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矛盾与类型说(1933)
逻辑与辩证逻辑(1934)
论函蕴(1936)
觉知底因果说与知识底可能说(1937)
知觉现象之客观化问题(1948)
《康德知识论要义》序(1957)
近代学术的流变(1958)
逻辑实征论述评(1958)
传统逻辑与康德的范畴(1940)
论纯理(1944)
中国人的具体感与抽象感(1936)
几何型的文化与数学型的文化(1940)
一年来之哲学界并论本刊(1936)
哲学的下降与上升(1940)
关于“生命”的学问
——论五十年来的中国思想(1951)
哲学智慧的开发(1952)
简论哲学与科学(1953)
墨子(1953)
黑格尔与王船山(1954)
魏晋名理与先秦名家(1959)
道家的“无”底智慧与境界形态的形上学(1975)
佛家体用义之衡定(1960-1963)
佛家的存有论(1975)
讲南北朝隋唐佛学之缘起(1977)
天台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1978)
祀孔与读经(1952)
人文主义与宗教(1955)
儒教、耶教与中西文化(1957)
江西铅山鹅湖书院缘起暨章则(校订稿)(1947)
略论道统、学统、政统(1957)
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1975)
宋明儒学的三系(1976)
我了解康德的经过(1954)
研究中国哲学之文献途径(1985)
哲学研究的途径(1986)
客观的了解与中国文化之再造(1991)
超越的分解与辩证的综和(1993)
理解、创造与鉴赏(1934)
《红楼梦》悲剧之演成(1935)
水浒世界(1956)
美的感受(1968)
说“怀乡”(1953)
为学与为人(1968)
牟宗三主要著作
牟宗三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