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里、鲁尼编著的《IPv6部署和管理》是理解、部署和管理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指南。本书由谷歌副总裁暨互联网主要创造者Vint Cerf作序。
因特网的发展使得在IPV4(目前用以主导网络信息流通的主要协议)上扩展IP地址迫在眉睫。IPv6(意图最终取代lPy4的新一代网络协议)将扩展因特网地址数以满足用户和各种设备爆炸性增长的需要,以及提高IP地址分配的灵活性和获得更高的路由效率。
本书详细介绍了IPv6协议,以及IPv4与IPv6互通的技术。它从商业前景的角度阐明了各种组织团体应该考虑部署IPv6的理由(即便这些组织当前仍有充裕的IPv4地址)。此外,它还详尽地描述了IPv6的相关策略和技术——如何评估在网络中部署IPv6的影响,如何挖掘现有的IP资源,如何评估IPv6的准备情况,以及基于寻址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影响等因素考虑如何制定计划部署IPv6,还有如何对双协议IPV4-IPv6网络进行管理等。
本书是一本IP网络工程师、管理者和IT工作者必读书籍。
杜里、鲁尼编著的《IPv6部署和管理》首先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和部署IPv6,然后详细介绍了IPv6协议,以及IPv4与IPv6互通的技术。本书还详细描述了如何评估IPv6准备情况,如何进行IPv6地址规划,如何进行IPv6安全规划和管理规划,如何部署和管理IPv6网络,如何管理IPv4/IPv6网络等相关的策略和技术。最后,本书对IPv6和因特网进行了展望。
本书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协议IPv6概念和相关部署和管理技术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通信专业本科高年级的教材。
译者序
原书前言
致谢
第1章 IPv6实施的动力
1.1 因特网:一个成功的故事
1.1.1 供应方面的问题
1.1.2 在十字路口的因特网
1.1.3 使用哪一种因特网
1.2 新兴的应用
1.3 IPv6商业案例
第2章 IPv6概述
2.1 IPv6主要特性
2.2 IPv6报头
2.2.1 IPv6扩展报头
2.3 IPv6寻址
2.3.1 地址符号
2.3.2 地址结构
2.3.3 IPv6地址分配
2.3.4 IPv6的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2.3.5 IPv6 Ping命令
2.3.6 多播侦听发现
2.3.7 多播路由发现
2.3.8 邻节点发现协议
2.3.9 安全邻节点发现
2.3.10 逆向邻节点发现
2.3.11 路由器重编号
2.3.12 节点信息查询
2.4 IPv6地址自动配置
2.4.1 改进的EUI-64接口标识符
2.4.2 重复地址检测
2.5 移动 IPv6
2.6 保留子网任播地址
2.7 要求的主机IPv6地址
2.8 IPv6路由
第3章 IPv4/IPv6 共存技术
3.1 双栈
3.1.1 双栈的实施
3.1.2 使用哪种地址
3.1.3 探究DNS
3.1.4 探究DHCP
3.2 隧道方法
3.2.1 IPv4网络上IPv6数据报的隧道方案
3.2.2 隧道类型
3.2.3 IPv6网络上的IPv4数据报的隧道方案
3.2.4 隧道技术总结
3.3 翻译策略
3.3.1 IP/ICMP 翻译
3.3.2 主机泵
3.3.3 IPv6/IPv4的网络地址翻译
3.3.4 其他翻译技术
3.4 IPv6的应用支持
3.5 服务提供商的IPv4/IPv6共存
3.5.1 参考架构
3.5.2 部署方法概述
3.5.3 路由基础设施的部署方法
3.5.4 部署方法的比较
3.6 寻址与DNS的考虑
第4章 IPv6准备情况评估
4.1 制订一个适当的计划
4.2 IP网络库存
4.2.1 IPv6准备情况
4.2.2 发现
4.2.3 IPv6评估
4.3 IPv6待办事件清单
4.4 IPv6准备情况评估总结
第5章 IPv6地址规划
5.1 因特网注册管理机构
5.1.1 RIR地址分配策略
5.1.2 地址分配效率
5.2 IPv6地址规划
5.3 IPv6地址分配方法
5.3.1 最佳分配方法
5.3.2 稀疏分配方法
5.3.3 随机分配方法
5.3.4 DHCPv6前缀代理
5.3.5 唯一本地地址空间
5.4 定义你自己的IPv6地址计划
5.5 多重连接与IP地址空间
5.6 IP地址规划总结
第6章 IPv6安全计划
6.1 好消息:IP 依然是 IP
6.2 坏消息:IPv6不是IPv4
6.3 更新你的安全策略
6.4 网络边界的监控和入侵防护
6.4.1 IPv6地址过滤
6.4.2 ICMPv6消息
6.5 扩展报头
6.6 内部网络保护
6.6.1 网络侦查
6.6.2 网络访问
6.6.3 DHCPv6
6.6.4 DNS
6.6.5 任播寻址
6.6.6 内部网络过滤
6.7 网络设备的安全性考量
6.8 移动IPv6安全
6.8.1 移动扩展报头
6.8.2 移动IPv6漏洞
6.9 IPv4/IPv6共存措施
6.9.1 安全隧道实施
6.9.2 安全转换实施
6.10 小结
第7章 IPv6网络的管理计划
7.1 管理模型
7.2 网络管理的范围
7.2.1 网络库存
7.2.2 IP地址库存
7.2.3 管理网络
7.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7.3.1 配置管理
7.3.2 故障管理
7.3.3 计费管理
7.3.4 性能管理
7.4 方法和过程
7.5 小结
第8章 部署管理
8.1 整体计划
8.2 项目管理
8.3 测试部署
8.4 生产管理
第9章 管理IPv4/IPv6网络
9.1 常见的网络管理任务
9.2 配置管理
9.2.1 网络中与配置相关的任务
9.2.2 添加新设备
9.2.3 删除任务
9.2.4 地址重编或移动任务
9.2.5 块/子网分割
9.2.6 块/子网连接
9.2.7 DHCPv6服务器配置
9.2.8 DNS配置
9.2.9 前缀重编
9.3 故障管理
9.3.1 故障监测
9.3.2 故障排除和故障解析
9.4 计费管理
9.4.1 库存保证
9.4.2 地址回收
9.5 性能管理
9.5.1 服务监控
9.5.2 应用性能管理
9.5.3 审计和报告
9.6 安全管理
9.7 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
第10章 IPv6和因特网展望
10.1 促成技术的因素
10.2 因特网的阴暗面
10.3 因特网的光明未来
10.3.1 更加智能地生活
10.3.2 保持踪迹
10.3.3 可扩展的医疗保健
10.3.4 公共安全
10.3.5 未来的信用卡
10.3.6 消费应用
10.4 小结
附录 IPv6准备情况评估模板修订1
A.1 IP地址分配
A.2 流程与人员
参考文献
IEEE出版社系列之网络管理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