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瓦戈医生(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鲍·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巅峰杰作!

献给那时一切美好和敏感的东西!

国内首个中文译本30年后全新修订!

鲍·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日瓦戈医生(精)》讲述了: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外科医生日瓦戈,一次大战期间在沙皇军队供职,眼见沙皇的虚弱无能和旧军队的腐败,聪颖的心灵预感到革命力量的日趋成熟,期待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生,并以积极的行动拥护新的政权。然而国内战争的严酷现实,以及新政权随后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使这位诚实、正直的旧知识分子,对于暴力和集权产生了深切的怀疑和忧惧……

内容推荐

鲍·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日瓦戈医生(精)》讲述了:幼年丧母的日瓦戈被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自此与教授的小女儿东妮娅一同成长,并顺利修完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在另一条平行的生命线上,出生于裁缝之家的拉拉正是十七岁的金色年华,母亲的情人维克托不时骚扰她。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日子里,日瓦戈目睹了当局对工人的残酷镇压,拉拉则遭到维克多的玷污,由于维克托的关系,日瓦戈与拉娜的人生终于汇合,在不久后混乱的一战中,他们终于不顾各自的伴侣陷入了热恋……不久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返回家乡与东妮娅团聚的日瓦戈发现生活却每况愈下,以至他们不得不远赴乡村谋生,岂料在遥远的北方村落,日瓦戈再次与拉娜相遇……

目录

上卷

Chapter 01 五点钟的快车

Chapter 02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女孩

Chapter 03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Chapter 04 无法避免的事已臻成熟

Chapter 05 告别旧时代

Chapter 06 重返莫斯科

Chapter 07 旅途

下卷

Chapter 08 抵达

Chapter 09 瓦雷金诺

Chapter 10 在大路上

Chapter 11 林中战士

Chapter 12 浸糖的花楸果

Chapter 13 带雕像房子的对面

Chapter 14 重返瓦雷金诺

Chapter 15 结局

Chapter 16 尾声

Chapter 17 日瓦戈的诗

《日瓦戈医生》繁体字版译后记

试读章节

“县里的老百姓为非作歹,”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说,“在潘科夫区杀死一名商人,把自治局的养马场烧了。你对这些事怎么看?村里怎么说?”

帕维尔把问题看得比前来抑制沃斯科波伊尼科夫农业改革热情的书报检察官更悲观。

“村里怎么说?把老百姓放纵坏了,宠坏了。怎么对待他们?要是给衣民自由,他们就会互相掐死。驾,又睡着了?”

这是舅舅第二次带外甥到杜布良卡。尤拉想,他记得道路,田野越走越宽,前后环绕着树林,像镶嵌了一道碧绿的花边。尤拉觉得他知道向右拐,隐藏着科洛格里沃夫的庄园,还有远处闪光的河水和河水对面的铁路,马上就要出现。但他还是猜错了。田野接连田野。树林紧靠树林。大自然显示出它的鬼斧神工,不禁令人神往。

后来使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扬名的那些书现在还一本也没写出来。但他的思想已臻成熟。他还不知道,他的时代已经临近。

这个人必将跻身于当代作家、教授和革命哲学家的行列并将崭露头角。他思索的是他们考虑的所有问题,但除术语外,他同他们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他们一起死抱着教条,满足于一知半解,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当过神父,信奉过托尔斯泰主义,经历过革命,并不停地探索。他渴望人们能感受到一种坚实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勾勒出在自己发展过程中迥乎不同的轨迹,把世上某些事物变得好一点。这种思想连儿童和无知的人都能看懂,有如闪电或滚雷。他渴求新知。

尤拉很高兴舅舅带他到杜布良卡庄园去。那里风景优美,而优美如画的地方往往使他想起妈妈。妈妈热爱大自然,经常带尤拉散步。尤拉也乐意见到中学生尼卡·杜多罗夫,他也住在沃斯科波伊尼科夫庄园。中学生大概看不起他,因为比他大两岁,见面问好的时候,使劲往下拉手,拉得低下头,头发散落在前额上,遮住半边脸。

“赤贫问题的关键在于……”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边读边修改手稿。

“我觉得‘问题’应该改为‘实质’。”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边说边在校样上修改。

他们坐在四面安装玻璃的昏暗的阳台上修改文稿。光线可以分辨堆放在这里的喷水壶和园艺工具。破椅子背上搭着雨衣,阳台角落摆着一双沾满干泥巴的高筒雨靴,靴筒歪倒在地上。

“同时,死亡率和出生率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往下读手稿。

“应该加上‘年度统计’。”伊万·伊万诺维奇说,并用笔记下来。

阳台上有风,校样上压了块石头,免得页码被风吹乱。

校完清样,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急着回家。  “要下大雨了,该走了。”

“您别想走,我不放您走,咱们马上喝茶。”

“天黑前我得赶回城里去。”

“不管您怎么说我都不放您走。”

从花园里刮来烧茶炊的焦煤味,冲淡了弥漫在阳台上的烟草和芥菜花味。仆人们把酸奶、浆果和点心端进花园。又听说帕维尔到河里洗澡去了,并且把马也牵去了。

“咱们到陡坡的椅子上坐一会儿,等他们把桌子摆好。”伊万·伊万诺维奇提议。

伊万。伊万诺维奇依仗同富豪科洛格里沃夫的友好关系,在管家住的厢房里占用两个房间。这幢紧靠花圃的宅子位于花园的荒芜部分,有条通往大门的半圆形的林荫道。林荫道上杂草丛生,已无法通行,只运送泥土和建筑废料,倒入已经变成垃圾堆的山谷里。科洛格里沃夫是位思想先进的百万富翁,同情革命,现时他和夫人在国外。领地里只住着他两个女儿娜佳和莉帕以及她们的女教师和几个仆人。

一道爬满绣球花的栅栏把管家的小花园与老爷的宅邸隔开,栅栏外面是湖水和草地。伊万·伊万诺维奇和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绕过这片树丛,往前走去,每走几步,便惊起树丛中的一群麻雀。绣球花丛中躲藏着无数麻雀。麻雀飞出来的声音,就像栅栏边水管流出的潺潺水声。

他们走过暖房、园丁的住所和不知何用的一堆碎石。他们谈起科学和文学的新生力量。P8-9

后记

一九五八年我在青岛李村镇劳动锻炼。劳动锻炼是一种思想改造措施,但不同于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没有后两项严厉。比如行动自由,工资照常发,星期日照常休息。只是把参加劳动锻炼的教师下放到农村,叫他们与农民一起劳动,一边劳动一边改造思想。下放不是遣送,而是欢送。下放前召开欢送大会,给每位下放教师戴一朵大红花,我就是戴着大红花下放到李村镇的。十月下旬的一天,劳动间歇时候我坐在山坡上休息,公社邮递员送来报纸。头版是郑振铎等先生遇难的消息。第三版刊登了苏联作家协会开除帕斯捷尔纳克会籍的报道,因为他写了反动小说《日瓦戈医生》。说来惭愧,我这个人民大学俄语系毕业生竟不知道苏联有个叫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家。我学过俄国文学史,也学过苏联文学史。学了一年,都是苏联教师授课(那时叫苏联专家)。老师讲授法捷耶夫、西蒙诺夫和肖洛霍夫等作家,但从未提过帕斯捷尔纳克。后来才明白,苏联教师讲的都是苏联主流作家,而帕斯捷尔纳克则是非主流作家。主流作家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讴歌苏联体制;而非主流作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虽然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歌颂斯大林和苏维埃政权,但仍不能赢得政权的欢心。

人们对不知道的事情往往好奇,我也如此。我想了解《日瓦戈医生》是本什么书,为何苏联对该书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大兴挞伐。我给在纽约的叔叔写信,请他给我寄一本俄文版的《日瓦戈医生》来。读者读到这里未免产生疑窦:“大跃进”年代一个中国教师竟敢给身在美国纽约的叔叔写信,并请他给寄一本在苏联受到严厉批判的小说。就算我一时头脑发昏,可书能寄到吗?那时不像今天,大陆也不同于台湾,所以得解释两句。叔叔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赴法留学生,后滞留法国。一九四七年考入联合国秘书处任法语译员。叔叔不问政治,与国共两党素无瓜葛。一九四九年叔叔回国探望长兄时,某机关请他寄科技书。书寄到我名下,我收到后给他们打电话他们来取。叔叔痛快答应了,不断给我寄科技书。我收到后给某机关打电话,他们立即来取。叔叔收到我请他寄《日瓦戈医生》的信后,便在科技书里加了一本密西根大学出版的原文版《日瓦戈医生》。封面是烈火焚烧一棵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我翻阅了一下,觉得难懂,便放下了。那时我尚不知道诗人写的小说不好读,也不知道帕斯捷尔纳克是未来派的著名诗人。不久,中国报刊紧随苏联开始批判《日瓦戈医生》。《日瓦戈医生》在中国也成为一本反动的书。但我敢断定,那时中国没有人读过《日瓦戈医生》,包括写批判文章的人。苏联读过《日瓦戈医生》的人不过西蒙诺夫等寥寥数人,连党魁赫鲁晓夫也没读过,所以后来他才说:如果读过《日瓦戈医生》就不会发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运动了。

……

《日瓦戈医生》的主题简单说是俄国知识分子在时代大潮中沉浮、死亡。时间跨度:一九〇五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内战、新经济政策。俄国知识分子命运不同,有的流亡国外,有的留在国内,留在国内的遭遇都很悲惨。我只简单介绍日瓦戈、拉拉等几位主要人物。尤里·日瓦戈父亲是大资本家,但到他已破产。日瓦戈借住在格罗梅科教授家。与教授女儿东妮娅一起长大,后两人结为夫妻。日瓦戈医学院毕业后到军队服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看到俄军落后、野蛮、不堪一击。他支持二月革命,并不理解十月革命,却赞叹道:“多么了不起的手术!巧妙的一刀就把多年发臭的溃疡切除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这是历史的奇迹……”但十月革命后的形势使他难以忍受。首先是饥饿。布尔什维克不领导粮食生产,也不从国外进口粮食,而是掠夺农民的粮食。征粮队四处征粮,激起农民的反抗。其他产品也不是生产,而是强制再分配。其次是没有柴火,隆冬天气不生火难以过冬。一个精致的衣橱只能换回一捆劈柴。格罗梅科住宅大部分被强占。他们一家在莫斯科活不下去了。日瓦戈同父异母弟弟劝他们离开城市到农村去。他们迁往西伯利亚尤里亚金市附近东妮娅外祖父克吕格尔先前的领地瓦雷金诺,过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日瓦戈被布尔什维克游击队劫持,给游击队当医生。日瓦戈医生看到游击队员野蛮凶残,队长吸食毒品,逃出游击队寻找拉拉。妻子一家被驱逐出境。他从西伯利亚千里跋涉重返莫斯科,一九二八年猝死在莫斯科街头。

拉拉是俄国传统妇女的典型,命蹇时乖,惨死在妇女劳改营中。她是缝纫店主的女儿,但与意志薄弱、水性杨花的母亲完全不同。拉拉追求完美,但上中学时被母亲的情人科马罗夫斯基诱奸,醒悟后决定杀死科马罗夫斯基。拉拉嫁给工人出身的安季波夫,两人一起离开莫斯科到西伯利亚中学执教。安季波夫知道拉拉的遭遇后,立志为天下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复仇。他抛开妻子女儿加入军队,后转为红军。安季波夫作战勇敢,很快升为高级军官,为布尔什维克打天下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但随着红军的节节胜利,红军将领安季波夫反而陷入绝境。布尔什维克始终不相信他,又因为他知道的事太多,必须除掉他。安季波夫躲藏了一段时期,终于开枪自杀。他死了拉拉已无活路。她被科马罗夫斯基诱骗到远东共和国。

暴力革命毁坏了社会生活,使历史倒退,作者笔下内战后的情景十分吓人:“斑疹伤寒在铁路沿线和附近地区肆虐,整村整村的人被夺去生命。现实证实了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行人遇见行人互相躲避,一方必须杀死另一方,否则被对方杀死。个别地方已经发生人吃人的现象。人类文明法则完全丧失作用。人们又做起洪荒时代的梦。”在帕斯捷尔纳克看来,那场革命是一切不幸的根源,内战使历史倒退,倒退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书评(媒体评论)

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每日邮报

他既没有顺应革命的洪流成为前沿斗士,更没有与邪恶的势力展开正面的交锋,他既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不能救助自己的爱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在另一场看不见的战争中-——维护自己的心灵不为时代的风潮所左右的战争中,表现出了罕见的胆量——美国评论家 埃德蒙·威尔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