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词传)》由李清秋著。
李煜,诗词之宗,生于帝王之家,是南唐后主,多情的违命侯。生命赋予他独特的轨迹,他无心政治,却不得不执掌江山。他要的不过是“一壶酒,一竿纶”,而他得到了别人眼中垂涎三尺的王位。这对他来说,并非命运的厚赠,而是生命的负累。
往昔的单纯与美好,一闪而过。眼前的繁华与喧嚣却越来越缥缈。就这样,他在如梦如幻的人生里。以诗文为命,览尽繁华,看遍破碎,以泪书情。最终,一切来了又去,将他装满后,又全部掏空。他未能保住江山,也未能保护深爱的人。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他辜负了江山,也终被江山所误,一生忧愁。他笔下的一江哀痛,浇灌了千古人的愁肠。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彻骨的悲欢。
由李清秋著的《一江春水千古愁(李煜词传)》记录的是:他是才华横溢的词人,以梦为马,在诗酒年华里,尽展一个词人的风流与潇洒。他是指点江山的帝王,坐拥繁华,在庞大的帝国里,尽享王者至尊的权利。当两种人生,交织在一起,结成了巨大的矛盾。无人懂得这位词人在金阶华殿里吟风弄月的潇洒,亦无人懂得这位帝王在杨柳岸晓风残月下的孤独。所以,他无可厚非地走向注定的结局,他辜负了江山,也被江山所误。
时光呼啸而过便是百年,历史尘封了过往,幸而他的诗词,千古流传。且让我们随着他笔墨中的欢愁,重游这位“词中之帝”的人生轨迹,品味他的快意与哀愁。
花开一季,陨落成殇。漫天飘飞的花瓣,勾勒成南唐最后一抹绚烂。李煜,这位干夫所指的昏君,这位万人敬仰的词帝,在山河破碎之时,选择了肉袒而降。
历史的洪流,淹没了那个平凡的日子。然而对于李煜来说,那是他生命里最铭心刻骨的耻辱。他一生的痛与很,在那一天凝结成一道深入骨髓的疤。
当“王国”跌落“亡国”的深渊,所有的痛苦与绝望,只有李煜一个人最清楚。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他不会忘,离开的那一天,宫娥彩女在泪眼婆娑中为他演奏最后的乐曲。曾经奏出天籁般柔美乐曲的乐器,而今竟在泪水中奏着悲歌。仿佛只在昨天,他还和心爱的女子赏月赋诗,多少风花雪月的过往,转眼间如风而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祖辈留下的大好江山,竟在他手上化为泡影。当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这位亡国君主的时候,殊不知,最悲痛的,是他。
绝望,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刺进了他的胸膛。
五代时期,南唐是江南有名的富庶大国,可谓是国泰民安。然而,在军事力量上,南唐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这样富裕而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国家,就像一只温软的绵羊,无论绵羊本身多么珍贵,却总是避免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
公元961年,原本一心扑在诗词歌赋上的李煜阴错阳差地成了南唐的帝王。尽管他内心深处一万个不愿意,但男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还是促使他努力去做一个好皇帝。他害怕干戈,更不愿黎民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对猛虎般的北宋,他只有拼命地讨好。于是,从那一年起,南唐每年都要向北宋进贡大量的奇珍异宝。
然而,北宋的野心,岂在于那些珍宝上?他们要的,是一统天下!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为任何动人的故事而感动,更不会为任何善良的人感动。弱肉强食,这是千万年来流传下的大自然法则,没有人可以更改。这是自然界的规则,也是史书里的标签。
公元971年,南汉为北宋所灭,一时间,南唐唇亡齿寒。那种浓重的危机感,在富庶的南唐上空席卷而来,好一个黑云压城城欲摧!在万分惊恐与慌乱中,李煜依然坚守着心中小小的希望——与其说那是希望,不如说是痴人说梦般的幻想——只要向北宋低头,他们就不会侵犯自己。
于是,历史上有了这样的一幕:南唐后主李煜,向北宋皇帝赵匡胤上表,甘愿削去南唐国号,从此只称江南国主。他幻想着,这样恭顺北宋,就不会像南汉那样遭到灭国之灾了。
然而,这个天真的帝王错了。
现实永远是现实,从不会因为你心存侥幸而出现奇迹。赵匡胤决绝地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煜是无辜的。尽管他没有称雄世界的野心,但是他所在的位置,却成了北宋统一天下的绊脚石。“皇帝”这个头衔,对李煜来说是一种幸运,然而也是他生命里最大的不幸。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出十万大兵讨伐江南。
人们经常责怪李煜荒于朝政,责怪他把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其实,逆溯历史的轨迹,我们会看到,真正的历史,并非与传言完全一致。赵匡胤发起那场讨伐江南之战持续了一年多的时光,直到975年,宋军才攻陷金陵(今南京)。当和平共处的梦想破灭后,李煜也曾努力抵抗过。以一个江南小国,抵抗了宋军一年多之久,这已经很不容易。
李煜是深爱着自己的子民的。正是因为这份爱,他选择肉袒而降。在大势已去的时候,他没有命令将士们拼死抗争,也没有逃跑。他的投降,是为了能给那些深爱的人留下活路。对一个男人来说,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然而为了那些深爱之人的生命,他甘愿放下自己的尊严。
P2-5
时间的浪花翻飞几许,跳跃着生命的感慨,略过惆怅人生,落到词人梦里,成了千古叹息,成了文学世界里的翡翠明珠,穿透历史的城墙,在某个不设防的瞬间,照彻我们的心灵。
诗词的舞台上,从来不乏千古流芳的文人名士,但往往极致的传奇,更能让人们透彻地释放爱恨。而若说极致,莫过李煜。
李煜,诗词之宗,生于帝王之家,是南唐后主,多情的违命侯。生命赋予他独特的轨迹,他无心政治,却不得不执掌江山。他要的不过是“一壶酒,一竿纶”,而他得到了别人眼中垂涎三尺的王位。这对他来说,并非命运的厚赠,而是生命的负累。
往昔的单纯与美好,一闪而过。眼前的繁华与喧嚣却越来越缥缈。就这样,他在如梦如幻的人生里。以诗文为命,览尽繁华,看遍破碎,以泪书情。最终,一切来了又去,将他装满后,又全部掏空。他未能保住江山,也未能保护深爱的人。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他辜负了江山,也终被江山所误,一生忧愁。他笔下的一江哀痛,浇灌了千古人的愁肠。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他彻骨的悲欢。
世间成败的那一杆秤,也难以衡量他的人生。他是亡国之帝,词家之宗。两种命运交集成一种人生。错位锻造成一种独一无二的璀璨,命运牺牲了一个朝代,成全的了文学。
今时今日,我们难以复刻他们极致的人生,却可以在他们某一段故事中,寻到一些共鸣。那一种想忘不能忘的痛;那最美的初遇,最好的曾经;那昨夜小楼里吹来的东风,那一场醒不来的春花秋月梦境……在反复的吟唱中,他就那样,隔着千年时光,携着一生悲欢泪歌,向我们缓缓走来。
那些繁华与凄凉时光,已成为过往,那些惆怅,被赋予了新的情节。又仿佛,是他的哀愁还未诉尽,所以才借后人之口,滔滔不尽地诉说。
著者
2015年1月
街头巷陌,烟柳江南。
循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依然能看到千余年前的繁华南唐。虽然它只存在了四十年,但是却给后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文人学士的优厚待遇,转变唐以来重武轻文的现象,这一切都隐藏着南唐的痕迹。
作为一代君王,李煜无疑是不称职的。他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形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格。他善良、天真,如同一块天然去雕饰的美玉,透明无瑕。只是,这样的美玉虽然价值连城,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这个特点,也恰恰成了李煜所统领的南唐的特点。
笙歌醉梦间,他沉沉地醉倒,在诗词歌赋里填写醉人的光阴。
当宋军的铁骑踏碎江南的太平时,也踏碎了李煜养尊处优的帝王岁月。那些花前月下的美好,转眼间竟成为流水落花的悲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无眠的黑夜,就这样和着痛苦与烦恼直到天明。春意阑珊的北国,依然寒凉沁骨,不似江南的春暖花开。
多少次,他在梦里重游故国。然而,梦中的欢笑愈多,醒来后承受的痛苦就愈剧烈。这一生荣辱,他只能付之于文墨,在纸笔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他是永远的帝王。有人羡慕“千古词帝”这个美名,却不知,美名的背后有多少苦楚心酸。
国家不幸诗家幸,那些无处排遣的痛苦,都被他雕琢成了精美的诗篇。一字字、一句句,都在凄美的旋律里,传唱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