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商行四海(解读宁波帮)/宁波文化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王耀成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耀成编著的《商行四海(解读宁波帮)》是一本通俗的文化读物,侧重反映对宁波发展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商帮文化。编排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集知识性与文学性、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为大众提供了一张文化寻根的导游图,以及一杯安顿旅者心境的下午茶。

内容推荐

王耀成编著的这本《商行四海(解读宁波帮)》是《宁波文化丛书·第一辑》之一,以宁波商帮文化为主题。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泛论甬商”,从宁波帮的发展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宁波帮文化作了整体阐述;第二部分“甬商文化”,主要对宁波帮的会馆文化作了整体和个案的分析,以此展现宁波帮文化的深厚内涵;第三部分“文化甬商”,从具体行业和人物入手,从具体行业和人物入手,展现宁波帮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征。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解读宁波帮,对宁波帮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等作了比较详尽的展现和探讨,避免了“以商言商”的不足,为认识宁波帮历百年而不衰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录

总序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泛论甬商

 一 宁波帮简论

 二 汇通天下,文行四海——宁波帮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特征

 三 本固枝荣,花繁叶茂——宁波帮的核心价值观

甬商文化

 四 宁波会馆及会馆文化

 五 宁波帮与三江会馆——以日本神户为例

 六 宁波帮与中华会馆——以德国汉堡为例

文化甬商

 七 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

 八 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宁波帮与教育事业(下)

 九 农民·商人·院士——宁波商帮与宁波院士

 十 张同泰与药文化

 十一 张鲁庵与印文化

 十二 卢绪章:[士]与[商]及其他

 十三 邵逸夫:一个文化商人的价值与归宿

 十四 应云卫:从[轮船买办]到[戏剧买办]

 十五 董浩云:在海洋上写诗

 十六 包玉刚:大海与[鞋]

 十七 赵安中:爱文学与爱祖国

 十八 忻礼

试读章节

中华儿女海外谋生的历史由来已久,亚洲和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自秦汉到唐宋,由行商到住商,华人移居海外的史迹代不绝书。明末清初的动乱年代,我国东南沿海有很多老百姓为了谋生,携儿带女,举家流亡到东南亚各地,构成了早期华侨的主体。

宁波濒海,地处中国海岸线中段,海上交通便捷,唐宋即为通商口岸。宁波素有经商传统。宁波旧称“贸县”,“郧”是“贸”字加邑而成的地名用字。贸即贸迁,做生意的意思。这说明宁波以商贸著称,古来即为商之乡。所以,《鄞县通志》说:“甬俗轻悦,夙称善商,行贩坐贾遍于海内”,“甬人以商著称,国中凡新旧企业,几莫不占相当之地位”。再加上地少人多,外出者日众,海外各国多有甬人足迹。

宁波人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历史同样也很悠久。日本的遣唐使多从宁波上岸,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也曾从宁波出发。至于民间往来更是不胜枚举。

在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有一个藏有上千余晋代以来古砖的“千晋斋”,其中有三块在拆除宁波旧城墙的时候,被有心人收存起来的石碑,上面就记载着宁波人旅居日本的信息。这三块石碑的下半部都刻有一朵莲花,上部各刻有50余个汉字,其中有“日本国太宰府张宁舍身砌路一丈”和“张六郎妣黄氏三娘云老张公意砌路”字样,两块碑石上刻有“乾道三年”,另一块刻有“明州”字样。

乾道三年是中国南宋宋孝宗的年号,即公元1167年。显然这3块石碑是侨居日本的宁波人为故乡筑路的“功德碑”。从上面的简略记载来看,是这三位到日本打工的宁波老乡,有一年回国,正赶上家乡兴办某项修路工程,于是慨然从或许并不充盈的口袋中摸出这点银子,参加到筑路的行列……这三块石碑虽然刻制粗糙,并经千年风雨剥蚀,却是古代宁波人旅居日本、并不忘故乡的明证。至于近代以来,宁波人前往日本经商的就更多了。

迫于生存的需要,这些远离祖国和家乡的海外游子组织了不少同乡会馆之类的团体,借以团结互助、互相关照。以广东、福建和浙江、江苏、江西等省籍的人氏为主组织的此类组织,在日本各地多有。与世界各地一样,在日本的宁波籍人士在这些同乡社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859年日本函馆开港,东南沿海华侨前往经商者日众,尤以从事水产贸易居多。为统一对外交涉,于1876年前后成立同德堂,以联络乡谊及商讨贸易为宗旨。由于三江籍(浙江、江苏、江西)侨民占压倒多数并掌握领导权,1880年同德堂改称同德堂三江公所,会址设在富冈町三番地。而在三江籍人士中,尤以宁波人在公所中举足轻重。如宁波人杨厚载、刁永祥、张尊三、潘延初等先后出任公所领导人。1907年,公所被大火焚毁,由宁波人张尊三、潘延初等侨领倡议,在原址建造关帝庙,作为函馆中华会馆馆所。经发动募捐,并从宁波、上海等地雇请工人,会馆于19lO年建成。该会馆曾在1968年5月地震中受损,但很快修复。据说,这是目前日本仅存的一座中国式庙宇建筑。

在函馆市的中华会馆里,至今还珍藏着一枚精制的蓝绶褒章。获得这枚褒章的人就是宁波人张尊三,据说他是至今为止获得这种蓝绶褒章的唯一一位中国人。张尊三字安澜,谱名贵溶,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生。1870年7月东渡日本,1878年以历年积蓄开设德新海产号。初时,张尊三进货的海产品一般由日本中间商提供,与日本海产商人竞争相当激烈。为了摆脱不利局面,拓展新的进货渠道,张尊三直接与北海道西岸渔民接触。他在北海道收购鲍鱼时,发现有一种鲨鳍堆积如山,是当地渔民当作废物丢弃的。张尊三懂得鲨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于是,就教会当地的渔民把鲨鳍加工成鱼翅。从此加工鱼翅成为北海道渔民的一项新副业,为当地渔民开辟了新财源。张尊三又将北海道的主要海产品海带,由统货加以整理挑拣,然后按质论价,使之销售量大增。张尊三的做法既使自己在与日商的竞争中取胜而获得丰厚利润,又深受北海道广大渔民的支持,还受到日本政府最高荣誉的奖励——为表彰张尊三的功绩,当时的北海道厅长官向总理府报请授予了他蓝绶褒章。

张尊三还非常注意侨日华商间的团结,因此受到侨胞的尊敬和推崇,被推举为函馆市华侨同业理事长达35年之久。同德堂三江公所成立后,张尊三又被公推为第一任理事。张尊三旅日40多年,一向致力于中日贸易以及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曾屡受两国政府的嘉奖。辛亥革命后,曾任中华民国函馆代领事等职。1916年5月25日,日本大正天皇授予张尊三敕定蓝绶勋章及证书。1918年8月,在纪念北海道开发50周年时,北海道厅长又特地赠给张尊三一个银杯,以表彰他对北海道海产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另外一位对中日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宁波人是吴锦堂。1855年吴锦堂出生于宁波慈溪。为谋生计,他于1882年至上海一油烛店帮佣,并习算学文,学习做生意。1885年,在友人资助下,吴锦堂东渡日本经商,先在长崎,于中日间贩销日用工业品和土特产,获利丰厚,在日本商界立住了脚跟。1890年迁至著名商港神户。10余年间,吴锦堂拥资百万,成为关西“财阀”、阪神巨商,并对促进中日关系和神户华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P58-60

序言

唤醒宁波的文化之魂

◎何伟

(一)

中国的古城实在不少,若论我国沿海最早的文化古城,只要稍稍具备历史地理的眼光,都会聚焦宁波——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

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名城,河姆古渡的骨哨一吹就是七千年,展开了一幅幅风云际会的历史长卷。翻开谭其骧先生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不难发现宁波在我国沿海各大城市中的“早熟”:当宁波沐浴河姆渡的文明曙光时,我国海岸线上的先民基本还处于文明的空白处;当宁波先秦时期设县建制,广州还是邻近番禺的宁静村庄;当宁波唐代建州(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已是“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繁华城市,此时的上海还只是一个海滨渔村;宋代的宁波已是我国闻名国际的四大港口城市之一,天津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一片滩涂;及至近代宁波作为“五口通商”被迫开埠,青岛、大连等城镇化才刚刚起步,更不必说改革开放后才崛起的深圳了。

如此“炫耀”的类比,无意仰己抑人。只想说明,以商城闻名的宁波,其实是隐身的文化重镇。其文化价值和地位,显然是被低估了。仅以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河姆渡为例:其制陶、稻谷和干栏式建筑的发现,修正了我国学术界总把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唯一摇篮的定论,确认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另一个发源地。其出土的代表海上活动的六支桨,印证了宁波先民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为我国台湾和太平洋岛屿的文化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澳大利亚悉尼市迪米蒙地电影制片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拍摄了一部记录太平洋沿岸历史的影片,其序幕就是从河姆渡开篇的。

宁波文化矿藏的丰富性和不凡品质,还在于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大运河的出海口之一,沿海城市中建城的起源地之一,金融史上我国钱庄的发源地之一,海运史上造船和航海的发源地之一……总之,宁波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经络中一个很关键的穴位。宁波的历史区域文化,犹如一座丰盈的藏书楼,在文化复兴的聚光灯下,亟须整理与传播。

宁波历史文化何其久也,宁波地域文化何其丰也,先贤前辈们已经为宁波开辟出了一块文化沃土。每念及此,作为祖籍宁波、生活于宁波的我,不禁对家乡深厚的文化遗产肃然起敬。可是,在今天追赶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时,有多少宁波人还记得曾经的灿烂?又有多少人了解宁波往昔的辉煌?

(二)

区域文化研究的兴盛和传承,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独特景观,既得益于文化的复兴,又受到区域发展竞争的推动。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等,不一而足。这股热潮也波及作为吴越文化分支之一的宁波文化。

某种文明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根本上是由地缘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文明所处的地缘环境与精神性格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影响一个文明的精神气质最根本的因素,是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换成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潮汐出没的宁绍平原居中,多类型地貌孕育出姚江、奉化江、甬江流贯其中,江河湖海点缀其间,构成了宁波“经原纬隰,枕山臂江”的地理特征。“南通闽广,东接倭人,北距高丽,商舶往来,物货丰溢。”(宝庆《四明志》)“自宋以来,礼俗日盛,家诗户书,科第相继,间占首选,衣冠人物甲于东南。”(成化《宁波府志》)

文化早熟的宁波好比一个内敛聪慧的智者,有外貌形象,有性格气质,也有个性脾气。发源于四明,耸立于三江,兼得中西交汇之利,倚其7000年的文明发展,塑造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符号、习俗和精神,说得洪亮一点,叫作“宁波文明”。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宁波的文化特质,如果要用极精简的字词来表达,就是“江海”和“商贾”。水路交通和商帮文化是阅读宁波风云际会悠长岁月的两个关键词。伸展开来,从类型看,有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港口文化、海防文化;从特质看,有商帮文化、耕读文化、工匠文化、饮食文化;从思想看,有浙东文化、佛教文化;从文人看,名儒硕彦,人文荟萃,有南宋的心学先贤“甬上四先生”,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严子陵、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开启日本明治维新的导师朱舜水、工商皆本的民本思想家黄宗羲……正可谓千年古城,百年风云,几度沉浮,气血不衰,乃文化之力也。

(三)

一座城市的持久吸引力,不在林立高楼,而在文化气质。让城市站立不衰的,是文化“软实力”。表面上看,决定城市差异的是经济,骨子里是文化。今观神州,仰赖房地产狂奔的造城运动,流水线般建造的排排高楼大厦取代古城旧貌,割断了多少城市的历史脉络,推平了多少地域审美特征,埋葬了多少丰厚的历史记忆,已经无法计算。宁波籍文化大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多样,每个城市都有独特和鲜明的城市形象。可惜,现在我们660个风情各异的城市形象基本都消失了,即使有,也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很难再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城市形象。眼下,追名逐利遗失了文化,随波逐流遗忘了故乡,身在故乡而不知故乡何在。

物欲越是膨胀,文化越是珍贵。宁波人之所以成为宁波人,并不是因为出生在宁波,而是身上承载着宁波的文化符号和基因。这些由宁波的风俗、语言和信仰因素组成的“宁波腔调”,以及地缘、血缘关系组成的坐标系,会让人们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不论你身处世界何地,只要据此便可找到家乡,认祖归宗。如果遗失了宁波文化,即使站在这片土地上,也很难再是宁波人。令人忧心的是,在现代化城市化的急切步伐下,本土历史文化面临诸多存亡考验。公路毁了,可以修复;房屋塌了,可以重建;文化遗产一旦“消失”,如同绝迹的物种,没了,就永远没了。现代人精神家园的迷失和情感归属的危机,成为一种流行国际的精神疾病,正是文化除根后流离失所的后遗症。

今天的宁波缺什么?不少人感叹缺文化,我看来,表述不很准确。宁波并不缺少文化,缺的恐怕是对丰厚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文之无书,行之不远”,作为文化工作者,作为宁波人,我们深恐随着时间的推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文字的阙如而流失,随着记忆的衰退而归零。把文化摆在什么位置,不仅仅取决于政府,更取决于每一个厕身其间的市民的态度。文化是城市之魂,是我们这座城市安身立命的基座。唤醒城市记忆的味道和画面,保护并标出宁波的文化风景线,绘制文化地图延续文脉,亟须一套权威、全面、通俗的文化读物。本丛书的出版和传播,即是努力之一。

(四)

本丛书的编纂,虽非规模浩大的文化工程,却颇费周折,几起几落,幸得宁波文化事业基金委员会慧眼识珠,忝列扶持项目,又得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及市委宣传部等部门的鼎力支持,宁波出版社调集精干,组织本地学界文化精英,殚精竭虑,撰写这套丛书。

自2012年始,编纂委员会成立并确定了丛书的编纂大纲,专家们从宁波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坐标中,尽可能筛选出具有鲜明特色和传承价值的内容作为首批选题。第一辑八种,选题侧重反映对宁波发展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八个方面地方特色文化。计划此后逐年推出各类文化系列,集腋成裘,奉献出宁波文化的“满汉全席”。

丛书着力点不在学术钻研和考证,而在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定位在文化“小吃”,充其量是宁波文化史的通俗版、系列专题篇,绝非贯通一气的皇皇巨著。丛书力求编排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集知识性与文学性、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为大众提供一张文化寻根的导游图,以及一杯安顿旅者心境的下午茶。于闹市中拾取一份宁静,于纷繁中理出一片安详,于浮尘中闻到一缕书香,于物欲中寻得精神的家园。

2014年夏写于水岸居

(本文作者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