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苏军第23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的防线被德、芬军队突破。最高统帅部指示第23集团军撤至苏联的旧国境线。9月1日,第23集团军及北方面军其他部队最后制止了德、芬军队的进攻,将列宁格勒北方各接近地的战线稳定下来,直至1944年6月苏军反攻。
但列宁格勒方向的其他地段形势仍然极为严峻。8月21日,德军逼近赤卫城并突人诺夫哥罗德,紧接着又攻占了楚多沃。8月12日,苏军以第34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发起反突击,指向德军进攻诺夫哥罗德集团军的后方,一度推进了60公里,但很快被德军坦克和航空兵击退。8月25日,两个集团军撒至洛凡特河。8月23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将北方面军分编为卡累利阿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并在沃尔霍夫河东岸展开了第52和第54两个新编的集团军。8月25日,德军从楚多沃以9个师再度突击列宁格勒,29日前出至科耳皮诺,部分兵力通过姆加突入什利塞尔堡,从陆地上封锁了列宁格勒。从9月8日起,列宁格勒只能通过拉多加湖和空中与苏联内地保持联系。9月中旬,德军再次突击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方面军经过顽强抗击,至9月26日,终于将战线稳定下来。列宁格勒方面军抓紧时机在城市接近地构建了坚不可摧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体系,并号召军队、全市人民节约粮食、弹药和燃料。苏军最高统帅部和苏联政府通过拉多加湖水路和空运,紧急补给列宁格勒。10月16日,德军向格鲁季诺、布多哥什、提赫文发起突击,并在小维舍腊实施辅助突击。10月20日,突破苏军第52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的防线。10月23日,德军转向进攻沃尔霍夫,11月5日又转向提赫文,11月8日,德军攻陷提赫文。列宁格勒方面军急调第54集团军至提赫文方向。第54集团军在击溃沃尔霍夫地域德军后,于11月26日向提赫文德军发起反突击。29日,将德军击退至沃尔霍夫一提赫文铁路以南,并击退了德军在沃伊博卡罗的突击。经过一系列战斗,德军虽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推进了120公里,但其进攻正面已宽达350公里,并再也未能突入列宁格勒接近地。其有利的战略态势正在丧失。此后,列宁格勒虽陷入重围,但列宁格勒战线——苏军西北、卡累利阿、列宁格勒方面军防线始终稳定(其问虽有拉锯形势),致使德军北方集群、挪威集团、芬兰军队不能越雷池半步,直至苏军大反攻。
苏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和拉多加湖区舰队全部投入了保卫列宁格勒的战斗。拉多加湖区舰队以其火力掩护、保障列宁格勒陆军两翼的安全;并通过拉多加湖向列宁格勒转运粮食、军械、弹药;向苏联内地转运伤员。苏联海军所从事的历时100天的阿泽尔岛和达哥岛防御战以及历时150天的汉科半岛保卫战极大地鼓舞了陆军的士气,打击了德军北方集群,成为稳定列宁格勒战线的重要因素。在苏德战场最北翼,苏海军北方舰队和陆军第14集团军共同顽强地守卫巴伦支海沿岸,保障了苏联对外海上交通线始终畅通(美英援苏的主要通道之一),直至战争胜利。
德军中央集群7月12日决定,以其与北方集群毗邻的兵力合围苏军涅韦尔地区的部队,以确保中央集群左翼的安全;以中央集群所属第2坦克集群强渡第聂伯河,突击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尔,打开直取莫斯科的通道。7月14日,中央集群下达了作战命令。德军以16个师突击苏军西方面军右翼,防守该翼的西方面军第22集团军的6个师未能挡住进攻,于7月20日开始向东北和正东方向撤退。7月27日,该集团军在洛瓦特河上游、维利基卢基、德维尼耶湖一线固守下来。德军第2坦克集群在奥尔沙至新贝霍夫的整个地段上开始强渡第聂伯河,并以坦克第3集群的摩托化第39军从维帖布斯克向东突击,力图前出至斯摩棱斯克地域,合围西方面军主力。7月1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坚守斯摩棱斯克。7月14日,又下令整顿斯摩棱斯克各接近地段的防御。但苏军第16集团军尚未来得及组织斯摩棱斯克的防御,7月15日,德军就攻占了南部市区。苏军第13集团军一部在莫吉廖夫地域被合围,尽管被围部队一直抵抗到7月26日。7月16日,斯摩棱斯克几乎全部被德军攻占,苏军第16和第20集团军在城市北部被德军合围。但两个集团军仍继续战斗了达20天之久,牵制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8月1日,罗科索夫斯基率领的战斗集群(5个师)从东往西、第16和第20集团军由西往东实施相向突击,突破了德军的合围,8月6日,第16和第20集团军冲出重围。P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