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商对话就是围绕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由政府有关机构的负责人,与有关的公众群体或团体进行平等的、直接的、公开的对话,面对面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回答公众的问题。
王洪树主编的《社会协商对话》从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制度建设、功能作用、挑战与前景来叙述社会协商对话的必要性。
王洪树主编的《社会协商对话》一书,从历史发展与现实需求的角度全面地揭示社会协商对话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彰显其内生性特质和时代性需求。本书重点阐释了社会协商的历史缘起和理论框架,分析了社会协商的哲学基础、内涵界定、要素特征等,同时在实践探索方面,介绍了社会协商的多样性探索,并且系统总结了社会协商制度理论、积极探索社会协商对话的制度建设路径,分析了社会协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践行困境。本书较为全面、完整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协商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和完善过程。具有内生性特质和独特民主功能的社会协商,在中国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中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序
导言 王洪树:当代中国社会协商的历史缘起与理论探索
一、理论基础
1.俞可平:论当代中国的政治沟通
2.叶山土: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哲学基础
3.谢丽华:“社会伙伴关系”:内容、后果与启示
4.王浦劬:中国协商治理的基本特点
5.林尚立:社会协商与社会建设:以区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为分析视角
6.黄杰:社会协商对话:中国共产党沟通和回归社会的有效机制
7.刘宗齐:试论社会协商对话的特点与作用
8.赵志宇:当代中国社会协商对话:要素、特征与功能
二、实践探索
1.喻国明:新闻媒介与社会协商对话
2.林青:共青团开展社会协商对话中的协商民主
3.陈桂生:政府规制与社会协商的版权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4.陈朋:民主恳谈:生长在中国改革土壤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5.黄国华:彭州市积极开展社会协商创新实践的调研报告
三、制度建设
1.郑杭生张建明:试论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2.汪荣高:论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3.钟楚男:论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及其运行
4.王公义 梁然:社会协商机制的法律体系建构研究
5.杨弘 张等文:中国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现实形态与发展路径
6.马奔 李珍珍:社会协商中的共同愿景建构
四、功能作用
1.赵文朝: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重要意义
2.韩向前:对话的系统特点与教育功能
3.邹和平:论社会协商对话的社会功能
4.王中汝:利益分配、社会协商与和谐社会
五、挑战与前景
1.王洪树:协商民主的缺陷和面临的践行困难
2.杨守涛:政府与社会协商的主体实质性不平等初探
3.李景治: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胡志华:关于社会协商对话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