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涛--走出靖江王府/靖江王城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艺兵//张俊显//张坤丽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石涛本是明朝藩王靖江王的后裔,原名朱若极,出生在靖江王府,幼年时因清兵入关、明朝各地藩王间明争暗斗等复杂政治因素,他在仆人的帮助下逃离了王府,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开始了对绘画艺术的苦苦追求,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张艺兵、张俊显、张坤丽编著的这本《石涛--走出靖江王府》从石涛与靖江王府的关系出发,写石涛的身世及其艺术贡献,有助于读者了解靖江王府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内容推荐

石涛,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张艺兵、张俊显、张坤丽编著的《石涛--走出靖江王府》追踪了石涛的身世之谜,牵出石涛与广西桂林靖江王府千丝万缕的关系,记录了石涛颠沛流离的人生轨迹,探析了石涛“由佛入道”的心路历程,梳理了石涛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最后,本书还探讨了石涛的艺术贡献及价值。通过此书,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全面立体的石涛。

目录

第一章 画坛奇才写风流 靖藩后裔隐半生

 一、靖藩后裔

 二、生年之谜

 三、喝涛面影

第二章 落发湘山结佛缘 闻道四方初露锋

 一、落发清湘

 二、辗转游历

 三、求师证道

 四、艺术初芒

第三章 宣城十五春秋梦 笔无定姿着丹青

 一、宣城雅集

 二、双塔静修

 三、黄山悟真

第四章 金陵雅集寄梅兰 燕京漫游悟真谛

 一、禅寄长干

 二、辗转双城

 三、北游燕京

第五章 暮居扬州出佛门 大涤堂里绘余生

 一、扬州晚生

 二、思想状况

 三、艺术世界

第六章 诗书艺蕴画语录 妙笔生花见神功

 一、艺术风貌

 二、理论探索

 三、艺术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石涛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所作的一首古风,回忆到他与梅清、施闰章等人在清音阁把酒论古今,吟诗著丹青的难忘雅集:“一倾安一斗,醉墨凌沧洲,思李白,忆钟繇,共成三绝谁同流,清音阁上长相酬。”该诗署名“登清音阁,索施愚山、梅渊公和章”。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发现石涛与梅清的往来唱和之作,却难以找到石涛与施闰章的酬唱诗章。翻开《施愚山集》,能找到的仅《石公(种松图)歌》这么一首称赞石涛种松的诗。在诗人看来,“种松欲遍无荒榛”的石涛为宣城这块禅宗圣地增光添彩,引发了人们对当代高僧黄蘖禅师的思念之情,“俄倾空中声谡谡,青天万树齐浮图。为问西飞黄蘖归来无”。

石涛旅居宣城,对当地文人雅士自然是不失敬重,多有诗章相赠。康熙二十三年(1684),石涛曾作《深山探春图》,画作题诗一首,并写明“愚山先生招游敬亭,归路分得烟字,丁巳诗,甲子三月忽忆愚山图此”。此画题款表明,石涛对施闰章也是有作品相赠。诗坛自古有唱和之习,为何施闰章却不“礼尚往来”?个中原委,我们不得而知。与石涛有关的史料本来就少之又少,我们难以从中发现历史的真相。但是,从施闰章的人生轨迹来探究一下,却还是有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多少能说明一下这个有趣的“失礼”。

施闰章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两年后晋京补刑部湖广主事。第二年秋天,顺治帝诏赦天下,当时朝廷遣使无专员,施闰章就以刑部主事充当使节,出使广西。根据《施愚山集·使广西记》记载,施闰章过永州,经全州,在1652年春天到达桂林定南王府,也就是当年的靖江王府,拜谒孔有德,宣诏书。结合石涛的身世来看,施闰章出使广西的时候,几年前从靖江王府出逃至全州的石涛,不久前又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当时石涛与施闰章还无缘结识,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擦肩而过。“施闰章身着大清王朝的官服,以清廷御使的身份大模大样地踏上粤西这块原本陌生的土地;而原本是明靖江王‘的嗣’的石涛,却身披袈裟,以禅僧的身份在惶恐不安之中一步一回头地离开粤西这块用乳汁哺育过自己的土地。”

施闰章完成公务离开桂林没多久,又奉使视学山东,并出任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等职。康熙六年(1667),因朝廷裁缺,施闰章去官回到故里宣城。大概就是在这时,石涛与喝涛从浙江江苏一带转赴宣城。十余年后,脱掉官服的施闰章终于在故乡与驻锡敬亭山的石涛相逢、相识。贺知章有诗云“乡音无改鬓毛衰”,想必正意气风发的石涛也自然是带着浓浓的乡音的。按照韩林德先生在《石涛评传》中的分析,如果对岳西风土人情并不隔膜的施闰章向这样一位一口粤西乡音的和尚打听身世和老家时,石涛只是“低徊吞吐,言不尽意”,甚或“王顾左右而言他”,那么见多识广、历经官场历练的施闰章必定心存疑虑,日后定不会冒政治风险与一位有明宗室后裔嫌疑的和尚推心置腹。尽管是推演之论,想来却颇有几分道理,用来解释为什么难见施闰章对石涛的应和也算站得住脚。

应该说,文人雅集、酬唱往来,是当时文人交往、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石涛的宣城敬亭山时代,他与当地的文人雅士往来切磋,这种文化上的融入与认同感应该给了石涛不少有益的支撑。同时,这些文人之间艺术的交流,也会给石涛的艺术成长提供不少的可能性与养分。尤其是梅清,更是和石涛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即使是石涛与喝涛多年后移居金陵,他们还有往来,这份真挚的友谊在石涛的人生中也是弥足珍贵的。

P40-42

后记

与石涛结缘纯属巧合,都是因为王城。2006年1月开始,我到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上班,每天出入正阳门,端坐在独秀峰下的办公室里,我的心时常被端庄肃穆的王府建筑和峻峭挺拔的独秀峰所震撼。时问一长,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王城、王府的各种故事。这其中就有不少是关于石涛的。石涛本是明朝藩王靖江王的后裔,原名朱若极,出生在靖江王府,幼年时因清兵入关、明朝各地藩王间明争暗斗等复杂政治因素,他在仆人的帮助下逃离了王府,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也开始了对绘画艺术的苦苦追求,最终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大约在2008年,也就是我到王城上班的第三个年头,以中国美术史研究见长的张明学博士约我参加一个研究课题,负责有关石涛方面的研究。虽然我不是学美术专业出身的,但因为念过两年的文艺学研究生课程,对艺术史、美术史也比较感兴趣,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于是我就欣然接受了。2011年,周长山博士要主持编写一套“靖江王城历史文化丛书”,他听说我作过一些关于石涛的研究,便邀请我参与其中,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

这本小册子从2012年6月动笔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时间拖得有点长,实在有些惭愧,个中原因一言难尽。今天此书得以付梓,实在要感谢张坤丽、张俊显这两位年轻的合作者,部分章节是他们独立完成的,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撰写了其中部分章节并对全书进行了统稿。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姚蔼萍和石琳两位女士。姚蔼萍在读研期间,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石琳为文字的录入和图片的搜寻及选择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由于作者的知识和认识所限,书中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艺兵

2014年5月于枇杷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5: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