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写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智库建设已进入全新时代。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背景下逐渐成型的。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课题组编著的这本《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中的政府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党委和政府。本书从2012年开始调研,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合作开展研究,经过近3年努力,初步形成了本书。本书从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脉络、框架、走向、现状、趋势、目标需求与阶段任务、政策支撑及国外智库启示等方面,严谨论述了地方政府智库发展之路。
总报告 地方政府智库发展脉络、框架与政策走向
一 对智库的一般认识
(一)智库本源
(二)国际智库的不同特点和规律
(三)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误区
(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与“新”
二 政府目标需求条件下的智库组织形式与功能定位
(一)决策者需求与智库供给的阶段演变
(二)组织模块与组织形式
(三)功能定位的新常态
三 地方政府智库面临的问题与管理方式创新
(一)是体制性问题还是方法性问题?
(二)如何尊重研究人员的智力成果并激发其活力?
(三)怎样提升课题研究的务实性和管用性?
(四)什么样的财务体制有利于智库发展?
四 建设高质量地方政府智库的政策走向
(一)全面提升对软实力的重视程度
(二)加快推进决策机制和程序的法制化进程
(三)着重加强政府智库的主平台建设
(四)不断强化各类组织形式智库资源的集成创新能力
(五)以激发活力为核心改革创新智库管理方式
(六)积极推动智库的区域性合作和国际交流
分报告一 对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基础认识
一 智库概念溯源与历史演进
(一)智库的内涵和外延
(二)智库的基本分类
(三)智库的功能和作用
二 地方政府智库构成要素与角色定位
(一)地方政府智库构成的核心要素
(二)地方政府智库的角色和定位
三 地方政府智库评价和影响力生成
(一)政府智库评价方法和主要指标
(二)地方政府智库影响力生成机制
分报告二 政府智库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智库发展历程
(一)勃然兴起和反思交替阶段(1978~1992)
(二)有限目标与专业发展阶段(1993~2002)
(三)程序化和自觉化发展阶段(2003~2012)
(四)规范发展和依法参与阶段(2013~)
二 政府智库发展现状
(一)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活跃智库
(Z-)政府智库在各类智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政府智库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明显提升
(四)智库国际合作交流的空间得到开创性拓展
三 政府智库面临的问题
(一)参与决策的机制不完善
(二)智库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三)组织管理还不适应发展需要
(四)智库创新能力不足
(五)对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引导力不够
四 政府智库发展趋势
(一)政府智库的功能更加明晰
(二)政府智库的管理体制更加规范
(三)智库竞争格局更加多元
(四)研究资源更加注重整合协同
(五)政府智库参与决策更加制度化
(六)智库交流更加国际化
分报告三 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目标需求与阶段任务
一 政府智库目标的确定方法
(一)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二)影响目标确定的一般变量分析
(三)对智库目标的变量分析及模型构建
二 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目标需求
(一)智库目标必须符合决策者的需要
(二)智库目标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三)智库目标必须适应自身发展趋势
三 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的阶段任务
(一)专业化发展阶段的智库建设任务
(二)成熟发展阶段的智库建设任务
分报告四 创新地方政府智库管理方式的框架性设想
一 国外智库管理与运行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人才管理
(二)研究经费预算与管理
(三)研究过程管理
(四)科研成果管理
二 国内地方政府智库管理方式探索实践
三 创新政府智库管理方式的框架性设想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定位
(三)主要着力点
分报告五 政府智库建设的政策支撑
一 加快推进决策咨询机制的法治化进程
二 健全有利于激发智库创新力的激励机制
三 规范智库市场准入和退出
四 畅通各类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 推进有效率的信息公开与共享
六 支持和打造有影响力的核心智库
分报告六 国际智库发展趋势与启示
一 国际智库发展情况与特点
二 国际智库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进程持续不断加快
(二)综合性和专业化发展方向并重
(三)创新手段不断多样化
(四)定位和功能不断深化
(五)竞争日趋激烈
三 国际智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