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斯庇尔传》以全新的视觉和详实的资料再现了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的传奇人生。作者若埃尔·斯密特用了整整一章节选了罗伯斯庇尔最后一次在国民公会上慷慨激昂的讲话,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了罗伯斯庇尔对革命的热忱投入和廉洁正直的品格。书前面附有精美插图,文与图相得益彰。书后附有大事年表,让读者对罗伯斯庇尔的一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伯斯庇尔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若埃尔·斯密特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伯斯庇尔传》以全新的视觉和详实的资料再现了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的传奇人生。作者若埃尔·斯密特用了整整一章节选了罗伯斯庇尔最后一次在国民公会上慷慨激昂的讲话,让读者更加深入理解了罗伯斯庇尔对革命的热忱投入和廉洁正直的品格。书前面附有精美插图,文与图相得益彰。书后附有大事年表,让读者对罗伯斯庇尔的一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内容推荐 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罗伯斯庇尔传》的作者若埃尔·斯密特为我们描绘了与以往不同的罗伯斯庇尔的形象。年轻的法官罗伯斯庇尔不愿意签署一项死刑判决,在大革命中却发生了改变,大革命给了他光辉但不人道的思想。他是古罗马英雄的狂热崇拜者,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他将理想推到了犯罪的地步,最终赞成恐怖。热月十日晚,他为之献身的大革命将他吞噬:他和二十二个支持者被送上断头台。 目录 前言 勤奋孤独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初涉政坛 从制宪议会到雅各宾俱乐部 君主政体问题 罗伯斯庇尔在雅各宾俱乐部领导大革命 廉洁公 共和国宣告成立:罗伯斯庇尔坐镇国民公会 革命走向激进化 恐怖初现 走向持久革命 通过恐怖达到理想的革命? 化装的独裁者? 罗伯斯庇尔的最后演说:他的政治遗言 最后时刻 罗伯斯庇尔没有定论 附录: 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马克西米连一玛丽·伊西多尔·德·罗伯斯庇尔一七五八年五月六日生于阿拉斯,当时路易十五与奥普同盟的七年战争演得正烈。罗伯斯庇尔的名字里虽有个“德”字,让人猜想他可能是贵族,然而他并非贵族。起初,他家姓德罗伯斯庇尔,属于法律资产阶级。其家族中有诉讼代理人、公证人、律师,换句话说:搞法律的。马克西米连的父亲弗朗索瓦和其祖父一样,属于律师这一行会中人。他的母亲也是平民,出身啤酒批发商之家,在法国北方这类似贵族。她名叫雅克琳娜·卡罗,生下好多孩子,马克西米连是长子,接下来是夏洛特、昂里埃特,最后是奥古斯坦。昂里埃特十九岁时死了,而弟弟奥古斯坦则将步兄长后尘,走上跟兄长一样的历程。 这一连串的生育对马克西米连的母亲是致命的。一七六四年,她在生产时死去,新生儿生下后也死了。马克西米连六岁。那时,马克西米连的父亲肯定痛苦地感受到鳏居的滋味,但他忠于自己的职业,费了很大劲儿,终于使一封联名信能发给路易十五,表达律师同业公会的同情,因为路易十五的儿子生病了。他也许去旅行了,去哪儿,不知道,一七六八年回来,然后又去了德国,显得有些飘忽不定,躁动不安。有人在曼海姆又见过他,但不清楚他在那儿干什么,然后他又回到阿拉斯,重操旧业,为人辩护。几年过后,他彻底失踪,甚至有传言说他可能在美洲出现过,或者仍在德国。两个儿子的政治生涯他是否知情呢?没人能做出肯定回答。今天所知道的,而且是没多久之前刚知道的情况是罗伯斯庇尔的父亲一七七七年十一月六日死于慕尼黑,他的埋葬证书表明他被授予过语言教师的职衔。 父亲的一次次出现和失踪对于马克西米连真是情感和经济两方面的灾难。他和弟弟妹妹被外祖父收养,外祖父也请自己的姐妹帮衬。罗伯斯庇尔是老大,他意识到这一点,以惊人的勇气和责任感扮演着父亲的替代者角色。他严肃、庄重、孤独。但他也知道要摆脱家庭败落的境地只能努力学习,因此一七六五年,他七岁被送进阿拉斯学校时,无论识字还是学习其他知识都全力以赴,非常起劲。很快,他成为数一数二的学生,一七六九年获得了一份可以让他去巴黎路易大王学校继续学习的奖学金。巴黎圣母院的一位议事司铎接待了他,后来成为他的监护人。 在学校里,他同样显得不易接近,同学中有未来的革命者卡米耶‘德穆兰,也有热月九日时要他脑袋的弗雷隆。他入迷地阅读所有古罗马作者的著作,特别是西塞罗反对马可·安东尼的《反腓力辞》。他埋头普卢塔克的《名人传》,为缔造伟大的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共和国的那些人的命运而激动。他也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受到这些罗马英杰及其生平的熏陶太深了,最后常常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位。 上这所学校的都是有钱的青年,他的贫穷促使他与他们疏远,既出于羞惭,也出于自尊。他的同窗不可能看不到他不整齐的穿着、磨烂了的便宜衣服以及常常鞋跟都穿坏了的鞋。其实,很少有人观察他,因为大家都排斥他。巴黎大资产者和贵族的孩子何必要和一个不属于他们圈子、如此孤僻、穿得又如此寒酸的人交往呢?据说,罗伯斯庇尔在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都不能出校门,因为他没有像样的套裤可穿。他一定为此很痛苦,对那些富有而狂妄自大的同学心怀积怨。对古罗马的仰慕,对那些为了共和理想毫不犹豫地蔑视权力和死亡的人的崇敬日益增长。 P1-P2 序言 直到近期,我们的历史书给我们看到的罗伯斯庇尔的肖像都是衣着讲究,好像大资产阶级一样——他也是大资产阶级,领饰紧紧裹着脖颈,假发扑着粉,神情不动声色,与猫颇有相似之处,夹鼻眼镜的橄榄形镜片后面,一双绿眼镜炯炯有神。这些书对他很不客气,因为罗伯斯庇尔是恐怖统治的组织者之一,他于一七九四年热月九日突如其来的死被大多数历史学家视为一种解脱。 然而,此人生活严肃刻苦,私生活没有任何逸事传闻,工作极其勤奋,从未有过假期或休闲活动,在这样一个人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谜,使他变成一个比他外表看上去更加复杂的人物。 诚然,带有象征性的是,巴黎没有罗伯斯庇尔街,这证明他始终被钉在耻辱柱上。我们要知道,同样,也没有拿破仑-波拿巴街或拿破仑-波拿巴大道,没有拿破仑三世街或拿破仑三世大道,仿佛拿破仑氏的统治只不过被视为法国历史的一段插曲而已,应该永远遭受放逐。不过在阿尔贝·马蒂耶或阿尔贝·索布尔之后,罗伯斯庇尔研究并没有消失。阿尔贝?索布尔是我在索邦大学的老师之一,他出版了一本关于无套裤汉的著作。他是这个有男有女的历史协会[1]的积极成员之一,这些人不一定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狂热分子,嗜血成性的人,他们的想法是,罗伯斯庇尔的思想和作为应该研究,而不是被夸张和丑化。 他留下了“廉洁公”的绰号,这完全有理由,在他周围,是丹东和巴拉斯们,是肆无忌惮和贪污受贿之徒。这个绰号在我看来应该为我们开辟一条路,来描绘一个政治家的生活、思想和业绩,在法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正因为他是个异类。最后这句话会招来罗伯斯庇尔的吹捧者的一片哄叫。这里得解释一下。 罗伯斯庇尔被他的老师们称为“罗马人”,因为他很年轻时就对罗马共和国的人物着迷,特别是罗马共和国濒于灭亡时捍卫它的那些人,这个法国革命者,像他在大革命时的各届议会的许多同僚一样,掌握着独一无二的罗马文化,他永远也没能摆脱布鲁图斯、西塞罗以及其他如小加图这样的榜样。 罗伯斯庇尔脑子里全是他们的人格、功绩以及他牢记在心的演说,他走进大革命仿佛生活在公元前一世纪,在国民公会仿佛那是罗马元老院的影子。他的所有举动、所有决定、所有讲话都受到这些与凯撒即与专制斗争的人物的启发,为了共和国存活下去,不管采取什么血腥的手段捍卫它,不管个人要冒什么样的风险。问题是,由于历史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事件的作用,在罗伯斯庇尔头脑里,这个被推向极致的共和思想,逐渐变成近乎抽象理念的法国理想,如何能达到目的,即达到一个乌托邦的完美的法国,其中所有公民都是自由幸福的主体? 罗伯斯庇尔穿着想象的托加[2]走进大革命,身上带着处在灭亡危险中的罗马共和国的全部光彩,在他看来,法国革命在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下也处在同样的危险中。 罗伯斯庇尔这种和他的罗马典范一样毫不让步的绝对的共和爱国主义情感,自然而然要完全变形为一场毫不留情的追捕,因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凡是反对共和的、道德的、廉洁的、纯粹的法国天堂般的未来的人,不管他是敌对还是纵容或中立,都是追捕的对象。罗马共和派没有干成的事,罗伯斯庇尔要干成,他要把法国人变成一种新人,这正是一种极权意识形态的标志。 罗伯斯庇尔为了达到这个完美的政治制度,摆脱他最怕的凯撒式独裁的危险,自己必须成为独裁者,但要从古罗马时代的意思上理解这个词,即临时的,而且仅仅是在共和国处于危险中时。 这种空想而非失去理智的逻辑,把法国拖进一场暂时的血腥冒险中,既非出于嗜血,亦非出于个人仇恨,而仅仅是由于对古代式共和道德的敬仰。走到这一步,成为他那罗马人的角色,直至与之融为一体,罗伯斯庇尔和任何人一样,也是经过多年的学习,有过怀疑,有过希望,有过坚强的意志,也有灰心丧气,显然,其中的最强音都应该仔细研究。正是这些使罗伯斯庇尔就像一个绝不让步的罗马共和派转世,成为古罗马伟大先人的效法者,而他的学习和青年时期便完全受到这些先人的熏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