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星天外》是作者王一涓长期创作积累而成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她质朴自然而又灵巧生动、充满情趣的笔触,书写其亲历亲闻的人与事,勾连起一串串美丽的生活片断,记录了她自童年起至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她的情感与生活感悟,真诚而厚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大时代的影像。寓意深厚,耐人寻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七八个星天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一涓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七八个星天外》是作者王一涓长期创作积累而成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她质朴自然而又灵巧生动、充满情趣的笔触,书写其亲历亲闻的人与事,勾连起一串串美丽的生活片断,记录了她自童年起至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她的情感与生活感悟,真诚而厚重。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大时代的影像。寓意深厚,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二十世纪后半叶,也许称得上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化和发展最大的时期了。《七八个星天外》作者王一涓以她质朴自然而又灵巧生动、充满情趣的笔触,书写其亲历亲闻的人与事,勾连起一串串美丽的生活片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大时代的影像。文体省净,意味深长。 目录 一、恰同学少年 (一)童年记忆 (二)“文革”纪事 (三)回故乡 (四)恰同学少年(上) (五)恰同学少年(下) (六)果园散忆 (七)伊甸园里 (八)我的高考 (九)实习 (十)毕业歌 (十一)办公室的故事 二、无用书生 (一)外婆家 (二)关于鱼的记忆 (三)毽子 (四)2008年1月30日记梦 (五)钱包的喜剧 (六)难得不糊涂(上) (七)难得不糊涂(下) (八)无用书生 (九)我与书 (十)运气 (十一)学车那点事 三、自行车驮着的岁月 (一)依恋 (二)罗比 (三)识字记趣 (四)宦海沉浮录 (五)儿子的车情结 (六)教子ABC (七)父与子 (八)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九)优胜纪略 (十)失踪记 (十一)饮食男女 (十二)自行车驮着的岁月 (十三)男女有别 (十四)儿子的自行车 (十五)足球,哥们来了! (十六)心曲——写在儿子高考之后 四、我在哪里找到了你 (一)我在哪里找到了你 (二)毛妹 (三)江森司徒 (四)书杲 (五)爷爷 (六)邻家大哥哥 (七)何日彩云归 (八)写在腊梅花开时 (九)心祭 (十)“非典”教授——许志英老师印象 五、哈里和它的朋友们 (一)漫话压岁钱 (二)考试风俗画 (三)装修变奏曲 (四)遭遇“君子” (五)家住江边第一楼 (六)停水记 (七)开到荼蘼花未了 (八)童稚语录 (九)我家小菜园 (十)哈里和它的朋友们 六、满眼风光北固楼 (一)威海致友人 (二)嵩山行 (三)满眼风光北固楼 (四)台湾媳妇在汉城 (五)在韩国旅游 (六)欢乐的海滨浴场 (七)温暖海南行 (八)历史的一小步 (九)再向海南行 七、《红楼》絮语 (一)《红楼梦》中的幽默 (二)大观园中文学沙龙的掌坛人——说李纨 (三)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说史湘云 (四)半奴半主——说鸳鸯 (五)“世难容”——说妙玉 望星空 ——代后记 试读章节 陆老师 陆老师叫陆天宙,上海人。他头歪,也能直起来,但很不习惯,只有一直歪着。他自己说是从小妈妈上班,没人看管,他睡在床上,眼睛总瞅着一处光亮,等妈妈发现时,已经纠正不过来了。他也没有父亲,只有妈妈和一个妹妹。父亲是走了还是死了,没听他说起,总之很小他就没了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肯定是不容易的,据说他妈妈在伪政府什么单位做职员。这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了污点,不光她自己受到惩罚,还牵连到她的孩子。陆老师就是从南京一个水利部门充军到苏北这个贫穷的小镇上来,然后成为我们的老师的。陆老师因为穿着打扮跟本地人格格不入,说话也不相同,当地人便很看不惯,都喊他“陆歪头”,像一棵植物被移植到完全不同于自己以往生存环境的地方,我想肯定很难忍受。但是陆老师似乎不是这样,他一直很快乐。他教数学,教音乐,尤其是教我们打腰鼓,给我们排演文艺节目。他会拉手风琴,会编排舞蹈动作,会排练各种形式的小节目,尽管都是三脚猫的水平,可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一人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房门从来不上锁,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任意出入,有能吃的东西也可以共产,没有任何大人这样平等地待我们,这样真诚地带我们玩。有时寒暑假他回家,我们会计算着日子等他回来去接他。有一次他的案头上多了一张照片,是个姑娘,还算漂亮,问他是谁,他说来了就知道了。后来那姑娘来了,让人有点失望,比较胖,个头也矮。她是新疆建设兵团的,因为吃不了那儿的苦,想嫁人了,可能是这样到陆老师这儿来的吧。那时已是“文革”了,因为游行还是什么的,反正陆老师的头被打伤了。一个医生去给陆老师包扎,去的次数多了,有一天就连同陆老师的新娘一起失踪了,后来也没见回来。而后也不再听陆老师说起。一次他说去安徽妹妹家,他没有其他亲人,一般总在小学待着,我们也总能看到他。这次他走了两天,回来时有些疲惫,但很快就恢复了。几年前我和我二姐专程到上海看他,他早已退休回到老家了,在浦东有一套房子。他提起那次去安徽的事,说他妈妈在上海待不住,躲到安徽妹妹家,还不行,终于自杀了。他那次就是去处理后事的。不敢让这边造反派知道,到安徽草草把母亲火化了,就赶紧回来了。我不知道他水波不兴的表情下,掩藏了这许多悲哀。 和我妈妈相关的几件事 我们姐妹全都是奶娘带大的,我妈妈几乎就是产前休息十几天,产后哺乳一个月,然后把孩子交给奶娘,就又开始工作了。所有公社干部,每人分管一个大队,且都要住下去。所以我妈是经常不在家的,那时说得很习惯的一个词是“出发”了。不是现在的出差,就是像部队一样,老要出发,随时出发。我记得有一次,我二姐跟一帮比她大的孩子去剜马菜,没带上我,我忽然就看不见她们了,就在院子里哭。我妈恰好回家,大约是开会间隙回来拿东西的。问了我原因,然后给我找来一只小篮子,一把小刀,带我到院子墙边,给我挖起一棵马菜,使我的篮子里也有了战利品,然后才去开会。还有一次妈从下面回来,看到我的小辫毛了,那时我正要上学,我妈就抓紧时间给我洗了头,等不及晾干,就编了一根独辫子拖在脑后。我是打小就留头的,我脑门大,大姐常打趣我“脑败顶”。这时的辫子已经很长了,湿了的辫子很重,特别不舒服,我是哭哭啼啼上学去的。好像是二年级或三年级时,我很想要一支钢笔,曾经把一个叫胜利的男孩的破钢笔弄丢了,把过年的压岁钱都赔给了他。至今还记得那杆破钢笔叫什么“五龙”牌。那天正在上课,老师让我出去,我一看是妈妈来了。她到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总之是很长时间没见她了。她大约想我们了,跑到学校来看我和姐姐。她拿出两杆非常秀气的小钢笔,一杆粉红,一杆鲜绿,都用大红的丝带系着,可以挂在脖子上。我和二姐都高兴极了。可惜那杆钢笔也没用多长时间,不知什么时候,只剩下笔帽挂在脖子上,笔杆没有了。1964年我妈出去搞社教,几个月没回家,托人捎来一大包毛线织的手套和袜子,花花绿绿,大概都是用碎毛线打的。我们姐妹几个,只挑自己喜欢的颜色,也不管大小,热热闹闹地抢开了。 跟东大河有关的记忆 东大河在公社东边,要走一两里路的样子。小时候觉得很远,再大一点就不觉得了。河面不宽,但很长。河两岸大堤上种满了柳树,有大的,更多的是小树。因为不靠村庄,很幽静。我第一次去东大河,是和我二姐跟一个叫小捣的男孩去的。那个男孩因为太淘气了,所以叫小捣,很会捣乱的意思。他带着我们俩,不知怎么来到了东大河。那是冬天,河面结着冰,但很薄。河边有一只小船,他自己跳上去了,又把我二姐也拉上去,我也想上去,他们两人不知怎么帮助的我,总之我也上去了。玩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了,想回家。他俩都跳了下来。轮到我了,我不懂得应该往前跨,就垂直跳下来了,一只脚踩在水里,棉鞋湿了。我和二姐不敢回家,坐在大桥上,由我二姐来处理我这只棉鞋。棉鞋是紫红色灯芯绒的,我二姐捧来许多沙土,涂在我的棉鞋上,想造成棉鞋没湿的假象,然后带着我回家了。 大一些的时候,很喜欢到东大河摸蚌。河水清且浅,水底是沙土,脚踩在上面凉凉地,不会没下去,也不脏。蚌有两种:一种是蛤蜊,很小;一种是长形的,我外婆说叫“老关嘴”。蚌在水底走,会留下一条细细的痕迹,顺着痕迹找到头,往下一摸,就有收获了,很好玩。当地人是不吃河蚌的,我们老家人吃。有时我们摸得多了,我外婆就把它们放在水里养一养,然后放在水锅里,水一热,蚌就张嘴了,可以把肉挑出来,放韭菜炒,也是一道美味。当然,对我来说,摸蚌的过程更开心。有一次,我还摸到一只小鳖。 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学游泳了。家里不知道,自己偷偷地学。起初趴在岸边“打澎澎”,后来趴块木板,到水中间去,然后就会了。因为水太凉了,一条腿得了关节炎。我妈送我到医院,医生说可以针灸。反正医院很近,人也都认识,以后我就自己每天去针灸。治疗的同时,也不妨碍我玩。有一次,我、二姐、我妹妹,一起到东大河玩,我和二姐就下水游泳了。我们院的一个男孩,比我妹妹还小,也下去了。我妹妹看着眼热,就擅自下水了。到了中间,她慌了,就沉下去了。我说把她救上来吧,她要是淹死了,回家要挨骂的。我二姐仿佛深思熟虑后说,要是都淹死了,更要挨骂!我没听她的,拖着一条病腿,游到了河中间。我抓着我妹妹的时候,她一下子毫不客气地就把我按下去了。还好我姐姐冒着挨骂的危险也过来了,我们两人,一个拉着,一个推着,把我妹妹送到了对岸。她不敢再下水了,绕了很远才回来。P11-13 后记 我小时候,还没有“空调”这类调节温度的东西。夏夜,溽热难耐之时,家家都会选择在户外纳凉。傍晚时分,把院落扫干净,打来一盆凉水,细细洒在干净的地面上,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土地,暑热便随着清凉的水汽蒸腾而去。晚饭过后,大人们收拾清爽,然后就会把凉床、竹椅一类的东西搬出来,讲究的还会撑好蚊帐,最潦草的也会铺张草席,然后,乘凉就开始了。在大人,是告别忙碌的一天,放松身心的时候;对孩子而言,则是娱乐模式由激烈转为相对安静。躺下来以后,眼睛面对的就是浩瀚无涯的天穹。那密密匝匝闪闪烁烁的繁星呀,是看不够的神奇,是说不完的话题。每晚必做之事,就是望着星空辨认寻找知道的星星。那颗最最明亮的,不消说是北极星;像饭勺模样的则是北斗七星;长长宽宽白白的带子,是天河。天河两边,有牵牛织女隔河相望。一边是一组三颗星,中间的大一些,是牛郎,两边略小的,是他一副箩筐挑着的一双小儿女。另外一边的织女星,我小时始终没找到过,现在更不可能再找到了。 我儿子小时候是我独自抚养的,在他上学前的六年时间里,我把工作之外的全部时间精力心思全用在他身上了。我后来回忆起那段时间,发现除了他,其他的记忆全是空白,仿佛我的人生到那儿断档了。他上小学之后,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家才建立。这时,虽然家务有人分担了,但他仍是我关注的焦点,是我生活的中心。这情形直到他考上金陵中学。从上中学起,他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自己回家。我突然觉得很失落,很多空闲的心情没法打发。不用为他做事的时间也做不了别的,就用来想他了,和他关联的事儿也一件件过电影似的见天在脑子里转,于是,我想记录下来,就像拍照一样,像录音一样,我用文字给儿子做个相册吧,做个CD吧。于是,就有了关于儿子的第一批文字。 就像会把自己的孩子抱给别人看一看一样,有时一篇文章写好了,也想有人分享。试着送了几篇给报纸,不期竟收获了意外的鼓励。我的《似水流年》登在《扬子晚报》上,鲁国尧老师在报上文章旁批上“似水文章”的字样转送给我。《江森司徒》出来后,吴翠芬老师鼓励我多写。吴永坤老师看了《何日彩云归》,早已退休的他特地跑到系里当面夸奖我,其实我跟他并不很熟悉。鼓励,应该是“催产素”吧?反正对于我来说,确实提高了积极性。我写这类文字,没有任何功利心,所以就谈不上有动力。只是兴趣驱使。但兴趣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兴趣来了,就往电脑前一坐,写作之前,我的习惯是先玩一会儿游戏,玩着玩着,时间可能就过去,或者,兴趣可能也过去了。为此,我先生特别地恨铁不成钢,骂我“堕落”。开始怕他骂,我打游戏时会有理不直气不壮的感觉,又克制不住想玩,其实也蛮惭愧的。时间长了,老脸皮厚的,就由着性子玩,觉得“堕落”的感觉真好。于是写文章基本上以正确的动机开始,以堕落的行为结束。不过,因为有了鼓励,让我自信了一些,于是,也就有了一些文字的积累。去了台湾后,我写了《历史的一小步》,放在《小百合》上,有人提议“结集出版吧”,于我心有戚戚焉,我有意收拾我的这些文字了。 我这人的性情是过于随意了些。对于写文章,兴致所至,就写;写过之后,就无所谓了,随便一扔。有个成语叫“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了之后呢,自然是痛快了,至于吐出来的东西,管他呢。对于我这种行为,我先生说我是“撂蛋鸡”。我的这些“蛋”都是随便“生”的,家里的电脑有,单位的也有。我对电脑又不精通,早期的有时就不知放在哪里了,抓不着看不见的,找都没法找。更糟糕的是,一次系里服务器坏了,全系所有电脑里的所有东西都没了,跟全系的损失比起来,我自己的几篇文章自然不值一提,可我还是感到心疼。还有一次家里电脑坏了,送去修理,修理人员不问青红皂白,把我的C盘格式化了,我的东西都在C盘里。修理人员说一般C盘不用来放这样的文件,可就算我是“二般”的,你怎么问都不问,随便就给我清零了呢?这两次于我是比较彻底的打击。从打写随笔开始,断断续续十好几年了,其间,电脑换了好几次,我的文章还在不在?在哪儿了?我都不清楚。所以能否找到,我没有任何把握。谢天谢地,我的儿子替我备份了大部分文件,帮我找到了我需要的。否则,不可能有这本小书的问世。 2000年,儿子初中毕业,暑假我带他随学校工会去井冈山旅游。返程途中,儿子在列车上铺热得无法入睡,起来坐在窗前。是夜,黑得很沉,儿子无聊地把头伸出窗外,意外地见到了他出世以来从来没见过的奇异景象:满天的星斗啊!一颗颗硕大而饱满,闪闪发亮。儿子激动地推醒了我,我也见到了久违的星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啊,事啊,真是多如繁星。可和你有关的,只能就是那几颗星星。人的一生,也会经历无数的人,无数的事,也算是多如繁星,但能留在你记忆天幕上的,也只是那几颗星星。然而,就是那几颗星星啊,却温暖、照亮了你的人生,并与那满天的星斗一起,闪烁在浩瀚无垠的夜空。这本小书里的人和事,就是我生命中的那几颗星星吧。人尽管平凡,事也无关宏旨,但却都是真真切切的,正像夏夜星空点缀在天际的那几颗星。于是我想到了稼轩的那句词: “七八个星天外。” 2014年8月4日记 自从把书稿交给南京大学出版社后,荣卫红女士就为此书忙碌开了。时值盛夏,又是假期,她不辞辛苦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体贴入微的工作态度,是这本小书得以顺利出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尽管我认为致谢已经比较庸俗了,但我还是要在此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4年8月23日又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