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跋涉与徜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龚肇兰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为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当年,这首《勘探队员》之歌,几乎风靡全国,唱得我热血沸腾、如痴如醉,于是性格中的狂热的一面又抬头了。我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地质勘探队员,背起行装,攀登那座座山峰,满怀着无限的希望,去为祖国寻找丰富的地下宝藏。我决定报考地质专业,这促使我加倍努力学习高中数理化课程。一病室有位小戴护士,和我很要好,她的丈夫是常州中学的数学教师,我遇到数学中的问题,经常登门求教,得到了他的不少帮助。学习理、化、尤其是物理,困难就更多了,理、化需要做实验,我没有这个条件,只能凭教科书去理解,把许多公式定理背得烂熟。我从小数学成绩很好,资质不笨,再硬的骨头,也要努力去啃。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自然很辛苦,但是,有理想、有希望在支持着,我乐此不疲。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

就在这时,院政治处新来了一位政治协理员。一天吃午饭时,他坐在我旁边,问我:“听说你今年要考大学?”我点点头表示肯定。接着又问:“准备报考什么专业?”我说:“想报考地质勘探专业。”他“嗯”了一声,不再说什么。吃罢饭,却把我留了下来,很耐心地对我说:“听说你曾得过肺结核病,虽说已经好了,但身体可不算强壮啊!地质勘探,那可是野外作业,风餐露宿,你又是个女孩子,你的身体能经受得起吗!”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心想,我连你姓什么还没搞清楚,你却对我了如指掌,真不愧是政治协理员啊!他见我没吭声,又接着说:“你不是当了好几年文化教员吗,我看你很适合当教师,还是报考师范专业吧!你可要扬长避短啊!”话说得很直接、很恳切,也点到了要处,我答应要好好考虑他的意见。临走时又说:“你很年轻,有机会继续深造,这是好事,可要好好把握啊!我们是不行了!”真是语重心长啊!我发热的头脑终于冷静下来。事后知道他姓李,他的名字却始终不知道。我一生始终感谢这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领导,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对我的忠告。

这天晚上我失眠了,思来想去,难以入睡。我的身体状况,虽说不上弱不禁风,但肯定是不健壮的,与地质勘探队员的要求相去甚远,在潜意识里我并不糊涂,只是头脑发热,不敢正视而已,经过协理员的点破,就再也无法回避了,况且我喜爱地质专业,的确带有许多浪漫的想象。“扬长避短”,这几个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从各种条件看,报考师范是我最实际的选择,只是从感情上,有点难以割合。那么如果报考师范,接下来的问题是学文,还是学理?从1955年开始,文理分科考试了。几年来,我目学高中数理化课程,虽然很努力,能否和在校生相抗衡?能否通过高考这个关?我心里没有底。我的知识面比较广,从小喜爱文学,读过不少中外文学名著,在实际工作中又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从实力看,报考文科可能更有把握。从兴趣说,教数学、物理多么乏味,我还是喜欢当语文老师啊!就这样翻来覆去,在朦朦胧胧中睡去,直至东方之既白。我终于作出了报考师范、报考文科的决定,这时距离高考报名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当天,我把数理化课本统统放进办公室的书柜,又把高中地理、历史课本一册一册地取出,放在案头,开始了新一轮的复习计划。语文、政治前一阵已经复习过,暂且不管它们;调干考生,免试外语,我的主攻方向,就是地理和历史两门课了。中国历史和地理,相对比较容易,最难啃的就数外国地理和历史了。史地复习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但不能孤立地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采用从总体到局部的办法。学习中国历史,先理清大的脉络,如朝代的更迭,每朝每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的历史人物等。学习外国地理,我对照世界地图,先把总体的布局弄清楚,如几大洲,几大洋,重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山脉、河流、湖泊的分布等。总之,有了总体的了解,再由面到点、到细部,学起来就容易多了。我的办公室是个小套间,白天指导员也在这里办公,早晚就是我的一统天下了。推开窗户,面对清澈的池塘,水中鱼儿游动,水面浮萍点点,池塘上还有一座朱红色的木桥,通向病区大楼。我很喜欢在这里复习功课,尤其在清晨,周围静悄悄的,阒无一人,只有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聚精会神地复习着,效率特别高。有时候一册历史课本,我可以在一天之内读完,晚上躺在床上,将要点默记一遍,不清楚的地方,第二天再找补。临考前,领导上还放了我一个月的假,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中去。

P68-71

后记

今年2月下旬,当我写完本书中最后一篇文章《难忘的一段大学生活》的时候,尽管此刻京城正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我却感到格外地舒畅,几年来的努力,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在此,我要感谢国医大师王绵之老先生和他的哲嗣王煦主任医师。1994年秋,我在重病中,“文革”前的学生曹立亚女士热心地陪同我去王门求医。王老为我治病五年,后因身体不适,便由王煦大夫接着为我治疗,直至今日,从未间断。没有两代名医的精心医治和调养,恐怕连我自身都难以存世,哪里还会有这本小书的面世呢?

也要感谢我老伴朱金顺当年的研究生。2011年4月,其中一位读了《金秋情未了》一书中我的几篇文章后,随即打来电话,表示要为我编一本散文集。当时我的写作刚刚起步,与集结成书相距甚遥。对于我,这是支持,也是推动。说实话,没有这种支持和推动,也很难有这本小书的问世。待稿子集结后,他和他的夫人又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另外几位也为本书策划、联系出版社、题写书名、校读文稿等出了力。在此谨向这几位年轻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刘明清先生盛情接受书稿,予以出版,本书责任编辑薛迎春女士精心核校全稿。我也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如今出书,请名人作序,这是常事。我曾有此想法,斟酌再三,还是作罢。并非请不到作序的名人,只想在读者面前呈现一个不加修饰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曾经设想过的一些篇目,如《拉练去平谷》、《难圆钢琴梦》、《一件小事——怀念郭预衡先生》等,最终未能成文,只好俟诸异日了。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故土亲人

 老宅子的记忆

 我的伯父龚宝铨先生

 一支残缺的镀金银凤钗

 鸣鹤场的记忆

 从未见过面的祖母

 说说我们肇字辈

第二辑 行踪片影

 永远的感激

 我的高考琐记

 难忘的一段大学生活

 缺憾

 下放劳动生活散记

 悠远的记忆

 一张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照片

 唯一的一次上课迟到

 语文教学的回顾与断想

 只要活着,希望总会有的

 记忆深处的“鲜核桃”

 写给初中老同学应启新的信

第三辑 拾徽记趣

 音乐课·音乐老师

 有趣的小学地理课本

 我们也曾追过星

 有电视剧《西藏秘密想起》

 神垕的龙纹小杯和小蝶

 洞庭君山之宝

 金山寺的素包子

 漫说金华火腿

 说说吃螃蟹

 茯苓·茯苓夹饼

 萝卜丝饼

 故乡的无角菱

 躲狗记

 蒙昧·实用·修身养性

第四辑 教学之余

 略说《侍坐》的二三问题

 《孔雀东南飞》中的疑难试答

 精巧的白话美术文

 备课札记二则

 漫话“杂文四则”

 《简笔与繁笔》的一处引用错误

 回顾与尝试

 语文教学初步试验

 对八二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点看法

 语文学习方法杂谈

后记

序言

我一向喜爱散文,古今散文家的作品读过不少;作为语文老师,我喜欢为学生讲授散文;在教之余,也写过一些散文名篇的赏析文章;却从没有想到自己也会着手写散文。我所写的散文,含义是广义的,写人、记事、杂忆、随感,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宽泛,不是专指那种文艺性很强的抒情散文。

《悠远的记忆》是退休后写的第一篇忆旧的短文,收录在北京景山学校《悠悠岁月教改情》一书中。后来又为《悠悠岁月夕阳情》写了《只要活着,希望总会有的》,表述了我病中的实情和心态。它们都是应命之作。真正出自我内心要求动笔写的第一篇回忆性散文,就是《老宅子的记忆》。2008年4月,姐姐来信告知,故乡嘉兴马厍汇的龚家老宅,当地政府已决定维修后作为龚宝铨故居开放。龚宝铨是我的伯父,一位辛亥革命的志士,恢复他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是我们多年的愿望。而老宅子又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儿时许多美好的生活情景不断在脑海中涌现,一股强烈的冲动促使我要把它们诉诸文字。此文写得较长,颇费工夫,之后又作过修订补充。接着又写了《我的伯父龚宝铨先生》、《记忆深处的“鲜核桃”》、《一支残缺的镀金银凤钗》等文章,后来一并收录在大学同窗的诗文集《今秋情未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一书中。有了这个开头,又得到亲友同学的鼓励,就很自然地顺着这条路子写下去了。

2011年夏秋之交,我写了《鸣鹤场的记忆》一文。此文酝酿的时间较长,写时心情也很不平静。它既是怀念童年生活,也是纪念我的父亲,可以称得上是《老宅子的记忆》的姐妹篇。父亲是医生,在慈溪鸣鹤场主持一所慈善性质的医院,长达十多年之久。女儿从网上查阅慈溪鸣鹤场的史料,意外发现至今还有人记得他,这位留日嘉兴籍的西医师龚宝键先生。据说他接手主持的慈善医院,是慈溪当地建立的第一所西医院,甚至还有人记得他为当地寺院方丈治病的情形。为此,我很希望这篇文章能在当地的刊物上发表,苦于没有熟悉的人相托,便冒昧地寄给了慈溪上林书社的社长童银舫先生,他曾给我的老伴寄过《上林》刊物,但并不相识。后来此文发表在《浙东》文艺季刊2012年春季号上,很感谢童先生,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2012年春,我写了《下放劳动生活散记》、《一张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照片》两文。前者是对1961年一段下放劳动生活的杂忆,后者写了“文革”“大串联”的经历,也是为了纪念一位老朋友的。进入6月份,便着手写《我的高考琐记》,这段经历,对我一生至关重要。7月21日,北京暴雨成灾,午间我躺在床上,外面一片漆黑,真是风雨如晦,雷电交加,难以入眠,便起身写作。此时《我的高考琐记》一文已近尾声,在昏暗的灯光下,伴随着外面如注的大雨,想起当年我违背父亲的意愿,中断学业,决然入伍;想起这一举动对我的影响并不因为我考入大学而结束,1960年4月,我从北师大中文系调至军事科学院工作,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我有一段在部队当文化教员的经历。可以说,它影响以至改变了我的一生。想到此,真是百感交集,内心的伤感,难以言述。一连几天,我很难从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从此,便决心不再写过于伤感的文章,也不再写长文,让话题变得轻松有趣一些。之后便写了《音乐课·音乐老师》、《我们也曾追过星》、《说说吃螃蟹》、《金山寺的素包子》、《故乡的无角菱》、《有趣的小学地理课本》等杂忆随感式的文章,或写人物的一个侧面,或截取生活中的某个场面、某些片断,更多的则是通过螃蟹、素包子、菱角、地理课本这些微小具体的事物,把过去与现在,把相关事情、相关知识与记情记趣融会在一起。它们篇幅比较短小,一般在两千字左右,写起来笔触较为轻松,行文也更加随意。

……

最后,本书以什么命名呢?是“古稀回望”,还是“片痕碎影”,还是……我思索再三,依然举棋不定。一天,我梦见自己正忙着写文章,题目是“跋涉与徜徉”,还加了一个副标题,“人生苦乐的两种境界”。醒来后,梦中的景象竟是那样的清晰,我陷入沉思之中。是啊!在我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有艰难的跋涉,也有达到目的后的快乐的徜徉,闲适而自在;这两种境界的不断交替出现,不正编织着我们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人生吗!写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几年来在文字中跋涉,也是异常艰苦的,一旦思路打开,思绪不断地从笔端流淌,徜徉在这样的境界中,又是多么地欢快啊!真是含义双关。这来自梦中的灵感,使我豁然开朗。那么,就以“跋涉与徜徉”作为本书的书名吧!

2014年2月

内容推荐

《跋涉与徜徉》为作者龚肇兰多年来读书、生活、写作的写照,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过往经历的会议、体悟。分为:故土亲人、行踪片影、拾徽记趣、教学之余四辑。这些文章大部分写于作者古稀之年,以回忆性的文章为主。书中有作者童年的生活,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有作者青春的记忆,也有师友同学的情谊,还有在漫长岁月中留下的生活印记。文笔细腻,文风平实。

编辑推荐

龚肇兰编著的这本《跋涉与徜徉》是一部散文随笔集,共收作品四十二篇,包括《一支残缺的镀金银凤钗》、《一张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照片》、《蒙昧·实用·修身养性》、《对八二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点看法》等。文章不仅反映了作者龚肇兰人生经历的感悟,而且透视了社会变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