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闪光的预言
周蓬桦
1.开始
春天,我在森林里小住,夜晚听得见树叶在风中婆娑作响,花朵在河岸上大面积次第开放,浓郁的香气自对岸传来,穿透阁楼的木板,以猫的形状和速度爬进窗棂。接着,各种鸟鸣流水一样灌入耳中,它们掺和了月光的忧愁和丁香的苦涩。而透过沉沉帷幕,我看见一粒正在眨眼的绿色星子,它微弱的光芒,缓缓游移的步履,照耀着巍峨浮动的长白山脉,这时候季节是四月,山顶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干净,白天里视野可见的轮廓被遮掩,整座山峰变成一个完全黑暗的国度,这让我一次次地沉入不可遏制的构想。突然,一个闪光的念头跃入脑际:像一粒埋葬地下的种子在瞬间爆裂,一个荣光而秘密的行动已经开始。
我在孤寂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口中喃喃自语。窗帘拂动,初春的风是多么柔和啊,窗台上有一支冉冉上升的印度香——那是去年八月,西藏的一位禅宗大师送给我的礼物。他抚摸着我的头颅,用低沉的声音说:“孩子,你的前生,原本是佛门弟子。”这句话让我吃惊,刹那问眼前乱云飞渡,浮想联翩,前生的片断竟然奇迹般一幕幕呈现。那时候我剃度为僧,面对墙壁,苦心修行,在经声佛号中度过干净的一生。
我知道,人人都想了解自己前世的出身,以及亲人、爱情、命运,遭遇、幸福与苦痛,但当我试图求解时,大师却拱手告辞,留给我一盒印度香和一串开了光的菩提佛珠,也留下了一个事关生死轮回的迷局。
自那以后,告别城市的想法折磨着我——在时代轰轰烈烈的乡村开发和蚕食运动中,我和伙伴们身居钢筋水泥混合的建筑樊笼,困兽般身不由己,无力自拔或无可奈何。我们的心从来都不属于这里,这里的名利圈、各种酒局、话语场、势利眼、虚伪的颂辞、等级森严的人肉丛林和物质欲。
日日夜夜,我听见伟大的河流在召唤,在春天,它以一滴水的融化方式信步走来。 2.观察
我承认,有些感觉被我牢牢抓住:人性的迷幻结构,森林的气息,人参的精灵住所,土豆的生长过程,以及长白山中的奇妙历险——在四月的最后一天,从长春去长白山的路上,我和同行的伙伴迷了路,一头钻进了漫无际涯的林区,一只硕大的,白鹳稳稳地停靠在车顶上。夜已至深,我们停下车,与它相处了十几分钟,周围是呼啸的山岭,高大的树木,飘忽的光影……一丝恐惧在瞬间攫住我们的神经。
但最终,我们凭借经验和判断走出了丛林,抵达二道白河镇,然后顺利进山。接连几天,我在山中游历,背着旅行包,带着数码相机和望远镜。原始的火山口,迷雾萦绕的天池,温泉的水,白桦的姿影;品尝新鲜的蕨菜、野猪、鳜鱼和鹿肉,我以此种方式,完成着对长白山一带自然与生态的解读。
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一些事物,是可以凭借经验、知识来做出判断的,无论如何,它们还没有跑出人类智慧和品味的篮子。
但当我一觉醒来,伸了个懒腰,看到融化的雪水自山川泻流而下,汇入河流,浩荡奔流,顿时有一种无奈的茫然涌上心头,我觉得对河流的感觉是抓不住的——是的,抓不住!好容易打捞上一根水草,却变成游鱼从手中溜走。我在想:既然它有一个开始,那么它的源头在哪里呢?它溶入水中,可水又代表着什么。在它奔跑时,我试图追随而去,但我发觉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撵上它,哪怕扯住它的一袂衣角。
像一个孤苦无助的孩子,我沿着野草生长的河岸漫步,观察它的流向,企图从中找到它的本质,但整整一天过去了,我一无所获。
3.印象
记忆中最温暖的河流,自然是在童年时代,它在我的故乡沙河镇,如果有名字,定然是叫沙河。印象最深的是夏天,与伙伴们在河边割草累了,到河里游泳,渴了喝河里的水,有一股浓重的土腥儿,但喝到肚子里会泛起一丝甘甜,滋润舌尖与喉咙。河岸上有生长着的庄稼和灌木,还记得与伙伴们一道,网浅水里的小鱼,拔松土里生长的甜草根。
因为喝了河里的生水,自然也有浪漫的后续章节——这也是一条让我的童年长过蛔虫的河流,不由得频频向其膜拜致敬。
如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故乡的河流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卵石,卵石堆中,有残破的贝壳,生锈的钓钩,糟烂的船木。若干年后,或许会有考古学家来到这里,考察一条河流的遗址。
最美的一条河,要属西藏林芝的尼洋河,这是我去年八月在西藏游历的一个亮点。这条河的颜色像一块蓝色的绸子,干净得让人屏住呼吸,说不出合适的语言表达。从始至终,它静静地流淌,伴随我们从林芝到拉萨,一路闪亮。
“一条比雪还干净的河流。”
尼洋河之上,是瓦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偶尔,河岸上出现放牧的藏民,身穿布裙的妇女,脸蛋红红的孩子。木头的围栏,苔藓的绿野,石堆上的经幡,在河水的映照下生动耀眼,披一身圣洁的灵光。
而眼下,长白山脚下的这条河流,汹涌开阔,紧挨着陡峭的山峰,积雪在山顶碎裂之后,发出巨大的声响,轰隆隆,轰隆隆,河流在遭遇冰块的撞击后迅速瓦解,顺势而下。
与别处的河流不同的是,我看到水中滚动着一些巨大的漂木。
P143-145
编辑出版《山东作家作品年选》,是山东省作家协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部署要求,为繁荣发展山东文学事业设立的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展示全省作家和评论家年度创作成果,促进文学精品创作,为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工作者研究齐鲁文学和山东作家作品提供系统的翔实的资料。《年选》每年度选编一套,包括当年度发表的优秀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以及各类长篇文学作品的选目等。
省委及省委宣传部领导对《山东作家作品年选》的编辑出版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亲自担任编委会主任,多次听取汇报,对编选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注意《年选》的导向、版权、入选标准及编辑程序等问题,把好事办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对《年选》编选工作多次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协调各方,并为《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作序。
为确保《山东作家作品年选》编选工作的权威性,专门成立了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协有关领导和专家等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对《年选》作品的入选原则、入选条件、体裁布局、风格形式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山东作家作品年选》编辑出版办法,确定了编选方案。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省作家协会组织进行了《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的编选工作。各市、大企业文联作协积极响应,踊跃推荐作品。为了更全面地展示2013年度山东作家的创作成果,省作家协会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征集作品,并请省作协各专业委员会进行研究推荐。在广泛征集作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推荐作品进行了认真审议论证,最终确定入选作品159篇,长篇选目28部。入选作品既有在重要文学评奖中获奖的精品,也有在重要文学选刊上转载的佳作,既有在重要文学报刊发表的优秀作品,也有在重要理论期刊发表的评论力作。很多作品和评论发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全省作家2013年的创作成果。
省作协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参与了《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的编选出版工作。省作协主席张炜对《年选》的编选提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学锋主持了《年选》的策划、评审与编辑出版工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海栖,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军,副巡视员杨发运、张丽娜参与了《年选》的策划、评审等工作。省作协副主席赵德发、苗长水、谭好哲、许晨、李掖平等对《年选》的编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谭好哲、李掖平、陈文东、王耕夫、刘强、朱建信、李纪钊、贺仲明、刘玉栋、孙书文、张艳梅、张丽军、赵月斌、丛新强、马兵、房伟、王夫刚等参与了《年选》作品的评审工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对《年选》的编选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省作协文学研究所的全体同志承担了《年选》的统稿和通联工作,省作协办公室的同志承担了编委会的会务工作。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副社长扈文建、责任编辑雷容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为《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编辑出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付出辛勤努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谢忱。
《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分为小说卷(上、下)、综合卷(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和评论卷。入选作品按发表、转载和获奖的时间顺序排列,时间相同者,按作者的姓名笔划排列。
《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是山东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第一本优秀作家作品年度选本,各种疏漏在所难免。我们愿意与全省广大作家、评论家一起,认真汇集全省的优秀文学作品,不断提高《年选》的编选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年选》打造成引人注目的文学品牌,为振兴齐鲁文学,再创“文学鲁军”辉煌做出新的贡献。
《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8月15日
汇山东作家精品创齐鲁文学辉煌
——《山东作家作品年选》序
王红勇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山东大地钟灵毓秀,齐鲁文化源远流长,这片文化沃土上孕育的一代代文学名家及他们的作品构成了齐鲁文学的壮丽画卷,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新时期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文学事业高度重视,坚持把繁荣文学创作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推进。山东文学创作呈现出持续繁荣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文学鲁军”已成为享誉全国文坛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品牌。
近年来,山东省作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完善签约作家制度,加强重点作品扶持,引导作家深入生活,加大青年作家培养力度,开创了全省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新局面。尤其是在2013年8月举办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山东主宾省活动中,集中展示了齐鲁文学和山东作家形象,壮大了“文学鲁军”的声威。
为进一步汇聚山东文学创作成果,展示山东作家整体实力,山东省作家协会确定建立《山东作家作品年选》编辑出版制度,集中展示山东作家每年度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高艺术品质的优秀作品,这对于进一步促进齐鲁文学繁荣发展,提升“文学鲁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年选》具有全面的展示作用。作为全省文学创作的年度精选,《年选》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文学体裁,所选作品均为各体裁的代表作品,多数发表于全国重要文学期刊,有的获得全国重要文学奖项,集山东文学年度创作最新成果之大成,是全面展示全省文学创作实绩的重要平台,具有“文学年鉴”的意义,必将逐步建立起当代山东文学的宏大体系,成为“文学鲁军”创作实绩的一座座里程碑。
《年选》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保证《年选》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省作协成立了编辑委员会,并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年度创作成果中认真审读评选,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入选作品,确保入选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全省年度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既有宝刀不老的老作家的重磅新作,也有风头正劲的中青年作家的实力作品,还有八0后、九0后这些初试锋芒的文学新人的青春文本,基本上反映了山东作家的兴旺景象和巨大潜力,充分彰显了“文学鲁军”的雄厚创作实力和艺术水准,为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树立了创作的旗帜和标杆,对于引领全省文学创作,形成齐鲁文学独特的风格,带动山东文学向更高的境界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作为全省文学创作成就的年度汇编,必将成为重要的文学资料,为文学评论界研究、评价山东文学提供比较生动、直观、完备的研究文本。《年选》是在面向全省文学界广泛征集作品的基础上选出的优秀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我省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对于文学评论界研究山东作家作品、关注齐鲁文学现象、总结文学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研究者既可从这些作品中宏观把握山东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探讨齐鲁文学的内在特色和艺术规律,又可以从微观上研究每一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创作风格,从而为促进全省文学创作繁荣和“文学鲁军”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文学指导。
《年选》具有深远的传承意义。作为一项持续性的文学工程,经过一年年的持续累积,就会逐步形成一部活着的文学史。通过这套丛书,传承齐鲁文学独特的艺术传统,兼容并蓄,薪火相传,山东文学将生生不息,插上强壮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需要优秀的作家,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文学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文化艺术创造和发展的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经济文化强省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而神圣的使命。优秀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梦想,标识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相信省作家协会能够以“汇山东作家精品,创齐鲁文学辉煌”为指导思想,把握好正确导向,不断建立健全《年选》编辑出版制度,把《年选》编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作为展示山东文学创作实绩、打造“文学鲁军”品牌的系统工程,让齐鲁风格、山东气派得以充分弘扬和展现,努力推进山东文学再创新的辉煌。
文学中国梦,齐鲁青未了。繁荣文学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板块,文学点亮中国梦,文学助力中国梦。齐鲁大地文脉昌盛,人才辈出,齐鲁文学就像杜甫《望岳》诗中描绘的那样,繁盛葱郁,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以其鲜明的文学精神、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追求,构筑起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文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齐鲁文学的参与和付出,山东作家应以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务实创新的精神,承载历史的辉煌,用丰富多彩的创作去诠释时代要义和民族精神,放飞神圣光荣的文学梦想。让我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文学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努力呈现当下色彩斑斓的时代生活,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进步图景,讲述发展变化的中国故事,发出富于影响力和感染力的中国声音,创作出反映当代、传诸后世的精品力作,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创造山东人民美好新生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出版《山东作家作品年选》,是山东作家协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部署要求,为繁荣发展山东文学事业设立的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展示全省作家和评论家年度创作成果,促进文学精品创作,为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工作者研究齐鲁文学和山东作家作品提供系统的翔实的资料。《年选》每年度选编一套,包括当年度发表的优秀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以及各类长篇文学作品的选目等。
本册为2013年综合卷。
山东作家协会编著的《山东作家作品年选(2013综合卷)》包括诗歌37首、散文26篇、报告文学5部、长篇报告文学8部(故事梗概)、儿童文学10部、长篇儿童文学10部(故事梗概)。本卷作品都是在杂志发表过的或出版过的,经过山东作协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精心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代表了山东作家2013年度的整体创作水准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