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妇人(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国)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编著的《小妇人》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取胜。它的胜人之处在于其对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与鼓舞。作者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真谛。马奇太太对女儿们的教育与引导往往是启发式的,诱导性的。她从来不对她们板起面孔训斥,而是通过事件本身,通过她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她们自身去感悟,从而克服自身的弱点,走向成熟。梅格的虚荣,乔的暴躁,艾米的自私,都是在自身领悟的基础上得到改正的。《小妇人》展示了一曲人类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弱点、走向心灵完美的颂歌。如果说,《小妇人》描写的是人类处于幼年时期的情感与事件,那么,我们为人类幼年时期的纯真与美好而感动。《小妇人》展示的世界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尤其是在充满战争与恐怖活动的今天,我们更加向往《小妇人》中那纯朴的、世外桃源般的社会。

内容推荐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编著的《小妇人》是美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该书第一部在1868年一经出版,便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连商人们见了面也会问:你读了《小妇人》吗?一个半世纪以来,《小妇人》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食粮。它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感动过无数观众。还先后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影响过无数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在今天,《小妇人》催人奋进的精神仍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永久的价值。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扮演朝圣者

第二章 快乐的圣诞节

第三章 劳伦斯家的男孩

第四章 勇挑重担

第五章 睦邻

第六章 贝丝发现丽宫

第七章 艾米蒙羞

第八章 乔遭遇亚波伦

第九章 梅格涉足名利场

第十章 匹克威克俱乐部和邮局

第十一章 试验

第十二章 劳伦斯营地

第十三章 梦想

第十四章 秘密

第十五章 电报

第十六章 信件

第十七章 姊妹真情

第十八章 暗无天日

第十九章 艾米的遗嘱

第二十章 肺腑之言

第二十一章 劳里恶作剧

第二十二章 怡人的芳草地

第二十三章 马奇姑婆捅破窗户纸

第二部

第二十四章 闲聊

第二十五章 第一场婚礼

第二十六章 艺术尝试

第二十七章 文学课

第二十八章 家务经验

第二十九章 出访

第三十章 后果

第三十一章 海外来鸿

第三十二章 儿女情长

第三十三章 乔的日记

第三十四章 朋友

第三十五章 伤心

第三十六章 贝丝的秘密

第三十七章 新印象

第三十八章 束之高阁

第三十九章 懒散的劳里

第四十章 死亡的阴影

第四十一章 学会忘却

第四十二章 孤独

第四十三章 惊喜

第四十四章 我的夫君,我的太太

第四十五章 黛西和德米

第四十六章 在雨伞下

第四十七章 收获季节

试读章节

“可怜的乔啊!真是太不幸了,我们可是爱莫能助呀,你就尽量满足吧,因为你的名字有十足的男子气概,就当你是我们的哥哥吧。”贝丝一边说,一边用手小心温柔地抚摸着依在她膝盖上的那个头发蓬乱的脑袋。

“至于你,艾米,”梅格接着说,“你太挑剔、太古板了。你现在的样子就很滑稽可笑,如果不加注意,长此下去,会成为一只矫揉造作的小呆鹅的。当你不矫作的时候,我还是蛮喜欢你的,可你那些荒唐可笑的话和乔俗气的谈吐没什么两样。”

“乔是个野丫头,艾米是只小呆鹅,那我是什么呢?”贝丝问道,她已做好被训斥的准备,想看看自己在梅格心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你是个小宝贝。”梅格热情地回答说。没人反驳她的话,因为“小老鼠”一向受到家人的宠爱。

年轻的读者们一定想知道“她们长得如何”。下面趁这功夫就对这四姐妹作一番描述吧。此时正是十二月的一个黄昏时分,四姐妹坐在那里编织着毛衣。屋外朵朵雪花无声地飘落着,屋内炉火融融,火中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欢笑声。这是个破旧的房间,地毯已褪色,家具很简陋,但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墙上挂着几幅精美典雅的图画,壁橱式的书柜中摆放着许多书籍,窗台上盛开着争艳斗丽的菊花和圣诞玫瑰花,室内洋溢着温馨愉怏的气氛。

四姐妹中最大的是玛格丽特,年方十六,花容月貌,风姿绰约,大眼睛,双手白皙,一头褐色秀发,嘴角总是挂着甜美微笑,所有这些使她觉得自己独领群芳。十五岁的乔有着修长高挑的身材,皮肤黝黑,其模样常常使人觉得她像一匹小公马,而与众不同的修长四肢又似乎使她觉得无所适从。她有着刚毅坚定的双唇,滑稽的鼻子,灰色锐利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目光时而凶恶可怕,时而古怪可笑,时而若有所思。唯一能显示出女子娟秀之美的是她那长而丰盈的秀发,但为了方便,她通常把头发束起来用发网网住。浑圆的双臂,粗大的四肢,宽松肥大的衣服,这些在一个姑娘身上看来是如此令人不舒服,但表明她就要成为一个大姑娘了,而这正是乔所不希望的。

伊丽莎白——这是大家对贝丝的称呼——是位年仅十三岁的快乐女孩,有一头柔顺的秀发,清澈的双眸,举止腼腆,说话时声音中透着害羞,脸上总是带着安宁的神情,为此,爸爸管她叫“小宁静”,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似乎生活在只属于自己的快乐世界中,偶尔冒险涉足外面的世界,也只是和其信赖与爱戴的人接触。

艾米,尽管是最年幼的一个,但是一个重量级人物——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她有着白雪公主般的容貌,碧蓝的眼睛,金黄色的秀发卷曲地垂在双肩,肤色细嫩白皙,身材纤细苗条,举手投足间俨然一副淑女模样。四姐妹的容貌暂且描述至此,至于她们的个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大家慢慢会知道的。  钟敲响六点。贝丝把壁炉表面擦干净,放上一双拖鞋,想把它们烘暖。望着这双旧拖鞋,四姐妹心里暖烘烘的。妈妈就要回来了,大家开心地等待着妈妈的到来。梅格停止训斥,点亮一盏灯。艾米自觉地把椅子搬过来。为了把拖鞋烘得更暖和些,乔双手举着拖鞋,使它们离火焰更近些,这样做显然很累,但她并不在意。

“这鞋都穿破了,妈咪早该换双新的了。”

“我一直在想用我的钱给妈妈买双新拖鞋。”贝丝说。

“不用,我来买吧!”艾米大声说。

“我是老大,……”梅格开口说,可没等她说完,乔就坚定地把她打断了:“爸爸不在家,我就算是家里的男子汉了,应该我来买,因为爸爸临别时嘱咐过我,他不在时要我特别关照好妈妈。”P6-7

序言

《小妇人》是美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该书第一部在1868年一经出版,便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连商人们见了面也会问:你读了《小妇人》吗?一个半世纪以来,《小妇人》的影响已超越国界,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食粮。它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感动过无数观众。还先后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影响过无数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在今天,《小妇人》催人奋进的精神仍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永久的价值。

《小妇人》的创作灵感源自作家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该书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1832—1888)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贫民家庭。她的父亲布朗逊·奥尔科特是小说中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马奇先生的原型。他是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跟大思想家爱默生和文学家霍桑、梭罗等人关系非常密切。他毕生致力于追求自己的乌托邦式的梦想,但是却没有能力养家糊口。路易莎在姐妹中排行第二,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她不得不从小就外出打工。她从事过许多职业,做过教师,当过裁缝和护士,甚至做过用人。正是这种苦难的生活经历让她早早地认识了社会,培养了她自强自立的精神。小说中的乔就是现实生活中路易莎自己的形象写照。她像乔一样,从小就喜欢文学,热衷于戏剧创作和演出。从1861年开始,路易莎开始创作一系列惊险小说,深得当时读者的喜爱。这一方面赚取了丰厚的稿酬,维持了家庭开支;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68年,在出版商的建议下,路易莎着手写一本关于“女孩子的书”,于是,她根据自己的经历,完成了她的传世之作《小妇人》,并因此一举成名。书中四个女孩子的原型就是生活中的路易莎和她的三个姐妹。小说第一部出版于1868年,第二部出版于1869年,到1888年路易莎去世时,该书的发行量已超过100万册,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著。《小妇人》成功后,路易莎又写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小说,如《一个旧式姑娘》(An Old Fashioned Girl)、《小男人》(Littie Men)、(《盛开的玫瑰》(Rose in Bloom)、《乔的男孩们》(Jo's Boys)等。

《小妇人》的创作年代正值美国南北战争刚结束,但书中闻不到丝毫战争的火药味。南北战争只作为一个淡淡的背景,在小说中若隐若现。确实,与稍早一点的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相比,路易莎的《小妇人》显得平静得多。它没有揭露重大的社会问题。尽管路易莎也反对奴隶制,却没有写出《汤姆叔叔的小屋》那样令人震惊的社会小说,但《小妇人》有自己的特色。它是一部描写心灵自我完善的平静之作。《小妇人》描写的是马奇太太一家的日常生活,其中以马奇太太的四个女儿为主要人物:大女儿梅格美丽温柔,向往一种富有的生活;二女儿乔,性情直率,像个男孩,喜欢看书,希望在创作上有所成就;三女儿贝丝,腼腆温柔,喜欢弹琴,默默地为家庭和他人做事;四女儿艾米喜欢画画,讲究仪表举止,一心想做个淑女。由于马奇先生做随军牧师去了,马奇太太在家中既是女儿们的母亲,又是引导她们克服自身缺陷走向心灵完善的导师。

《小妇人》颂扬的是一种爱和牺牲精神。马奇太太一家生活贫寒,却去帮助更为贫穷的人家。在圣诞节早上,马奇太太和四个女儿把自己的早餐送给贫困的赫梅尔一家,被他们称为“仁慈的天使”。而隔壁邻居劳伦斯先生听说了此事后,又送来丰盛的晚餐,以弥补圣诞节早餐的不足,这叫作“爱别人胜于爱自己”(第二章)。马奇先生在部队染病住院,为了给父亲筹钱治病,乔卖掉了心爱的头发。为了照看贫穷的赫梅尔家的生病的孩子,贝丝因此传染上了猩红热,最后因病夭折。马奇太太因丈夫在部队而十分担心,但却遇到一位贫穷的老人——他为战争贡献了四个儿子,两个牺牲,一个被俘,一个在住院。马奇太太因自己只贡献了一个家人而感到羞愧。为了他人的幸福,乔甚至牺牲了爱情。乔无疑喜欢劳里,劳里也爱她,但她误以为生病的贝丝爱上了劳里,于是痛苦地拒绝了劳里的求爱。当她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她又撮合劳里与艾米结合,一个人把痛苦深藏于心。

《小妇人》描写的虽然是简单、朴素的家庭生活和邻里关系,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谅解、相互帮助、相互宽容、相互融洽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人类真、善、美的本质。有一次,劳里邀请乔和梅格去看戏,艾米一定要跟着去,脾气暴躁的乔坚决不让她跟去,任性的艾米对此进行报复——把乔写的书稿付之一炬,乔因此不肯宽恕她。直到艾米掉入冰窟,差一点淹死,乔才痛哭着忏悔不已,而艾米也哭着请求乔的原谅。这一事件使她们懂得了宽容的可贵。劳里发现他的家庭教师约翰爱上了梅格,于是,他来了个恶作剧,冒充约翰给梅格写情书,弄得梅格又气又羞。事情暴露后,他诚恳地向大家认错、道歉,于是得到了梅格和马奇太太等人的原谅。贝丝因为照看赫梅尔家生病的孩子而传染上了猩红热,因此得到大家的关怀。送奶人、面包店老板、杂货店老板、肉贩都向她问好。贫穷的赫梅尔太太为考虑不周而前来道歉。邻居们送来各种各样的安慰和祝福。“就连最最了解她的人也不免惊讶地发现,一向腼腆的小贝丝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朋友”(第十八章)。

《小妇人》所描写的马奇太太的女儿们对金钱的态度也值得人们深思。人们对财富并不拒绝,谁都向往富有的生活。但当金钱和爱情相矛盾时,梅格选择了爱情。梅格长得白净、漂亮,向往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当劳里的家庭教师——又穷又没地位的约翰爱上她时,她却毅然爱上了这位具有真情和品德的年轻入,不顾富有的马奇姑婆的威胁:她将因此而得不到一个子儿。一心想嫁个有钱人的艾米,在面对富有的弗雷德的求婚时,几番动摇,最后嫁给了情投意合的劳里。乔把马奇姑婆死后留给她的梅园办成一所非营利性质的学校,免费收养无家可归的穷孩子,和她的丈夫巴尔教授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小妇人》所描写的社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坏人,有的只是有缺陷的人类。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宽容和谅解。人们勤劳、互助、克服自身的缺点,以走向完美。读《小妇人》可以帮助我们省察并克服自身的缺点,以达到心灵的完美。正如马奇太太所说的:“对善行和幸福的渴望是引导我们排除万难、改正错误、走向心灵宁静的向导。心灵宁静才是真正的天国之城”(第一章)。

有人把《小妇人》和《天路历程》作比较,指出其中的相似之处。确实,《小妇人》的作者受班扬的《天路历程》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书中多处提到(《天路历程》一书,上面马奇太太所说的“天国之城”即是《天路历程》中所描写的地方。在写作结构上也与《天路历程》有相似之处。比如,书中主人公都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无知——神圣的指引(马奇夫妇的指导)——在诱惑面前摇摆不定——获得拯救(实现自身的完善)。但《小妇人》毕竟不是《天路历程》。《天路历程》是隐喻性的,描写的是一个迷茫徘徊、不知何往的基督徒实现灵魂自救的过程。而《小妇人》却是现实性的,描写的是人类从年幼无知到实现道德自我完善的历程。

《小妇人》还常被认为是一部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一般是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题材,展现成长的困惑和复杂,力图通过再现个别人的成长过程来表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大人生。除了《小妇人》外,美国早期的成长小说还有霍桑的《红字》(1850,展示人性的邪恶与灵魂的拯救,体现年轻人的成长)、麦尔维尔的《白鲸》(1851,通过出海捕鲸的重大事件获得成长经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克莱恩的《红色勇士勋章》(1895),等等。

美国文学评论家马科斯(Mordecai Marcus)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一文中给成长小说如此下定义:“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在成长小说中,仪式本身可有可无,但必须有证据显示这种变化对主人公会产生永久的影响”(转引自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5—6页)。但《小妇人》与通常意义上的成长小说略有不同。通常的成长小说往往是通过一个重大的事件,使主人公产生顿悟,从而变得成熟起来。整部小说往往只有一个重大事件,如《白鲸》等。而《小妇人》则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让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起来,其中往往经历多个事件。比如第六章《贝丝发现丽宫》、第七章(《艾米蒙羞》、第八章《乔遭遇亚波伦》、第九章《梅格涉足名利场》等分别描写四位女主人公成长道路上遭遇的生活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在母亲马奇太太的引导下,她们克服自身缺点,走向成熟与完美。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成长小说永恒的主题。《小妇人》当然也不例外。小说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个人的梦想、梦想的努力追求以及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挣扎和平衡。在《小妇人》第一部里面,四个女孩子在一起谈论自己的梦想,梅格梦想拥有一座漂亮的宅子,里面有各种豪华的摆设;乔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让人永远不忘;艾米想成为一名世界上第一流的画家;只有贝丝最为平淡,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做个对家庭有用的人。

空中楼阁式的梦想必然会遭遇现实生活的挫折,所以《小妇人》中每个人的梦想都在现实面前作了调整。梅格最后完全摒弃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嫁给了约翰,过着清贫的日子;乔尽管没干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成了一位作家;艾米没有成为一名画家,但却和劳里一起从事慈善事业,资助有才艺的贫困孩子;只想平淡生活的贝丝由于照顾贫困家庭的生病的孩子而得了猩红热不幸夭折。这些成长经历,使得故事富有启迪,感人至深。梦想与现实达成一定的妥协或屈服于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获得某种认识或顿悟,也因此由年轻走向成熟。

成长之路充满了诱惑和歧途,追求的目标可能出现摇摆和偏差。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再不断学习的历程。《小妇人》的主人公也面临很多诱惑。乔一心想成为一名作家,但是在物质的诱惑下,她匿名写了很多荒诞无稽的轰动效应小说,为的是赚钱。虽然钱不是为自己挣的,但是仍然偏离了自己的方向。后来在巴尔教授的影响下,乔终于放弃了物质的诱惑。梅格婚后一心想跟丈夫同甘共苦,但是由于意志不坚定,有一段时间没有把握好自己,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浪费家庭积蓄,买了很多不实用、甚至超出家庭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奢侈品,但在丈夫的赤诚的爱面前,她最终放弃了这些虚荣。

《小妇人》不以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取胜。它的胜人之处在于其对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的描述中给人以启迪与鼓舞。作者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真谛。马奇太太对女儿们的教育与引导往往是启发式的,诱导性的。她从来不对她们板起面孔训斥,而是通过事件本身,通过她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她们自身去感悟,从而克服自身的弱点,走向成熟。梅格的虚荣,乔的暴躁,艾米的自私,都是在自身领悟的基础上得到改正的。《小妇人》展示了一曲人类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弱点、走向心灵完美的颂歌。如果说,《小妇人》描写的是人类处于幼年时期的情感与事件,那么,我们为人类幼年时期的纯真与美好而感动。《小妇人》展示的世界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尤其是在充满战争与恐怖活动的今天,我们更加向往《小妇人》中那纯朴的、世外桃源般的社会。《小妇人》写作的年代,正是战争刚刚结束的年代,但作者不去写战争的创伤、战争的罪恶与阴影,而是写了人类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许这是因为作者不愿去揭露人类的丑恶而更愿意表达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许这也正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入喜爱《小妇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人们都希望人类的生活充满着爱、幸福与美好。

但愿《小妇人》不仅感动我们的青少年读者,也感动我们的成人读者。当《小妇人》勾起成人们对自己坎坷历程的美好回忆时,它也给成人生活注入了一种生命的活力,鼓舞人们经受生活的磨难,到达理想的彼岸。让我们一起向往《小妇人》向我们展现的人与人亲密无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社会吧。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2014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