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境线长达22800公里,分布着65个国家一类出入境口岸,并与10多个友好邻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在这漫长的国境线上,驻守着一支“国防大军”,这支“国防大军”由边检、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组成。这是一支坚韧不拔、攻无不克的队伍,这是一支充满了朝气的年轻队伍。这群年轻人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追求,告别了亲人、告别了城市,来到边关,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宁,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生命。他们的故事很平凡,但他们的事迹很真实、很质朴、很感人。奚旭初沿着国境线行走,就是为了寻找最原始、最真实、最本质而又最感人的平凡故事,谱写一曲《国门卫士之歌》。
奚旭初、奚菊芬编著的《国门卫士之歌》旨在寻找最原始、最真实、最本质而又最感人的平凡故事来激发读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本书的出版,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将有许多启迪和感悟。我们要感谢战斗在边境一线的国门卫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健康,不辞辛劳,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严防死守,把好国门。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为他们自豪,为他们喝彩!
2013年12月26日中午1l点40分,我们乘坐只有50个座位的小飞机,在经停黑河10分钟后,再次起飞。前后飞行了3个多小时之后,终于降落在了漠河机场。漠河机场很小,也很漂亮,仿欧式的建筑,配上湛蓝的天空和四周皑皑的白雪,让我们在一瞬间仿佛置身于一个纯洁的童话世界。
在机场出口处,我们见到了等候已久的漠河办事处副主任刘彦礼和办公室副主任于波。上了车,刘主任说“咱们先不去漠河办事处,我让你们先知道一下真正的北在什么地方。”我乍一听,有点迷糊。于主任说,你们平时不是常说“找不着北吗?”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要带我们去祖国最北端的地方——“北极村”。这个“北极村”也是昨天在省局才听说的,我们一下子忘却了路上的疲惫,异常兴奋。
越野车驶出漠河机场,半个小时不到便来到了漠河县,然后车头一拐和漠河县城背道而驰,向着北极村方向飞驰而去。这时,天上已经没有了太阳,北方的冬天昼短夜长,一般到了下午4点太阳就下山了,再过一个小时便进人了黑夜。眼下已接近下午4点,亲自开车的于主任说路上得抓紧行驶,否则天黑了就看不到什么景色了。我们很快进人了大兴安岭的森林区。我总以为大兴安岭树大林密,气势雄伟,谁知进入林区一看,道路两旁全是小胳膊细腿的白桦树。我正疑惑,刘主任的话一下子让我恍然大悟,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
1987年5月6日,一场巨大的灾难曾在这里发生。就在这一天的中午,由于一个疏忽,让一个“微不足道”的火星引发了一场特大森林火灾。大火从5月6日至6月2日,整整烧了28天。起火的第二天,大火便开始向漠河县城逼进。首先离漠河县城东边9公里的育英林场和汽车队、贮木场葬于火海之中,接下来整个图强镇被大火吞噬,图强林业局驻图强镇内的32个基层单位荡然无存。然后,大火扑进劲涛镇,仅一个小时,劲涛镇便成为一片废墟。直至最后,整个漠河县城沦为一片火海。这场惨不忍睹的森林大火,让1万多户居民无家可归,211人在大火中丧生,266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有的造成终身残疾。在后来的采访间隙,罗学锋主任带我们去了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不少惨不忍睹的模似场景让我们触目惊心。在图强镇的一个车库内,一家9口被烧死的景象让我们刻骨铭心:车库大门口是母亲被烧焦的尸体,两侧躺着两个被烧的面目全非的女儿,门里面二儿媳妇和三女儿的身体被焚烧后的长度不足80厘米,4岁的孙子已化为灰烬,车库里一个装着4吨水的水箱上趴着大女儿的尸体,大儿媳妇已经被烤沸的水煮熟,在他们的身旁是出生才5个月的小孙子。我们的车在大兴安岭森林间行驶,路面上铺满了白雪,路旁的白桦树上也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雪花。天色已经暗淡下来,路上除了我们一辆车外,看不到其他任何有活动的东西,心里不免有点恐惧的感觉。好在车内刘主任和于主任不停地和我们讲话,让我们忘掉车外面凄凉萧条的氛围。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漠河处于共和国版图的最北端,北纬53度,东经122度,是黑龙江的源头所在地。漠河口岸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9年,漠河县的洛古河临时开通过货通道。1999年12月14日,“三检合一”后漠河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正式成立。当时,办事处只有4个人,办事处副主任吴连刚、业务科副科长孙玉海和检验员范洪杰,以及从黑河局临时借调来的孙兆勇,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在那个气候极为寒冷的洛古河口岸,4个人远离家乡、远离城市,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和寂寞,顽强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时的条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住的是一座废弃的老房子,通电来源靠一台柴油发电机,只能在早上和晚上用一会。所以在零下50多度严寒的冬夜里,他们就像睡在冰窟窿里面,冷得全身直打哆嗦,无法入睡。而吃水又是一个大问题,刚来时因为找不到水源,整整吃了7天的雪。后来到黑龙江里去凿冰取水,取回来倒人缸内储存起来,每天还得从缸内取出冰块来融化。这里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看到的报纸都是半个月以前的旧闻了。手机又没有信号,无法和家人取得联系,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之情常常让他们泪沾枕巾。
当时,从漠河县城到洛古河只有一条林区公路,90多公里的路上,常年冰雪覆盖,崎岖不平,险象环生。1999年12月,漠河检验检疫办事处成立时,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腾玉生一行前去参加挂牌仪式,路上车子翻人路旁的积雪堆里,差点把整个车埋在了雪里面。而在口岸工作的人经常奔走在这条上下山的路上,遇到的险情更是数不胜数。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搭乘一辆装运木材的车下山,因路面颠簸,车门被撞开三次,差点把他摔出车外。
吴连刚和他的伙伴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苦苦地坚守,默默地工作,没有任何怨言和退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了木制的杠铃、哑铃等,相互比试,既用来锻炼身体又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这样的状况和当今的信息社会、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似乎格格不入,但这里是他们的岗位,是他们为之奋斗并挥洒青春的地方,他们感到无怨无悔。
根据中俄双方政府的约定,洛古河口岸只在每年的冬季冰封期开关,因为这个季节是木材采运的黄金时期。而这个季节又是洛古河最冷的季节,夜里最低气温接近零下50度。吴连刚他们4个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每个人都被冻伤过,有的耳朵鼻子被冻坏了,有的手脚被冻坏了。这些冻算不了什么,动摇不了他们坚强的意志。然而,在这个季节里面他们将要失去元旦、春节、元宵三个传统节日,失去和家人团聚和亲人一起热热闹闹过节的天伦之乐,这种痛苦的折磨几乎让他们每一个人精神崩溃,但他们最终还是挺了过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半天时间,下山赶到县城,给千里之外的亲人们打一个电话,给爱人和父母说几句祝福的话。但几乎都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已经泪流满面。电话线的两头谁也不说话,只有轻轻的抽泣声在相互传递……(P099-102)
有的人写书是靠灵感而成,有的人写书是靠汗水积聚而成,我想这部《国门卫士之歌——我的边关行走日记》的作者是靠后一种方式完成的。这样的作者,我深怀敬意。记得两年前曾为老乡奚旭初和他姐姐合作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一道防线》写过序,没想到两年后姐弟俩又拿出今天的这部新作,实在可敬可贺!
姐弟俩合作写一部书,这本来就很有意思,也少有之。但奚氏姐弟如此做了,且合作得天衣无缝,很令我感动。他们的合作,颇见成效。此番姐弟又用了半年时间,沿着我国陆路国境线,行走近2万公里,历经艰辛,克服种种困难,先后走访了20多个边境口岸,采访了100多位战斗在边境一线的国门卫士。在海拔5100米的帕米尔高原,他们走进红其拉甫口岸,采访战斗在那里“缺氧不缺精神”的年轻人。在祖国最北端零下40度的漠河边境,他们倾听年轻人在“远离城市、远离亲人”的情况下,如何追求自己梦想的动人故事。在内蒙古,他们一天之内穿越茫茫荒漠戈壁,行程1200公里,来到被称为“天边的额济纳”口岸,采访那里的年轻人如何战胜孤独和寂寞,为了祖国的国门安全而苦苦地坚守。在广西中越边境和云南中缅边境一线,他们采访那里的年轻人如何在“有边难防”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把异国的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姐弟俩用详实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读来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感慨万千。
《国门卫士之歌——我的边关行走日记》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报告文学,是一部追求梦想、实现理想、励志向上的文学作品。相信这部作品的问世,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必将带来许多启迪和感悟。我们感谢奚旭初和他姐姐的辛勤劳动,我们更要感谢战斗在边境一线的国门卫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健康,不辞辛劳,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严防死守,把好国门。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并为他们自豪,为他们喝彩!
长篇日记体报告文学《国门卫士之歌——我的边关行走日记》是我们姐弟俩的第二次合作。三年前,我们合作出版了国内首部反映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长篇小说《第一道防线》,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不但入选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而且不少大学毕业生因为看了这本书而踏入了检验检疫这个行列。受此鼓舞,我们决心再接再厉,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
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我们的创作方向,沿着国境线寻找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所选取的创作主题。我们从祖国西北部启程,沿着北部国境线一直往东,然后南下,先后来到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西、云南等边境一线,行程近2万公里,走访了20多个边境口岸,采访了100多位年轻人,收集到了大量的原始素材。采访的过程也是接受感动和教育的过程,我们常常为此而感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是多么的光荣。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王伟局长,是他提议我们再写第二部书,并自始至终关注着我们的进程,同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其次要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著名作家何建明,他不但为我们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道防线》写序,还为我们这部新书写了序,并在我们创作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同时,我们还要感谢来自被采访单位的卢厚林、潘福江、杨晓林、罗学锋、王湛军、谢廷合、甘朝强、陈永幸、彭波、毛壹、武爱英、程占元、祁云海、史纳新、曹枝扬等检验检疫系统的干部和职工,由于他们的大力配合,让我们得以顺利完成20余万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任务。另外,我们还要特别感谢的是金海岸港口集团,其董事长黄飞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当他了解到我们的创作计划后,表示出极大的关心,并在我们采访、创作和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我们还要感谢那些没有提到名字的同志,他们同样在我们的采写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采访不够深入,创作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在此深表歉意,并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