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基层民主研究更多是合理性的论证,以此来证明基层民主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制度和政策层面,然而,基层民主的制度文本如何进入基层社会,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则语焉不详。此外,以前对基层民主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组织的重建,比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等,而作为基层民主主体的民众却有所忽视。徐勇编著的《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从基层民主主体的权利保障和基层社会的社区重建两个方面出发,系统整理基层民主发展的历史路径、内在机制、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践,着重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民主发展作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基层群众的伟大创造,得益于基层民主研究的及时跟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基层民主的伟大实践推动了有关基层民主研究的学术热潮,一时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话题”,并成为当时的“显学”。然而,进入21世纪,基层民主在实践中面临发展的“瓶颈”和现实的困难,一时难以突破,与之相对应的是基层民主研究遇冷,关注度明显下降。不过,基层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丰富具体的创新实践为自己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基层民主的内外环境。经过前一阶段的热议后,在此时,通过对基层民主的回顾,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梳理基层民主的发展途径和内在机理,真正做到“冷思考”。徐勇编著的《基层民主发展的途径与机制》便是这一“冷思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