交易所中转到广州,成立了与军校紧密相连的教导团。由军事总教官何应钦出任团长,廖斌为党代表。一个月后,又成立教导第二团,由王柏龄任团长,王登云为党代表。钱大钧、刘峙、顾祝同、沈应时、张鼎文、王俊、刘尧宸分别任营长;陈诚、郭俊等分别任副营长或连长;胡宗南、黄杰、桂永清等任副连长。选拔好的毕业生任排长或者班长。到黄埔一期学生毕业时,教导团已经编练成军,被戏称为“校军”。
教导团是蒋介石亲手打造的首支队伍。后来蒋的军队不断扩编,其扩充部队的长官多出自这支部队。他们格外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许多骨干人物官至上将、中将或战区司令。如宋希濂、胡宗南、余程万、关麟征、黄维、王耀武、郑洞国、杜聿明、孙元良、李仙洲、李默庵、范汉杰、陈明仁、贺衷寒等,皆为国民党军中之佼佼者。蒋介石常说:“第一期学生可说是我个人亲自指导出来的多”,这话虽然属于自夸,倒也符合事实。
蒋介石在开办黄埔军校时,受到中共的大力支持。周恩来曾说:“当时黄埔军校有六百学生,大部分是我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左倾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此外,蒋介石还呈请孙中山任命了一批共产党员担任各级政治部主任和各级党代表,对于保证这一时期军事斗争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黄埔一期中,蒋介石也为中共培养了一些杰出将帅,如左权、徐向前、陈赓、周士第、宣侠父等,他们没有跟蒋介石走,而是坚定地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名垂千古的人物。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23期,毕业生共计41386名,可谓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其中多数成为蒋介石抓枪杆子的骨干人才,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黄埔系”,是蒋介石统治旧中国的主要依靠力量。
应当说明的是,蒋介石在黄埔时期之所以顺利抓住了枪杆子,苏联政府帮了他的大忙。他们援助的第一批军械运到后,在1925年至1926年之间又先后运来三批军械。第二批为苏联造来福枪9000枝,子弹300000发;第三批有机关枪40挺,子弹带4000条,大炮12门,炮弹1000发;第四批为来福枪5000枝,子弹500000发,机关枪50挺,大炮12门。除此之外,苏联政府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通讯器材等急需军用品。正是靠了这些难得的军械,黄埔军校获得迅速发展,武器装备也居于领先水平,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第一次东征,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军阀叛乱及第二次东征中,均能战而胜之,除去军校学员训练有素之外,武器装备的先进和充足,也是屡次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蒋介石率军经过第一次东征及平定杨、刘叛乱,又从俘虏中补充了很多兵员,也获得了大量武器和银元及军需品,他的“黄埔系”迅速膨胀起来,其兵力已经扩张为两个师,由何应钦、王懋功分别担任师长。1925年9月20日,蒋介石软禁并驱逐了他的老上司许崇智,把许的粤军中老弱病残予以遣散,择其精华改编为第三师,当年10月,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自任军长。从此他牢牢抓住了自己的枪杆子,有了敢于向国民党内任何人、任何势力挑战的重要本钱。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临时会议通过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议案。按总司令部组织大纲,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政、民、财各机关均须受总司令指挥,蒋介石因而成为国民党内最有实权的人物。
蒋介石通过抓枪杆子的实践,只用了两年多一点的工夫,就结结实实垄断了国民党的党政军财大权,成为不可一世的新军阀。但是,蒋又非一般军阀可比。他有“总理忠实信徒”的政治资本,手中又有较强军事实力,以政治资本扩充军事实力,又以军事实力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军权、党权交替运用,相互促进不断上升,终于坐上国民党第一把交椅。而当时的国民党领袖人物如汪精卫、胡汉民等,皆为书生式的政治家,手里没有自己的军队,与蒋曾经展开多次较量,其结果都是极不情愿败给了蒋介石。蒋之所以总能胜他们一筹,就在于他的手里握有强大的枪杆子。就是兵败大陆,能够20多年偏安台湾,继续维持“蒋记”小朝廷也正是靠了手里的枪杆子。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