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作为内地新生代作家代表,有超高的人气。其2013年出版的杂文集《我承认不曾历经沧桑》上市不足一年,销量愈30万册。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这本书是由9个独立的故事构成,但每个故事之间又有特定联系。体裁别出一格。
本书紧紧抓住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处世观,故事以小见大,生活化,接地气。内容真切朴实,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可阅读性也非常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方舟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蒋方舟作为内地新生代作家代表,有超高的人气。其2013年出版的杂文集《我承认不曾历经沧桑》上市不足一年,销量愈30万册。 《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这本书是由9个独立的故事构成,但每个故事之间又有特定联系。体裁别出一格。 本书紧紧抓住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处世观,故事以小见大,生活化,接地气。内容真切朴实,很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可阅读性也非常强。 内容推荐 蒋方舟编写的这本《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共有9篇小小说,发生在9个不同城市,讲述了9对不同男女的爱情故事。9个他或她忙着逃离,那些寻找真爱的心与在风中摇摆的情谊,却在时光里兜兜转转,最终回到原地。生活就是这样,属于你的圈子永远在那里,但也是努力后的他或她,才更明白真爱的意义。 目录 台北·自画像 拉萨·绿度母 三亚·手铐 青岛·爸爸 伊瓜苏·海蓝宝 武威·腿 维也纳·衣柜 轻井泽·温泉 美国·香气 试读章节 到了台北就觉得一股热浪袭来。坐在出租车里,窗外的车与建筑都像是泡在水里一样动荡而恍惚。 乔意发来短信问:“顺利否?” “太热了。”姜夕在后座上热得六神无主,下意识地说出这三个字。 “妹妹是第一次来台北哦?”司机闻言打开了冷气,回过半个侧脸,笑着问道。 嘴唇撮出亲吻的姿态,再缓缓打开双唇,音节从中倾泻而出,发出不同于通常听到的“妹妹”的声音,像是在夕阳西下时招呼自己小孩回家吃饭。 姜夕没想到在三十八岁的高龄还能听到这样宠溺的称呼,脸悄然红了一下,说:“以前来过。” “和男朋友哦?”这个司机实在过于热情和多嘴,然而他朴实的脸和语调中都有种久违的人情味,让她恼怒不起来。 姜夕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想了半天才稳妥地回答:“不是。” 那人并不是乔意。 和乔意在一起的两年,一直瞒着母亲。自从父亲死后,母亲失去了警惕了一辈子的对象,每天只一心一意地琢磨生活中那些少得可怜的新闻,用无事生非的烦恼来折磨自己。 直到订婚快一个月了,才告诉母亲有乔意这个人。母亲催着问未婚夫的情况,姜夕只是模糊地说:“年纪比我大。”其他再不肯说,母亲笑道:“那好,比较踏实。” 过了几周,母亲才迟钝地意识到她妄图含混过关,又追问起来,姜夕才说:“年纪比我大得挺多。”母亲在电话那头有些发愣,悠长地“哦”了一声,似乎在掂量着“挺多”的确切含义,也默然接受了自己脑海中的数字。 过了一周,开车带母亲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回头,看到母亲在副驾驶上笨拙地戳着她的手机屏幕,姜夕像教训孩子一样呵斥道:“你在干什么?” 母亲委屈地说:“我想看看你说的那个乔意,到底长什么样?” 姜夕负气地指着车窗前经过的一个推着板车的老头,说:“和他差不多。”母亲愣在那里,在姜夕踩下油门加速的瞬间流下了眼泪,那滴眼泪便在脸上爆裂开。 大概是心理预期太低,等真正见到乔意的时候,母亲竟然有些惊喜。姜夕如今剪短了头发,乍一看和乔意像是兄弟。两人都是身高腿长,窄窄的脸和细长的眼睛。区别在于乔意的脸型有种剑雕斧凿的锐利,而姜夕脸型柔圆,像用画笔漫不经心地一勾。 乔意是作家,姜夕是画家。 乔意有过婚史,对见丈母娘的礼数与规则非常熟悉,带了虫草和翡翠吊坠,态度亲热又不卑不亢,诚恳地有所保留。然而,母亲在饭桌上接受乔意敬酒的刹那,无法抑制地喜极而泣,还是让姜夕和乔意非常尴尬。 乔意吃完饭,又和母亲喝了几杯茶才告辞。母亲在厨房洗碗,非常愉悦地高声问客厅里的姜夕:“乔老师明天还过不过来吃饭?” 姜夕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随口说:“不来了。” 母亲说:“你让他过来吃嘛,过来吃。你要对他热情一点。” 说了很多遍,姜夕终于不耐烦地关掉电视,道:“各人有各人的生活。” 母亲从厨房里出来,满手都是肥皂泡,责备地说:“人家乔老师条件这么优秀,你这样怎么留住人家?” 姜夕听了,暴怒起来:“我不需要留住谁。你不要像个老鸨一样好不好?” 她脑海中出现的是旧时的高级妓院,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发髻梳得光溜溜的,去绣那永远绣不完的手帕,眼睛却不自觉地溜溜往那门槛看,两人低声猜测着男人什么时候会来。 母亲被骂得落下泪,用手腕去擦,转身回厨房继续洗碗,提高音量说:“女人很惨的,人生就那么几年。”说完把水声开得很大,拒绝再交流。 姜夕把电视打开,想让自己集中精力去看那部讲亚马孙河的纪录片,眼圈却不受控制地慢慢红了。无论她取得怎样的成绩,在母亲心中,她将永远是那个乖僻且注定凄凉的女人。 怎么说都说不通,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 姜夕出生的城市有座铜矿,全城人的吃穿用住、生老病死就全都围绕着这座矿。慢慢地,生活就变成了一座矿,黑暗、单调、深不见底。破败的炼铜厂,厂周围的石头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破败的浴室,浴室里的老年人和中年人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根毛。 所有在这座城市出生的孩子,都慢慢融进了环境中,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变成二维平面,镶嵌在客厅的墙壁中。 成长,对于姜夕来说,就是一场避免成为墙壁涂料的战争。 姜夕小学升初中的暑假,爱上了绘画,并且成为方圆几公里唯一有爱好的孩子。她每天从图书馆借来厚厚的画册。母亲在灶台忙活,姜夕就坐在塑料小凳子上,画册平摊在膝盖上,童声童气地向母亲介绍一幅幅名画,还要小心画册不要溅上飞出的油滴。母亲连背影都看得出敷衍来:“喏,喏,你让开点。” 没有人能看出她用一点点斑斓光彩的碎片,拼凑出一个理想家庭的努力。 一家人吃鱼,用筷子把鱼戳得枪林弹雨,贪婪地把筷子头放在嘴里一嘬,蘸满唾液,继续戳下去,从老到小,神情与动作一模一样,仿佛诅咒。 姜夕从口袋里掏出纸巾,平摊在面前的一小块桌子上放剔出的鱼骨。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