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最优秀、最受人欢迎的通俗小说之一。出版后引起空前轰动,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次被拍成电影。问世至今仍在世界各国流传不衰,拥有难以计数的读者,被誉为世界通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
《基督山伯爵》讲述了“法老”号远洋货船大副唐太斯受去世船长的委托,为拿破仑的亲信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地牢。狱友意大利长老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在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太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更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大仲马编著的《基督山伯爵》写的是19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唐太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后来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1815年2月底,“法老”号远洋货船的年轻代理船长爱德蒙·唐太斯回到马塞港。老船长病死在途中,他曾托唐太斯把船开到一个小岛上去见囚禁中的拿破仑,拿破仑委托唐太斯捎一封密信给他在巴黎的亲信。唐太斯这次回国已准备好要和相爱多年的女友美茜蒂丝结婚,然后一同前往巴黎。但他没有想到,一场厄运正等待着他。在货船上当押运员的腾格尔一心要取代唐太斯的船长地位,唐太斯的情敌弗南也对他又嫉又恨。结果两个人勾结到一起,弗南把唐太斯的一张告密条送到了当局的手中。正当唐太斯举行婚礼之际,他被逮捕了。审理这个案子的是代理检察官维尔福,他发现密信的收信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为了确保自己的前途,他宣判唐太斯为极度危险的政治犯,并将其打入孤岛上的伊夫堡监狱。
唐太斯在地牢里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有一天,他突然听见有人在近旁挖掘的声音,是隔壁牢房的法利亚长老在挖地道,由于长老的计算错误,地道的出口开在了唐太斯的牢房。两人相遇后,长老帮助他分析了他的遭遇,他开始意识到陷害自己的仇人是谁了。在长老的教授下,唐太斯还学会了好几种语言,并得知了一个秘密:在一个叫作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藏着一笔巨大的财富。在长老的帮助下,唐太斯逃出了监狱。他在基督山岛发现了宝藏,唐太斯一下就成了富翁。
腾格尔得到了基督山伯爵的饶恕,弗南因极度害怕与绝望而开枪自杀了。基督山伯爵最大的仇人是维尔福,他决定用更残忍的手段摧毁维尔福的一切。在基督山伯爵的巨大的打击之下,维尔福疯了。
最后,船渐行渐远,基督山伯爵和海蒂消失在那宁静的蔚蓝中……
【第三章】 暗无天日的黑牢
名师导读
唐太斯彻底地进入了地牢。怀着“一线希望”的他,争取着任何自由的机会,然而收获的只是绝望,他一度想到了自杀。
转眼问路易十八已经复位一年了,巡查监狱的巡察吏奉命到伊夫堡作巡查。听堡长告诉巡察说,黑牢里关着两个疯子,一个是三十四号里关着的一个叛徒,他是因为想杀死狱卒而被关入黑牢的;另一个是二十七号里关着的一个意大利长老,他始终坚信自己是个富翁,想要用钱赎买自己的自由,从第一年出一百万法郎开始,每年加一百万的累积,如今已出到五百万法郎了。
巡察想先到唐太斯的房间。“好的。”监狱长答道。于是他向狱卒示意,叫他打开牢门。
听到钥匙在锁里转动的声音以及铰链的嘎嘎声,本来蛰伏在地牢的一角,带着说不出的快乐在享受从铁栅里射进来的一线微光的唐太斯抬起头来。他看到了一个陌生人,由两个狱卒掌着灯,还有两个兵陪着他,而且监狱长还脱了帽对他讲话(暗无天日的黑牢当中投射进一丝微光使唐太斯觉得还有光明和希望,因此有了说不出的快乐)。唐太斯猜到来者是何人,申诉的机会来了,他用一种虔敬的雄辩滔滔而言,想打动巡察的心。巡察被打动了,他答应调查唐太斯的案子。从这一天起,唐太斯有了新的希望。巡察接着去看“疯长老”。依照惯例,巡察问他有何要求。长老自称叫法利亚,他说他知道一个宝藏,他愿意出五百万买自己的自由。见到巡察等人没有反应,他将钱加到了六百万。可惜巡察、堡长并不相信这话,只把它当作疯话——他若是有钱就不会到这儿来了。长老见没有什么希望,就依旧坐回老地方去进行他的演算了(别人都把他的话当作疯话,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不是)。
巡察实践了他对唐太斯的诺言。他检查档案,找到了下面这张关于他的卷宗:“爱德蒙·唐太斯,拿破仑党暴徒。曾负责协助逆贼自爱尔巴归来。应严加看守,小心戒备。”巡察不能和这种罪名抗争,他只好放弃。
那次访问又唤醒了唐太斯的生命。他重新开始计算日子,在墙上做记号。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九个多月以后仍没有什么动静,他认定巡察的视察只是一场梦,一个幻想,于是也不再期盼。唐太斯受尽了囚徒在黑牢里所受的各种痛苦。维尔福给他看的那封告密信在他脑海里重新浮现出来,一行一行似乎是用火红的字母烫在墙上。他感到无比的绝望,甚至已经丧失了使他留恋生命的一切动力,他开始想到自杀,这个念头给了他一些安慰(再次体现出唐太斯绝望的心情)。
他把狱卒每天给他拿来的食物从窗洞倒出去,直到有一天早晨,他的视觉和听觉突然都失去了作用。他希望自己渐渐死去,他似乎已看到了“死”的曙光。可就在晚上9点钟左右的时候,爱德蒙突然听到他睡觉所靠的这面墙上发出一种细微的声音。他抬起头来倾听,那声音仿佛某种铁器在啮石头似的。这个声响大概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四天以来,他第一次喝掉了送来的汤,他又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他在墙上挖下一块松动的石片,拿来敲击墙壁上声音听得最清楚的地方。可他一敲下去,那声音就停止了,像是耍魔术似的。他觉得希望又来了,抱着生还的希望,他吃下了面包。那声音一直没有再响过,直到第四天晚上,当他第一百次把他的耳朵贴到墙上去的时候,他听到石块之间有一种几乎觉察不到的动静(表现出唐太斯依然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那边的犯人在更加小心地继续他的工作,已用凿子代替了铁锨。
在这个发现的鼓舞下,唐太斯决心要帮助那个不屈不挠的犯人。但他找不到工具。于是,他假装不小心把瓦壶掉到地上,从碎片中挑出两块最锋利的藏到床上,其余的仍保留在地上。他做了一宿的准备工作。第一步先搬开床,据他看来,声音的方向是在床的后方,不久他觉得他的工具已碰上了坚硬的东西。于是他把床推回去,等待天亮。他整夜都听着那个隐蔽的工作者继续开他的路(突出唐太斯已对活下去充满了信心)。
白天,狱卒来了,唐太斯告诉他喝水时不小心将瓦壶打了。狱卒看了后什么都没说就转身离开了。狱卒的脚步声完全消失以后,唐太斯急忙拉开床,发现昨天晚上他原来是在挖石头,而不是挖除石头四周的石灰。由于潮湿,石灰一碰就碎,只半小时的工夫,他就刮下了满满一把。照这样挖下去,假如不计那些石头,在两年之内他就可以掘成一条长二十英尺、宽二英尺的地道。
唐太斯接连工作了三天,以最大的小心挖掘着石灰。狱卒拿汤来的时候总是盛在一只平底锅里。这只平底锅的柄是铁的,唐太斯情愿用自己十年的生命来换这个铁柄。当天晚上,他把盛汤的盆子放在靠近门口的地面上,狱卒进门时正好踩到它把它踩碎了。唐太斯就建议他把锅留下,第二天早上再拿盘子来换走。狱卒同意了。有了这个得力的工具,仅用了一个小时,那块大石头就被挖了出来,露出一个半尺见方的洞穴。为充分利用这一得来不易的工具,他毫不停顿地工作了一夜(唐太斯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具,于是充分利用)。
早晨,狱卒并没有再拿一个盆子来,而是把平底锅留给了唐太斯,以防他再打碎盆子。而这也恰合了唐太斯的心意,对于能保留这么好的作战工具,比给他留下其他任何东西都令人感激。可奇怪的是,那一边的犯人已停止工作了,所以他必须得更加抓紧时间工作。当狱卒快来的时候,他就将平底锅放回原处,以防被狱卒发现自己的行动,而在夜里再不停地工作。没过多久,他遇到了一个障碍物,那是一条横梁,它封锁了他所挖的地洞。“哦,上帝!上帝啊!”他轻声地说,“我的上帝啊!可怜可怜我,别让我绝望而死吧!”
“谁在把上帝和绝望一块儿说呢?”一个像是来自地下的声音说道。唐太斯吓得头发都竖了起来。
“看在老天的份上,”他喊道,“请再说话吧,你是谁?”
那人却只问了唐太斯房间的一些情况,当他得知他的房间通向走廊,而走廊向通天井后,显得很失望。他原本以为唐太斯所挖的这面墙是通向城堡的墙,那样他就可以跳海逃走了。他只说自己是二十七号,这显然是出于对唐太斯的不信任。唐太斯以基督徒的名义发誓他不会做奸细,于是二十七号答应第二天和他联系(唐太斯的“希望”终于来了)。
一整天,唐太斯都在幸福的期待中度过。第二天早晨,当他把床拖离墙壁时,他听到了三下叩击声,他赶紧虔诚地跪下来。他们有十二小时的安全时间来继续动手挖掘。一刹那间,就在唐太斯挖的洞下面,又露出一个洞来。接着,从那个洞里钻出一个老长老来,他轻轻地跳进了唐太斯的地牢里。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P12-15
经典名著读什么丛书让学生受益的四个关键词
名著,一个既古老又流行的字眼,里面既有精彩绝伦的故事和知识,又散发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今青少年学生更需要名著去引导和滋养。那么,如何既让这些名著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成长,又能让学生汲取知识、兼顾学习呢?
关键词一——励志
一本书中散发着的精神力量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编委会精编了这套启迪学生心性、激励学生成长的经典名著,传递宝贵的生活阅历和成长智慧。每一章节后的“阅读鉴赏”即是教育专家对书中精神内涵的总结,全书末尾的读后感更是表达了学生读后的切身感悟。
关键词二——内涵
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散发着她特有的文化内涵。如《老人与海》传达着一种不可打败的硬汉精神,《鲁滨孙漂流记》宣扬着一种奋斗不息、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书中的“名师导航”,即对全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概述。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名著精髓。
关键词三——知识
学生时代是大量吸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黄金年龄段,因此,本书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很容易地了解各类百科知识,拓展知识面。书末的“考点直击”收集实用性更强的考点知识,让学生为考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四——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每一章节的“名师导读”巧妙提示章节精彩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引发学生往下阅读、一探究竞的欲望。书中的插图更是将丰富的情节转化为可感的彩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既是对自身精神品质的滋养,又是对人文素养的提升。本套书紧密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从各个关键点引导学生,让他们快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自己,健全自我,充实自我。
年轻的同学们,打开书,去吸收这丰富的文化营养吧!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