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迷踪》是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F.伯吉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创作的探险小说。讲述了:
男孩尚迪的叔叔从事打捞沉船的工作,收集了许多旧物,存放在一个箱子里。叔叔去世后,那些物品被他的合伙人斯坎伦以低价买走。尚迪在箱子里发现了一个古铜望远镜,上面刻着一些神秘的图案。尚迪和吉布一起去找老朋友“鲶鱼”杰克逊船长帮忙,寻找答案。“鲶鱼”判断,望远镜上有一张海盗藏宝图,海盗们把宝藏藏在了一座贝壳岛上。这时,斯坎伦找上门来询问望远镜的下落,于是,尚迪、吉布和“鲶鱼”决定马上出发,揭开望远镜图案中隐藏的秘密。他们扬帆起航,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之旅。好不容易找到藏宝图上指示的藏宝位置后,尚迪却发现宝藏不在那里!但他发现了新的线索。在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之后,他们战胜狡猾的对手,终于得到了海盗宝藏。
尚迪的叔叔去世后留下了一个望远镜,上面隐藏着一张神秘的藏宝图。在吉布和“鲶鱼”杰克逊船长的陪伴下,尚迪踏上了寻宝的征途。然而,叔叔生前的合伙人前来抢夺藏宝图,在关键时刻,一群特别人士帮助他们暂时摆脱了追踪。好不容易到达藏宝图上的藏宝位置后,尚迪却发现宝藏不在那里!但他从岩壁上的图案中发现了新的信息。宝藏究竟在哪里呢?他们最后会找到宝藏吗?
欲知答案如何,请看由罗伯特·F.伯吉斯编写的《宝藏迷踪》。
“对,但是最好不要抱太大期望。”“鲶鱼”说,“我总担心我们会看到不愿意看到的画面。”
“鲶鱼”说的没错。当他们来到小溪人海口,把小艇停靠在沙坝旁时,发现“信天翁”号的状况实在是很糟糕。
海浪重重地拍击着,把“信天翁”号推得离海岸更近了。船体倾斜的角度非常危险,一半的甲板淹没在了海水中。“鲶鱼”说这大概是由于船身深深地斜扎进了海底,而海浪把另一边的泥沙冲走了。海浪依然非常凶猛,很难判断引擎是否完全被水淹没了。但是从他们所在的角度看,情况很不乐观。“鲶鱼”摘下帽子,忧郁地摇了摇头。
“也许船身没问题,”他努力安慰男孩们,“‘信天翁’号是用很结实的木材造成的。”但是他担心海浪。他看得出来,海浪仍在拍打着“信天翁”号。他知道,如果海浪不很快减弱,要不了多久船舱和驾驶舱就会被冲毁。
“我们是否应该点起火或者发出别的什么信号?这样,如果人们看到就能来救我们了。”尚迪问。
“对!”吉布迫切地说,“也许树林里的某个地方就有一座火警观测塔,人们看到后就会来救我们。”
“鲶鱼”摇摇头,说:“恐怕这行不通,孩子们。首先,吉布,这里没有什么火警观测塔,要是有就会在地图上标明;其次,尚迪,我们的信号会把我们不愿意见到的坏蛋吸引来,你明白我的意思。”
“我想你说的对。”尚迪认可了“鲶鱼”的说法,“如果斯坎伦先生还在追踪望远镜,我们当然不愿意让‘乌鸦,号这么容易就找到我们。”
“唉,真糟糕,谁能来救我们呢?”
“有可能空军的巡逻机会沿着海岸飞行,他们会搜寻像我们这样的落难者。我们都知道,坦帕市有一个很大的空军基地。”
尚迪用手在眼睛上方搭了个凉棚,看着前方的“信天翁”号。“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修好它的无线电吗?”
“恐怕不行,它的天线丢了。”“鲶鱼”说,“另外,‘信天翁’号的无线电只能接收信号,不能发送信号。即便我们修好了,也只能收听天气预报之类的信息,也许还能收到圣马克岛一带捕虾船的信息,却不能发出任何求救信号。”
“你觉得我们乘小艇能到空军基地吗?”
“这么高的浪,坐小艇很危险,我们走不了多远就会被掀翻。希望海浪不要再这么凶猛了,我觉得‘信天翁’号快要承受不了了。我担心它会破裂,那是最糟糕的。”
“哎呀,到那时就什么也剩不下了,我们也就找不到任何东西了。”
“我想应该不会到那种地步。”“鲶鱼,,看了一眼海岸的方向,“现在,我们首先要找到渔网,看看暴风雨是否把胭脂鱼冲到了沙坝那边的湿地里。”
他们把渔网从小艇船尾的板子下拖出来,沿着沙坝朝湿地走去。“鲶鱼”顺着铅锤将渔网弄平整。
他们来到锯齿草丛里的一片开阔水域,这是个天然的静水港湾。与小溪不同的是,这片水域不是由被死去的植物污染过的水形成的.而是由海水聚成的,要干净得多。
“鲶鱼”脱掉鞋,把裤腿卷到膝盖上,然后用牙咬住渔网的中心,让边角自然下垂,这样他就能把渔网折叠成好几层了。当做完这些后,他右手抓起渔网的一角,把渔网举起来,走人水中。
水只有两三英尺深。“鲶鱼”慢慢地往前走着,观察着平静的水面。
“你看到胭脂鱼了吗?”吉布大声叫道。这时,“鲶鱼”已经走到对岸的锯齿草丛边了。
“鲶鱼”没有回答,但是男孩们看到他正聚精会神地看着锯齿草丛前的什么东西。他又向前走了几英尺,然后突然转身,把渔网撒出去,撒网的瞬间松开了紧咬着的牙齿。
P92-95
经过几个月的挑灯夜战、字斟句酌,《宝藏迷踪》的译文终于完工,而我依然沉浸在复杂纠葛的故事中。掩卷沉思,书中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的尚迪,善良可爱的胖男孩吉布,慈爱、热情、睿智的“鲶鱼”杰克逊船长,甚至还有奸诈、狡猾、阴险的斯坎伦。不仅如此,一幕幕惊险刺激的探险画面也鲜活地浮现在眼前,我仿佛同主人公一样,也经历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冒险。
这部小说是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F.伯吉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创作的探险小说。
男孩尚迪的叔叔从事打捞沉船的工作,收集了许多旧物,存放在一个箱子里。叔叔去世后,那些物品被他的合伙人斯坎伦以低价买走。尚迪在箱子里发现了一个古铜望远镜,上面刻着一些神秘的图案。尚迪和吉布一起去找老朋友“鲶鱼”杰克逊船长帮忙,寻找答案。“鲶鱼”判断,望远镜上有一张海盗藏宝图,海盗们把宝藏藏在了一座贝壳岛上。这时,斯坎伦找上门来询问望远镜的下落,于是,尚迪、吉布和“鲶鱼”决定马上出发,揭开望远镜图案中隐藏的秘密。他们扬帆起航,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寻宝之旅。好不容易找到藏宝图上指示的藏宝位置后,尚迪却发现宝藏不在那里!但他发现了新的线索。在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之后,他们战胜狡猾的对手,终于得到了海盗宝藏。
作者罗伯特·F.伯吉斯酷爱冒险,是一名潜水爱好者,曾专门研制了一套设备,用来探索沉船。他常年爬山、潜海,足迹遍及欧洲、非洲和南美洲。他把自己的探险经历记录下来,给多家户外杂志撰写文章和提供图片,发表了大量作品。伯吉斯熟悉海上生活,他的作品多以沉船、鲨鱼、水下考古和寻宝潜水等为主题。
《宝藏迷踪》发表于1966年,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寻宝小说。由于作者热爱户外生活,并经常实际参与冒险,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情节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中选择素材加工而成,是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才有了引人人胜的描述和真实的细节。无论是海上钓鱼还是海底潜水,作者写起来都得心应手,读者读起来也会有细节的真实感,因此,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例如,刚刚出发时,“鲶鱼”教尚迪和吉布钓鱼的情节就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海上生活的熟稔。作者细致人微地描写各种鱼的习性和钓鱼的技巧,读起来生动活泼、盎然有趣。再如,在描写打捞搁浅的“信天翁”号时,作者使用一系列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沉船摆脱泥沙的吸着、重获自由的过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的作品,对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儿童读者来说,无疑充满了吸引力。即便是成人读者,也会被作者对海上生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所打动。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载体,通常以儿童为主人公,描写儿童的生活,故事充满丰富想象力,情节诱人,语言简单易懂,寓教于乐。《宝藏迷踪》中塑造了尚迪、吉布和“鲶鱼”等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作者将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通过惊险刺激的寻宝活动逐一呈现在儿童读者面前,会激发儿童读者对文学、对冒险生活、对世界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寻宝故事充满了挑战、神秘,吸引着大量的儿童读者。在寻宝小说中,正直善良的主人公通常会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宝藏的线索,然后他开始寻宝,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挑战:首先,他需要梳理解读线索;其次,他在途中会面临艰难险阻,而且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诡计多端的竞争对手来捣乱;最后,他凭借机智和勇敢战胜邪恶的对手,得到宝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时急时缓,语言生动易懂,字里行间满是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了儿童文学寻宝小说的骨肉。
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相比,儿童文学的翻译不但要让儿童看得懂,还要让他们喜欢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尽可能选择与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相适应的语言来传达原文的意思,尽力做到既忠实于原著,又兼顾汉语的语言特点,增添阅读的趣味性,提升读者们对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的兴趣。
翻译这样一部作品,还要求译者了解故事中所涉及的海上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为此,译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内容表述尽可能准确,语言表达尽可能规范,力求把一部精美的文学作品完美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希望这样一部儿童文学佳作能够启发读者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陶冶情操,增长智慧。
因本人能力有限,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纰漏,欢迎广大读者批评赐教。
张敬品
2015年1月
刺激的冒险,沉船,以及在佛罗里达被遗忘的海域寻找海盗宝藏。
——望远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