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记(导读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法国)法布尔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是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不朽的世界名著,是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这就是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导读版)》!本书为导读版,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之书。

内容推荐

《昆虫记(导读版)》是法布尔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并以人性对照虫性,借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昆虫的灵性在其笔下栩栩如生,昆虫世界成了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

目录

论祖传

神秘的池塘

石蚕

蜣螂

泥水匠蜂

螳螂

蜜蜂、猫和红蚂蚁

开隧道的矿蜂

被管虫

樵叶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两种稀奇的蚱蜢

黄蜂

蛴螬的冒险

蟋蟀

娇小的蜂

西西斯

捕蝇蜂

寄生虫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松毛虫

卷心菜毛虫

孔雀蛾

找枯露菌的甲虫

条纹蜘蛛

克鲁蜀蜘蛛

蛛网的建筑

蜘蛛的几何学

蜘蛛的电报线

《昆虫记》知识题锦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记得我第一次去寻找鸟巢和第一次去采集野菌的情景,当时那种高兴的心情真是难以忘怀。那天我去了离家很近的一座山,这座山山顶上的那片树林很早就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从我家的小窗子里看出去,可以看见这些树木朝天立着,在风中摇摆,在雪里弯腰,我很早就想能有机会跑到这些树林那儿去看一看了。

这一次的爬山花了好长的时间。这时,我发现我的脚下有一只十分可爱的小鸟。我想这只小鸟一定是从那块大石头上飞下来的,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了它的巢。这个鸟巢是用干草和羽毛做成的,而且里面还排列着六个纯蓝色的蛋,十分光亮。我高兴极了,伏在草地上,认真地观察起来。

这时候,母鸟着急了,它在石头上飞来飞去,还“塔克!塔克!”地叫着。我当时还太小,还不能懂得它为什么那么不安,只想着要带回去一只蓝色的蛋作为纪念品。我还计划过两星期后再来,把雏鸟也拿走。

不过,我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牧师。他说:“一个萨克锡柯拉的蛋!你是从哪里捡到这只蛋的?”我告诉他前前后后捡蛋的经历,并且还说了我打算带走雏鸟的计划。但他却不让我这么做。

在跟他的对话中,我懂得了两件事:第一件,偷鸟蛋是件残忍的事;第二件,鸟兽同人类一样,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名字。于是我就问自己萨克锡柯拉的意思是什么呢,答案在几年之后才知道,是“岩石中的居住者”的意思。那种下蓝色蛋的鸟叫作石鸟。

在村边小河的对岸有一座树林,全是光滑笔直的树木,地上铺满了青苔。我在这里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这野菌的形状,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还有许多,有的形状像小铃儿,有的像灯泡,有的像茶杯……有些破了之后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一种长得像梨的最稀奇,它们顶上有一个烟筒一样的圆孔,用指头在下面一戳,会有一簇烟喷出来,我把它们装满了好大一袋子。我在乌鸦队里,研究真菌学的初步功课,通过这种采集所得到的一切,是待在房子里不可能获得的。

在这种一边观察自然与一边做试验的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之下,我的所有功课,差不多都学过了。我从别人那里只学过两种科学性质的功课:一种是解剖学,一种是化学。第一种我得力于造诣很深的自然科学家摩根·斯东,他教我如何在盛水的盆中看蜗牛的内部结构。这门功课的时间很短,但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我初次学习化学的一次实验中,玻璃瓶爆炸,多数同学受了伤,有一个人眼睛险些瞎了,老师的衣服也被烧成了碎片,教室的墙上沾了许多污点。后来,我重新回到这间教室,已经是个教师了,墙上的斑点却还留在那里。这一次,我懂得了一件事,就是以后我每做一种试验,总是让我的学生们离远一点儿。  我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野外建立一个试验室。当时我的生活状况并不好,这真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但这几乎是我四十年来的梦想——一块小小的土地,把土地的四面围起来。寂寞、荒凉、太阳暴晒、长满荆草,这些都是黄蜂和蜜蜂所喜好的生存环境。在这里,我可以与我的朋友们用一种难解的语言相互问答,这当中就包含了不少观察与试验。

我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在一个小村落的幽静之处,我得到了一小块土地。这是一块“哈麻司”,这个名字是给我们布罗温司的一块不能耕种而且有许多石子的地方起的。那里除了一些百里香,很少有植物能够生长起来,但如果花费工夫耕耘,是可以长出东西的。

这里有一些掺着石子的红土,曾被人粗粗地耕种过。有人告诉我说,在这块地上生长过葡萄树。我心里真有几分懊恼,因为原来的植物已经被人弄掉了,现在已经没有百里香了。百里香对于我也许有用,因为可以用来做黄蜂和蜜蜂的猎场,所以我不得已又把它们重新种植起来。P2-3

序言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因写作《昆虫记》而被世人赞誉为“昆虫界的荷马”。1823年他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的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47年,法布尔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达尔文也给予他很高的赞誉,他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同年,法布尔终于有了一问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后来的三十五年中,法布尔就蛰居“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九十二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法布尔因为勤奋博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编写了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

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熟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1860年,法布尔应当时的公共教育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负责一个成人夜校的组织与教学工作,但是,他自由的授课方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于是,法布尔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一住就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法布尔完成了《昆虫记》中的第一卷,从此拉开了长达十卷的《昆虫记》辉煌的创作序幕。

数十年间,法布尔不局限于传统的解剖和分类方法,他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甚至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有人这样形容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法布尔因《昆虫记》被当时的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法布尔的晚年,最后几卷《昆虫记》出版。他不但在法国拥有了众多读者,在全世界《昆虫记》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一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昆虫记》的书名如果直译是《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也叫作《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昆虫记》全书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科学百科,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将作者对昆虫的毕生研究成果以及作者的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一篇篇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使读者首次进入了昆虫的世界,领略了它们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等。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等美誉。《昆虫记》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等,都处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

《昆虫记》可以说“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昆虫记》不仅详细准确地向人类提供和展示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更值得称道的是,《昆虫记》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首先,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外,作者还利用自身优秀的文学修养,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昆虫的世界与人类世界巧妙地联系起来,将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昆虫的世界里,赋予了昆虫以人性,并由此反观人类社会自身,传达出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在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

其次,全书虽然用了大量篇幅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但并不像一般的学术论著一样枯燥乏味,相反,本书行文优美,堪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作者在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对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令读者融入了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

可以说,《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同时更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

作者在研究与思考的过程中,使用野外实验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着的昆虫,悉心观察生命,这与解剖分类相比,本身就带上了感性的色彩。而他在许多观察之后得出的想法和结论也与生命有关,可以说全书是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上,是带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而写就的,将这样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性作品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鸿篇巨制,给读者带去了知识、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昆虫记》原著问世以来,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了汉译本,引发了当时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到了90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出现了多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甚至全译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