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利大家林则徐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顾俊彦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代伟人林则徐,不但在禁烟销烟、抵抗侵略者方面名垂青史,而且在包括水利等很多方面做出过伟大贡献。由于以往我们在普及方面的工作有些欠缺,所以一般民众对林则徐的很多功绩知之甚少。《水利大家林则徐》的出版,在向民众宣传林公在水利方面的功绩、弘扬其精神,特别是张扬其为实现“上筹国计、下恤民生”的理想所做的成功的尝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在努力实践习近平主席号召的中国梦的当今,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书作者顾俊彦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了二十年,对黄河情况相当熟悉,对治理黄河满怀深情,对治黄取得的成就十分自豪。

内容推荐

《水利大家林则徐》向民众宣传一代伟人林则徐在水利方面的功绩、弘扬其精神。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全面、系统、条理分明地介绍林则徐参与过并取得成功的治理长江、黄河、汉水、淮河、运河、太湖、伊犁河、刘河、白茆河、福州西湖以及海塘等工程。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这种教育不是生硬而空洞的、八股调式的说教,而是通过林则徐身体力行的真实故事来体现,所以生动感人,起到潜移默化的鼓舞鞭策作用。

本书第三个特点是作者顾俊彦的一些建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淮河高堰 “非伊而谁”

 第一节 冲天飞鹤 高远理想

 第二节 水灾入门 水利江苏

 第三节 重视秸料 学习河工

 第四节 高堰堵口 “非伊而谁”

第二章 西湖疏浚 星耀桑梓

 第一节 西湖疏浚 造福后世

 第二节 诬告反坐 君子坦荡

 第三节 敬仰英雄 发扬传统

第三章 江河湖海 江苏丰碑

 第一节 水利则兴 水害则毁

 第二节 刘河白茆 除害兴农

 第三节 练湖闸坝 利漕济农

 第四节 海塘工程 积极自救

 第五节 江北疏浚 实地查勘

 第六节 重水文化 扬好传统

 第七节 重视农业 发展经济

 第八节 丰碑遗产 继承发扬

第四章 长江汉水 安澜度汛

 第一节 巡查防汛 加固堤防

 第二节 整顿总局 堤工变样

 第三节 亲临一线 安澜度汛

 第四节 离而复决 任重道远

 第五节 感人传牌 清廉楷模

第五章 海河议水 为国为民

 第一节 政治手术 废除漕运

 第二节 经济改革 三方都赢

 第三节 技术可行 瑕不掩瑜

 第四节 竹屿探原 盐务非水

第六章 黄河固堤 祥符堵口

 第一节 东河总督 皇帝倚重

 第二节 黄河趣闻 世界独有

 第三节 黄河北流 切中时弊

 第四节 祥符堵口 永载史册

第七章 伊犁兴利 新疆流芳

 第一节 坚定塞防 强化屯田

 第二节 百年林渠 源头活水

 第三节 勘查田亩 卡井扬名

 第四节 竹词卅首 意义非凡

第八章 水利大家 神州共颂

 第一节 水利大家 实至名归

 第二节 理想追求 成才初探

 第三节 故里遗迹 重护轻用

 第四节 盖世功绩 神州共颂

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1831年11月下旬,林则徐被任命为东河河道总督。因为秸料数量很多,所以在露天,用秸料搭成一个个垛。每垛长至6丈,宽至1丈5尺。搭在堤上不同部位的垛,有着不同的名称,如“门垛”“滩垛”或“底厂”。贪官污吏对这些不同的垛,有着不同的处置办法,而林则徐通过对黄河两岸15个厅中数千个料垛一个个认真查验,抓出了硕鼠,查办了贪官,因而获得皇帝的赞扬,这些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予以介绍。

1841年8月黄河决口,开封一片汪洋,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而庸官们在难以堵口的借口下,主张放弃开封,任黄河自流。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和通政司侍郎慧成前往督办河工。因他们均不谙河务,所以王鼎极力推荐通晓河务的林则徐参与堵口事宜。此时的林则徐正在西戍新疆的途中,王鼎想借此给林则徐一个免戍的机会。皇帝在大水围城、人心浮动、局势不稳之际,不得不同意王鼎的意见,命林则徐立即往东河效力赎罪。有关林则徐堵复决口的事,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予以介绍,这里先介绍有关秸料的事。秸料贩子云集工地,相互哄抬料价,每斤竟至300文。林则徐见状,策请王鼎出示布告,以岁阑停工为由而停止收购秸料。过了十余天,贩者毕竟本小而憋不过朝廷的煎熬,反过来央求开恩收购。王鼎指示以贩者央求良苦,同意别开子厂收购,以备春用。此时秸料价大跌,至每斤16文,如此一来,省帑金无计。林则徐的经验及其巨大作用,就这样令人惊羡、称奇!

重视秸料不但昭示了林则徐清正廉明、疾恶如仇的高贵品质,而且彰显了林则徐勤于政事、善于处事的为官特点与“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的能臣水平。

1822年底,林则徐到江南清江浦,接任江南淮海道。这是个地方行政职务,也兼理河道事务。林则徐本想趁机了解、学习河(道)工(程)事项,但当时因是岁暮停工之际,想从现场学习的愿望落了空。林则徐在此任上仅半个月左右,就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从而离开清江浦。当时驻守在清江浦的还有江南河道总督黎世序。黎世序担任河督十几年,对治河做出过很大贡献,既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河官,又是著作等身的优秀学者。虽然只有短短半个月的相处,林则徐从黎世序处学到不少东西并应用于今后的治河中,展现出超强的学习积极性及其高效率。一年后黎世序去世,林则徐作《加尚书衔晋赠太子太保江南河道总督黎襄勤公世序挽诗》予以悼念,在这首篇幅不短、内容丰富、真情流露的挽诗中,林则徐不仅推崇黎世序的治河成就,而且抒写了两人的亲密关系。诗的前半段叙述了历代治河方针的得失,对黎世序的“以石压埽护岸法”倍加推崇,认为是创世奇功:“刚土制刚水,五行悟生克。用石如用兵,坚瑕理深测。”这对林则徐今后的河工实践有很大的启迪和影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的《黄河人文志》说“在河南境内,林则徐是提倡用石料修河工的创始人之一”。林则徐得此殊荣,首先来源于黎世序的传帮带。诗的后半段抒写了他和黎世序的亲近关系:“徐也蓬牖儒,《水经》匪谙习。昨年隶麾拼,讲画领亲切……追随日虽暂,眄睐荷荣特。”

林则徐除了向黎世序学习外,还向其他有实践经验的官吏和民间人士学习,即使是最底下的员役,因为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林则徐也不耻下问。所有这些说明,虽然林则徐在淮海道时间不长,但他学到不少河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他日后治理黄河及其他河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的这段经历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后来,1831年,林则徐任东河河道总督,对治理黄河做出了贡献。再后来,1841年,林则徐襄助王鼎堵复了黄河决口的口门,这是永载史册的伟业,显示了林则徐水利大家的风范。这些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予以介绍。P18-20

序言

一代伟人林则徐,不但在禁烟销烟、抵抗侵略者方面名垂青史,而且在包括水利等很多方面做出过伟大贡献。由于以往我们在普及方面的工作有些欠缺,所以一般民众对林则徐的很多功绩知之甚少。《水利大家林则徐》的出版,在向民众宣传林公在水利方面的功绩、弘扬其精神,特别是张扬其为实现“上筹国计、下恤民生”的理想所做的成功的尝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在努力实践习近平主席号召的中国梦的当今,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全面、系统、条理分明地介绍林则徐参与过并取得成功的治理长江、黄河、汉水、淮河、运河、太湖、伊犁河、刘河、白茆河、福州西湖以及海塘等工程;虽然他没有在海河流域做过工程,但其专著《畿辅水利议》,主要讲的是海河流域的事,从中可以看到林则徐对海河的认识,不但熟悉而且非常深刻。篇幅如此之大、如此集中地介绍林公在水利方面的成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类书都不多见。对于有志于了解林公在水利方面成就的读者来说,《水利大家林则徐》是一部难得的参考书。虽然本书着力于普及,但从专业的角度讲,也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例如对林则徐在水利方面的成就及其地位,史学界并未认真地予以研究。本书明确称其为“水利大家”,这别具一格的崇高称谓,并非心血来潮之举,而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在本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不但有非常多的史料作为支撑,而且作为一位高级工程师,作者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论据充分有力,结论令人信服。类似的学术探讨,在书中还有一些。所以对历史工作者来说,本书也是一部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专业书。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这种教育不是生硬而空洞的、八股调式的说教,而是通过林则徐身体力行的真实故事来体现,所以生动感人,起到潜移默化的鼓舞鞭策作用。例如本书中一再提到林则徐的理想是“上筹国计、下恤民生”,最典型的例子是皇帝警告在前,林则徐依然不顾个人利害得失,单衔上奏《江苏阴雨连绵田稻歉收情形片》。这种“冒犯龙颜”上奏的举动,来源于他一心为国为民的真情实意。奏疏中告诫皇帝,若一味追逼,竭泽而渔,将招致农民造反的后果。道光皇帝虽有几分不快,但最终不得不同意林则徐缓免钱粮的建议。不但使百姓可以喘口气,缓和经济上的窘迫;而且凝聚了人心,避免引起社会动荡。正如林则徐说的,“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所以,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林则徐在赈灾救灾的同时,还能进行河道疏浚等一系列水利建设。从而复苏了江苏的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使江苏回复到昔日的繁荣。类似的例子如林则徐坚决反贪腐、林公本身清贫而廉洁、他“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的超强能力,他的大局观以及在逆境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等都蕴含在真实的故事之中,使读者在得到知识之余,还受到了教育,从而使心灵受到洗礼。

本书第三个特点是作者的一些建议。如我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凌青先生,鉴于台湾的成功大学已办成名牌大学,曾建议将福州市的闽江大学(现闽江学院)改名为则徐大学并请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题写校名。当年凌青先生的建议没有得到回答。凌青先生虽已作古,但作者旧事重提,仍有其新意,值得福州市乃至于福建省领导考虑。另一个是鉴于“人无我有”的原则,建议福州市、福建省在旅游业中主打“林则徐”品牌,充分利用林则徐的旅游资源。相信此举不但将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普及林则徐的丰功伟绩、弘扬其精神,从而构筑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作者还对山东黄河大堤及其河工建筑物提出建议:“山东人和水利部为什么不将这些河工建筑物申请世界物质遗产?无论批准与否,这些宏伟的建筑,一定能长中国人的志气,还能吸引很多游客,暂且不说经济上的收益,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进行国际科学文化交流的好材料啊!”

本书作者曾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了二十年,对黄河情况相当熟悉,对治理黄河满怀深情,对治黄取得的成就十分自豪。他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发表过大量的水利科普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他在本书中撰写的黄河趣闻很吸引人,不但使本书增色,而且使本书跨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门学科,在普及水利和林则徐的知识方面相得益彰、互相辉映,起到了探索和铺路石的作用。

顾俊彦先生是武汉大学的老校友,是我的老朋友。退休前他长期受到掣肘,心情压抑,才华得不到施展。退休后他谢绝了某些公司请他出山工作的邀请,确立了不为名、不为利的原则,致力于多项公益事业。宣传林则徐、宣传水利科学是其中的两项。《水利大家林则徐》是一部新的作品,写得生动具体,值得推荐,所以他请我为之作序,我欣然从命。一个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在不是自己专业的历史学领域中,甘于寂寞地大量苦读历史著作、善于思考、勤于写作,并且取得了优良成绩,令人欣慰和振奋!正像《夕阳红》歌词中所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祝愿我的老朋友,在未来的岁月中开出更艳丽的花,酿出更甜美的酒!

是为序。

萧致治

时年八十有五

(作者系武汉大学教授、《林则徐全集》主编)

后记

2014年元旦刚过,海峡文艺出版社茅林立副社长约我写一本林则徐水利方面的书,以便明年即2015年纪念林则徐诞生230周年。他说:“你有了2013年在‘林则徐水利思想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那篇2万字文章作基础,写这本书应该是驾轻就熟了。”要求我写有关林公的文章和书籍,我责无旁贷,所以在感谢他的厚爱后立刻工作。在题目和章节被认可后,全力以赴地写作,没多久就写出了《水利大家林则徐》一书的草稿。想不到我的眼疾因此发作,毕竟岁月不饶人,这也是个很大的教训。草稿送给林子东和啸马两位前辈,两位耄耋老人除了身体欠佳外,林大姐正遭受送别老伴的痛楚。他们不但对草稿进行了审查,而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自然还多有鼓励。后来茅林立又对草稿从头到尾进行了审查并提了意见。修改后的书稿,寄给《林则徐全集》主编萧致治教授,除请他审查外,还请他为本书作序。85岁的老教授宝刀不老,正忙碌着主编黎元洪和黄兴的全集,但对我的请求,他慨然应允并很快寄来了《序》。对以上各位的关爱、支持和帮助,谨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退休后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篇有关林公治水的文章,也许是从事水利的职业使然,也许和林公有缘,我立即被吸引并投入其中。感谢林则徐基金会送给我不少有关林公的书籍,茅林立半送半卖地将《林则徐全集》递到我手上。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籍,随即陆续发表了不少有关林公的文章,就这样走上了宣传林则徐的路;再后来,写了论文,有幸结识了不少研究林则徐的专家学者。2011年,一次偶然的谈话,从茅林立处得悉省市一些文史专家应福州市林则徐小学之邀,正在为该校撰写《林则徐三字经》。应征的三字经不少,正在遴选之中,茅林立建议我“也可试试”。这是件好事,当晚我就试着写三字经,越写越兴奋,以致突破了我给自己定下晚上12点前就得睡觉的规定。次日给茅林立和有关同志发去我写的三字经。承蒙他们垂爱,我写的三字经作为备选的唯一样本,在一次会议上请各位文史专家对此提出意见。会议结束前,主持人责成我将这些意见进行集中并作最后修改、定稿。如今我们见到的50行、150字的《林则徐三字经》就是这么来的。这似乎又一次验证冥冥中我与林公有缘,而使我这个后来的外行者格外受到青睐、得到眷顾。对于2013年的“林则徐水利思想学术研讨会”,作为林则徐研究会的理事,我理应提供文章给研讨会予以支持。所以起先我提供《(林则徐三字经>中的水利解读》等两篇文章。在开会前几个月的一次准备会上,组织者要求我写一篇全面介绍林则徐治水的长篇论文,我欣然从命。2万字的论文《林则徐的水利功绩、成就探究及其现实意义》就这样出现在“林则徐水利思想学术研讨会”上。在这个基础上,《水利大家林则徐》出版,出版的过程前面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水利大家林则徐》确定为文史类的普及读物。作为科普作家,如何将普及水利科学的写作方法嫁接到《水利大家林则徐》中,是我一直考虑和追求的目标。在《林则徐全集》和林则徐各种版本的传记中,“黄河北流”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个预言既说明林则徐及其朋友的睿智被以后的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又说明清廷的腐朽、颟顸以及林公的遗憾、无可奈何。但支持“黄河北流”这种先见之明的科学根据是什么?在有关林则徐的书中,大多数都没有谈及,个别虽谈到这个问题,但说得较为简单。通过查找文献,我将黄河的流路由山东南下江苏,后来又由江苏北流山东,从时间上进行了较为明确的交代和说明,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泥沙是造成这种转向的主要原因。由此作为出发点,干脆增写一节黄河趣闻,将我在黄委会期间学到见到的知识和见闻进行汇总,此举主要是向读者普及和介绍有关黄河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江河防洪的知识、宣传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的伟大成就,从而引起读者的重视和兴趣,使作品增加可读性。另外,本书中针对林则徐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视,与建国后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失败教训,违反客观规律所犯的错误,进行简单的对照和比较,希望以史为镜,引以为戒,需要强调的是建国后水利建设的成就还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提出所犯的错误绝无否定成就之意。至于在本书中表达对黄委会、对河南、对山东的感恩之心和思念之情,也算抒发一点怀念之意吧。

史学界对林则徐的治水及其成就,认识较为一致,但在水利方面对林则徐如何定位,却鲜见论述,最多以水利专家名之;也少见对此研究并专门陈述理由,一句话,定位林则徐在水利上的地位与成就这块学术处女地,还有待开垦。鉴于此,本书对林则徐冠以“水利大家”的称号并陈述6点理由,期待专家学者们指正。另外,在第六章第四节中,专门就林则徐写给王竹屿(凤生)的诗发表我的看法,明确指出诗中所说的“上策探本原,补救特其次”是指盐务而非水利。其实这个观点早在2005年出版的《林则徐与澳门》一书中,我就指出过。对这两句诗的认识,因为牵涉到林则徐《畿辅水利议》中治水本源论的表露时间,同时对深入分析林则徐的思想演变过程也有帮助,所以讨论这两句诗还是很有意义的,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借本书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强化水利部的功能和作用,将所有与“水”有关的业务都划归水利部。将福州闽江学院改名为则徐大学、在福州旅游业中主打“林则徐”品牌以及主张山东黄河河工建筑物申遗等,以上这些仅是我的一家之言,谨供有关部门参考。当然是否合适,不但想得到有关部门的意见,也想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指正。

《水利大家林则徐》借助林则徐诞生230周年,终于出版了。除了对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外,也想听取读者和各方面同志的意见,以利改进和提高。

2014年秋

于福州能补天巷无为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