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海关改革的政治逻辑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
一、中国海关的产生
二、中国近代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1859—1949)
三、新中国海关(1949—1979)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海关(1979至今)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有关中国海关改革相关研究
二、国外有关中国海关改革的研究文献
三、本书的研究空间
第四节 国家自主性理论
一、现代民族国家与国家自主性
二、国家自主性的涵义
三、现代国家建设与国家自主性
四、本书的研究假设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家回归:重构自主海关体制
第一节 海关的国家性与国家自主性的弱化
一、海关政策的国家统一性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海关管理体制的变化
三、地方政府对中国海关的挑战
四、中国海关改革前国家自主性分析
第二节 重建自主性海关体制
一、确立垂直管理体制
二、从副部级升格到正部级
三、组建缉私警察部队
第三节 中国海关事务决策机制与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重建中国海关事务的决策机制
二、西方国家海关事务决策模式比较分析:以美国为例
三、制定中国海关现代化发展战略
第四节 海关职能调整与机构改革
一、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关系分析
二、调整海关职能
三、优化机构设置
第三章 自主而自净:重塑海关关员队伍
第一节 从干部到公务员:海关人事制度改革
一、现代国家与官僚制
二、中国海关公务员制度改革
三、确立海关政治象征
四、官僚制的内在困境:海关腐败与反腐败
第二节 内外并举:反击被俘获腐败
一、特殊法人走私与执法自主性的挑战
二、内外并进:重振海关执法官员自主性
三、严管“一把手”
四、立法维护海关关员自主性
第三节 从严治关:惩治掠夺式腐败
一、制度设计:不断夯实反腐败的基石
二、加强教育:五年回顾
三、强化监督机制
第四章 从角力到平衡:重建海关与地方政府关系
第一节 中国地方政府自主性的产生
一、地方立法权:地方政府利益主体的确立
二、财政自主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动力
三、经济管理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助推器
四、利益博弈:地方政府与海关
第二节 关地角力:某些地方政府支持走私现象的制度分析
一、分利本性:地方政府的内在冲动
二、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
三、用脚投票:地方政府的外在竞争压力
第三节 财政联邦主义:海关与地方政府关系从角力趋向平衡
一、中国式财政联邦主义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对外贸易增长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与竞争机制
第五章 从管理到治理:重构海关与市场关系
第一节 找回市场
一、培育市场主体
二、逐步还原市场行为
三、降低关税税率
第二节 从海关管理走向海关治理
一、海关管理与海关治理
二、管理理念:从保卫到服务
三、管理结构:从橄榄形走向哑铃形
四、管理方式:引入市场手段
第三节 海关对市场的引领
一、海关减免税
二、加工贸易海关保税制度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四、贸易便利化:监管与快速的平衡
五、海关治理的未来
第六章 融入与自主:国际化与中国海关
第一节 国家自主性与全球化
一、国家自主性与国家主权
二、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三、全球化与中国海关
第二节 融入全球化
一、加入世界海关组织(WCO)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东亚模式国家和地区海关自主性比较分析
第三节 提升国家能力
一、海关能力建设战略
二、提升对国际组织的影响力
三、提升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以贸易便利化为例
四、承担国际任务并派送人员到国际海关机构任职
结论
一、国家自主性与中国海关改革
二、中国海关改革与现代国家建设
三、中国海关改革的前景及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