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蕙、陈晓慧编著的这本《俄语语言文化史》旨在厘清俄语的起源,俄语与古斯拉夫语、教会斯拉夫语的关系,以及俄语如何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经历多种方言向共同语的过渡,最终形成具有5种功能语体的俄语标准语的艰难历程。
本书以历时研究为主线,系统阐述俄语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并对俄语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本书以史为据、以历史年代为序、以语言发展脉络为主线,重点介绍俄语标准语的发展历程。为避免内容繁复,本书只选取影响俄语语言发展进程的史实进行研究撰写,尊重历史,透彻分析,正确结论。
钱晓蕙、陈晓慧编著的《俄语语言文化史》一书,以历时研究为主线,厘清俄语起源及其与古斯拉夫语、教会斯拉夫语的关系,介绍俄语如何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经历多种方言向共同语过渡,最终形成俄语标准语的艰难历程;同时,每章以共时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各个俄语国家的经济实力、人口素质和文化影响力等因素,说明该语言目前的社会地位以及发展趋势,介绍并展示东斯拉夫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建立相伴而行的过程。
全书以史料为依据描述俄语语言文化史;又从母语为汉语的人的视角,剖析俄语发展中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语音、语法、词汇、文学创作等)分析语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归纳跨文化交流中外来语(借词)成分、数量与出处等问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性和趣味性互补,可读性强,可以为人文学科学生进一步研究俄语语言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引言
上篇 古俄语
第一章 俄罗斯文字的起源(9-14世纪初)
1.古罗斯民族
2.基辅罗斯
3.古罗斯的语言
4.古斯拉夫语
5.古罗斯规范笔语
6.古罗斯笔语文献
7.古罗斯事务语言
第二章 大俄罗斯民族的规范笔语(14-17世纪中)
1.(大)俄罗斯民族的活动中心--莫斯科
2.莫斯科维亚的语言环境
3.(大)俄罗斯民族语言的特点
4.教会斯拉夫语改革
5.民间文学类语言
6.莫斯科维亚的事务语言
7.莫斯科维亚的规范笔语
中篇 俄语标准语的雏形
第三章 俄罗斯民族语言的确立(17世纪下半叶-18世纪初)
1.俄罗斯民族语言形成初期的语言环境
2.俄罗斯文学语言
3.俄罗斯古文献的语言特点
4.西南罗斯文化对俄语的影响
5.彼得大帝时代的俄语
第四章 俄罗斯民族语言的发展(18世纪中后期)
1.俄语学的奠基人罗蒙诺索夫
2.罗蒙诺索夫的修辞体系
3.克服三语体局限,探索语言新规范
4.新文体的创始人卡拉姆津
5.卡拉姆津的选词原则
6.俄语句法改革
第五章 前普希金时代的俄罗斯文学语言(18世纪末-19世纪初)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语言环境
2.俗语在俄罗斯文学语言中的命运
3.克雷洛夫寓言的语言创新
4.俄国十二月党人对俄语发展的创造性贡献
5.格里鲍耶陀夫戏剧作品对文学语体的完善
下篇 现代俄语标准语
第六章 从普希金到十月革命前的俄语标准语(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
1.现代俄语标准语的奠基人--普希金
2.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对俄语标准语发展的贡献
3.别林斯基对俄语标准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4.俄语标准语语体的丰富和发展
5.俄语标准语语言的变化
6.语言学家对俄语标准语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苏联时期的俄语标准语(1917-20世纪中后期)
1.十月革命对俄语标准语发展的意义
2.1917-1918年的俄语正字法改革
3.列宁和高尔基对俄语标准语发展的贡献
4.俄语标准语语体的丰富和完善
5.俄语标准语语言的变化
6.语言学家对俄语标准语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 新旧世纪之交的俄语标准语(20世纪末-21世纪初)
1.苏联解体对俄语标准语的影响
2.俄语标准语词汇的变化
3.俄语标准语语法的变化
4.俄语标准语语音的变化
5.俄语标准语的发展趋势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