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是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一战成名,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一个半世纪以来,英国军队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蒙哥马利那样精通军事,战功卓著。蒙哥马利虽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但我们完全有理由承认,他不愧为世人皆知的英雄,威灵顿的继承人。在2002年BBC(英国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活动中,蒙哥马利被入选并排名第88位。林文力编著的《蒙哥马利全传/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不仅着重写讲述了他的军事和历史功绩,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恋爱婚姻,而且对他的弱点与不足,也给予了客观的评价。给读者展现了一位真实全面的蒙哥马利。希望本书能够为有志之士和广大的读者带来借鉴与启迪。
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是蒙哥马利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他战功卓著,是英国人眼里的“军事天才”,威灵顿的继承人。
世界还远非伊甸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仍然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因此,一切关心国际局势与未来发展的人们,一切为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立志从戎的热血青年,一切即将成为将帅或立志成为将帅的指战员们,都应该读读这本林文力编著的《蒙哥马利全传/二战风云人物传记丛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能够给有志之士和广大读者带来借鉴与启迪。
1905年,伯纳德知道自己的成绩见不了人,于是瞒着父母报了陆军班。伯纳德之所以选择陆军班,一方面是因为陆军班对文化成绩要求低一些,另一方面是他始终忘不了哥哥哈罗德穿上帅气的陆军军装的样子。对此,蒙哥马利(伯纳德)在数十年后说道:“我当时选择陆军班,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喜好历史的我,知道具有爱尔兰血统的人,曾在英国军事史上留下过辉煌的功绩。就连横扫欧洲的拿破仑,也曾败给了爱尔兰英雄威灵顿。”
实际上,伯纳德进入圣保罗学校的第一天,就打定主意要进入陆军班。亨利夫妇知道伯纳德选择陆军班后,非常生气,因为他们一直希望孩子们能成为牧师,可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都背弃了这个神圣的职业。不过,亨利终究是个开明人士,他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对伯纳德的选择也采取支持态度。
亨利问伯纳德:“孩子,你喜欢当兵吗?”
伯纳德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亨利盯着伯纳德,说:“你也大了,以后的路需要自己来走,你决定一直走这条路吗?”
“是的,父亲,我决定了。”伯纳德回答。
“好,既然决定了,那就踏实地走下去。无论前方怎么样,那都是自己选择的,我相信主会保佑你的!”亨利爱怜地摸了摸伯纳德的头。
其实,这个时候,伯纳德并未想过未来怎样,他只是觉得当前没有比陆军班更适合自己的了。然而,习惯掌控他人的母亲莫德,坚决反对伯纳德就读陆军班,她想要改变伯纳德的选择。这一次,伯纳德还和以往一样,和母亲争执起来。不一样的是,伯纳德并不会在争吵后,屈从于母亲。莫德看到伯纳德坚定的态度,叹了一口气默许了。
1905年秋天,伯纳德进入了陆军班。自此,他的潜力开始慢慢得到发挥。不过,伯纳德的文化成绩仍然很差,只有在运动场上,他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圣保罗学校有一支游泳队,伯纳德凭借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时练就的游泳技巧,很快在游泳队中脱颖而出。但是,当时的游泳运动并不受大家关注,伯纳德因此在这方面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然而,圣保罗学校还有风靡整个英国的橄榄球和板球。伯纳德因为身体强健,进入陆军班后很快被选人学校第15橄榄球队,之后因为成绩出色又被选为第11板球队队长。同学们看到在运动场上敏捷活跃的伯纳德,就为他起了个“猴子”外号。伯纳德并不反感这个外号,反而认为这是同学们对自己的肯定。
伯纳德的运动成绩不仅受到同学们的肯定,就连由学校主办的杂志都对他大加赞扬,为此还刊登了一篇《我们不平凡的历史专栏一号:“猴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这样评价伯纳德的:伯纳德就如一只彪悍的猴子,总能领导团队奋勇争先。他利用自己的狠劲,将球抛来扔去,任何企图阻止他脚步的人,都会被他凶狠地撞开。
时间如白驹过隙,伯纳德马上就要毕业了。可是,圣保罗学校并不是军校,从陆军班毕业并不意味着可以进入军队,成为军官。然而,伯纳德非常希望将来能进入军队,为此他准备参加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考试。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是一所培养初级陆军军官的学校,该校位于英格兰的伯克郡,共有3个学院,每个学院下辖4个学员连。学校的课程不仅有军事课程,还有基本的文化课程,有数学、外语、法律、管理、军事工程、地形学、战术、体操、骑术、击剑和操练等。
进入该校的学生,通常来自两个生源,一方面是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的中学生,另一方面是英国陆军中的军士和初级军官。不过,进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并非易事,因为它还有个入学考试,虽然考的都是基本知识,但是对于伯纳德来讲,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P8-9
时势造英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将领,他就是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而战,成为了英国人心中的骄傲,成为了世人皆知的英雄。
1887年11月17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出生在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的他跟随着父母长期在海外生活。这段生活经历造就了他孤僻、叛逆的性格,培养了他的观察力和意志力。1901年,14岁的蒙哥马利正式上学,文化成绩不理想。1907年,他考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第二年加入皇家沃里克郡团,职务是少尉排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在法国、比利时战场参加了战斗,.身负重伤。战争结束后,他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并且当上了坎伯利参谋学院主任教官。
1937年,蒙哥马利调任第9步兵旅旅长,此后又任驻巴勒斯坦第8师师长,因立下战功,被晋升为少将。1939年8月,他被调回国内成为“钢铁师”第3师师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第3师随同英国远征军横跨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战争期间,蒙哥马利总是戴有将军和装甲兵两个帽徽的特殊军帽,在前线亲自指挥。目的是为了跟前线的士兵共同作战。这种作风鼓舞了全体官兵,再加上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率--领官兵在北非阿拉曼地区与德、意军队激战,打败了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蒙哥5利名声大振,有了“捕捉沙漠之狐猎手”的美誉。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晋升为上将,还被封为爵士。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1944年6月,蒙哥-5利协助艾森豪威尔指挥诺曼底登陆。同年9月,他晋升为陆军元帅。
1945年春,他指挥第21集团军群横渡莱茵河进入德国本土,之后又向波罗的海进发。同年5月,他代表盟军接受了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的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评价他:他从埃及经的黎波里、突尼斯、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经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直达波罗的海和易北河,旌旗所指,战无不克,未尝有丝毫失误。
蒙哥马利以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在“二战”当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战”结束之后,蒙哥马利又先后担任了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军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北约最高司令部副总司令。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2年的军旅生涯宣告退休,成为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1976年3月25日,蒙哥-5利在英格兰汉普郡奥尔顿逝世,终年89岁。不过,他在世界军事领域,依旧享有声誉和崇高的威望。
本书在大量考证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不仅着重写了他的军事和历史功绩,还将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恋爱婚姻等囊括其中。另外,此书不单肯定他的优点,还写到了他的缺点,犯过的错误。通过这些,让读者对蒙哥马利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希望读者能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受益。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李华伟、林中华、李华军、范高峰、林学华、张慧丹、林春姣、李雄杰、刘艳、李小美、林华亮、陈聪、曹阳、李伟、曹驰、庞欢、刘艳、张丽荣、李本国、林晓桂、李泽民、龚四国、周新发、林红姣、林望姣、李少雄等不少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深切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