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兵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王烨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兵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的发展日渐成熟。火药发明以后,火器逐渐发展起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与冷岳器并用。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人类的战争形式和所用的兵器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历史上的刀光剑影已经定格为脑海中久远的记忆;厮杀呐喊也变成了来自远古的回声。眼前的这本王烨、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兵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将带领青少年朋度们一同观览尘封几千年的斧锇钧叉、刀枪剑戟。通过对古代兵器的介绍,我们将重温那一段段久违了的金戈铁马的岁月。

内容推荐

王烨、傅璇琮编著的《中国古代兵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所讲的中国古代兵器.是指从中国史前时代(原始社会晚期)一直到清朝后期(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中国古代国家军队使用的各种兵器一包括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也同时介绍一些民间武术界的常见武器。眼前的这本书,将带领青少年朋友们一同观览尘封几千年的斧、钺、钩、叉、刀、枪、剑、戟。通过对古代兵器的介绍,大家将重温那一段段久违了的金戈铁马的岁月。

目录

序章 中国古代兵器概况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简况

史前时期的石质兵器

青铜时代的兵器

钢铁兵器时代

火器应用于战争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兵器的分类方法

五兵

十八般兵器

冷兵器的分类方式

第一章 冷兵器

 第一节 短兵器

其他短兵器

 第二节 长兵器

斧钺

长刀

棍棒

其他长兵器

 第三节 远射兵器

 第四节 防护装具

甲胄

盾牌

 第五节 特种兵器

软兵器

暗器

奇门兵器

 第六节 城池攻防兵器

城防设施与守城器械

攻城器械

第二章 火器

 第一节 火药的发明与初期的火器

火药发明以前的火攻战术

火药的发明

燃烧性火器

爆炸性火器

火箭

 第二节 火枪、火铳、火绳枪与燧发枪

火枪

火铳

火绳枪

燧发枪

 第三节 火炮

轻型火炮

重型火炮

佛郎机炮

红夷炮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早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从太空陨落到地球上的陨铁,并利用陨铁铸造铜铁复合兵器。其铸造方法是先用陨铁锻打而成某一特殊部分,尔后再与用青铜制的主体部分合在一起浇铸而成。如河北省藁城市曾经出土过一件铁刃铜钺,河南省浚县出土过铁刃铜钺、铁援铜戈等。它们的出土,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14世纪~前12世纪,已经能够对陨铁和青铜采用不同的热加工工艺制成兵器了。

在西周晚期,即公元前8世纪,我国已经出现人造的铁器。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一把玉柄铁剑是这一时期铁质兵器的代表。到春秋末战国初,铁器已被推广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兵器制造业等部门中。到了战国中期,各诸侯国均已设有冶铁基地,并委任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负责主持冶铁和铸造的各级官员有“工师”、“冶尹”等名称。专门化管理和分工协作保证了冶铁业的发展。而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钢铁兵器的冶铸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于是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便大量制造钢铁兵器,使之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证明,当时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和中原地区的韩、魏、赵等国,都已使用铁剑、铁矛、铁戟和铁片兜鍪等兵器和装具了。比如河北省易县武阳台村的战国后期燕国都城遗址中,就曾经出土过79件铁器,其中包括矛、戟、刀、剑、匕首等兵器。有五件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检测,发现它们都是用块炼铁固态渗碳钢锻制而成的,是经过淬火处理后制成的高硬度钢铁兵器,其坚韧锋利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青铜兵器。

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冶铁和钢铁铸造技术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淬火、退火、铸铁脱碳等工艺得到了普遍推广,这也进一步推动了钢铁兵器制造技术和质量的提高。汉承秦制,一方面设置考工令专管兵器制造,另一方面又在长安城内的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建造1500平方米的兵器库群,存放铁制的刀、剑、矛、戟、战斧和箭簇,以及一部分青铜兵器。其中铁镞是青铜镞的10倍左右,这种数量上的悬殊,反映了铜铁兵器的消长情况。钢铁兵器比青铜兵器具有更好的韧性,因而更利于作战。在此期间,铁制的环首刀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的矛和戟,也逐渐取代青铜制的戈和戟,除了射远兵器弩还保留着青铜弩机外,几乎所有的兵器都已有了铁制的替代用品。

自东汉至唐代,炼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逐渐创造和发展起来,钢铁的质量更趋精良。优质钢铁用于制造兵器后,使钢铁兵器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为兵器制造的标准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以骑兵为主力、步骑配合作战方式的逐渐成熟也促进了钢铁兵器的发展。如步兵使用刀和盾,具有攻防兼备的特点;射远的兵器有单兵使用的弓箭,也有多名士兵配合使用的重型床弩;南北朝时的骑兵以长体双刃的马稍代替了过时的马戟;用精致的铁铠甲代替了过时的旧铠甲。

在唐代,我国钢铁兵器获得迅速发展,并达到成熟完善。唐朝中央政府专门设立了军器监。这一机构除了负责掌管兵器制造以外,还负责颁布兵器制造及使用的统一标准和制式。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当时一名战斗兵员的基本装备大致是:“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可见单兵装备的兵器种类齐全,用途多样,有格斗兵器、卫体兵器、射远兵器和防护装具,具有攻防兼备、轻重结合、长短互补的特点。若全军出征,不同士兵操纵各种兵器配合作战,可以发挥综合杀敌的作用。

P11-12

序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可以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这些经过锤炼和沉淀的古代传统文化,凝聚着华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华民族相互认同的标志和纽带。在人类文化的百花园中摇曳生姿,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广博,风格独特,深深地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眼光。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规定,加强文化建设。2006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已提出:“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又说:“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今年他去山东考察时,又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确可体会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自然要素之中,文化是协调各个要素协同发展、相关耦合的关健。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对华夏民族文化进行广阔、全面的检视。我们应该唤醒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们民族在强国之路上阔步前行创设先决条件。

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更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现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蕴含感情。但当下也有人对具体典籍、历史事实不甚了解,比如说,中国是书法大国,谈起书法,有些人或许只知道些书法大家如王羲之、柳公权等等的名字,知道《兰亭集序》是千古书法珍品,仅此而已。再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中国是闻名于世的瓷器大国,中国的瓷器令西方人叹为观止,中国也因此而获得了“瓷器之国”(英语china的另一义即为瓷器)的美誉。然而关于瓷器的由来、形制的演变、纹饰的演化、烧制等等瓷器文化的内涵,就知之甚少了。中国还是武术大国,然而国人的武术知识,或许更多地来源于一部部精彩的武侠影视作品,对于真正的武术文化,我们也难以窥其堂奥了。我们还是崇尚玉文化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发现了这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并赋予了这种冰冷的自然物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性格,例如“君子当温润如玉”、女子应“冰清玉洁”、“守身如玉”;“玉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沽”,等等。今天,熟悉这些玉文化的内涵的国人,也为数不多了。

也许正有鉴于此,有忧于此,近年来,已有不少有志之士,开始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读经热开始风靡海峡两岸,不少孩童乃至成人,开始重拾经典,在故纸旧书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发现古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电视讲坛里一波又一波对古文化的讲述,也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们,重新审视古文化的价值。现在放在读者眼前的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也是这一努力的又一体现。我们现在确应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体系庞杂,该如何下手,如何呈现?这套丛书处理得可谓系统性强,别具心思。编者分别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编写,例如在物质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酒具、中国古代农具、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石刻、中国古代木雕、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砖瓦、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器’、中国古代漆器、中国古代桥梁等等。

在精神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篆刻、中国古代家训、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版画等等;在制度文化的层面,就有中国古代科举、中国古代官制、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军队、中国古代法律等等。

此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中国各行各业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至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启迪后人,示范来者,对此,这套丛书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中国古代名将、中国古代名相、中国古代名帝、中国古代文人、中国古代高僧等等,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或许对古人的生活颇感好奇,他们的吃穿住用如何?他们如何过节?如何安排婚丧嫁娶?如何交通?孩子如何玩耍?等等。这些饶有兴趣的内容,这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丛书,都有所涉猎,例如中国古代婚姻、中国古代丧葬、中国古代节日、中国古代风俗、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饮食、中国古代交通、中国古代家具、中国古代玩具、中国古代鞋帽等等,这些书籍介绍的,都是人们深感兴趣,平时却无从知晓的内容。

在经济生活的层面,这套丛书安排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纺织、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贸易、中国古代水利、中国古代车马、中国古代赋税等等内容,足以勾勒出古人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让今人得以窥见自己祖先曾经的经济生活情状。

在物质遗存方面,这套丛书则选择了中国古镇、中国古楼、中国古寺、中国古陵墓、中国古塔、中国古战场、中国古村落、中国古街、中国古代宫殿、中国古代城墙、中国古关等内容。相信读罢这些书,喜欢中国古代物质遗存的读者,已经能大致掌握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知识了。

除了上述内容外,其实还有很多难以归类却饶有兴趣的内容,例如中国古代的乞丐这样的社会史内容,也许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古代社会底层一民众的真实生活情状,走出武侠小说家们加诸他们身上的虚幻不实的丐帮色彩,还原他们的本来面目,加深我们对历史真实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不难看出,单就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广度来说,有物质遗产,有非物质遗产,还有国粹。这套丛书无疑当得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了。这套书还邀约了大批相关的专家、教授参与并指导了稿件的编写工作。应当指出的是,这套书在写作中,既钩稽、爬梳大量古代文化文献典籍,又参照近人与今人的研究成果,将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在论述、阐释中,既注意重点突出,又着重于论证层次清晰,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文化现象与发展加以考察。这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我们走进古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学史使人明智。历史的回眸,有助于我们汲取古人的智慧,借历史的明灯,照亮未来的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添砖加瓦。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