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莱布尼茨传/明德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英)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当代哲学的天才世纪的哲学家当中,莱布尼茨的生平最富有变化和传奇色彩。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的《莱布尼茨传》便述说了他生平的故事。他小时候希望被训练为一名天主教士,后来做过律师、图书管理员、历史老师,但他却对逻辑学、形而上学、物理学等做出了最著名的贡献。

内容推荐

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的《莱布尼茨传》讲述了对于曾经生活于揭开了现代哲学之序幕的天才的世纪中的所有思想家来说,没有哪一个人的心智生活像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那样丰富多彩。接受法学教育,先后被聘为法律顾问、图书管理员等,他却在逻辑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形而上学领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即便如此,莱布尼茨却将自己的终极志向看做是伦理的和神学的;他还将这些理论上的关切同政治、外交以及范围同样广泛的实践方面的改革结合在了一起,这些改革的领域包括:司法、经济、行政、技术、医学以及基督教。玛丽亚罗莎安托内萨这部具有开创性的传记作品不仅从广度和深度上全面考察了这些理论兴趣和实践活动,而且也首次将它们整合为一幅由这位独特的思想家及其所经世事交织而成的统一的画像。在莱布尼茨看似杂乱而又涉及广泛的思想生活的中心,安托内萨揭示出将他的异乎多样的工作统一起来的主轴。穷其变动的一生,莱布尼茨都在执著地追求对全部科学的系统的改革和推进之梦,并且,这个梦想是要在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的支持下作为一项合作性的事业来实行的。理论的诉求转而落脚于一个实践的目的:人类境况的改善以及对上帝创世荣耀的赞美。

目录

导言

第一部 年轻时光(1646—1676)

1.眼界初生:背景、童年及教育

 (1646年7月—1667年2月)

 2.眼界拓展:纽伦堡、法兰克福与美因茨

 (1667年3月—1672年3月)

 3.新瓶装旧酒:巴黎、伦敦与荷兰

 (1672年3月—1676年12月)

第二部 梦想和现实(1676—1716)

4.作为图书馆长、历史学家和采矿工程师的

 全才:汉诺威与下萨克森

 (1676年12月—1687年10月)

 5.踏寻韦尔夫家族的脚步:南德国、奥地利与

 意大利(1687年11月—1690年6月)

 6.返回韦尔夫公爵治下:汉诺威与沃尔芬布特

 (1690年6月—1698年2月)

 7.在哥哥与妹妹之间:汉诺威与柏林

 (1698年2月—1705年2月)

 8.光明与阴影:汉诺威、柏林、沃尔芬布特、

 维也纳(1705年2月—1714年9月)

 9.尾声:在汉诺威的最后岁月

 (1714年9月—1716年11月)

附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战争与和平:问题与展望

当莱布尼茨于1646年7月1日在莱比锡出生时,德国王室与欧洲各大强权的代表已在明斯特(Mtinster)和奥斯纳布鲁克(Osnabruick)——莱比锡以西三百公里——会晤了三年,在这里双方还要继续谈判两年有余。这些长时期的谈判是为了结束一场更长久的战争:一场耗时三十年的战争——一个沾染了无休止的战争瘟疫的时代里最具破坏性的冲突。谈判的结果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的签订,它或许是近代早期所签订的最重要的条约。但是那些首先拖延了这场战争其后又阻碍了和谈进程的困难有好几个层次。深层的困难完全为威斯特伐利亚的外交官们的直接关切与职责所不及,而他们在明斯特与奥斯纳布鲁克所敲定的那些表层的问题在实行的过程中又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和约的诸项条款将会塑造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生活的结构,其影响将持续到一个半世纪以后帝国自身被拿破仑的军队荡为尘土为止。有点意外的是这些合约的条款以及隐藏其下的难以对付的难题,也将会塑造在三十年战争结束之时出生于德国的那一代人的智识生活的结构。

最明显的问题在政治方面,而政治问题中最明显的环节在于帝国自身。三十年战争(1618—1648)源于一场内部的造反,并且绝大部分发生在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以内。三十年中,这场争斗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波及了构成帝国的几百个地区中几乎所有领地;并且正因为它们全都参加了战争,它们也全都在和约中有一席之地。在无数的特别声明和反对意见之外,这场战争与这场和平谈判的本土层面都围绕着一个首要的问题展开:在帝国体制的统一性的权威——尤其是皇帝自身——与各个分立的公国的离心力量之间究竟该达成什么样的权力的平衡。哈布斯堡皇室(Habsburg)要将其权威强加到帝国中最大的公国——名义上仍属选举区域的波西米亚王国——的决议在1618年加剧了这场冲突,而皇帝尝试在1629年的归还法令(the Edict of Restitution)中将类似君主专制的东西强加给整个帝国的做法则促发了整场战争中最不稳定的时期,瑞典人在1631年的戏剧性的入侵也搀和了进来,它使得这场战争从此变得国际化,时间也极大地延长。在1648年战争结束之时,帝国内权力的天平决定性地倒向了较大的公国一边,皇帝失势了。事实上,君主的权威只是在所属领地而非整个帝国的范围NNN~N。地方上的亲王们不仅确立和延伸了宗教的自由,而且还获得了对其领地的国内甚至国外政治的空前支配。与此对比,帝国皇帝现在的权力主要不在帝国事务或者资源上,而是在位于帝INNN--N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世袭领地上,再加上对波希米亚王位的永久任期,以及在世纪末夺回了幅员辽阔的匈牙利王国——它位于帝国边界之外。总之,自1648开始帝国最终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一种类似于联邦制度的政治发展进程,它迥异于当时以“太阳王”——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下的法国为代表的日益集权与专制的君主制度。政治模式的差异使得一个在战争末期就已凸显的重要的实际问题变得更加紧迫:像帝国这样的一个连接松散的政治体是否能够有效地防御较其远为统一的邻邦。对于下一代德国知识分子来说,在这个实践的挑战之外又增加了另外一层理论的挑战:要建立一个有关帝国的概念(a conception of the Empire),不是作为由于一次政治事件而变得陈旧、残破的政治体,而是作为欧洲理想(a European ideaI)的化身,它能够也应当被改革、被巩固,并且在哲学、政治和军事上被勇敢地捍卫,从而免受狭隘的王朝利益、复兴的宗派主义(confessionalism)以及猖獗于国土内外的军国主义的影响。

引起这些紧迫的实践和理论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在战场上,单枪匹马的德国亲王们在武器装备上不如欧洲的君主;在谈判桌上,德国亲王的代表在等级上低于那些为头戴皇冠的首脑们服务的欧洲同僚;并且,这种势力的一再不均衡直接导致了这场在1618年作为一场国内冲突而开始的战争迅速地升级为国际事件,其中交织着涉及各方面的持久的争斗。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皇室,在战争之初资源与军事经验都相对较少,在莱茵战场上迅速地寻求西班牙——前一个世纪里欧洲最好战的国……

P15-16

序言

本书的写作开始于我接受英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奖金资助期间,随后,它从莱弗休姆信托基金会获得了两年的研究奖金的支持,这个奖金中也包括了在德国从事研究的补助。以上两个机构的资助使我不仅能够着手应对这项工作带来的挑战,也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它,对此我深表谢意。

阿伯丁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提供了有利的研究环境,这对于繁荣学术事业来说是必要的。我要感谢许多人,这几年来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促成了本书的完成。我的丈夫霍华德·霍特逊,在本书写作的每个阶段都给予了我支持和建议。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本书。他对相关时期的思想史的透彻理解尤其使我受益匪浅。马西莫·米根和保罗·洛奇,怀揣着超出一般的学者式的慷慨,仔细阅读了有关本书的完整的草稿并做出了评论。我真诚地感谢他们为本书提出的真知灼见并同我分享他们关于莱布尼茨的深刻见解。亨利希·辛柏、罗伯特·M·亚当斯、克努德·汉考森和尤铎·蒂尔阅读了本书的纲要并鼓励我勇敢地开始这项工作。他们在我的工作的各个时期所提供的支持,再加上玛丽亚·G·Z·西娜和玛里奥·西娜无时不在的同情和鼓励,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尼科罗·吉希一蒂尼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建议,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感谢肖恩·格林伯格为本书的某些内容做出的反馈,以及一位匿名的读者,他评论了本书的手稿并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V.德里希、F.杜彻斯诺、L拉夫诺、八百乐迪、L里帕蒙蒂、C.塞尔泽、S.尔德霍夫给我提供了独特的建议,或者从德国寄来了罕有的文献。感谢丹尼尔·加伯、B.卢克、M.穆雷以及D.卢瑟弗德同我分享他们正在进行或已付梓的作品。热心的H.布雷格在我访问莱布尼茨档案馆(Leibniz-Archiv)期间用他的专业知识帮我解答了许多有关莱布尼茨生平的疑难。此外,也真诚地感谢版本研究院(Akademie Ausgabe)的编辑们以及莱布尼茨图书馆一下萨克森地区图书馆的全体职员这么多年以来的热忱和帮助。

一种更抽象但真切程度却丝毫不减的感激之情要献给以往和当代的莱布尼茨学者们,没有他们的工作这本书的形成将完全无法想象。穆勒和柯罗纳特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编年史框架,它指引着我的研究并极其有利于对许多关键文献的定位。G.E.古豪尔那本经典的传记同样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出发点,它的起步工作被E.J.艾顿和亨利希·辛柏的更近期的作品(在《德国人新传》中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词条)所补充。非常感谢众多或大或小的优秀的个人研究,它们都被记录在脚注和参考书目中。尝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是一份荣幸也是一种特权,我希望这些作者中的至少大多数都会感到我在对待他们的研究上是公正的。

2004年,在写作这本书的中途我被诊断为晚期乳腺癌。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整个大家族和朋友们,他们在接下来十个月的强度治疗中一直与我并肩作战。如果没有A.w.哈奇恩医生、莉莉安娜·柯隆博教授以及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中心的悉心治疗,我就不会坐在这里讲述这个故事。我对所有这些人和这个由公共基金资助的机构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会铭记那些在我打赢了我的战斗之时却把他们累垮了的亲属和朋友们:詹妮弗·霍特逊、玛琉柯西娅·费拉里奥、莉莉安娜·柯缇、帕特里西奥·达格拉达,特别是两位母亲,安娜·内格里以及加布列娜·比索托。最后,以下这两位是我特别想将这本书呈现给他们的:已故的剑桥大学出版社的泰伦斯·摩尔,是他将这份艰巨而又迷人的工作委托于我;已故的阿尔伯特·海因坎布,他以极大的热忱指引一位热切但却无知的博士研究生迈出了研究莱布尼茨之谜的第一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