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诗传)/多情诗者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吴韵汐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诗传)》由吴韵汐著。

你用炙热的诗句,打开过我生锈的枷锁。跪在你诗歌的土地上,我挥洒了最珍藏的一滴眼泪。你的语言打开了所有意象,村庄就是你的大脑。每一颗麦子,都站在了自己的韵脚里。

时光与时光没有什么不同,但过去的那一段,已被镀上了金光。我们都记住了你的名字,海子。

或许,此时你已坐在云端,笑看人间繁杂。有人称你为国王,将王冠戴在你的墓碑上,也有人议论你为懦夫,将非议翻飞在时间的烟尘里。

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读诗时,观照的往往是自己。你用生命写诗,人们自然也要掏出灵魂才能与你对话。彼时,你愿面朝大海,今日,我们带着不同的缘由面向你。

内容推荐

由吴韵汐著的《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诗传)》记录的是:岁月因为他的存在,镀上了金光。他在春天里,来了又去,他的诗歌便传遍了中华大地,留下麦田的馨香,留下泥土的气息,留下春暖花开的诗意……海子虽然走了,却并未离开。在人们深深的怀念中,他的人生脉络变得格外清晰。

在他那充满诗情的岁月里,你能看到他脚下的道路,他脸庞上的汗水,他明媚的欢笑,他心底的泪滴。曾经,他用笔墨写下了灵魂的赞歌;如今,他用笔墨写下了诚挚的眷恋。若你也念着他,请翻开这薄薄的纸页,打开海子人生的门扉,便可拥抱他的诗意年华。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第一节 出生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第二节 贫穷 人的世世代代的脸

 第三节 天才 十二只鸟飞过麦田

 第四节 时光 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忘的嘴唇

第二章 命运 不知风起何处,又将吹向何方

 第一节 压力 沾满谷物与盲目的泥土

 第二节 承载 遮住的贫穷很美

 第三节 亲情 乳汁的声音滴破耳朵

 第四节 圆梦 空声歌唱生活

第三章 新生 北方星光照耀南国星座

 第一节 城市 春天向外生长

 第二节 心灵 万里无云如同永恒的悲伤

 第三节 故乡 面朝谷仓,脚踩黄昏

 第四节 阅读 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

第四章 诗歌 语言的本身像母亲

 第一节 共鸣 春天的风,落在怀里

 第二节 灵感 刻下诗句和云

 第三节 抉择 什么人掌灯,把你照亮

 第四节 生活 麦田吹来微风

第五章 热血 只身打马过草原

 第一节 见证 亚洲铜,亚洲铜

 第二节 寄托 劈开了骨头的秋天

 第三节 爱情 打钟的声音里皇帝在恋爱

 第四节 狂乱 装满热气的两只小瓶

第六章 太阳 构筑一个无人停留的小岛

 第一节 孤独 鱼筐中的泉水

 第二节 变幻 天鹅飞越桥梁的声音

 第三节 流浪 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第四节 难关 在黎明的风中飘忽不定

第七章 梦想 多像无人居住的村庄

 第一节 世俗 插在屁股上的麦芒

 第二节 排解 雨是一生过错

 第三节 灵魂 一只美丽的鸟面对树枝而坐

 第四节 敬畏 在运送太阳的途中相遇

第八章 死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节 痛苦 从此不再写你

 第二节 吟唱 站在痛苦质问的中心

 第三节 尽头 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第四节 永别 肉体是河流的梦

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三节

天才·十二只鸟飞过麦田

五岁的黎明

五岁的马

你面朝江水

坐下

四处漂泊

向不谙世事的少女

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

打听你。谈论你

可能是妹妹

也可能是姐姐

可能是婚姻

也可能是友情

——《给安庆》

有人说,因为海子,更多的人知道了安庆这座曾经灿烂过的文化小城。这里是安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美学大家朱光潜、邓以蛰、方东美等都与这里有着剪不断的缘分,而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陈独秀先生更是来自安庆怀宁。几十年后,这里又孕育了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子,复活一个时代的诗歌风华。

在这个创造过不朽与神奇的小城,在查家湾麦地的胸怀里,小海生在母亲的故事里学会走路,学会咿咿呀呀地讲话。她的母亲终究和那些大字不识的乡野农妇不同,她懂得阅读的乐趣,也知道文学的魅力,文化是她心间神圣而遗憾的秘密,她要让自己的儿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洗礼,放下锄镐,走出大山。

文化基因躁动着,在母亲陪伴着的村庄里,海子的启蒙教育就这样早早开始。在难得的闲暇时刻,母亲会把他揽在怀里,讲述一个又一个绚烂美丽的简短故事,她收集着旧书旧报上的每一段文字碎片,用沉静的腔调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别样风华的文字世界。而听故事的小海生,总是无比安静,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的脸,望着那神奇地开合着的双唇,小海生沉浸在那神奇美丽的故事中。

懵懵懂懂,他还不会走路,大抵也不能完全懂得母亲的故事,但他依旧沉醉在母亲温暖的声音里,或许,有一种喜欢,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

文化的血脉就这样进行了传递。母亲见儿子喜欢听故事,很是欢喜,更是不遗余力地编织一个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慢慢地,海生开始懂得故事的内容,他沉沦其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或惊讶得张大嘴巴,或高兴得眉眼弯弯,或感动得泪眼婆娑。从懵懂到懂得,母亲的故事,一直是他精神的乳汁,滋养着他生出血肉。

母亲讲故事的画面,就这样刻在了他的记忆深处。不知不觉间,母亲已成为他情感喷发的原点,成为梦想的原始图腾。后来,他长成了诗人,村庄中的母亲也成了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化身。

小海生又长大了些,他开始用探究的眼光打量报纸杂志上的一个个方块字。当母亲拿着书刊读给他听时,他便随着母亲的节奏在书页上的字里行间游走,时间久了,竟然识得了不少文字。

看着这样有天分的儿子,操采菊开心不已,在她的意识里,只有识得汉字,才能更好地识得自己。犹记得苏东坡所言:“人生识字忧患始。”她寻来更多有字的书报,读给儿子听,有些书报,不知是因为太过老旧,还是因为她翻阅了太多遍,那泛黄的纸张软得仿佛一碰便碎。

就这样,幼时的查海生,在母亲的膝头上,在软绵的耳语故事间,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启蒙教育,也打开了探索生命的第一眼。

海子两岁了。这一年,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运动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犹如狂风过境般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连查家湾这个闭塞的南方小村庄也无法避免。炎炎夏日间,蝉鸣聒噪,村庄不再宁静,大多数人如无头苍蝇般胡乱奔走在暴风雨前夕的土地上,复杂的人性在无限放大,日子开始如履薄冰。

日子沸腾了,不再只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平淡反复,增添了许多新戏码——轰轰烈烈的年代,贫穷的查家湾也揪出了几个所谓的“牛鬼蛇神”,在公社学校的操场上批斗个没完,红卫兵慷慨激昂的“最高指示”说个没完,也背个没完……

思想贫瘠的土地之上,村民们不知道这场运动为何来得如火如荼,大抵也不能理解运动的所有意义。他们只是如同木偶般,背着来不及放下的锄头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集会,高声呼喊着“万岁,万寿无疆”,照本宣读地背诵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生怕声音不够洪亮,态度不够虔诚,而被“造反派”揪成被批斗的“牛鬼蛇神”。

小海生单纯的眼睛还不能解读村子里气氛的变化,但敏感如他,还是在转换的街景和父母的倦容中嗅到了一丝丝的不安定。多少次,他跟着父母混在一片浮躁中高声呼喊,混乱中唯有母亲温热的手掌无比真实。革命的形势愈演愈烈,在喋喋不休的吵闹间,査振全两夫妻机械地参与着繁杂的活动,疲倦而小心翼翼。

看着不同于平常的父母,面对家里压抑的气氛,灵动的小海生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想要做些什么,让父母紧皱的眉头能够舒展一些。一日夜里,他对母亲说:“妈妈,今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惊讶的夫妻二人无声对视一眼,便专心听起儿子的故事。只见小海生挺着小小的胸膛笔直地站在父母面前,用稚嫩的童声复述了母亲曾经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看着儿子讲故事时“一本正经”的模样,夫妻二人很是欣慰,笑得合不拢嘴,那不停奔走的疲倦,早就在笑声中一扫而光。

讲完故事,他看着笑语晏晏的父母,羞涩地笑了。表演继续,接下来,他如集会时的红卫兵那般,踱着步子,抬头挺胸地背诵起“语录”,一条条,一段段,他滔滔不绝地背着,字字精准,毫无错漏,惊呆了一旁观看的父母,他们不敢相信,如此幼小的儿子,竟然有如此天才的记忆力!

应该是习惯吧。见惯了同样的神情,同样的语调,天才的他,诵读同样的东西,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正如他看惯了灰色墙上的鲜红标语大字,便学会了写字,常常随手捡起草棍,便在地上划写出歪歪斜斜的方块字。

这一年,小海生只有四岁。査振全喜出望外,透过儿子小小的身体,他仿佛瞥见了孩子的未来,海生是他的骄傲,他知道未来的某一日,这孩子一定会成为一抹亮丽耀眼的风景。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了他的脑海,老实巴交的憨厚裁缝要让小海生代表全家参加“语录”背诵比赛。

红旗飞扬的一天,査振全抱着四岁的儿子,从拥挤的人群中挤过,来到背诵台下的报名点,为儿子报了名。当主持人宣布查裁缝家四岁的查海生要上台背诵时,台上台下立刻哄笑起来,嘲笑查家一定是想奖品想疯了。

一片嘲讽间,査振全依旧神态自若地把小海生举过头顶,放在背诵台上,还骄傲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直谦逊老实的他,从来没有这么自信过,他相信小海生一定会为他长脸,不是为了奖品,而是为了心底那无法隐藏的骄傲与自豪。

站在背诵台上的海生是那样的瘦小,他穿着父亲特意缝制的卡其制服,如同一棵站在桌上的小小豆芽菜。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紧张,只是挺直了腰杆,用亮晶晶的眼睛扫过台下拥挤的人群,然后双唇轻启,一字字,一条条,他字正腔圆地背诵着,直背得闹哄哄的观众们收起了嘲笑,惊讶的双眸里写满惊羡,情不自禁地喝彩,鼓起掌来。

如果镜头拉近,给査振全一个特写,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这个不苟言笑的父亲在那一刻笑得是多么的欣慰。他静静地站在台下,远远地看着儿子,嘴唇微微颤抖着,眼角的皱纹挤出灿烂的色彩,或许,这一刻的愉悦和骄傲,足以融化掉往日所有的苦难与不幸。

比赛结束了,小海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冠军。在一片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査振全骄傲地让儿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拎着一篮鸡蛋(冠军奖品)向家的方向走去,夕阳的余晖将父子俩狭长的身影染上了柔和的光晕,寂静的田野上蝴蝶飞舞,百花芬芳。

这是属于查海生的第一份荣耀,也是属于査振全的荣光时刻……査振全依旧在回味着,当儿子嘴里如泉水般涌出一条条“语录”时,台下一浪胜过一浪的惊叹声,还有乡里乡亲拍着自己肩膀夸“你家儿子真是个天才”时的欣羡目光。

他无限唏嘘,查家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着,能够识得方块字的压根就没有几个,如此聪明的儿子,他又如何舍得让他的命运如自己这般埋没在黄土之间!这一刻,査振全暗暗下了决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一定要供儿子读书,供他走出大山,走上宽敞的大路。

或许,朴实的查裁缝还不懂得天才的真正意义,也不知道天才承受的寂寞和悲伤。有人说,所谓天才,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也被命运扼住喉咙。或许,天才的人生注定了悲剧与不美满,一如海子。

但是天才的名字终究是璀璨的,那大放异彩的一抹颜色,终究不会被历史的诗篇抹去。

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有的含起一颗麦粒,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P17-23

序言

你用炙热的诗句,打开过我生锈的枷锁。跪在你诗歌的土地上,我挥洒了最珍藏的一滴眼泪。你的语言打开了所有意象,村庄就是你的大脑。每一颗麦子,都站在了自己的韵脚里。

时光与时光没有什么不同,但过去的那一段,已被镀上了金光。我们都记住了你的名字,海子。

或许,此时你已坐在云端,笑看人间繁杂。有人称你为国王,将王冠戴在你的墓碑上,也有人议论你为懦夫,将非议翻飞在时间的烟尘里。

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读诗时,观照的往往是自己。你用生命写诗,人们自然也要掏出灵魂才能与你对话。彼时,你愿面朝大海,今日,我们带着不同的缘由面向你。

你的诗歌捕捉到了生活的本质,而生活的规则,没有接纳你。

理想的破灭,人们无法理解,甚至被冠以“软弱”。那是因为,他们从来不知,何为“理想”,那不是乌托邦的太阳,而是心底的露珠。

诗歌的年代渐渐陨落。将欲望等同于理想,是今天的流行病。岁月爬上眼角,年华虚度,空留一身疲惫。在诗歌面前,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

一页诗落下,没有人拾起。可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在复活了十个海子的春天,醒在夜里。

吴韵汐

2014年12月

后记

有人说,海子以他的死肯定了诗,海子以他的死否定了诗。

1989年,以梦为马的诗人,用最惨烈的死亡,奉上给当代诗坛的最后献礼。这便是海子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让大地轻颤,让北风呜咽,让疲倦干瘪的灵魂,在孤寂中惊醒。

在海子的周年祭上,诗人苇岸如是说:“海子离开我们一年了,我们身旁空旷,坐在暗淡和怀念里,抚摸海子留给我们的诗歌。许多瑰丽的、优美的,甚至伟大的诗歌,被海子带走了。环顾四处,没有一个人能够走来,代替海子,把他的金黄、火焰和纯粹还给我们。”

是的,从此世间不止少了一个诗人,还少了金黄、火焰和纯粹。

我们不会遗忘,一个怀宁诗人,叫嚣的梦想。

我们不能遗忘,一个倔强青年,最后的呐喊。

母亲,太阳,麦田。我相信,在那遥远的天国,海子一定能够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一定能够拥抱春暖花开的幸福。我相信,他如果愿意,一定能在春天的曙光里复活,在金黄的麦浪问跳动金黄的舞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9: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