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系列是由美国时代生活图书出版公司主持编辑的大型图文性史诗作品。全系列共有21本。每一本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腥风血雨的黑暗时代,您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对他的思想动态的把握。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时代生活编辑部编著的这本《非洲军团(修订本)》是《第三帝国》系列丛书之9,讲述了在非洲沙漠所展开的坦克激战。
时代生活编辑部编著的这本《非洲军团(修订本)》讲述了:
在非洲沙漠,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大战展开了。坦克战,既成全了代表正义一方的蒙哥马利,也成就了代表邪恶一方的隆美尔。战争初期,隆美尔率领着他的非洲军团,横行于沙漠之中。他的名字令同盟国既头痛又敬佩。然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随着战事的深入,蒙哥马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将军终于战胜了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将胜利的花环从隆美尔的头上拉下,再狠狠地摔到了沙漠中。
阿奇博德·韦维尔将军的“英勇行动”计划遭受了惊人的惨败,而给他带来这一惨败的埃尔文·隆美尔并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品尝胜利的滋味上。隆美尔仍然面临着双重难题:既要继续围攻托布鲁克,又要准备击退英军从埃及发动新的反扑。不过,他对最后的胜利是有信心的。他曾说:“很明显,敌人不久就会展开一场新的进攻。他们会发现我们已准备好打败他们。”
一支庞大的德国军队要准备打一场防御战,这是大战爆发快两年以来的第一次。1941年的4月和5月,隆美尔对托布鲁克的进攻一直没有结果,不过,他从中学会了一些经验教训,他自己现在要沿着埃及边境从地中海边的索卢姆穿越20英里的沙漠一直到西迪欧马修筑一系列据点。他决定在哈尔法牙关修筑一个要塞式据点,以建立起边界防线,因为这个关隘既控制着通往索卢姆的海岸公路,又控制着埃及沿海平原和利比亚沙漠之间的交界地区。隆美尔命令在关隘的山脚埋下大量地雷,同时在关隘的上端四周部署大炮和隐藏在地堡里的反坦克机枪。
隆美尔手下有一支部队装备着一种新式的炮管长50厘米的反坦克大炮。它拥有高度准确的瞄准器和简单的新兵很快就能学会使用的射击装置。而哈尔法牙关守军的主要装备是十几架炮管和与地面成水平角度的88毫米防空大炮。这些威力强大的高射炮可以发射出穿透铠甲的爆炸力极强的弹药,其瞄准器上安装有浅色镜,使炮手即便在沙漠阳光的照耀下也能舒服地瞄准。
一支意大利炮兵连外加缴获来的一批武器,包括一些重新夺回的意大利大炮,进一步加强了哈尔法牙关的防御能力。隆美尔的名义上司意大罗·加里波帝将军反对在没有他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那些捡回来的意大利武器,但隆美尔对他的话漠然置之。“这些枪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德国车间重新组装的”,隆美尔后来这样写道。意大利人“一直是心甘情愿地站在一旁观看这些东西运到车间销毁处理的,而当第一批由这些残片重新制造出来的枪炮为我们所用时,他们就开始嚷嚷了”。
隆美尔把哈尔法牙关的指挥权交给威勒姆·巴赫上尉,即那位昔日当过牧师的好战分子,他的营队参加过5月底再次夺回这一战略要地的战斗。隆美尔命令从哈尔法牙关向西沿着沙漠高原修筑同样的要塞。这条新的防线有多处据点,包括卡普佐村以南5英里左右的206号据点和俯视卡普佐南翼的哈菲德山梁上的208号据点。如果巴赫指挥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能够守住哈尔法牙关,那其他据点就会形成一个很宽的弧形,逼迫英国装甲部队进入沙漠作战。
隆美尔把边防线防守的重大责任分配给瓦尔特·纽曼-西尔考少将指挥的、拥有80辆坦克的第十五装甲师。他把他的另一支装甲师——约翰·冯·拉文斯坦少将领导的第五轻型坦克师安插在托布鲁克的南边。从那儿,可以根据情况需要对索卢姆前线或托布鲁克两处实施打击。隆美尔的大多数装甲兵(总计249辆坦克,包括约150辆陈旧过时的意大利M-13/14型坦克)被部署在托布鲁克的封锁线一带。然而,他的主要担心不是数量多少,而是燃料是否够用。他预测道:“我们的行动将更多地取决于汽油的用量,而不是战术上的要求。”
在6月份的第一周里,德国空军侦察兵发现英军后方正在大规模地调运部队。6月14日,隆美尔通过监听敌军电台得知,英军的进攻将于第二天早晨开始。他命令所有部队保持警戒,为了预先阻止托布鲁克的英军发动任何入侵行动,他在当天晚上月亮升起时便开始用大炮轰击城里。隆美尔的战斗命令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哈尔法牙关一定会守住的!敌人一定会被打败的!”
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军队没有这么充分的准备,也没有这么自信。由于“英勇行动”计划的失败,韦维尔将军在上一年冬季对意大利军队的推进在今年4月份又被隆美尔推回到自己的门槛边,他心里承受着来自伦敦上司们的巨大压力。温斯顿·丘吉尔宣称:“那些德国佬一旦失去了主动出击的力量,就不再有那么危险了。”他要求一定要击溃“隆美尔的胆大妄为的部队”。这位英国首相表现出他的认真劲儿,他命令一支装载着坦克和飞机的护航舰队通过地中海驶往亚历山大港,而不是绕道好望角、通过红海的那条更慢、更安全的路线。其中的一艘军舰在西西里海峡遭一枚水雷击沉,另一艘被一枚鱼雷击毁,但这支补给船队还是于5月中旬安然无恙地抵达目的地。这次运来的武器包括43架“飓风”战斗机、82辆巡逻坦克、21辆轻型坦克和135辆被称作“马提尔达”的重型步兵坦克。
德国人在几周之后对克里特岛的征服使丘吉尔更急着要鼓励士气。德军占领那座希腊岛屿使英国最高指挥部深感忧虑,因为这使德国人处于一个有利位置,可以建立一条新的通往昔兰尼加的海上路线。为了避免这一凶险的可能性,也为了能够继续轰炸开往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轴心国船只,英国人需要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P71-75
致读者
首先应当承认,本书的策划并非出自我本人的想法。
事实上,当一小批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的编辑和作者开始极力主张推出这样一个系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有关第三帝国的话题难道还能有什么新意吗?”
可是,当前往柏林、华盛顿和莫斯科的采访人员逐步发回他们的稿件——私人珍藏的回忆录和相册堆满了我的办公桌——目击者的记录和官方秘藏的文件被一一发掘出来之后,我觉得我的疑问已经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我们正在接近一项重大的成果:对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的一个全新的认识——从第三帝国的内部来解剖它。
本系列共有21集。每一集都向您展示了第一手的私人记录,从未发表过的照片,亲历者的回忆录和新解密的官方档案。它们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型画卷,将读者带回那腥风血雨的黑暗时代,让人仿佛置身于喧嚣狂热的柏林,遍地瓦砾的华沙,燃烧的斯大林格勒,沙尘滚滚的北非,令人不寒而栗的集中营,还有党卫队的秘密会议,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的书房、卧室,甚至把握到他的思想动态。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中心主题,整个系列连起来则构成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细致的“第三帝国史”。
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让真实的历史说话。
时代生活编辑部主编:乔·沃尔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让过去的永远不会成为过去,是《第三帝国》!!!
——唐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