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民国第一现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陶菊隐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陶菊隐编著的《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北洋军阀的领袖,是中华民国大总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曾经他被认定为“独夫民贼”、“窃国大盗”,如今他又被化身为改革家以及爱国者而进行评说,因而他又成了最具争议的人物。《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本书讲的是历史,但内容情节丰富,而且作者的笔端常带感情,可以让读者读到一段真实而又不太一样的民国历史。

内容推荐

陶菊隐编著的《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目录

第一章 小站练兵

第二章 与虎谋皮

第三章 高升直隶总督

第四章 巧计窃兵权

第五章 野心暴露

第六章 宦海风波

第七章 清廷自掘坟墓

第八章 武昌起义

第九章 革命怪事多

第十章 弄兵萧家港

第十一章 南下督师

第十二章 角力不如斗智

第十三章 双簧合唱

第十四章 边打边谈

第十五章 逼退清室

第十六章 耍手段拒南行

第十七章 略施小技闹兵变

第十八章 单骑赴会

第十九章 宋教仁遇刺

第二十章 总统杀人

第二十一章 国会大借款

第二十二章 两路兴师

第二十三章 张勋复辟

第二十四章 总统变皇帝

第二十五章 大变内阁戏法

第二十六章 袁朝复古记

第二十七章 屡剿白狼军

第二十八章 受降日寇

第二十九章 奖励杀人王

第三十章 封将演义

第三十一章 收拾北洋旧将

第三十二章 遗老撞木钟

第三十三章 冯国璋受骗

第三十四章 帝制运动前奏曲

第三十五章 关门做皇帝

第三十六章 筹大典丑态百出

第三十七章 行帝制受阻

第三十八章 众人齐反袁

第三十九章 众叛亲离

第四十章 缓办帝制

第四十一章 面临末日

第四十二章 炮打金銮殿

第四十三章 帝制破产

第四十四章 垂死挣扎

第四十五章 袁世凯之死

试读章节

19世纪末期,清政府派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个封建军事集团,叫作“北洋派”。从1895年小站练兵起,到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政权,北洋派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共历33年。从1912年袁世凯窃据民国总统起,到僭号大元帅的张作霖垮台出关,北洋派统治中国的时期也长达17年。

1859年,北洋派的开山老祖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县的一个官僚大地主的家庭。在他出生前,西方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捻军也崛起于淮河流域,纵横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项城地当豫皖两省之交,正是捻军神出鬼没之地。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正是以镇压捻军起家的清军大头目。袁甲三的子侄辈保庆、保龄、保恒等,也都以“从军有功”,用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真个是:一门鼎盛,万人遭灾。袁甲三的另一侄儿袁保中,留在家乡办理团练,虽不曾挣得功名,却也不失为地方上的一霸。此人正是袁世凯的生身父亲。

袁世凯出生不久,中国局势又起了一番变化: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并且用洋兵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也因内部分裂而被各个击破。于是清政府大肆吹嘘,说什么“同治中兴”啦,“中外和好”啦。其实,这正是外国侵略者的魔爪步步深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步步高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

清朝开国之初,继承了明朝开科取士的制度,宣扬许多“处世格言”,什么“士为庶民之首”,“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鼓励青年人参加科举考试,养成一种“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以利于巩固其君主专制。可是,每当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之时,皇帝却又悲叹“国家无可用之兵”,不得不用升官发财的办法,鼓励各地地主豪绅组织武装力量,共同镇压起义农民。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都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产物。等到农民革命被镇压下去,天下似乎又太平了,皇帝对于那些曾经替他出过死力的走狗们,又不免有“尾大不掉”之感,于是重弹“偃武修文”的老调,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而把国家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袁世凯在弟兄中排行第四。他的叔父袁保庆没有儿子,就把他过继过来做“一子兼祧”的嗣子。他幼年跟随嗣父到过济南、扬州、南京、上海等处。那时候,农民战争基本结束,因此,嗣父教导他用心读书,以便从科举场中求出路。可是袁世凯受了上代人的影响,觉得军功出身轻而易举,总想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步登天,做个八面威风的大将军,像他们家里的端敏公 一样。

袁保庆做江南巡盐道的时候,袁世凯跟随到南京,经常瞒着家里人到郊外练习跑马。他的骑术本来不高明,一天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脚踝骨,痛得眼泪直流。他不敢声张,装病躲在房间里,偷偷请走方郎中用草药医治。后来伤处虽然合口,可是骨头没有接好,走起路来,总不免高一脚、低一脚,像个瘸子,这且按下不表。

1873年,袁保庆死于南京任所。袁世凯扶柩回项城原籍安葬。次年,他的另一在北京当户部左侍郎 的堂叔袁保恒,把他接到北京去。又一年,他的生身父袁保中在项城病死。1877年,袁保恒奉旨到开封放赈,不到一年也病死了。袁世凯上一辈子的人,官运虽然亨通,寿命却都不长,没有一个人能够活到58岁的,所以风水家纷纷议论,说什么袁家祖坟穴位不正,掌禄而不掌寿。这种宿命论从小就给袁世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世凯曾在陈州结识了一位坐蒙馆 的天津穷秀才,此人名叫徐世昌。后来,袁资助他回籍应考,因此两人遂结成莫逆之交。

1876年,即袁保中死后的第二年,袁世凯在家乡同一个于氏女子结婚,次年长子袁克定出生。在封建社会里,世家大族遇有汤饼之会,总得编造一番鬼话,吹嘘儿孙来历不凡。袁世凯也是如此,说他梦见一位贵人乘轩而来,正待叩问来历,就被一阵呱呱的啼声惊醒了。替袁家看风水的地师随声附和说,他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大概是梨山老母吧,提着一篮子红蛋送到袁府来,可巧孙少爷就在这时候出世了。

袁世凯虽然生了儿子,做了父亲,可是他自己还是个胡地胡天的恶少,家里没人管得住他。他结识了一批市井无赖少年,经常带领他们演习行军作战,自己发号施令,俨然一世之雄。他暗自思量:“我老是待在家里,何日方能出头?”他猛然想起他的嗣父袁保庆有一位同寅弟兄,名叫吴长庆,官至提督,镇守山东登州 。“我干吗不去闯一下,说不定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来。”袁世凯所想起的吴长庆,也是李鸿章手下的一员战将,以总兵升授浙江提督,尚未到任,有旨改授广东水师提督,暂驻浦口待命。1880年,法国侵略越南,越南政府请清政府派兵援助。清政府鉴于外国侵略者往往派遣炮舰从海道进攻中国,不得不加强沿海一带的防务,于是叫吴长庆不去广东,由浦口开往山东登州驻防。袁世凯同他手下的小兄弟们商议,想仿照薛仁贵投军的故事,打伙儿前往登州投军。1881年,袁率领他们来到登州,找到了庆字营 ,投刺求见“吴军门”。

袁世凯满以为远道来投,这位老世伯一定会热情接待,哪知见面之下,吴长庆的脸色就很不自在。他责备袁不该不告而来,更不该拖泥带水地率领一批来历不明的小伙子前来投军。他取出了若干银两,叫袁资遣他们克日回籍,只许袁一个人留下来。

袁世凯乘兴而来,此时又不便拂袖而去,只得憋住一肚皮闷气,暂时留下来。  吴长庆倒不是不关心故人之子,他同袁保庆一样,认为此子应当埋头书城,从科举场中求出路,不应投笔从戎。他身边有一位文案老夫子名叫张謇 ,别号季直,当时被看作是个誉满大江南北的才子,因此叫袁跟张謇学习时文八股,以备乡试应考。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